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地拒绝尝试新事物是停止进步的开始。
有人说,中层不坏,累死三军。管理的本质是管人,而管理者往往身陷困局:员工消极怠慢,效率低下。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者,如果管理层不愿做坏人会产生很大的弊病,甚至会滋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毒瘤”,其造成的危害是很难消除的。
实际上,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可以更和谐。
《重来2》构图的远程办公只是员工的乌托邦?
考勤、日报与工资挂钩、KPI定下硬性指标,加班制度……为解决当前办公环境下存在的种种矛盾,管理层往往软硬兼施,深谙各类奖惩机制,但效果甚微。压抑的办公环境下,员工只想逃离办公室。而谁又能说逃离办公室不是一种选择?除了直接省下一笔办公室成本,为员工松绑、提速,省下的人力成本才是远程办公的首要意义。
远程工作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国外,远程办公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国内奉行传统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的变革之路能走多远?
心理学上对自主意识的定义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当标准答案早已固定了学生的思维,自主意识也只是教科书里其中的一个标准答案。毕业后,离开了学校这一为应对考试而复刻的固定模板,进入到另一个复刻模板之中:企业。这导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进入职场之后自主意识依然处于休眠状态。
上班族们每天拥挤在漫长的上班路上,明知自己在嘈杂的办公环境下效率骤降,厌倦了朝九晚五,信奉着“日后再享受生活”。面对难以适应的办公环境,多数员工会习惯性选择自我适应,而不是对所处的环境提出抗议。
“生于忧患,死于安逸”,老板们最能理解“青蛙效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敢懈怠的是老板。不同于员工的被动接受,老板则十分主动,他们渴望借助先进理念解决管理问题,帮助企业在竞争中领先。但这种理论很难找到匹配,反而导致老板阶层盲目追新概念、新理论的一种新型焦虑。
远程办公的出现对老板而言或许是一种新尝试,除了省下一笔办公费用,每个企业都梦寐以求能够网罗到天下最优秀的人才,为了接触并留住更多心仪的人才,国内一些老板允许公司个别员工的远程办公,远程办公成为吸引人才的一个手段。
据统计,在美国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数据显示至2017年,全世界已有24%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方式;到2020年,大约50%的科技公司将会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
美国著名招聘网站Flexjobs通过对近5万家公司调查和评估,对外发布了《2017年最佳远程办公公司TOP100榜单》,其中,排名前十的有:
1VIPKID一家中国的在线教育机构。
2Appen一家语言技术和咨询公司。远程职位包括:网络搜索评估员,软件语言工程师,斯洛文尼亚语言学家。
3conduent一家业务流程服务公司。远程职位包括:客户服务助理,呼叫中心代表,项目负责人。
4Rev一家专注于弹性工作的互联网公司。远程职位包括:办公室助理,软件工程师,内容营销经理。
5Liveops一家云呼叫中心公司。远程职位包括:商业情报分析员,技术支持,工资支持服务。
6TTEC一家员工和外包公司。远程职位包括:高级项目经理,业务发展执行总监,教学媒体设计师。
7亚马逊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在线零售商。远程职位包括:培训师,沟通经理。
8SYKES一家客户服务公司。远程职位包括:客户服务代表,双语服务代表。
9戴尔一家科技公司。远程职位包括:保证总监,消费者市场营销经理,区域销售总监。
10workingsolutions客户服务提供商。远程职位包括:企业旅行社,旅游客户助理。
亚马逊、希尔顿、戴尔等国际知名公司在很多岗位上早已开启远程办公模式,而国内企业对远程办公更多还是保守的态度。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促成远程办公的技术手段齐备,而还没有升级换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思想。
《重来2》中提到反对远程办公的理由:
1)面对面沟通,创意才能不断涌现
2)手下员工失去监管,很容易懈怠。
3)家里的干扰因素也有很多
4)从数据安全来看,办公室的网络环境有保障
6)大公司都不这么干,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7)个别同事的远程办公?其他人会妒忌的
8)企业文化怎么办?
9)我们的办公室花了不少钱
10)我们的规模或行业不适用
……
对于如上种种顾虑,《重来2》已经一一给出了答案。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反对远程办公的企业多数已经犯了「证实偏见」上的错误。所谓「证实偏见」,是指人往往会为自己的立场而去辩护,选择性的收集证据,选择性的解读证据。他们会从书籍、报纸、杂志、电视中不断地寻找自己认同的观点,然后不断对自己产生认同,人们对生活的自信就建立于证实偏见给自己带来的认同感。
科学表明,证实偏见成为影响大脑做出正确判断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若真想变革,不该让这些顾虑成为思维的局限。
前文提到,“在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这三种远程办公模式,行业不同,对岗位的侧重点不同,远程职位的设定一般是按照企业的性质而来。但多数企业的销售岗位几乎都处于移动办公这一模式。而不论何种办公模式,远程办公必将面临三大挑战:
1团队沟通是否可行?2办公效率会下降吗?3谁能证明你的工作?
面对这三大难题,不妨用移动APP「快目标」来破解。
本质上而言,企业运转是以客户为核心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远程办公自然不能脱离这种模式。常见销售团队以客户名组建群组,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但沟通记录丢失的情况真不在少数,加上没有建立客户信息的管理,跟进一旦间断,基本要从头开始,客户体验差,跟单的最终效果更差……
恰好,快目标APP的产品功能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如上问题:
快目标的功能设计基于任务、客户。它的@功能实现了员工的向上管理,下级可向同级、上级发起即时通讯,若能即时针对跟单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做讨论,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客户跟进。
快目标对讨论的设计更加人性:1)语音消息直接转文字功能,省去听长语音消息的麻烦;2)消息云存储的功能,新加入讨论的同事也能看到组内原来的谈话,省去复述;3)组内讨论内容可直接生成待办;4)基于任务的讨论,每个组头部都有醒目的限期提醒与一键进入客户视图的“详情”设置……
如何抢先竞争对手一步触达客户痛点?「首因效应」认为,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因此,销售要特别注意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
买方市场当道,要打动客户,就要更懂客户的需求,能更快帮客户解决问题。
稳健的现金流是企业成长的保障,但要实现目标首先要定下靠谱目标。作为目标管理工具,快目标将目标拆分落实到业务,让销售业绩有处可寻:
1)本月能收回的应收款有多少?可以用快目标查到本月应收款;2)当前价值客户又能带来多少回款?三一客对每个客户能够带来的回款金额做了清楚的标定;3)用快目标对大单客户做跟进,通过机会的预期签约额,又可以落实一笔销售目标……
上级既要看到结果,也要看到销售的跟单困难,进入到快目标当月回款界面,各部门业务落实与缺口数据一目了然。快目标强大的数据钻取技术,就是可以让管理层进入到客户视图,看到原始的销售跟单记录,发现销售遇到的困难,赋能指导。
随着企业走上国际化道路,分支机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时区的大量业务往来,异地办公方式大行其道;伴随而来的人员频繁外出、出差,使得人们对移动通讯、移动办公的呼声越来越高。
针对企业销售岗位存在的移动办公现象,快目标在功能设计上破解了远程办公存在的三大难题:沟通协作、办公效率、工作绩效。提升业绩,让销售的跟单效率翻倍甚至多倍,从根本上暴降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