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文化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景观文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校园景观文化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文化是一项涉及面广,较为复杂的景观建设,因为它本身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本身的美观性,还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与之相协调,那么从多个方面进行校园景观文化建设考虑,自然就能从不同的方面归纳分析得出校园景观文化设计的理念。校园景观文化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

1.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

这个设计理念主要是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求建筑物、周围的植物等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并且校园景观设计要贴近校园的自然生态原则,景观设计围绕着“自然生态”展开,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校园景观设计要合理进行布局设置,在某些区域形成小园林效应,充分显示人性化设计并与环境相适应;另外,遵循的自然生态原则是校园景观文化设计要充公考虑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是不可以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具体地说,就是在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考虑到材料是否会对周围环境或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是否会存在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2.景观文化与空间上的协调统一

校园景观文化不像开放性较强的公园景观设计,但校园景观文化会常常遇到广场与周围景观的协同统一,这其实是景观文化与空调的统一关系,因为广场一般比较开阔,但如果在景观文化上设计不当,就会显得广场因为空阔而太过单调,所有校园景观文化设计要注意设置会与空间的协调统一,要在空间上给景观留出最佳的视点。

3.景观文化与使用功能性的有机结合

校园景观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与使用功能性的有机结合,比如在进行地面绿化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美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功能性方面的结合,比如这种植被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还有一些休息场所躺椅等不仅仅追求美观就够了,还得考虑他们在功能使用方面是否坚固与寿命的保证。

4.新颖性与合理性的有效结合

校园景观文化的设计在审美与视觉上尽量追求新颖性,新颖不是说追求成本费用昂贵的,新颖主要是在设计的思路上能够达到新颖的要求,让人看到后耳目一新,同时,新颖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合理性,也就是新颖要与校园整体景观文化相适应协调,这样才能在合理的基础上更加突显出新颖的亮点。

二、校园景观文化思路浅析

校园景观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因为校园处处都彰显着景观文化的内容,大到教学主楼,小到一片绿地草坪的设计,校园景观文化是一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的工程任务,做好校园景观文化的实施,对宣传校园的历史文化、教学氛围及提高学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校园景观文化的设计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交通路线的景观文化,现代校园的占地面积相对来说都比较大,那么在校园内交通线路的设计要有主道与副道的区分,在主道的两侧合理进行树木的栽种与路灯的选择,同时从景观文化的要求来说,可以利用路灯的灯杆等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这也是交通线路景观文化中的一部分,另外在不同的交通线路上尽量栽种不同的苗木,这样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校园内交通线路应能大多数形成环状封闭,避免交通道路直指围墙,造成景观文化上的缺陷。

校园景观文化交通道路示例图

2.广场的设计是校园景观文化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广场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区域,以开阔为主,所以在设计思路上容易形成一种单调的局面,这是因为广场本身需要搭配的附属景观较少,但广场在校园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景观文化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在广场本身的设计上进行考虑,比如,在广场的地面装饰上采用环形扩散的小块瓷砖拼接,这样可以使广场显得具有一定的鲜活性不至于单调,另外,还可以在广场的地面上适当添加一些图案元素或色彩较为鲜明的分割线将它们分割成几大板块,这样就不会显得广场的景观文化单调而失去趣味性;其次,在一些校园中紧邻江河,还可以建造一些层次感较强的下沉广场,也就是在视觉上从四周向中心具有渐次下沉的广场视觉效应。

3.在校园建筑外型及内庭的景观设计思路上,尽量从美学的观点出发,让不同用途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景观特性,比如音乐厅就可以在外型上表现出一些音乐元素上的狂热与安静,图书馆的设计就可以具有丰富的艺术氛围,比如在建筑上对屋顶进行仿欧式建筑的处理,这样在景观上更能增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另外在校园建筑的内庭或外墙上,可以利用一些建筑艺术的壁画或返朴的墙面装饰,来从景观文化上对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行渲染,给学子营造出学习气息浓郁的景观空间。

校园绿化示例图

校园入口景观文化示例图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tobuildthegreenparkwithgrasslandcharactersbaseonthecombinationoflandscapeandlocalculture.

Keywords:grasslandculture/combinationoflandscapeandculture/greenpark/landscapeplanting/Hohhot

项目背景及概况

仕奇草原文化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南区,西邻锡林郭勒路,南邻二环路,北侧及东侧为民用住宅小区,园区建设用地东西长约836米,南北宽约232~268米,用地面积约19.53公顷。一面是园内长久荒废,杂乱无章,半干涸湖体,湖底已生长红柳;一面是周边住宅居多却无环境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2006年,仕奇集团本着满足市民休闲生活,建设草原文化大区的城市战略,着力打造呼和浩特市内唯一的一个以草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委托北京苍狼白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着手仕奇草原文化园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于2007年通过政府立项。我院经过近两年的设计工作,完成了从方案规划至施工图阶段的全部设计任务。我很荣幸的参与了规划设计及景观设计的全部过程。

景观设计概念

由于该项目地处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草原名城具有着独特的草原历史及文化背景。我们力图将草原文化植入景观的设计,打造园区的三大特色。

以两种轴线定义园区,景观轴线及历史轴线。

以文化赋予景观灵魂,同时以景观反哺文化生命。

根据园区内原有植被及地貌,重塑城市绿地,实现节约、安全、美观的绿色生态思想。为呼和浩特市南区塑造一个生态的“肺”。

概念解析

轴线在园区布局中的运用

从西入口(园区主入口)经主入口广场,版图,达赫力歌向东延伸及人工湖直至草原文化研发区为东西轴线,从北入口(园区次入口)经神道通向达赫力歌向南至南入口为南北轴线,两条轴线十字交叉,构成了整个园区的骨架,所有景观被两条轴线串联,所以这两条轴线同时也是景观轴线,是园区的明线。

从主入口进入,经过版图,达赫力歌,沿湖岸继续向东,途径原始部落时期地景,匈奴时期地景,契丹时期地景,蒙元时期地景,毡帐群,草原文化基金会、草原文化研发区,游人在游园的同时走过了一段草原文化发展的历史,体验了以草原文明为主线,以蒙元文化为主体,从古代文明的展示过渡到现代文明的创新,从草原文化的抢救性发掘到保护性开发的仕奇草原文化园主题。这是我们设计的景观轴线,是园区的暗线。

按用地功能分区

草原文化游园区――布置在园区西侧,沿草原文化基金会及管理用房以西部分共分文化展示区与游人休闲娱乐区两个部分,从北入口(园区次入口)通向达赫力歌的神道以西及湖北侧为文化展示区,景点内容沿主入口轴线展开,依次为主入口广场,版图,达赫力歌、毡帐群,原始部落时期地景,匈奴时期地景,契丹时期地景,蒙元时期地景等;沿神道以东,湖以南区域布置游人休闲区,主要内容有:成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戏水台,湖心岛,亭等。

草原文化基金会区――沿东湖区以北,临水而建,建筑面积约为3675平方米。

草原文化研发区――布置在园区东侧,草原文化国际论坛中心办公楼主要以草原文化研发为主,兼有金融、国际贸易等功能作为呼市南区开发地标式建筑,使草原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相承,并期望使之成为呼市南区开发建设的带动点。

文化与景观

呼和浩特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千百年来草原文化重要的负载者和传承者之一,它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而城市里的公园,是天生的展示文化传播文化的载体。仕奇草原文化主题园在营造园区景观的同时,强调草原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以达赫力歌为例,选址于园区的制高点体现了以蒙古族文化为代表将草原文化推上了顶峰,在形体和色彩上借鉴了蒙古族传统毡房,即可满足部分宗教或者公共活动的需要,又塑造了整个园区最佳的观景平台。

绿色生态的造园手法

仕奇草原文化园从园区整体情况看,由于园内已形成的湖面,园内植被情况长势较好,所以在园区设计时尽可能在不影响文化主题体现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整治、保留并加以利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园路的组织

园区主干路设为环形通路,让游人沿着园路在行进中体会草原文明的历史长廊,在湖边亲近水体眺望植被的同时展望草原的未来。设计以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景区包括帝国文化展示区、文化艺术长廊、非物质文化展示区、会所和手工艺景观等。

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的原则是合理利用地形,将规划场地的一些主要的控制标高加以综合考虑,使建筑、道路及场地排水的标高相互协调,对一些不利于建设的自然地形加以适当改造,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同时结合景观及绿地工程规划的特点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美化景观的最佳效应。

场地现状水域已干涸,地下水位位于湖底标高以下1~1.5米深度处,水域周边地势较平坦,整体地势西低东高,标高约为1045~1047米。本次规划综合考虑现状地形,合理利用水域范围并进行适当改造,将水底适当下挖,使中部水域面扩大,其挖土填至版图以西区域;规划达赫力歌处现状为一土丘,标高约1047米,适当修整山形设达赫力歌;园区内根据景点需要适当堆丘;为减少填方量,版图部分在原湖底修建,形成以版图为中心的展示广场。

场地内雨水大部分由湖面收集,溢流至雨水收集井,并通过管道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沿湖区周边地形处理为坡向湖面,湖岸线与园区主路高差约0.8米。版图部分下沉式展示广场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池经水泵提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场地平整:填方量估算约为163903立方米;挖方量约为20144立方米;道路铺砌挖方量约为13411立方米。

水景设计

(1)园区水景的塑造主要根据原湖形状加以整合。

(2)生态的原则-湖边种植水生植物,水中放养锦鲤等鱼类。用生物的方法达到湖水自净的效果。(3)以人为本的原则-游客靠近湖水处,湖边置石方便游人休息,坐石观景。(4)技术措施-为使湖水洁净,沿湖边种植水生植物区,该区湖底不设防水层,让水自然渗漏;再通过水泵吸井水,经管道系统将井水由湖底最深处补充到湖内,达到逐步更换湖水的目的。另在湖底设曝气机对湖水进行增氧,以便减少水质富氧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水中鱼类的生长。

(5)增加景观趣味:汀步的设计使得空间丰富有趣,植物使得景色神秘。岸边设观景、休憩平台。水位下降时,湖中置石的美感脱颖而出。园路、木桥、亲水平台、水生植物让整个湖体美不胜收。通过水生植物拥抱的木桥,来到孤岛静心养神

a开敞型水域-供游人平眺、休憩b半开敞型水域-近距离观望,周边植被环绕,尺度宜人c郁闭型水域-组织游人的纽带d幽深带状水域-环境幽静,是游人休憩、漫步的环境

(6)湖区安全措施:游客可靠近处将部分水体由外圈至中心逐渐加深,使得水边两米的距离内水深不会大于0.7米;游客驻足观望处亲水平台的安全围栏会使人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舒适又安全;在湖岸陡且水体深处沿岸种植稠密的水生植物,使得游人只可远观而无法近岸,以确保游人安全。

种植

规划原则

a充分利用本地区乡土植物资源,结合场地特征,适地择树。b积极保留和梳理原有树木。c强调片区植物配置的整体景观,突出季相变化,营造不同空间氛围。d注重乔、灌、草的搭配组合,增加公园的整体绿量效应和生态效应。

e植物种植中考虑呼市落叶期较长的因素,多种常绿高大乔木。

f可以在草坪中增加滴灌设施以节约人力、水资源,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植物配植要点

a次入口西:新疆杨+大果圆柏-连翘+榆叶梅-毛地黄+白屈菜b湖间花镜处:旱柳+油松-丁香+玫瑰-马蔺+金莲花c草原文化展示区周边:华山松+国槐+裂叶榆-玉兰+山桃+紫叶稠李+欧李-石竹+结缕草d密林休闲区:白皮松+元宝枫+糖槭-卫矛+火炬树+榆叶梅-结缕草e湖边生态绿化区:芦苇+毛苞香蒲+水葱-黄菖蒲+燕子花+花蔺-水毛莨

专项设计

公园在建设与管理中,对于园中的小品、标识、公共设施等,应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并于公园风貌相和谐.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1)建立系统的游园标识体系,统一规划和设计,精心选材和施工。

(2)园路及铺装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3)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4)管理设施和服务建筑的附属设施,如指示牌、水深警示牌、变电箱、垃圾箱、浇灌、消防设施等,其体量及高度应按不破坏景观和环境的原则控制。

城市森林包含人们的居住生活地及周边的植物,从小区到大的都市,所涉及的范围和区域非常广泛。然而,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恶化,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的重视程度并由此而逐渐增加。道路绿化植物是生长、发育着有生命的景观,不仅能改善城市中道路的空气,还能缓解因建筑物密集如同“水泥森林”的枯燥沉闷感;而行道树作为城市森林道路绿化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称为“绿色的纽带”贯穿于城市中,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本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人们城市的特色。

2道路绿化植物景观现状

道路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展现城市的“窗口”,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把道路园林植物以绿化形式展现给人们,更重要的是能够传递出该城市独有的意象特征,就如看到棕榈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海南一样,城市道路植物的配置一定要遵循植物本身的特点,还要满足文化的需求。但是,根据对湖南城市道路的调查,不难发现,在城市道路植物文化表达方面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图1,主要问题如下:(1)建成后的道路绿化与之前的设计与施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2)忽视绿化与地下管网,盲目地栽植乔灌木;(3)只追求部分空间的绿化,忽视道路绿化的布局;(4)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单一,毫无特色,缺乏创新;(5)盲目地引进外来树木。

2.1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的道路植物整体设计风格不太统一,完全呈现不同的趋势,根本反应不出长沙独有的植物文化气息,如图2。

2.2绿地面积

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的绿地覆盖率,长沙还是比较滞后。城市道路绿地面积的不足,一方面不能为市民提供足够的地方避暑,营造绿色的环本文由收集整理境氛围;另一方面,影响环境质量。

2.3季相变化

大多数城市道路的植物景观都是类似的做法,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地形、环境条件以及地域特色;在植物的选择上往往只考虑一时的景观特点,未能充分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

2.4地域特色

设计水平不高,未能完全利用植物本身的地域性文化反映出长沙本地的特色。

3长沙城市特色定位

人们经常提到“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如同人们看重脸面一样,城市一定要重在形象。道路绿地植物的巧妙和合理设计,完全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充分传递出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而植物景观就是展现城市的文化和形象魅力。大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市树,影响力也非常广泛,由于它们本身具有的特殊含义也成为了该市文明的标志与文化的象征。因此,合理挖掘长沙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道路绿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反映长沙的特色。

3.1湘江风光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由于距海较远,而且位于冲积盆地,边缘地势高峻,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更热,有江南“四大火炉”之称。“春来一日水热三分”更是长沙广为流传的谚语。

3.2长沙风情

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经历3000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据记载,长沙被称为“楚贾之乡”,具有深厚的楚文化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名城。长沙历史文化悠久,古墓古迹遍布,尤其以彩瓷、绘画、古乐为最,创造出长沙独具魅力的风情文化形象。

4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文化的表达

4.1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文化内涵造景

郑玄对植物曾如此形容:“燧,取火之木也。改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秋取柞之火,冬取槐、檀之火。”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基于这种感情因素,古人常把树木看成是民族、江山的特殊象征。许多人便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文化素养,各抒己见地赋诗感怀,极大丰富了赏颂植物的文化色彩。

(1)“比德”赏颂。植物材料被用于比德,且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中。樟树被称为长沙的市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丰富,并以优良的品格及美好的寓意为长沙人所钟爱。银杏树为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特殊象征,叶子为扇形对称,由于叶子边缘分裂为二的奇特形状,被看成为“调和的象征”,寓意着“一和二”、“春和秋”等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在长沙常用的园林植物中,“比德”赏颂的屡屡皆是,因此,在道路绿地的植物选择中,充分利用植物材料本身的文化内涵,对于长沙本身的城市特色来说,也是一个写照。

(2)吟诵雅趣。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选取一些较具有代表性的花木。比如梧桐,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起来,因此就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梧桐不但有气势,而且是祥瑞的象征,比如枫树有浪漫而祥和的含义,更具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奇特意境。

(3)形实皆丽。有不少花木是形实俱丽的,如广玉兰,不仅花大,神采奕奕,整体上也显得柔韧弹性。置身于广玉兰下,有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蕴意。

4.2利用季相型造景

春花类可选树种有迎春、连翘、海棠、樱花等。夏季类树种则要求树冠浓荫,可以首选香樟,其次是枫杨、枫香、无患子等。秋季色叶树种是极有情趣的景观,常见色叶树种有梧桐、乌桕、枫香,这3种以红黄色为主,略泛黄色;银杏、无患子、池杉、落羽杉,则以浅黄色至金黄色为主,另外还有金钱松的金黄色针叶也是著名观赏树之一;常绿阔叶树中的石楠和灌木红瑞木等,在秋季亦能略成深红至褐红色。冬花可选树种:桂花、茶梅、腊梅、山茶,及至冬末春初又有梅、玉兰等呈现四季之景观。

转贴于

4.3利用乡土树种造景

长沙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文化中可以充分利用乡土树种来表达,如展现形体美的如桂花、广玉兰、鸡爪槭等。树冠大枝繁叶茂的乡土树种也是道路绿化常见树种如银杏、龙柏、香樟、乌桕、合欢等。因此,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才是园林植物设计的精髓。

4.4利用树形造景

在园林植物中,不同植物的树形具有不同的美感。挺拔的雪松、樟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美感;垂柳枝条细长而低垂,给人柔美的象征。应充分把握与利用园林植物的树形,并根据长沙的绿地条件和要求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4.5利用观花树造景

在园林植物中,花大、香的植物一直是植物造景的宠儿,不仅因其特有的香味让人心情愉悦,更重要的是它能点缀枯燥的纯绿色配置。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四季的花色,创造出四季花开不断的美景。

Abstract:Basedonthestudyoftheculturaltheoryofregionallandscape,ithasbeenacknowledgedthatsomeofthe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regionallandscapeofancientbuildingsandscenicspotshavebeenfullytakenintoaccountintheprotectiondesignandconstruction.AndthebuildingsanddesignofregionallandscapeculturaltheoryaroundXi’anhavebeencarefullyobserved.ThisthesisfocusesontheregionalenvironmentwheretheXi’anTangDamingPalacelocatedinanditsrepairinprotectionthroughtheunderstandingofsomebooksandarticles.

Keywords:DamingPalace;regionallandscapeculture;high-platformbuilding

根据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未来西安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其中“轴线突出”是指“长安龙脉”南眺终南山,北望渭水,是纵贯西安南北的一条城市主轴。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南望远观南山的巍峨。从大明宫含元殿到大雁塔这条盛唐时保留下来的南北轴线,在今天仍然作为西安重要的景观轴线。

唐大明宫到大雁塔南北轴线示意图

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图

1西安城址选择的渊源

1.1西安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东南高而西北低,与关中平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略有差异。

1.1.1西安地区的城址选择经历了由西南到东北,又折向东南的转移过程。

2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

2.1西安唐大明宫遗址的历史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在唐代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

大明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规模十分宏伟。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西安唐大明宫遗址的构架

2.2.2麟德殿遗址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西部,建于唐麟德年间。建筑面积达12300多平方米。遗址中出土大量黑色筒瓦,还有少量的琉璃瓦片。台基周围出土很多螭首石刻和石望柱残块。阶道铺有莲花方砖,这是其他遗址所少见的。

2.2.3大福殿遗址

大福殿是唐大明宫内大型殿堂之一。殿址位于大明宫乡炕底寨村内。现存夯土台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高约5米,总占地面积约11600平方米。

2.2.4凌霄门遗址

凌霄门亦名青霄门,是大明宫北墙偏西之门,位于玄武门以西355米处。考古探测为一个门道,距宫城西北角195米。遗址在炕底寨村东北隅。

2.2.5玄武门与内重门遗址

玄武门是大明宫北面的正门。位于北垣中部略偏西处,西距宫城西北角538米,东距东北角597米。在考古发掘之前,看不出门的形状,只是在两侧有类似土丘的夯土基座。

唐大明宫宣武门复原图

门址范围很广,发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玄武门只有一个门道,基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2米,南北宽16.4米,两侧为高起的夯土门楼基座。周围砌有砖壁,与门基两端相接的一段宫墙。门东面保存最高处有3米,宽约5米,较当时地面略高。南面两侧铺有莲花方砖,与门道的砖壁及散水相连。玄武门以南的东西两侧是廊庑建筑,与南边内重门相接。内重门在玄武门南20米,是与玄武门相对的一较小的门,门两侧筑有宽仅2米的夯土墙,向东西分别距20多米处北折与北城墙相接,即对玄武门呈环抱的形式。

2.2.5重玄门遗址

唐大明宫重玄门和玄武门复原图

重玄门遗址位于玄武门正北夹城处,距玄武门156米。保存得比较好,门道两侧的门楼基座高出现在地面4米多,呈马鞍形土丘,中间低处是门道。门道东西长33.6米,南北宽16.4米。夯土心,外砌砖,两侧还保存着柱础和墙根灰底,门楼基座两端都比玄武门加宽和延长了许多,宽5.2米。门洞中段,有道青石门槛。门槛两端各有枕石,每道门槛之间相距2.45米,门洞之上有门楼。

2.2.6三清殿遗址

三清殿遗址位于大明宫西北隅,大明宫乡炕底寨村东北角,是一座高台建筑,为宫廷道教建筑之一。台基北高南低,现存高度为15~12.6米,平面呈凸字形,北宽南窄,南北长78.6米,东西宽北部为53.1米,南部为47.6米,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

2.2.7清思殿遗址

清思殿是唐敬宗时所建,位于东城左银台门内,南北长228米,东西宽33米。

2.2.8唐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大明宫北部居中地带。初凿于贞观或龙朔年间。开元后期,玄宗曾命在太液池两岸筑望月台与杨贵妃赏月,台高百尺。池中有蓬莱山,山上有太液亭。

源自史书中的唐大明宫太液池

太液池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池,中间有渠道相通。太液池水源引自南来的龙首渠。有暗渠与宫外相通。沿岸回廊与附近宫殿建筑,都根据地貌特点,着意布置,错落有致。遗址在今大明宫乡孙家湾村西南。

2.3大明宫遗址的修复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以北、玄武路以南范围内,修复计划将重点发掘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遗址。大明宫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埋藏丰富,是唐代建筑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

3一些建设中蕴含着的地景文化理论

3.1中国古代高台建筑

中国传统地景文化理论的发掘,中国的先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以及形成的自然哲学观。我不知道高台建筑是不是符合地景文化理论的基础,但是总感觉到之所以这样利用天然地势甚至是人工夯土建造的土台上的建筑,彰显着一种膜拜与尊贵。甚至有一种防御的功能。

古代高台建筑

高台建筑利用天然的土台或人工夯土的土台,在其上建造宫殿和楼阁。最高的土台有20米,一般都在5米到15米。建筑高台能使人感到庄严、尊贵,既可登高远望、眼界开阔,同时也利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湿和通风。高台的做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天然高台,一种是人工夯土高台,有的则在山坡处利用山半腰中突出的台地,也有的是在山顶上建设庙宇。人工夯土高台,多用于庙宇和宫殿的内部,或者用于城市建筑。建造独立的高台,台的四周多用砖墙砌到台顶,以使高台整齐。一组建筑中,或者一个城市里的高台建筑大都是重要的建筑物,可使整个建筑群有高有低、此起彼伏,有一种错落有致、波澜壮阔的变化。

4小结

地域性景观文化在我国整个建设历史中,从始至终贯穿着她的精华,现在游历或者翻看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完整的或者点滴的遗址,有关运用到地域性景观文化理论的古迹仍旧散发着她巍峨、庄严的光芒。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范艳辉,赵晓辉,句建国.《华中建筑》2011年第07期.

中国古建筑知识问答.张驭寰.《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特征描述.百度文献.

2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对于广大普通的游客,能够在游园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简单易行的养生知识是最主要的,所以针对服务对象,项目指导思想为:针对大众,神形兼备,通俗易懂,知行统一.

3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肾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6],按中医理论,肾区在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水区(肾区)设置了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小溪,营造出宁静惬意的养生环境.瀑布之下,深潭之处,有“水中丹炉”矗立其中,取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火非水不藏,水非火不生”,二者是分不开的,与肾寓元阴元阳相符合.药王制药的雕塑位于瀑布一侧(图6),描绘了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读书制药的场景.孙思邈一生著作数十部,场景取最有代表性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放于前,同时手拿《大医精诚》长卷,体现其仁爱之心.旁边宣传牌展示了孙氏“养生十三法”,即: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为对应黑色(深色),水区(肾区)周围以常绿植物为主,如油松、雪松、青扦(Piceawilsonii)、华山松(Pinusarmandii)、沙地柏(Sabinavulgaris)等,山石周围也围绕着似自然生长的植物,有紫丁香(Syringaoblata)、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金银木(Loniceramaackii)、迎春(Jasminumnudiflorum)、棣棠(Kerriajaponica)等,形成“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效果.

2旅游文化景观构建的影响因素

3旅游文化景观的构建机制

3.2衡量旅游文化景观成功构建的标杆通过自然环境和文化系统相互化协调及文化整合过程可以实现旅游文化景观的构建,但是,如何确定旅游文化景观是否构建成功.Vos,Meekes和Naveh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强调景观构建的可持续性,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圈和健康之间达到平衡和宜居的外部景观作为归宿.而旅游文化景观的构建又是以满足旅游者需求、提高旅游满意度为目的.故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景观是否得以成功构建取决于两个标杆,一是自然环境与旅游文化间的协调是否可持续,二是旅游地元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之间不断冲突、调整、适应,最后是否使得旅游者所体验到的文化达到了旅游者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若两个标杆均达到,则认为自然-文化系统稳定,旅游地不同文化整合,旅游文化景观得以构建,反之则不然.

二、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1.地域文化使景观设计更加富于生命力

2.地域文化使景观设计获得更高的认同

同一地域文化中人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言语服饰、性格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趋同发展使这一区域内的人对于同种文化具有高度认同。因此,以地域文化为指导进行的景观设计可以使这一地域内素不相识的个体在景观中找到熟悉的文化元素。个体因而由景观结成群体,个体在这样的景观中与其他个体达成精神上的共识,结成拥有紧密关系的群体,个体产生的景观感受不再仅仅是孤立的体验,而成为群体性的共识、足以唤起记忆的共鸣。在具有地域文化因素的景观中,个体因为有了与其他个体相同或类似的精神体验而彼此间更加容易理解,由于对相同的地域文化的认同而更易相互凝聚和团结,进而使原本孤立的个体找到在群体中的归属感。

三、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应用现状

1.存在简单模仿现象

中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让“城市化”进程飞速提高,规模与范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得到加速扩张,景观设计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设计意识、理念、风格等属于文化层面的核心与精髓部分却没有相应得到提高,大量照搬照套西方模式的设计作品屡见不鲜,不同地域的设计经常出现极为雷同的设计效果。对于西方设计的历史传承、本质特征等并没有完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又没有对自己所处具体环境的自然元素、人文属性、地域文化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排查、摸索。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简单模仿甚至生搬硬套西方的既有设计方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得到的只是一堆与周遭自然环境格格不入或者与当地人文氛围大相径庭的人造物体。

2.地域文化中优秀传统继承不足,缺乏在继承中的创新

四、应对措施

1.设计的多样化

2.保护的本土化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表达;扶风县

1引言

随着游客从单纯的追寻游山玩水和游览文物古迹向追求精神文化方向的转变,在得到乐趣的同时开阔视野与增长知识。主题公园即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它以风俗文化为基础展开,突出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尽可能地把这种文化与景观、演义和展示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让游客参与其中,真实地感受这种文化内涵的魅力[1]。而日渐增多的主题公园,其竞争将集中在文化内涵的选择(主题定位)、表达(产品设计)及其扩充(活动策划)3个方面[2]。既要注重在特定的文化主题中对文化的复制、陈列,从而塑造以园林环境和文化传播为载体的特色文化休闲空间,又要全方位的展示出地域性民俗文化,增加城镇认知度,最终有效的起到城镇文化宣传的作用。其景观的人化或是人化的景观都应建立在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保证所在城镇发展的和谐[3]。

2主题公园景观表达存在的意义及出现的问题

相对于人类在社会上的外在活动,精神生活是人类内在创造、传递和体验精神价值的内在活动,民俗作为代表民众群体的精神意愿,展现这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形态,呈现精神生活的独特风景线。所以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从宏观、局部细节,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以地形地貌为骨架、水系为血脉、植物为毛发;以场所空间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器官;以景观环境为组成肌体的细胞组织;为游客营造出“安居”的田园环境、“安身”的场所空间和“安心”的吃住环境[4]。而其景观表达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可利用的资源有形的少而无形的多,许多文化资源只能在文字与神思想象中获得;二是现存有形的文化资源非常有限,又常常因其形式固定而显得尤其稀缺。这就需要开发建设者加以补充诠释使之神动,从而与游客产生共鸣。不同的文化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将那些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实物、雕塑、音乐戏曲、民俗活动以及现代信息媒体等多重形式表达出来,以求真正达到寓无形于有形、变形定为神动的效果[5],显然成为规划设计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3研究地域简况

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是西周文化发祥地、佛教古刹法门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

3.1自然地貌气候

扶风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县域地势北高南低,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自北而南呈梯状跌落。海拔最高1579m,最低438m。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迅速回升,降水明显增多,多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天气炎热,多雷阵雨和大风,常发生程度不同的夏旱和伏旱;秋季多连阴雨;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雨雪稀少。扶风气候基本特点:四季分明,冬长秋短,光热丰富,雨热相伴,雨量较少以及夏热冬寒流。

3.2社会人文条件

扶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周文化、汉唐文化与佛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东汉时期“班马耿窦”四大名门望族(史学家班彪、班固,伏波将军马援,耿家列侯耿弇,窦家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功卓国家。境内现存文物保护点36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点18处,尤以法门寺和周原遗址享誉海内外,佛指舍利被誉为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迹,出土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被誉为海内三宝、国之重器。自2009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对外开放以来,扶风县相继形成了以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为核心,以野河山、周原博物馆、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鼎盛西府、城隍庙、美阳村和宝塔村等为骨架的旅游景点体系。

3.3旅游文化新区

扶风县分为3个区域,法门寺文化景区、老城区和新城区。旅游文化产业新区为扶风县城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七星河以东、法汤高速公路以西,是县城区与法门寺文化景区空间联系的重要区域与功能纽带。作为法门寺文化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空间拓展腹地,是实施扶风跨越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转型、提升城市职能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6]。从2012年开始,通过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按照高标准建设、大项目带动,充分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特色,积极提升景区标准,壮大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以法门寺文化景区为龙头的扶风旅游再次实现了历史性飞跃[7],初步形成以旅游、商贸、特色加工业为主导,融人文及生态于一体的国家文化旅游名城。

4民俗文化梳理

4.1地域农耕文化标志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营造、创造以及演变的结果。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人们利用、改造环境,建设人类文明的方式、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不仅包括独特的自然地理状况,更包含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8]。其表现形式也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包含了从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层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乡村文明建设的成果。将地域农耕文化的特质融入主题公园的营造之中,蕴含着文化认同感和场所精神的符号就会成为主题景观的标志,农耕标志性景观的营造,要利用当地乡土材料来制作构筑物和景观小品,设计题材可以从本地历史、文化典故和重大事件中选取。一是具有物化的体验性,如小吃品尝、秦腔观赏、特产购买和田园耕作活动等;二是习俗上的参与性,如节庆活动、方言故事竞赛竞技参与等;三是精神上的感知性,如在主题公园游览过程中,游客对当地居民的群体特性的各种感受,从而使游客从整体上了解关中西府民俗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将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物态化与通俗化,使游客在游赏中轻松地感受得到乐趣[9]。

4.2西府民俗文化开发

西府地区由于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是人类生息的理想之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这里积淀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尤以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功能的民俗文化为最,具有双重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有观赏愉悦、游戏娱乐、历史文化和信仰朝拜等;其经济价值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出来的,主要反映在民俗旅游和民俗商品两个方面。西府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借鉴外地开发、利用民俗的作法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街区和建立生态博物景点,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本性追求”。还可以通过主题公园形式,将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异地移值”,既有利于其宣传和交流,被更多、更广泛的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又有利于将民俗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实现民俗旅游的“工厂化”生产和经营。关中风情园就是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既保留了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10]。

4.3民俗植物文化景观

植物造景及其多样性是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为主题公园环境提供了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使公园内硬质景观环境活泼柔美、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产生显著的绿色景观效应。同时,其颜色、质地、疏密以及其他特征的变化,可产生迥异的景观。关中风情园栽植植物110余种,以银杏、国槐、垂柳、榆树等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辅以民间常见的果树,突出了民俗文化的主题,同时注重了植物的色、香、姿、味的统一,达到了季相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植物造景既要注重文化内涵,富有诗情化画意;又要和其他民俗景观元素应相协调统一,主次分明,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和空间艺术效果[11]。

5宏观空间布局

5.1规则轴线式?西府古镇与鼎盛西府

5.1.1西府古镇

占地10hm2,269个院落,1861间房屋,建筑面积8万m2。依照汉唐市井的总体布局,以四方砖台上的二层攒尖顶市楼(财神大殿)为构图中心,以4个亭楼为内圈拱卫,以青砖城墙四角的角楼为外圈拱卫;南部依次为朱雀门、三开间卷棚顶戏花楼、4组单孔石拱桥、历史文化体验场和财神雕像,北部为玄武街、卧置石和青砖木构玄武阙门;东西分别为钟楼街、青石照壁、钟楼(青砖台上三开间庑殿顶)、东门和鼓楼街、青石照壁、鼓楼、西门(青砖劵门)。十字街将古镇划分为休闲、饮食、购物和文化体验4个功能区,并分别内设东汉时期的四大家族府邸(马府、班府、窦府、耿府);以汉砖青石铺地,南北以微型水系串通,以农用工具、象形置石和孤植大树点缀,以百首辞汉赋文化景墙为内庭背景,以古槐树阵为背景,形成集民俗饮食、汉唐文化、影视拍摄、休闲购物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汉唐古镇。

5.1.2鼎盛西府

以开敞式锥台形二龙戏珠南大门为序曲,以矩形水池喷泉及其3组青龙石拱桥为观赏点,以青石图案铺地为轴线基调,以对称式布局的4组黑色花岗岩花坛和8组青石鼎(四方四圆)为内圈主景,以行植国槐、皂荚大树为外圈夹景;以对称式父辛爵和凤绞爵流泉为陪衬,以方鼎型音乐(影视)城为构图中心,南面以鼎盛中华竖匾点题,北面以鼎盛西府竖匾点题,四周底部以龙柏、金边黄杨、石楠球、紫荆和紫薇花坛群组为铺垫;以四周高低错落的仿古青砖门面房(2F、3F、5F,2+3F)为经营中心,以单(双)悬臂青铜广场灯为点缀,北侧以开敞式锥台形二龙戏珠北大门为结尾,东以青砖子母阙大门与西府古镇贯通,形成气势恢宏、主题鲜明的演艺活动中心。

5.2错落庭院式?国风民俗休闲园

国风民俗休闲园又名国风三千坊,占地9.2hm2,建筑面积16万m2。以温泉为特色,按照错落有致、自然顺畅的布局形式,自由分割、多面临街,构筑百变灵动空间,分为温泉酒店区、温泉泡汤区、民俗休闲区、文化体验区和中央商业区5大区域。以笑容满面的大肚弥勒佛坐像和憨态可掬的儿童嬉戏莲花喷泉为引景,以回字形宴会大厅为起景,以乐泉客栈和酒店配套商业楼为两翼,以隐泉别院和天泉静苑为高档洗浴经营活动中心,以自然雅致的室外温泉泡汤区为景观休闲活动娱乐中心,以曲折回环的美食街区为平民休闲活动展示中心,以新都汇中央商城为购物休闲中心,以佛文化、小和尚、十二生肖和关中民俗圆雕系列为景观陪衬;汇聚星级酒店、御汤温泉、文化体验、工艺作坊、古玩字画、特色餐饮、民俗休闲、健身养生等8大功能,旨在提升游客观赏旅游的体验感,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民俗体验消费天堂。

5.3综合田园式?关中风情园

关中风情园占地13.3hm2,建筑面积6万多m2,餐位700个,床位420张,是陕西最大的仿明清建筑群,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融为一体。以三开间歇山顶南门为主入口,以二层仿古迎宾楼为引景,以3组八字形九龙壁为启景,以四合院式贵宾楼(园中园)为亮点,以自然回环的风情湖为中心串联空间,以环湖两侧的关中名人府邸和别墅群落为经营特色主景,以扶风会堂、君悦楼和公寓楼为错落渐升的构图中心,以农业生态观光园为活动背景,以翠华门四合院餐饮和关中戏楼为休闲活动中心,以风情商业街和手工作坊街为两翼;以风情湖东西两侧的四角攒尖亭中的吉祥钟和平安鼓为文化脉络,以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四季八卦天干地支亭为景观构图中心,以云片石塑山瀑布和半岛六角单檐马车亭为陪衬,以十二生肖雕塑为点缀,以三开间卷棚顶西门接通西府古镇;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生活场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能够亲切地感受到关中民风、民情的纯朴厚道,成为一个集吃住、娱乐、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特色手工艺品展销、粮食深加工、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酒店。

6微观细节表达

独特而深厚的民俗文化,既能满足人们对异质文化神秘性的需求,又使受众在景观场所空间的交换过程中得到移情于景的满足。这就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景观造型的特色性,把神秘的地域风情、民俗场景、民间信仰和饮食居住等文化融入主题公园景观的建构中,通过引借、夸张和转换等表达形式,给人们产生视觉上的新鲜感和猎奇心理。并在这个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城镇景观营造的多样性和生态性,从而获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13]。

6.1功能优先?环境同步

(1)西府古镇主体设置为二层三开间硬山顶门面房,用于各种民俗文化经营性活动。之所以能让游客流连,一是在古镇行植200年以上的古槐232株,以碌碌标注树龄、编号,并与常绿花坛交叉配置;二是在府邸前后、广场两边栽植关中四大金刚(椿、榆、楸、槐)和皂荚、柿树等古木大树,才让古镇充满生机。(2)国风民俗休闲园从外观看以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为主体,只有深入建筑庭院内部,才能感受藏绿于内部天井的景观魅力。以龙头壁泉为引景,以三级平台广场为休闲区域,以错落的花坛组为主景,以对植的玉兰、桂花为点题,以圆门花窗式景墙为特色,以竹林为背景,形成中式经典景观环境。(3)关中风情园以错落有致排布的10座关中名人府邸和四栋别墅(4F)为最大特色,游人之所以乐意吃住期间,不仅是因为有自然回环的风情湖,更重要的是有北部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成片的五谷庄稼、果树花卉、中草药,以及成群的牛羊和零星的鸡狗,营造的这种农家田园氛围极其重要。

6.2地域景观?繁简同构

6.3演艺展示?现场加工

(1)西府古镇戏花楼的设置,为西府秦腔提供演出舞台;鼎盛西府仿鼎音乐影视城的呈现,让周乐的天籁之音更名副其实;并分别成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文化活动中心。游客到此可着汉服、用汉币、住汉唐四合小院、赏汉代名人奇事,既能重温汉唐的市井风貌,又能感受到西府独特的民俗风情。(2)国风民俗休闲园在浓郁的佛文化氛围之中,以清静之心,在天泉、乐泉和隐泉之中泡汤,形成最具特色的佛文化沐浴礼仪的“佛温泉”主题温泉、露天皇家养生泡汤、特色SPA等多种主题概念,感受那千年禅意与惬意温泉带来的心灵宁静,让健身养生成为一种汉唐文化的体验和周礼民俗风情的展示。(3)关中风情园的特色美食作坊,在带有回廊的厢房中行进,通过花窗透过玻璃,观看穿着大红花袄的农家妇女和光帮汉子,加工功夫锅盔、手工挂面和农家醋坊、老油坊、豆腐坊等的制作过程,成为寻找遗失基因的现场景观。(4)国风民俗休闲园的特色小吃一条街和关中风情园的风情商业街,让旗花面、驴打滚、擀面皮等特色小吃和品茗(轩)、五谷养生(坊)成为一道亮丽的视角盛宴。

7结语

城镇发展的本质在于寻求和建设最为理想、最为文明的人口集聚形态,营造与自然最为和谐的“一方水土”人居环境。先进生产力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文化是城镇发展的社会方向和人民生活内涵,民俗特色是城镇发展的灵魂[14]。作为城镇建设灵魂的主题公园:①要符合现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民俗文化是其品位的集中体现,应多注重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把现场的地理环境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更具特色的游憩环境[15]。②打造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元素互动的平台,融合地方自然特色与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激发居民和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对行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增强非物质文化元素对游客的吸引力。③民俗文化赋予主题公园以精神价值和情感内涵,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性格和鲜活的形象,应吸收文化的精华、领悟其精神,把设计与保护民俗文化的情感融汇,对民俗文化的元素符号进一步推敲、研究、提炼、抽象概括,将民俗文化的真正含义延续到当代设计中,开创主题景观设计的新时代。

总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表达:一是依托农林水牧进行种植、养殖,营造自然清新、有机循环的生态环境,此乃前提;二是通过实物、雕塑、建筑装饰、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多种形式,将民俗文化尽可能形象地表达出来,此乃基础;三是对广泛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并进行深度挖掘,此乃核心;四是农耕过程、加工制作尽可能现场实作,演艺形式尽可能丰富多彩,以能让游客自觉参与最好,此乃关键;五是通过生态环境、旅游景观、文化内涵和展示演义,与游客在某一环节产生共鸣,从而接受认可,并在以后有机会时付诸行动,此乃目的。

作者:陈佳陈祺单位:陕西省扶风县召公镇召光小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李琼.论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12):21~23.

[2]马勇,王春雷.现代主题公园竞争焦点与创新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1):71~75.

[3]韩敏,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310~316.

[4]黄家平,肖大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环境层次探析[J].中国园林,2012(2):58~62.

[5]谭成文,杨开忠,彭朝晖.论古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洛阳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2):82~85,21.

[6]吴党社,石凤,李聪颖.扶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步行网络系统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6):876~881.

[7]元德洲,康明乐.创新驱动精准发力扶风旅游在三秦大地崛起[N].中国旅游报,2015-04-22.

[8]阎如山,王敏.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2009(12):31~33.

[9]曹洋,徐峰.地域文化特征在农业观光景观营造中的表达[J].现代园林,2013(2):8~14.

[10]霍彦儒.西府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73~77.

[11]许勇,牛立新,刘素珍.陕西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植物景观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215~218.

[12]刘佳妮.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现状及表现趋势: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3):96~102.

Abstract:Inthefaceofthecurrentrealestatedevelopersmaking"culturalproperty","humanisticlandscapemansion"andotherslogansemergeinanendlessstreamphenomenon,manypeoplequestioned:thiswillbetounderstandandcriticizetheoldresidentialcultureornationalityculture,thenamesimplyameanstoobtaininterestsfromdressingThinkingcannothelpinseeminglybenignmisinterpretedpeople:realestatelandscapecontainsakindofculture,whatistheessenceofthisculture,wherethemeaningofit......

Keywords:realestatelandscapepopulatedhomogeneousculturecity

在设计中经常提到“文化”一词,文化在语言表述中似乎成为一种不言而喻却又似是而非但又象征着某种特权的专有名词。当文化成为自我标榜或是自抬身价的一种常态时,伴随着虚无和浮躁,事物本质性的东西流失了,而文化则成了承担拙劣伎俩的最后一道遮羞布的职责。房产景观亦是如此,和在名词前加以“特色”或“非常”等词藻彰显所谓的个性一样,这种无畏式的示大在展示果然凶猛正面的同时,须不知也将自身羸弱暴露无遗。面对众多的这种现象,有必要一探当中的究竟。

一当下房产景观文化的形成和状态

二论房地产景观文化的实质

三探讨房产景观文化实质下的意义

结语: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文化的概念屡屡被人们提起,甚至是被标榜。面对当下房地产业提出的文化口号,其实的目的是显而易见。在试图说道澄清中,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望在知晓实质后,正确和善意地看待。的确,单纯的事物无法合理存在,理想是美好的,正视问题,在找寻答案中前行已经是一种解决,因为事情的发展无关乎始终。

二、怒族乡土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分析

一、“澄城八景”景观及其构成要素

通过对历版县志中艺文等文献的阅读,发现澄城八景可在八景诗与名胜图中涉猎到其影子,八景诗分别有明代县景八首与清代县景八首,虽然描述的风景面貌与主观感受略有不同,但二者提及的“八景”均指:荒陵暮雨、古寨寒烟、云门素练、罗谷丹霞、避暑遗宫、洗肠故地、壶山樵子、沮水渔翁。

(一)景观资源

(二)景观构成要素

二、“澄城八景”文化景观的风景营造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景营造体系,身为关中地区一般县城的澄城也不例外。澄城的“八景”文化景观遵循三大原则:区域环境的整体性、风景空间的场所感、人文意境的表达式。

(一)区域环境的整体性

中国古代的城市风景营造十分注重整体环境的观念,与之相应的是中国人“俯仰回环、远望近察”的观察习惯。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是“八景”营建所遵循的基本性原则。澄城八景首先依托于区域自然山水环境,景观节点的选择多以县域内特色山水的“寻胜”为基础。这些自然山水首先具备独特的本土气质,再者在大尺度的县域环境中处于关键节点地位。在经过历史上各朝代的人们对其进行体验、游览与发掘等人居活动的充实,最终形成公认的、可代表澄城自然风光特色的“八景”文化景观。

(二)风景空间的场所感

“澄城八景”的风景营造体现古代文人循吏“身之所处”、“行之可达”、“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的人居环境营造观念。这种天人合一的宏大风景观,使得八景文化景观产生强烈的空间场所感,这种空间场所感并且是不拘于有明确边界与范围的围合空间,而是以天地为界限、以活动造空间的大尺度场所感知。如澄城八景之一的“古寨寒烟”中“盈盈曲饶漆沮水,荡荡平连太华巅”,并不局限于亲邻寨本身的范围,而是以它为观景点所观望到的远处的漆水、沮水与往南百里外的华山主峰的空间景象。

(三)人文意境的表达式

“澄城八景”除了具备环境整体性与空间场所感的物质层面基础外,还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人文意境的表达。“澄城八景”中有多处文化景观均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或人文精神。经过历史人物以及文人墨客的发掘与再创作,使有形的文化景观升华为人们共同追求无形的、影响更深刻的乡土精神。

THE END
1.景点分镜头脚本范例:撰写与旅游景点景色分镜头脚本分析及范例大全...景点分镜头脚本是一种创新的旅游传手,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解说词能够让游客更好地熟悉景点的特色。本文为您提供了景点分镜头脚本的撰写方法和分析,以及不同类型的范例,期待对您的旅游传策划工作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中,可按照具体景点特色和需求实调整和创新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游览体验。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396520.html
1.构图技巧捕捉画面美的艺术之旅总之,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室内,无论是静物还是人物,都有无数种构图技巧可以应用,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掌握这些技巧,就是打开了捕捉画面美的一扇窗,让每一次点击变为一次心灵之旅。 标签:卖照片赚钱的网站、人像摄影作品点评、摄影人论坛、优秀人像摄影作品、摄影图片分析万能句型...https://www.ybli0fngu.cn/she-ying-zi-xun/458114.html
2.景区拍人构图景区拍人像相机vr拍摄景区拍人构图_景区拍人像相机 新手学摄影是先学拍风景还是先学拍人像,你知道吗学摄影是先学拍风景还是先学拍人像,这是很多初学者都会面对的问题。拍摄风光与拍摄人像看上去都是按下快门拍摄的动作,但它们在拍摄理等会说。 风光拍摄的主体基本上都是静止的自然景观或城市风光,所以拍摄者有充足时间思考构图、曝光和...https://www.lanshipin.com/5hmcjj7i.html
3.旅游景区中的景观设计(精选十篇)从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情状看, 做好对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刻不容缓。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区设计能够实现对乔木、灌木及草本等原生态景观的保护。通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 原生态景观能够融入到整个旅游景区的景观中, 这不仅能够达到旅游景区的景观性标准, 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r16vom.html
4.插画在嵊泗手绘旅游地图中的探索与应用对当下的人们而言,旅游已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而承载景点信息的旅游地图承担着传播地域文化的责任,一款好的旅游地图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旅游景点的环境信息,还能提供人文信息并带去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体验。而插画以其直观性、多样性、叙事性等多重特性来融入旅游地图之中,能够给予游客更丰富的感受。本次选题根据嵊泗海岛...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1028270.nh.html
5.景区实习报告合集[12篇](3)熟悉景点,旅游实习线路; 景区实习报告 篇3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熟悉了玉华洞的各个景点和导游词,之后在几天的跟团中,渐渐摸索学习讲解带团技巧。在之后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改正不足之处,通过向老导游学习以及自我练习,所有的队员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方式,较好完成带团讲解任务,并得到景区的肯定。 https://www.wenshubang.com/html/shixibaogao/4053929.html
6.最襄阳旅游景点纪录片解说配音(襄阳旅游宣传片上央视)在最襄阳旅游景点纪录片中,解说配音可以应用于各个景点的介绍和解说,比如襄阳古城、襄阳博物馆、宜城古城等。通过对每个景点的解说配音,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襄阳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增加对襄阳旅游景点的兴趣和认知。 四、解说配音与画面的协调与统一 解说配音在最襄阳旅游景点纪录片中与画面的协调与统一非常重要。解说配...http://www.5py.cn/wywz/17623841.html
7.摄像构图范文7篇(全文)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 对比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在构图中, 对比是指有效地将创作中、虚与实、色彩的、冷暖, 任何有差异的东西都可以构成对比。在摄像构图中应用对比手段, 可以突出主体, 增强视觉印象, 渲染气势, 增强艺术感染力, 还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rqzn2bv.html
8.南京市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源码02941针对本文中设计的南京市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最终选择Mysql数据库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企业的应用系统应用及开发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数据库比较频繁的操作,而且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也是非常的高。综合这些因素,最终选择安全性系数比较高的Mysql来对南京市旅游景点信息可视化后台数据进行存储操作。 https://blog.csdn.net/weixin1_ZYKJ985/article/details/13103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