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设计;图似;图式;图释;跨学科移植;教学实践
图形创意设计,是指运用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方法设计图形,用视觉艺术的手法将概念语言翻译成图形语言的设计实践过程。“怎样用图说话”是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教学的本质属性。本文依据严谨的理论支撑,以“图似、图式、图释”作为跨界移植基本途径,提出跨学科移植教学形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阶梯式学习模块,逐级移植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学科元素进行图形创意设计,体验可控度不同的多维开放性课程,最终实现用图形语言实现视觉创意。
一、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构建图形创意设计课程的跨学科移植教学模式
跨学科研究是近年来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纵观科技发展史,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与突破、新的理论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诞生,无一不是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彼此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与之相应的“跨学科教学研究”目前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探讨领域。在图形创意设计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导入创造学移植法的思维系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跨学科移植教学模式,是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形式。
(一)跨学科移植教学的图形序列
心理学认知事物的三个层面为:感性认识外在形态、理性归纳内在规律、领悟内蕴道义哲理。英国科学家贝梯里奇认为,创造学原理中的移植创造法,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对应心理学、创造学原理和规律,图形创意设计跨学科移植教学的图形序列层次可归纳为:第一层,移形——以感性认识外形为基础,描摩、嫁接元素的外在形态进行视觉创意;第二层,植骨——以理性归纳规律为基础,抽取、借鉴元素的构成模式进行视觉创意;第三层,解意——以领悟内蕴道义为基础,诠释、体会元素的内在哲理进行视觉创意。
(二)跨学科移植教学的具体途径
跨学科移植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应用或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启迪和帮助的创新思维方法。对应跨学科移植概念和阶梯式图形序列层次,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移植教学的具体途径有:图似——引导学生移植母体学科的学术图形,“移形”创造新的图形设计作品;图式——引导学生移植母体学科的学术公式,“植骨”创造新的图形设计作品;图释——引导学生移植母体学科的学术品格,“解意”创造新的图形设计作品。
(三)跨学科移植教学的阶梯层次
跨学科移植教学在图似、图式、图释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不同的阶梯式训练。如以一根曲线作为移植母体,可以开展立体网络渐进式的图形创意设计教学活动。三个阶梯层次分别为:1.同一学科元素“三级创意剖析”——由表及里分析母体元素三层图像因子;2.同一学科门类“纵向创意训练”——用母体元素的不同图像因子进行纵向深入创意训练;3.不同学科门类“横向创意延伸”——横向探索移植更多学科门类进行图形创意设计。
三、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移植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同一学科元素“三级创意剖析”的教学实践
七巧板是中国古老的数学游戏之一,包含学术图形、学术公式、学术品格三个级别的创意图像序列。在图形创意设计课程中移植数学学科元素“七巧板”进行“三级创意剖析”的教学过程。
(二)同一学科门类“纵向创意训练”的教学实践
汉语言文化学是汉民族审美观的具象投射,其中汉字图形能给观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在图形创意设计课程中以汉字为母体元素进行“纵向创意训练”的教学过程。
(三)不同学科门类“横向创意延伸”的多维网络
引导学生以“图似、图式、图释”三个阶梯式序列层次为核心,进行跨学科移植模式推广应用,能帮助学生移植心理学等更多学科门类元素进行图形创意设计,进一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空间。
结语
随着前沿科技和传媒形式的不断更新发展,视觉艺术学和图形语言传播迅速国际化,以“图似、图式、图释”为核心概念的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移植教学研究,以“图形”为载体进行创意设计,是科学有效的创意思维养成途径,也是一种突出课程专业属性的跨学科教学探索形式,更是教育教研服务教育教学的具体推进和深化途径。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图形创意设计的跨学科移植教学研究,应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扩展教育内涵为科研目标,构建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推进深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实践优势,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理论方向和丰富的实践途径。
作者:杨翼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注: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跨学科移植的图形创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3B139)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陶国富.创造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肖玮.跨学科与创新设计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
[5]杨建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教”与“学”一直是传统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规定了教师是主体,学生作为客体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没有积极性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不高,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打破“教—学”的单一模式,引入真实的工作氛围。教师扮演客户的角色,让学生分组扮演设计师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在案例的操作中融入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就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欠缺,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于其不受固定思维的约束,思维主体可以从任意一个思维的起点出发,向各个方向任意发展。这个过程有很强的随机性,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方向。发散性思维有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三个不同层次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以求异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对于一个课题,教师可以安排较多的构思草图训练任务,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变更性,并配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造。
利用一切可行的方式,改进教学手段
改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弊端
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表现和技术,轻视创意和构思。这样的作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内涵,经不起推敲。作品虽然花哨但不够实用。这样的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设计出来的作品很难被社会接受,而这样的结果也是教育者最不希望看见的。针对这种弊端,教师可以适时地把专业比赛信息和社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他们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提供了便利,这样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需求。
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思路
高职类的学生有着不同于本科学生的特点,他们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是更多地以实践为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以本科的“理论先行,实践跟进”的思路来指导教学,更不能以“放弃理论,全力实践”的极端思路来指导教学。教师应该以实践为主,以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思路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深入社会、行业,收集第一手资料,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标准不断转变教学思路,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创意图形的训练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过程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过程
四、结束语
0前言
1图形创意概述
1.1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图形的意思”。图形创意实质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创意为核心,运用构图规则将一定的意境融合在图形中,并重新进行整合转化为新的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的图形。在图形创意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创意,将创造性的构思与构图规则联系在一起,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1.2图形创意的特点
首先应该明白图形创意并不是简单的视觉形象,也不是随机、无规则创造出来的,图形创意是运用艺术形式将内容形象化,将内容作为具体的信息传递出来,这个传递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是传递出有效信息引起受众共鸣。
还有图形创意具有独特的视觉享受。图形和创意是图形创作过程中的两种元素,在图形与信息结合的过程中,设计者善于从不同的视角来将这两种元素融合,利用构图规则,创造出新颖的、有个性的图形,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使人们主动接收图形创意所传递出的信息。
2.1符合时展的要求
4结语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图形可以理解为一切可视的图和形。图形以其独特的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构成要素中的重要素材。读图成了现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图形在视觉传达中占据了重要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地运用图形符号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一、视觉传达设计与图形创意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手法
创意是一种具有独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选择什么样的设计风格,表达什么样的设计题材、采用什么样的图形设计并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可寻,但是在图形创意中,设计者如果能够合理、熟练运用一下表现手法,就能够保证作品的新颖性。
(一)平衡创意法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形状的强对比是突出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者常用的创意手法,但是在设计中如果一味地强调强对比,就会使作品陷入“怪”、“奇”的误区,从而造成信息传递与接收的障碍,基于此,设计在图形创意中,应该恰当运用强对比,从平衡的角度,对点、线、面、色彩、节奏、韵律等要素进行协调,从而保证视觉观赏的舒适、自然与和谐。
(二)借鉴创意法
(三)情感夸张法
生活中的情感多数是平淡的,而在视觉设计中,平淡的情感表达难以达到预期的信息传递效果,而只有将生活中的情感情绪进行夸张式的表达,才能够造成视觉冲击,进而引发人的思考。
(四)联想创意法
联想是一种发散式思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或者从一个客观事物进行联想,并通过艺术化的创造,将两种图形相融合,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丰富设计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在设计中作者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图形创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集思广益,拓展创意思路。
(五)逆向思维法
三、结束语
总之,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学习运用符号学工具进行图形创意,不仅能够丰富视觉传递内容,还能够强化视觉传达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于视觉设计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赋予图形特定的含义,或重新来诠释它的原有意义,以实现以形变来拓展内涵的效果,进而设计出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滕明勇.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表现[J].设计,2015,04:68-69.
[2]张雅妮.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中抽象图形的表现[J].艺术科技,2016,12:267.
关键词:图形创意;现代海报设计;表现;形式
一、图形创意
图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很古老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图形来自英文“graphic”,词意为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它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是传播信息的视觉方法。图形具有理性、客观、清晰等特点,因此它不需要语言而只凭借单纯的视觉形式,就可以提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获取信息知识的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步入一座陌生的城市,当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我们阅读产品包装使用说明等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参考图像图示来进行交流与获取信息。由此可见,图形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图形无处不在。图形创意是寻找视觉传达中独创性的意念与构想,人们常常把图形与创意联系在一起,“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创意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图形创意肩负起视觉传达中心的任务。这种精彩而有智慧的图形语言表达思想观念,成为当今现代设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二、现代海报设计
三、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方式
众所周知,艺术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表现性。任何艺术都具有表现性,设计艺术也不例外。从某种层次上看,设计的表现是创造的原动力,因为表现力,使设计师明白需要表现什么、如何表现等问题。日积月累,设计的创造目的与观念,自然会在作品中体现。我们要正确认识图形创意在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就要探究设计中的主题内涵、情感意蕴乃至图形技巧的整体和谐。
德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教授曾这样说:“一幅好的海报,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要有好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形式美是通过审美主体对作品中美的感知、认可、欣赏和共鸣才得以实现的。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是指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把图形进行组合或分解,以表现出某种含义或达到某种视觉效果,同时也起到强调或弱化图形内容来符合设计所需的作用。因此,当代设计师要在形式表现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在的创意思维、调动逻辑想象空间,使海报设计更有视觉冲击。通过更丰富和生动的创意图形开发,令当代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具有更深层的内涵与意义。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图形创意较为常见的表现方式有创意思维、组构形式、修辞手法。下面我们对这三种表现方式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二)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组构形式
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另一种图形创意的表现就是正负形的运用。形体和空间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分的。一定的形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体积深度便具有空间的含义。所谓“正负形”是指在平面上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图形为正形,衬托正形的图形为负形。负形既可以使平面上的空间,也可以是具体存在的物体。正负形的表现难度较大,需巧妙地处理。当代世界漫画和设计师德雷维斯基雷克斯就对此加以研究,创作出多种富有趣味的图形。他的精彩作品《安托尼和克雷欧佩斯特拉》的戏剧海报(如图3),鲜明的大红色引人注目,设计师对女人体和蛇的巧妙组合,一线两用,将女性温柔的特征以及基督教文化中蛇与女性的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印象深刻。这种正负形图形时而为图形、时而为背景的现象,给受众全新的心理感受和巧妙的视觉享受。
(三)图形创意在海报设计中的修辞手法
一幅生动新颖的海报作品,离不开图形创意。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在巧妙的表现形式下,体会其传达的深刻内涵。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作为平面设计师肩负着信息传达的使命。设计师应运用不同形式和手法,创意出不同思想深度、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视觉感知的设计作品,力求在每一幅作品中不断进步,其图像形式才会焕发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