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旅游大类)64
(餐饮类)6402
餐饮业
餐饮服务
西式烹饪制作
西式面点制作
西式烹调师证
西式面点师证
营养配餐师证
公共营养师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西餐专业理论知识,遵守餐饮操作规范,具备西餐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西餐生产、创意、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心理健康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3)熟悉中西方餐饮文化。
(4)掌握饮食营养与卫生安全知识。
(5)掌握烹饪原料、营养配餐知识,掌握西式烹调和西点工艺。
(6)掌握餐饮企业管理和厨房运行控制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文字、表格、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营养分析与配餐、烹饪安全控制能力。
(5)具有西餐餐烹调、西式式面点、地方风味菜点的制作能力。
(6)具有厨房生产组织和管理能力。
(7)具有餐饮企业基层管理能力。
(8)具有餐饮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9)具有宴会策划与餐饮营销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教学目标: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主要内容:
《军事理论》主要包含:国防概述、国防概述、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国防动员;国家安全形势、国际战略形势;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当代中国军事思想;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信息化作战平台等内容。
《军事技能》主要包含:共同条令教育、分队的队列动作;轻武器射击、战术;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战备规定、紧急集合、行军拉练等内容。
教学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进入正常授课课堂,军事技能训练应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原则,坚持课堂教学和教师面授在军事课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和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安全教育,大学生应当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把安全问题与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构筑平安人生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主要内容:大学生安全教育概述、生活安全教育、防火知识,消防安全、物品保管,财产安全、防诈骗、防传销、珍惜生命,人身安全、饮食卫生,食品安全、出行平安,交通安全、心理健康、交往及就业安全、保密知识与国家安全、预防犯罪、应急知识、公共安全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入学教育、安全讲座、安全分析、课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类网络课程及资源开展教育。注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劳动课》
教学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主要内容: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二)专业(技能)课程
应准确描述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增强可操作性。
《厨房英语》
教学要求:重视厨房英语的理论联系实际,设定既定工作场景,将英语情景会话联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结合该课程的学科性质、特点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及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的要求为突出实用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结合具体情景,强调实用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讲授式、分析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可结合学校的课改实际进行能力本位的项目设计,精心设计大的贯穿性项目和辅助项目、进而设计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详细描述特定的工作情境,为专业英语的运用和学习提供更真实的语言环境。
《烹饪原料学》
教学目标:通过对烹饪原料知识系统而全方位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到烹饪领域上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原料。以此增加学生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去指导学生认识烹饪原料,进而增强学生在烹调中的充分运用。
主要内容:《烹饪原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烹饪原料的资源和分类、烹饪原料生物学基础、烹饪原料的色香味形基础和烹饪特征、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和保藏原理、粮食类烹饪原料、蔬菜类烹饪原料、果品类烹饪原料、花卉药草类原料、畜禽类烹饪原料、蛋品和乳品烹饪原料、鱼类烹饪原料、其他水产品烹饪原料、干货制品类烹饪原料、半成品烹饪原料、调料和食品添加剂、辅助烹饪原料以及烹饪原料的安全性等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介绍了解烹饪原料在烹饪加工制作中的作用,鉴别原料的质量优劣,保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新鲜度。掌握影响原料品质变化的因素和在烹饪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课程及实物资源开展授课,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再针对原料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开展有目的性的讲授。
《餐饮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内容及连锁经营管理趋势,掌握创新餐饮经营主要形式,了解餐饮经营策划的内容和步骤,掌握餐饮业经营与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系统的现代餐饮经营管理理念,为从业后应用现代餐饮管理知识和改革创新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概述、餐饮经营类型、餐饮经营策划、餐饮人力资源管理、厨房管理、餐厅管理、餐饮服务管理、菜单设计、餐饮产品质量管理、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餐饮成本控制,进行餐饮经营管理。会运用餐饮经营管理方法、程序进行餐饮管理。掌握现代餐饮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程序及质量管理。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餐饮运作方式。
《饮食文化概论》
教学目标:本书结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本着“基础、够用”的原则,立足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详尽的阐述了饮食文化的不同特色,是一门应用性的烹饪学科。学生通过对饮食文化的学习,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文化修养,培育文化品位,使学生成为均衡发展的应用型的餐饮人才。
主要内容:本教材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饮食文化不同方面的特色,主要内容有:绪论、饮食文化史略、饮食原料文化、饮食层面文化,地域饮食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俗饮食文化、筳宴文化、饮食器具文化、茶文化及酒文化等章节。
《烹饪化学》《食品营养与配餐》
《烹饪化学》主要包含:烹饪化学的基础知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糖类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脂肪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无机盐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色、香、味的变化和应用。
《食品营养与配餐》主要包含:营养素的基本知识、食物的营养价值、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肉类和水产类的营养价值、乳类和蛋类的营养价值、调味品的营养、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价值、制定营养食谱的基本方法、各类健康人群的食谱设计、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的食谱设计
《咖啡酒水》
《咖啡酒水》主要包含:咖啡酒水的基础知识理化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和应用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价值、制定营养食谱的基本方法、各类健康人群的食谱设计、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的食谱设计
《西式烹饪工艺》《西式冷菜工艺》《名菜制作》
《名点制作》《糖艺工艺》《西式面点工艺》
《西式烹饪工艺基础》
《西式烹饪工艺》主要内容:烹调工艺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训练、原料初加工、原料切配、原料细加工、技法拓展、变化并综合运用烹调技术进行菜肴制作。
《西式冷菜工艺》主要内容:摆盘、色拉制作、酱汁配置、盘式初步热处理、菜肴调味、油加热烹调技法、水加热烹调技法、汽加热烹调技法、宴席制作及技法拓展、变化并综合运用烹调技术进行菜肴制作。
《名菜制作》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烹饪和名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当代对世界各国名菜制作技艺的研究,名菜原料的认知与鉴定,各国调味汁加工特点,烹调方法,名菜剖析,饮食习惯等。将经典的菜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诠释名菜的实际制作要点和难点。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讲解、学生练习、模拟实践等环节进行教学,要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与经营相结合、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西餐烹调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难度较大的要加强练习,熟知各类菜品及花式总盘的制作和拼摆的原理,能独立制作常见的、代表性的西餐品种
《糖艺工艺》
教学目标:通过糖艺课程,让学生掌握糖艺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盘式装饰技巧,能够制作基本造型作品,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了解基础知识、认识美感的阶层构成,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培养学生色彩搭配能力、造型想象能力、艺术修养和职业技能本领。
主要内容包含:色彩、塑性、盘式制作。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糖的调制方法。熟练掌握各类糖的制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糖的调制方法,成型手法。
《西式面点工艺》
教学目标:通过烹饪西点课程,让学生掌握西点的饼干、甜点、面包、蛋糕的基本理论、盘式装饰技巧,能够制作基本造型作品,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了解基础知识、认识美感的阶层构成,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培养学生色彩搭配能力、造型想象能力、艺术修养和职业技能本领。
主要内容包含:饼干、甜点、面包、蛋糕制作。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面团的调制方法。熟练掌握各类面团的代表品种的制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各类馅心的调制方法。掌握西式面点常用的成型手法。掌握面点制作的各种成熟方法
《名点制作》
教学目标:通过烹饪中点课程,让学生掌握中点的成型手法技巧、发面技巧、火候技法的掌控等的基本理论、盘式装饰技巧,能够制作基本造型作品,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作品;了解基础知识、认识美感的阶层构成,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培养学生色彩搭配能力、造型想象能力、艺术修养和职业技能本领。
主要内容包含:发酵面团、起酥面团、冷水面团、温水面团、烫面等的制作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面团的调制方法。熟练掌握各类面团的代表品种的制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各类馅心的调制方法。掌握中式面点常用的成型手法。掌握面点制作的各种成熟方法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见附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2.专任教师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河南大师名师以上称号,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烹调工艺与营养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教室基本条件
教室要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音响等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为:符合消防、卫生和安全生产规范。主要实训室如下:
(1)西餐烹调实训室。
(2)西点制作实训室。
(3)唐艺(巧克力塑、翻糖)实训室
3.校外实训基地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校内自行编写的教材只能作为辅助教材使用。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行业政策法规、职业标准,中西餐烹任工艺、餐饮企业管理技术和实务操作类图书以及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4、教学方法
以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为主,在学习中做到“教学做评一体化”实现培养过程与岗位流程的融通。将课堂、校内外实训室和岗位结合起来,使教学场地多样化,给学生创设实景实境的学习情境,完成系统的学习训练,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学习评价
结合本专业实际具体化。
1、公选课: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查)组成,按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查)40%计算课程成绩。
2、专业基础课: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查)成绩组成,按照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查)40%计算课程成绩。
3、专业核心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应知考试成绩、应会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重视过程评价,按平时成绩40%、应知考试20%、应会考试40%计算总成绩。
4、企业实践、定岗实训: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组成。
5、拓展课:一般以考查方式进行,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计算成绩。
6、质量管理
1.学校和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校和院系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由学院统一颁发大学专科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