《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材料一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2023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成绩斐然,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制度创新有新突破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通关时效。探索金融领域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开放有新拓展
自贸试验区推出我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来,经过7次缩减,负面清单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
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产业要素集聚,抢抓数字化新浪潮,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
材料二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进入新时代,某地积极探索完善社区治理新格局。在社区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主体的三级党建责任体系,选出有担当、有威望、有干劲的党员作社区自治“领头人”;搭建协商平台,发挥楼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业主代表的作用,通过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及时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居民关切问题;开展社区普法、讲法和送法活动,引导群众依法诉求、依法表达;创建“一单元一主题”红色楼道文化,突出“家”理念,打造诚信友善、邻里和睦、环境幽美的平安社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社区工作系统,打造互联网5G时代的社区精准服务新模式,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赞誉。
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C市L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L村的乡村振兴。
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选出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带头人;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民委员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S村乡村振兴。
2023年12月10日,首届中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成都市某街道申报的《社会组织协同多元主体参与探索以自治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模式》,获评2023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该街道有22个村(社区),服务人口30余万人。近年来,街道按照“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总体要求,结合区域实际,着力探索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该街道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建立街道级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搭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专业协同、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支持平台,探索以自治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模式,激发“三个活力”即基层党组织引领活力、社区治理主体活力、多元力量参与活力。
该街道开展社区治理过程中以居民为主体,组织化推动,激发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探索出了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合伙人模式。
探索以自治为基础的社区治理模式以来,街道社区服务更加精细,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优化“微服务”,办好“微实事”,汇聚“微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治理有效】
目前,浙江省象山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要求,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样本。
象山县西周镇通过以“说”广泛收集疏导民意;以“议”科学规范决策;以“办”合力抓好事项落实;以“评”形成干部争先创优氛围;构建了“说、议、办、评”的村民说事制度体系。该体系突出规范提升,打造“说、议、办、评”流程闭环;突出制度集成,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生态,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为了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2022年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一集《不负十四亿》播出,原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政治团伙案浮出水面,龚道安、邓恢林、王立科等多名公安战线干部因政治野心膨胀,丧失初心,毫无“四个意识”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知法犯法,最后集体落马。
【推荐2】2023年4月26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该法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等新部署新要求及时写入法律,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此外,该法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挑战,完善了间谍行为的定义,将“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实施网络攻击等行为”明确为间谍行为。
近年来,国家机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打击违法犯罪等不断探索。
人民法院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实,经多方论证,于2024年5月30日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惩防并举,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水平,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推荐1】每个公民都是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迎来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结合主题,请你为某社区撰写一份宪法宣讲提纲。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术语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材料一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打通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最后一公里”,需要一支扎根基层、契合实际,群众身边找得着、用得上、水在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居)民。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居)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微风险、化解微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群众法律需求,引导群众合法解决矛盾纠纷……“法律明白人”日益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解忧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94万余名,基本实现在每个行政村的全覆盖。
围绕“全民守法”这一话题,某校高二(2)班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
同学甲:经营者不能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同学乙:不能在公共场所内携带管制刀具。
同学丙:任何人不能因个人健身运动而影响他人正常的休息。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