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带着潼潼背古诗,发现多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更立体地了解一首诗,确实要比干瘪的死记硬背好太多。
除了将古诗故事化,用绘画、歌曲、积木等方式演绎古诗之外,最近我们用了一个新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那就是思维导图。
想到用这个方法,起因是有一天潼潼在背古诗的时候,发现必备篇目里有好几首都是和春天有关的。于是,我们就一起挑了几首春天主题的,放在一起赏析。
但光空口讲解,思路还是不太清晰。于是,小暖想到了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比较。我们选取了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这两首,分析了诗歌中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我画了双气泡图,让潼潼看得更加清楚。
思维导图一画,思路立马变得清晰了许多。
经过这样的分析,潼潼对这两首诗不论是从背诵还是理解上,都变得容易了许多。
不禁感慨,思维导图真是一个好东西啊,不愧为最棒的思维整理术。
想起前一阵还看了一本书叫《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讲的就是学霸们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在这其中,思维导图算是最重要的利器。
当然,就算我们不打算把娃培养成“学霸”,趁早他们一些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也是好的。
自然,不光是背古诗,在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思维导图将大脑所想可视化的地方。今天,小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让孩子变聪明的“思维工具”到底是什么,又该怎样使用。
哪种思维导图更适合孩子用?
说到类似的思维工具,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有:
MindMap是英国的“大脑先生”TonyBuzan(东尼·博赞)创建的一种思维形象化方法。
它的图形模式有且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放射性的树状图。
这一种模式,可以代表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比如因果、类比、顺序等等。别看它的画法简单,但其实对于思维的提炼和整理要求比较高,所以更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以及成年人。
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会用MindMap,比如写作的时候,用手机里的“XMind”APP,简单一画,就把提纲列好了,特别方便、直观。
但对于学龄前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娃来讲,用好MindMap不容易,ThinkingMap更合适入门。
ThinkingMap是由美国教育学博士DavidHyerl提出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它有八种固定图形模式,每一种图形对应一种逻辑,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小朋友最怕选择太多,你要是问他们,我们今天吃什么,可能多半他们的回答会是“随便”,但你要给他们两个选择,他们很快就会告诉你答案。
对于孩子们来讲,ThinkingMap就是好答的选择题,想要表达什么逻辑,就选择对应的图形。而MindMap就属于选择过于宽泛,孩子们无从下手的那一种。
所以,如果想教孩子学会利用思维工具,不如就先从ThinkingMap学起。
ThinkingMap的八种图形长什么样子?
下面,小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ThinkingMap的八种图形模式。
1圆圈图:进行头脑风暴
圆圈图,一般用来描述某个事物或者传达我们对某个主题的理解。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头脑风暴。
制作流程:
也特别适合锻炼孩子们的发散思维,比如学习数字4:
2气泡图:描述一个事物
气泡图,是用形容词(或者描述性的名词)来描述一个主题。气泡图在分析绘本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介绍一个事物时非常有帮助。
在这些小圆型中,你可以写下描述主题的形容词、特征等。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向孩子们介绍消防员这个职业,可以借助气泡图:
再比如,我们帮助孩子了解狮子这种动物,可以用气泡图
3双气泡图:比较和对比
双气泡图一般用来识别两个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似,比如两本书里的角色、同一主题的两本书籍、不同的文化等等。
举个例子,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皮特猫》这套书,用双气泡图对其中的两本进行比较:
再比如,我们可以用双气泡图,和孩子来比较苹果和南瓜有何异同:
4流程图:排序和步骤
流程图表示一件事情的流程,表示这件事的逻辑顺序或者步骤顺序。包含一系列由箭头连接的方框,可以水平或垂直绘制。
举个例子,比如早上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上学,用流程图表示一目了然:
再比如,来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条理清晰:
5复流程图:分析原因和影响
复流程图可以用来确定一件事的原因和影响,特别适合和孩子分析时事、历史、新闻。
图中的原因与影响并不对应,而是与这件事相对应。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绘制只表示原因或只表示结果的映射图。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用复流程图来解释飓风的原因和影响:
再比如,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自己会感觉饿的原因和影响:
6树形图:分类和分组
树形图用于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组织。我们可以用它来给所学的知识归类和梳理,也可以在孩子写作时用来构建思路,确定结构和段落。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用树形图来认识蝴蝶,对它能做的事、形态和属性进行分类:
再比如,我们可以对故事的结构,按照主角、发生的地点、冲突和解决办法这几点进行分析:
7括号图:整体和部分
括号图用于显示事物的整体和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用于一些抽象的东西,比如一个概念或想法,因为这些东西在物理上是无法分开的。
举个例子,比如在和孩子堆完雪人之后,我们可以用括号图来回忆雪人的组成:
再比如,我们可以用括号图来认识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
8桥型图:观察和类比
桥型图可以用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表示概念或对象之间的类比。桥型图可以用来评估孩子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否理解的透彻。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可以用桥型图来学习英语,把同样发音、有同样字母开头的单词进行类比:
再比如,我们可以用桥型图学习动物小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名词:
ThinkingMap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阅读中的ThinkingMap
用思维导图来帮助阅读,是“精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深读李欧·李奥尼的作品。潼潼和我都特别喜欢这位作家的绘本,但其实想要真正理解他笔下的每个故事,对于小孩子来讲并不简单。
这时候最适合借助这样的工具,把脑中的想法整理出来,让阅读与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我们曾经用双气泡图来比较李欧·李奥尼的两部作品:《小黑鱼》和《自己的颜色》,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主题:自我认同,但又引向了不同的探讨方向,对比起来会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记忆的过程,帮助孩子回忆起书中的细节。对于关键点的提炼,又让阅读的思路更加清晰。
而且,很容易就比较出两本书的异同,也更容易与孩子对绘本的主题观点进行讨论。
就像这两本书,虽然都是讲自我认同。但《小黑鱼》是在群体中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对自我产生了认同;而《自己的颜色》是因为找到了同伴,而产生了自我认同。
两个故事中的主角,都因为自身的不同而产生孤独,而让孤独退散的方式却又有所不同。
这样的分析,借助思维导图给孩子讲起来就形象了许多。
当然,低龄的孩子可能在拓展阅读方面还做不到这么深广,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帮助孩子理顺绘本的结构、故事的起承转合。
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的《肚子里的火车站》这本书,我们可以用流程图和孩子一起整理食物消化的过程。
英语启蒙中的thinkingmap
我们还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英语。
比如,那本潼潼早已烂熟的《Brownbear》,我制作了bridgemap来考察她对动物名词和颜色名词的掌握情况。
此外,学自然拼读的时候,思维导图也帮了不少忙。比如,我们用圆圈图来玩字母游戏。
把要考察的字母写在中间的圆圈内,让孩子把能想到的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写或者画到圆圈里,想的越多越好。
生活中的ThinkingMap
在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可以用到思维导图的地方。比如疫情期间,为了让潼潼对当下的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制作了复流程图:
制图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疫情爆发的原因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样的梳理让孩子对当下的体验变得更加深刻。
当然啦,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点,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思维导图的机会还有许多,比如汉字、拼音的学习;每日计划的安排,比如数学的学习,再比如看纪录片之后的知识点整理等等。
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巧用思维工具,让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更加便利和容易。
在我看来,制作思维导图其实是对大脑的想法一个整理的过程,并非在比绘画能力。如果父母与孩子有余力,可以把图设计得更加精致,在网上搜索一些图片打印,也可以自己手绘。
但图制作的是否漂亮,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各种各样高大上的思维导图给吓得望而却步。
尽管思维看不见,但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工具点亮它。这才是我们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END-
小暖说
看得有点晕?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
最关键还是用起来。找几个生活中的场景,把常用的那几个导图分别画一次,你和孩子就会有感觉了。以后遇到哪类问题,适合用哪种模式的导图,也会很快了然于心。
用习惯了之后就会离不开它滴~毕竟是真的很清晰方便。又想到之前提的那本讲高考状元的书,里面说提到“思维导图”这几个字,不少状元们还觉得自己没听过,但把图一画出来,他们都会恍然大明白:“我当初就是自然而然这么学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