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游子吟全诗的意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Primaryschoolpoetryresearchmethodinstruction
LiuGongguo
【Abstract】Modernisarrangedintheprimarystage,istoletstudentsfeeltheclassicalChinese,understandlongsplendidcultureofthemotherland,isthestudenttocarryonthepatrioticeducation,tocultivatestudentstosetupthecorrectoutlookonlifeandnoblemoralsentiment,edifybeautytemperamentandinterestoftheimportantteachingmaterials.Inteaching,therefore,shouldnoticetotheguidanceoftheclassicalpoetryteaching,makestudentsformability.
【Keywords】Guidance;Helptolearn;Traininginnovationability
我国古代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尤其是诗歌具有感情激励,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可大大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安排古诗文,是让学生感受文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古诗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能力。
1初读诗文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拼读生字词。如王冕诗《墨梅》中“乾(qi血)坤(kun),”王维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中“茱(z抽)萸(yu)”,《学弈》的“缴(zhuo)”……熟读诗文为理解诗准备。
2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3理解句意,进而明白全诗内容
句是由词连成的,完成了对字词的理解后,接下来是让学生连词成句,现代汉语同一意思可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单纯用“对”,“不对”来判断,只要语句通顺,能说清诗意,就应该肯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是唏”一句,在借助注释和词语手册可连词成句,“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园子里的蔬菜一片碧绿,早晨的露水在等待太阳晒干”或直译,用这种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连句成段,就可了解全诗文的内容了。
4感悟诗文的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虽在整册阅读课文中所占比例不多,但内容却十分丰富,不仅从各个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文景观,而且还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喻意深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情操有着重大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佳旬的理解,这些佳句的深刻含义对学生感悟作者写诗的思想内涵有很大帮助。
如歌颂祖国大好山河和美丽风光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5再读诗文,指导背诵
朗读和背诵能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诗的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所以诗歌教学要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指导背诵。读诗,首先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从整体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和变化,感情比较明朗,欢快的诗,读起来应当语调高昂,轻松,语速稍快。读诗,还要注重节奏,停顿,一般说来七言古诗每句为四个节拍,可以是“二二二一”的画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可以是“二二一二”的画法,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五言古诗每节为三个节拍,可以是“二二一”的画法,如“白日/依山/尽”,也可以是“二一二”的画法,如“危楼/高/百尺”。
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吟诵进一步感悟诗文内容,便于记忆。
6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象的能力
被告:桂林市旅游局。
审判
一、《桂林旅游指南》一书的著作权归属原、被告共有。
桂林市旅游局答辩称:原审认定《桂林旅游指南》一书的著作权属双方共有是错误的,要求改判由其单独享有。
一、撤销一审判决第一项,维持第二项。
评析
从一审判决的依据来看,是以当事人双方都对争议作品付出了劳动为理由而认定双方应共享著作权的。这里忽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被告确曾提供了文字、图片等表现形式的作品,这些单独的作品确实通过汇编而结合成整体。但被告的行为仅是提供编辑加工的素材的行为,并不属编辑作品的创作行为。被告不能因为提供的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而要求对编辑作品享有著作权,其提供的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第二,如果被告确曾参与了修改、定稿等工作,但这并不必然构成认定其为“合作作者”的法定条件。因为,合作作者产生的合作作品(编辑作品可同时表现为合作作品),是依合作创作行为产生的,而合作创作要有双方合作的意思表示,并且实际参与了合作创作。但被告不但否认委托关系,而且未提出合作创作意思和参与合作创作表示的事实,这就缺乏认定合作作者的法定要件。同时,修改、定稿行为虽也是一种智力劳动,但不一定能表现为是创作作品的创作行为,如要表现为创作行为,必须有合作创作的事实基础为依据。综上,一审认定双方当事人共享争议作品的著作权,没有事实基础,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一、激趣引导,产生读诗欲望
1.设置导语,铺垫情感
有些诗感情深沉,教师的导语如果能煽情一点,能更快地将学生带入情境。如在教学《游子吟》时,教师可这样讲述,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孟郊的人,要远离他年迈的母亲到远方去。深夜,他在母亲窗前徘徊,只见母亲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着衣裳,灯光照着布满皱纹的脸。孟郊想到就要离开母亲,心里难受。为了赞美母爱,他写下了一首诗――《游子吟》。孩子们心里有了感动,十分想读这首诗,一开始就同作者的感情合拍了。
2.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如果利用音乐、画面、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学生会逐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如教学《敕勒歌》一课,如果光凭学生想象,怎么也不会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教学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草原录像,再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草原。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有一首诗用最精炼的语言,表现了草原的美景。学生情绪调动起来后,来学这首诗也就水到渠成了。
3.抓住题眼,激励探究
诗题是全诗的诗魂。扣住它的题眼,用设问法引导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精神。如教学《咏柳》一诗,读诗题后,教师可提问:“咏”是什么意思?作者要通过《咏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发问,激发他们寻求答案的强烈欲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深入浅出,引感共鸣
1.运用演示,化言为形
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有些诗句解释了半天,不一定真正领会。如果利用插图、动作、体态语言等,学生的理解就变得很容易了。如《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如果利用插图,一手拿着猿猴的图片,一手拿着小纸船,做一个小动作――拿猿猴的图片在岸边原地律动(猿啼),拿纸船的手迅速“顺流而下”,这样学生对轻舟的快捷就有了形象的了解,也就更能体会作者愉快的心情。
2.独白添补,化情为声
在学古诗时,能适当用一点独白,学生对诗中的情感,会把握得更准。如在学习《游园不值》时,当学生读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后,教师可说:“真气人?”当学生读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教师可说:“好美啊!”这样学生对作者在“扣柴扉久不开”的扫兴之时,猛然见到了一支伸出墙外的红杏的欣喜之情,把握得就很准确了。
3.发挥想象,化虚为实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教师可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挖掘诗句间存在的联系,启迪想象,补其空白,再现诗的情境,培养想象能力。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中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待鱼惊不应人”一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蓬头稚子”听见路人询问因为怕“鱼惊”不能回答的面部表情。他的动作是怎么做的?这时学生脑海里一个“学垂钓”的“稚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仿佛身临其境,也想让问路人不要说话。
三、课外延伸,享受成功快乐
小学生学古诗,目的在于积累语言,要让学生不断尝试学习古诗的快乐,持续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习古诗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
1.阅读拓展,触类旁通
教师可根据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心理特点,拓展阅读,触类旁通。如读相同思想感情的诗:学习了古诗《悯农》增读《无题》;学习了《回乡偶书》增读《渡汉江》。读相同写作内容的诗:如学习了《咏柳》,读《江畔独步寻花》等。这样,学生对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相同作者的不同诗篇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组织活动,玩中收益
教师如果把古诗教学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则在活跃学生身心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收益。平时可开展“古诗背诵擂台赛”,选择擂台“不倒翁”“古诗文背诵小能手”。搞搞古诗“接火车”游戏等,让孩子觉得会背古诗是件光荣的事。当我看到女孩子们快乐地跳着皮筋,嘴里吟着“床前明月光”时,心头涌起的满足是难以言说的。
3.适时再现,不断激励
2.学以致用,探究课外自读篇目的赏析
二、鉴赏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设题讲解】
1.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3.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整理】
1.(1)意境的渲染烘托。夜幕降临,微风吹拂小草,诗人独居孤舟,夜不能寐,远看天幕,星星低垂与原野尽头相连,近看月光,随波涛奔腾。作者连用细、微、孤、独,准确写出了旅夜独宿的孤独凄凉,烘托了诗人孤寂悲凉之情。(2)动静结合、反衬。垂阔涌流四字,写出了阔大的江上景象,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羁旅漂泊之苦。(3)细节描写。细草、微风、星垂、月涌,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作者孤寂悲凉之情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衬手法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情。作者面对辽阔的原野,想起自己痛苦的遭遇,深感孤苦无依,静夜孤舟,飘然一身,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靠的一只沙鸥罢了。作者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喻,借天地之大反衬自己如沙鸥般渺小,深刻传神的表达了自己孤寂悲愤的心情。
三、以《旅夜书怀》为例,总结羁旅抒怀诗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定义】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客观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常见情感】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3.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徐兰的《出关》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孤独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常见意象】
月、子规、鹧鸪、鸿雁、除夕、寒食、元夕等
【常见手法】
此类诗歌经常用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想象、以景结情等手法。《旅夜书怀》中的手法就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细节描写、衬托、想象、以景结情,请仔细分析。
四、课外自读的设题讲解
详细分析《旅夜书怀》后,课外自读以讲义的形式,设题练习;以处理讲义的形式,讲完一二单元中的羁旅抒怀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O题】
1.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赏析。
2.前人评价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展示】
1.颔联中“阔”和“一”两字用的最好。“阔”是广阔的意思,拓展出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写出诗人正居于与岸齐平的大潮之上;“一”字写出茫茫江面,只有作者一人,恰到好处的风让作者的小舟畅通无阻。两岸辽阔,一帆高悬,形成反衬,点面结合的营造了开阔孤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之情。
2.(1)残夜还未消退,红日从海面升起,旧年未去,江上已有春意。时节交替,春天来临,新的一年之中,作者依然漂泊在外,触景伤情,抒发时光匆匆不可等待和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
二、对比式结尾――“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悬念式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为下节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课虽尽而意无穷。如学习《斑羚飞渡》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应该有生存在地球上的权利。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结语,给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唱游式结尾――“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在课文《黄河颂》、《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木兰诗》等将要结束时,教师可恰当地把歌曲《保卫黄河》、《爱我中华》、《沁园春雪》、《红色娘子军》等歌曲引进课堂,作为这堂课的尾声。可见,如果教师能在课堂结束时匠心独运,巧妙结尾,定会获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益处。
五、课本剧结尾――“未成曲调先有情”
六、诵读式结尾――“一江春水向东流”
七、感悟式结尾――“忽如一夜春风来”
教学贵在思,学习贵在悟。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该来个回头望,进行总结、反思、感悟,这样可以起到梳理结构、疏通内容的目的。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和感悟?通过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学习了本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通过感悟,达到积累沉淀的目的。
古代经典诗文一般均具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想象丰富、感情炽烈、形象鲜明、意境浑远、语言凝炼、声韵和谐、富于节奏感、具有音乐美等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诵读,能使学生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同时,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诗文中散发出的浓厚的正义感、报国情、英雄志,深沉的智慧、博大的胸襟,丰富的美感,深沉的爱心,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格发育得到良好的浸润与熏染。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诗文素养,除引导学生学好课本中的古诗外,我还做了如下尝试:
一、学节选,背全诗
二、设桥梁,导背诵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由于时过境迁,无论是社会状况还是人情风俗,都是当今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能让学生兴致盎然、积极主动地吟诵古诗,我总是切合时宜地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古诗联系起来。
过重阳节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登高以避灾的习俗。借此机会我推荐学生们读了一首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诗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其中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母亲节,带着炽烈的情意,我领着学生诵读了这首诗,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使他们知晓: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是不能报答万一的。
除了搭好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古诗文的桥梁外,建立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兴趣及欣赏能力也极有帮助。
诗人李绅的《古风》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极端不合理的现实。而杜甫的《自禀赵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及白居易的《轻肥》亦有异曲同工之效。学完《古风》后,不少同学阅读、赏析、背诵了这两篇佳作,认清了“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一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巧搭台,广激趣
1.把握情感类别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为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等。
2.挖掘关键字词
羁旅诗中有一些关键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词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和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都写于特殊的节日。
3.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望月怀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鸿雁传书”,如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折柳送别”,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杜鹃啼血”,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等。这些意象都具有独特的抒感的作用。
4.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用春光融融来反衬客居思归的情感。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阅读训练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诗人当时的心境。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简要分析。
3.《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阅读训练二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这首诗首联中“凄清”二字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颔联这两句诗的妙处。
3.颈联“紫菊”“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4.尾联抒写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阅读训练三
南乡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请简述这样写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训练四
蟾宫曲九日[注]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望远的习俗。
1.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请简要分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怎样的气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阅读训练五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训练六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下面对诗中的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心惊”中“客”指登临之人。
B.“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是“颓危、将倾”的意思。
C.“沙场烽火连胡月”一句中,“烽火”一词表明战事是由外敌入侵而引起的。
D.“投笔吏”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请长缨”则是用终军请缨的典故。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临燕台遥望蓟门,以“心惊”感受引出下文对战场的刻画。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来渲染了战斗场面的宏伟背景。
C.“海畔云山”描写出蓟门地势的险峻,“拥”字则烘托出蓟门的坚如磐石。
D.全诗着力运笔勾勒出山川形胜,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
3.结合全诗,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谈一谈“望”字在全诗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训练七
诉衷情
晏几道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八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对偶、互文的修辞方法,写旅途所见大江两岸景色,“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同样是写两岸景色,其中“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的意思。
C.颈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景中含情,景中出理。
D.尾联写泊舟后的思乡感受,与首联呼应。
2.“潮平两岸阔”中“阔”这个字表现出了怎样的一幅情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话脍炙人口,请简要分析。
阅读训练九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词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古诗阅读之羁旅诗》
阅读训练一:
1.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3.“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阅读训练二:
1.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耳闻目见动静结合,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选景典型,韵味清远。
3.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人不禁生发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4.尾联表现了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阅读训练三: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色晚了,思乡而不得归,更突出强调了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四:
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来看,本文的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揭示主题的句子。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要“倦思”故乡。
阅读训练五:
1.让诗人“惊”的是春来江南万象更新的景色。“惊”字是全诗的诗眼,不仅领起中间四句所写春景,还从眼前景带出故园思,景色越美越动归心,着落在“闻歌古调”而“沾襟”上,使全诗充满了宦游人怀乡之情。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颔联、颈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
阅读训练六:
1.B(危,高耸)
2.D(不是“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而是借对壮阔战斗场景的描绘表达自己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望”在全诗领起所见:寒光、积雪、曙色、危旌、烽火等物象,渲染了战斗景象气势之盛;全诗行文,由望中所见,生望中所感(“心惊”之感受,“论功”之壮志),情景交融,使诗人由望而感,渴望建功立业的抒发水到渠成。
阅读训练七:
1.先写花点明时令,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鸿雁碧天充分体现季节特征。描写树叶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而且注意了动静结合,如流水、碧天、远村、红树。
2.词人登高望远,面对自己仕途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以把握。
阅读训练八:
1.B(“两岸景色”应为“江上景色”,“风正”是风从正面吹来)
2.“阔”既写出了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渺,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诗人用“生”“入”二字,将景物拟人化,使之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阅读训练九:
在古诗中,传神的字眼随处可见,它的妙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语言之美。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对照比较品味,让学生感悟到: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现力。通过咬文嚼字,反复吟咏,反复品味,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获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古诗的语言美,还表现在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语言简练,句数整齐,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读起来自然而然产生音乐美。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美。如《滁州西涧》,教师可以按诗的特点指导学生用“/”符号划分节奏,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让那悦耳的声音和优美的韵律相映成趣。只有让学生根据韵律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
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意境之美
三、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之美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古诗中有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美好的朋友情,温馨的骨肉情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细心品味,反复诵读体验古诗的情感之美。陆游《示儿》一诗,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感。李白的《静夜思》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体验诗人的爱乡之情。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深。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作者简介】骆萦怀,福建省厦门市槟榔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主席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参观北师大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从经典古诗中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和人文修养,这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教育者应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导入燃情:通过美化导语点燃学生赏读古诗的兴趣
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长相思》,读“故园无此声”一句时,他先描述:“顶顶帐蓬,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而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请同学们进入这样的情境自由朗读。”学生深情地读了以后,他又描述:“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宁静祥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请同学们跟着作者进入这样的情境细细品读。”老师动人心弦的导语仿佛将孩子们带进了那个宁静祥和的故园里,孩子们读起来也会声情并茂。
二、造境生情:通过营造情境引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
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情境。情境是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它是由各种复杂感知觉交织而成的整体。当人处于这一情境中,各种感知觉表象被唤醒,就会感到身临其境,体验到与这种感知觉表象密切相联的情感。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情境的这一特点,运用语言、声像等媒介创设或再现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创设或再现的情境中去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质疑激情:通过疑问诱导激发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
四、“涵咏”渗情:通过自主赏析引领学生品位古诗的情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诗教传统的国度,写诗歌的人多,欣赏诗歌的人也多,于是积累了丰富的诗歌赏析的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涵咏”是其中最重要的门径。宋代大儒朱熹曾说:“看诗不须著意去里面训解,但只平平地涵泳自好。”读诗“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在欣赏诗歌时,不在于听别人说得如何好,也不在于一定要从诗中得出什么深奥的道理,而在于将自己投入到诗歌的氛围中,沉浸在诗歌的意境里,去体味、品啧,领悟出其中难以言喻的奥妙,这就是所谓的“涵泳”。教师在教学古诗中可以充分利用“涵泳”这一方法,通过绘画和音乐,把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情境中,同时引导学生对诗歌反复吟诵,从中“品读诗中的表象”,“赏读诗之意象”,“想象诗中形象”,最终激发起学生对诗歌中意境的体认和向往。这即是创设情境对于引导学生体悟诗歌意境的重要性。
上《渔歌子》一课时,笔者研读教材,发觉此诗既找不到美妙的比喻,也没有千古名句,实在是平淡无奇,不免有些失望。但是,诗人的资料让笔者找到了教学的新思路。“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的笔下必然是一片画意诗情。”张志和曾被官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且长于音乐。好一个不谙世事、潇洒自如的大诗人,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他的诗中会隐含多少美妙的境界呀!于是,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涵咏”感悟,采取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只停留在这个基础上,似乎还无法达到“涵咏”的境界。那就让学生们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改一改。这些方式既实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又是那么喜闻乐见,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带给学生更多全新的体验。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心理特点着手,笔者又设计了几个有挑战性的趣味拓展。让学生当小导游,为诗词编写导游词;让学生当小作家,改写古诗词;让学生当小音乐家,为诗词配乐……学生们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语文活动中,喜欢画画的可以大展身手,他们的画中已经超越古诗表面的描述,使古诗中美景再现;小导游更加有个性,“你们想欣赏美丽的水乡风光吗?你们想享受垂钓之乐吗?快随我去西塞山吧……”;小作家更有特点,“我游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欣赏过美丽多姿的桂林山水,却从没见过像西塞山这样的美景。这里山真青啊……”他已经把桂林山水的写法与表达方式成功的运用到写作中;为诗词配乐的同学是最受欢迎的,“天仙配”、“童年”这些曲子用在《渔歌子》这首词中真是锦上添花。当小音乐家们用“让我们荡起双桨”为诗词配乐时,同学们纷纷打着节奏,和他们一起唱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整个课堂沉浸在美妙的艺术境界中,飘荡在悠扬的歌声中。古诗词丰富的人文内涵已经体现无疑,这才是真正的诗情画意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古诗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学生们的情感渴望。新的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最终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潜心会文本,涵泳滋味长”的意境!
参考文献: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韵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
一、读一读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同时,品味诗词的过程也应当是一种个体行为。因此,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只有读,才能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
因此,应当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极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其融合凝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意境,已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在国人中广为传诵,绵绵不绝。古诗四声抑扬顿挫,连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韵味无穷,让人情有独钟、百读不厌。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声情并茂,方肯罢休。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
二、画一画
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理解的诗境。
学习杜牧的《江南春》后,我就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江南春景图,有水彩笔画的简笔画,有颜料画的国画,也有素描。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鸣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树,红绿相映。那依山傍水的村镇,酒幌子在风中飘动。还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留在蒙蒙春雨之中。好一派美丽的江南春光啊!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自己的画,我让学生讲解自己画的意思,给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古代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
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常常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三、唱一唱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诗与乐在艺术起源上有着悠久的同源关系。《诗经》就是当时社会上广为传唱的民歌,后经周王朝乐师按风雅颂三种音乐风格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统计编订的。《楚辞》的产生也与楚国民歌、巫歌有着密切关系。宋词元曲,更是“依声填词”,都是可以唱的。此外,格律诗虽不是专供演唱用的,但是由于汉字特有的四声特点,它靠音节的组合,富有乐感的节奏,高下抑扬的声调,构成极富音乐的诗章,也可配乐演唱。实际上,中国古代诗词,已配曲演唱的诗歌还有很多,如岳飞词《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
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诵读,同时,应该帮助和鼓励学生将学习的诗词自己配上音乐演唱。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联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胸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古诗后,我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换上《咏柳》诗唱一唱。有的学生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有的同学用《娃哈哈》的曲调唱,有的同学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唱……
通过演唱,不仅唱出诗情画意,而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通过自己的音乐活动感染他人。
四、演一演
体会了诗的情感,也就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再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表演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上《游子吟》一课时,可在学生品词析句、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诗中所描绘的场面,在表演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人物加上神态、动作、语言等,使表演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背一背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
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等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要重视背诵积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背、听背、跟背、自背、领背、对背、齐背、倒背如流。
六、用一用
积累是为了运用。了解诗意,体会诗情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中的绝妙佳句。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例如:
⑴啊!终于爬上山顶了!我站在山顶上,杜甫的()实在是太妙了,向下望去,深深地为其壮美所感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昨天中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老师给我讲的习题,豁然开朗,真是(),于是迅速地解出了这道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春节就快要到了,我们更加思念远在外地的外公外婆。外公外婆,请让我们早日团聚吧!(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作为小学教师,让古诗教学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小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背一背中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肖川.教什么和怎么教[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5).
幼儿古诗朗诵主持词范文1亲爱的的小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阳光和蔼的寒冬腊月,我们相聚在这里。冬天的歌,在疏朗的枝杈间快乐地摇滚.冬天的歌,在浑厚的云朵间兴奋地翻腾.冬天的歌,在平坦的大地上快意地奔涌.冬天的歌,在山与山之间热烈地激荡,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迎来了幼儿园首届“我爱朗诵”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这次诗歌朗诵比赛,不仅为小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还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和勇气。本次比赛的准备过程中,由羞涩、胆小,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过渡到了说、能说、会说、敢说。也培养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为小朋友的成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你们幼小的心灵里同时也埋下了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的种子,使你们懂得要珍惜生命、感恩今天。
本次比赛中,也的得到了园长老师的大力支持,首先请幼儿园园长-老师为本次比赛致词,大家欢迎………。
1、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愿你在这里度过美好温馨的时光,首先请欣赏小班小朋友带来的诗歌《幼儿园像我家》。
2、接下来请欣赏诗歌《做早操》。
3、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因为我们长大了,明白了他们教会我们许多许多,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下面请欣赏诗歌《我长大了》。
4、美,是是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步入诗歌的殿堂,尽情抒发你,请欣赏《丁丁画画》。
5、诗歌让我们陶醉,诗歌让我们震撼,下面请欣赏诗歌《笋娃娃》。
6、抬头仰望天空,国旗迎风飘飘,它是我的爱,你的爱,我们中国人民的爱,请欣赏诗歌《五星红旗我的爱》。
7、诗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发挥了我们的想象,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下一个了,请欣赏古诗《春晓》。
8、多美的色彩和意境啊,这就是古诗,下面请欣赏《两只小小鸭》。
9、诗歌是无际的海,诗歌是无边的天,让诗歌把我们带入画的境界,请欣赏诗歌《画》。
10、接下来请欣赏《两只蚂蚁吹牛皮》。
11、让我们吟诗颂园,一起憧憬祖国的辉煌,请欣赏《我们的祖国真大》。
12、今天,这里是诗的天堂,就让天籁之音沁入我们的心海,请欣赏诗歌《看天》。
13、听着朗朗上口的诗歌,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神往,难怪小朋友为它所感动,下面请欣赏诗歌《幸福歌》。
14、在妈妈的眼里我是最棒的,在老师的眼里我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永远最棒,请欣赏诗歌《你真棒》。
15、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诗歌历来是我国为学国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请欣赏诗歌《祖国祖国我爱你》
16、真是一首有重量的诗歌啊,听着就能觉出沉甸甸的,下面请欣赏诗歌《我还没长大》
17、这是激情的时刻,幼儿园的小朋友展现着迷人的风采,这是多么多彩的时刻,深情地火花在这里迸发,下面请欣赏诗歌《萝卜、白菜》。
18、我们热爱诗歌,我们憧憬诗歌,它带着自由的梦追逐永恒的爱,下面请欣赏诗歌《爱》。
19、在古诗的世界里,写景抒情的占大部分,下面请欣赏古诗《望庐山瀑布》。
20、大海是小朋友的.梦想,是小朋友梦寐以求的地方,听海的声音涛涛不绝,下面就带小朋友到海滩逛逛,请欣赏《逛海滩》。
21、诗歌,让我们思想升华,诗歌的余韵在我们心中回荡,下面请欣赏诗歌《彩虹桥》。
22、是大树给我们带来清爽,是大树给我们遮挡阳光,是大树给我们无尽的欢乐,请欣赏诗歌《树真好》。
23、此时此刻,让我们留恋诗情画意,敞开心扉释放激情吧,请欣赏诗歌《两件宝》。
24、下面请欣赏诗歌《娃娃爱看书》。
25、腊月是雪花飘,梅花开的季节,朵朵腊梅冒着严寒,不怕寒冷,娇艳争放,请欣赏古诗《梅花》。
26、在当代诗歌中,有一首小朋友绝对耳熟的详诗,它教育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请欣赏诗歌《自己来》。
27、冬天的阳光是多情的,让我们用喜悦去寻找冬天的阳光,用欣慰去感受冬天的温暖,请欣赏诗歌《雪花》。
28、诗歌像阳光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初长的梦想,让我们静静的用心品味它的纯美,读出它的真情,请欣赏诗歌《轻轻地》。
29、快板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带给我们无穷的魅力,请欣赏《唐僧骑马咚咯哩咚》。
30、下面请欣赏诗歌《落叶》。
31、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有着同一个家园,追逐着同一个梦想,请欣赏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娃》。
幼儿古诗朗诵主持词范文2各位小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在这枫叶飘飘的晚秋,我们将开展“祖国,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将满怀最真挚的情感,用美的语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美的祝福,让我们用诗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下面我们进行升旗仪式。
1小朋友们,当我们听着雄壮激昂的国歌,目睹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禁感到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下面请欣赏大班全体小朋友带来的【好妈妈】。
2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你画太阳我画国旗,祖国祖国我爱你,下面请欣赏中班小朋友带来的【祖国祖国我爱你】。
3小兔子又白又可爱,但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更可爱,下面请欣赏小班朋友带来的【小白兔】。
4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请欣赏大班李超等五人带来的【五星红旗】。
5滔滔江河水,演不尽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请欣赏中班刘翔瑞,王星月带来的【沁园春。雪】。
6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干的手,你看,我们小班小朋友的手指还在做操呢!
7我们爱爸爸妈妈,我们爱老师同学,但你要问我们最爱什么我们最爱自己的祖国!下面大班的小朋友庹淇翔等8位小朋友给大家朗诵【我爱】。
8是谁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是谁让我们快乐的成长噢!是您——祖国亲爱的妈妈。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李绅【悯农】中的其中一首,下面由小班的小朋友为大家带来他的另一首【悯农】。
10下面请我们大班的张诗雨等4位小朋友为大家献上【请埋葬我,大地】。
刚才听到各位小选手的精彩朗诵,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于祖国的热爱,真的是让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下面请家长代表讲话。
小朋友们,我们要爱我们的祖国,也应该爱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们,爱我们的幼儿园就不要乱扔垃圾;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尊敬老师、爱护帮助小朋友;爱我们的幼儿园就要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小朋友们,大家能做到这几点吗
好,通过这次《“祖国,我爱您”诗歌朗诵》活动,大家一定要将爱国与爱幼儿园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幼儿园变的更加漂亮!
现在,我宣布,这次朗诵活动圆满结束!
幼儿古诗朗诵主持词范文3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乙: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甲: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
乙: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合:四年级三班古诗文诵读——现在开始!
乙:首先,请欣赏《凉州词》。
甲:凉州词唐王之涣
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一首《凉州词》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这首诗抒发了守边将士凄怨、悲壮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深切同情。
甲:古往今来,有四种植物以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高尚的品格,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竞相赞赏,我们称之为“植物四君子”。它们分别是:梅,兰,竹,菊。
乙:一提起作为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大家不由的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甲: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王冕的《墨梅》
乙:墨梅元王冕
合: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甲: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乡村四月的大地上,到处是劳动者忙碌的身影。
乙:他们播下了种子,同时也播下了幸福、希望。
甲:乡村四月宋翁卷
合:路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甲: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罕见的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甲:西湖,人间天堂,自古有多少文人雅士赞美、颂扬,刚晴又雨的西湖在苏轼的笔下是这般妩媚漂亮。
乙: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甲:我要上大学,是每个寒门学子共同的心声,金榜题名时的喜悦无语言表,唐朝诗人孟郊这样表达当时的心情。
乙:登科后唐孟郊
合: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甲:古诗文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乙:它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
男:古诗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
女:古诗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
男:读诗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女:读诗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合:读诗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幼儿古诗朗诵主持词范文4(陈沭琪)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一起走进古诗文的世界。一年级二班经典诵读现在开始。
(陈传熙)小时候,常听妈妈给我们背起这首诗:
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料料皆辛苦。(陈传熙)而今,我们走进校园,才知道,
齐:中华上下五千年,腹有诗书气自华。
(陈沭琪)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的身心在经典诵读中自由飞翔。你听——
陈传熙《风》(齐)
陈沭琪《登鹳雀楼》(男一句,女一句)
陈传熙《鹿柴》(男二句,女二句)
陈沭琪《寻隐者不遇》()
陈传熙《池上》()
陈沭琪《乐游原》(男二句,女二句)
陈传熙《重别周尚书》(齐)
陈沭琪《塞下曲》(男一句,女一句,二句齐)
陈传熙《梅花》(齐)
(陈沭琪):诵读千古美文,
(陈传熙):营造书香校园
(陈沭琪):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陈传熙):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二人齐:一年级二班诵读完毕,谢谢大家!
幼儿古诗朗诵主持词范文5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女: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男: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女: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男:观音镇中心小学“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诵读活动即将开始
第一项:下面请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行队礼。
男:第三项:请允许我宣布今天的评委老师,他们--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掌声有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坐。
合:现在让我们荣幸的宣布观音镇镇中心小学“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诵读现在开始。
1男: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欣赏1.2班小朋友带来的《唐诗联诵》,请1.1班做好准备。
2女: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汉乐府·江南,它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下面就请欣赏1.1班带来的《汉乐府·江南》
3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从小做起,争取做一个的自我。下面就一起来聆听高房小学带来的《小儿语》。请2.2班做好准备。
4女: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他们是伟大的,而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一滴滴汗水,来辅导我们成长!所以我们就应该懂得《孝亲尊师》,请山拱小学做好准备。
5男:每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大家一起合:拍手拍手
女:每当同学得到了荣誉,大家一起合:拍手拍手
男:每当看完精彩的表演,合:大家一起,拍手!拍手!
女:请听《拍拍手》。请1.4班《文明礼仪》做好准备。
6女:有一支歌,我们天天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鲜花四季开放;这支歌的名字叫礼仪。请听1.4班带来的《文明礼仪歌》。请雁儿小学《小儿语》做准备。
7男: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女: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男:沉静立身,从容说话,女:不要轻薄,惹人笑骂。请听《小儿语》。
男:请2.1班《文明礼仪》做好准备。
8女: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男: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女:请欣赏2.1班带来的《文明礼仪》。请2.3班《文明礼仪伴我行》做好准备。
9男:文明礼仪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
女: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请听2.3班的《文明礼仪伴我行》。请1.3班《三字经》做好准备。
10男:《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请欣赏1.3班小朋友带来的《三字经》。请2.4班《游子吟》做好准备。
11女: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男:有一句诗说的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欣赏2.4班的《游子吟》,请3.3班《中华颂》做好准备。
12女:有人说,中华的名字很响亮。
男:有人说,中华的文字不一样
女:中华的血脉是那黄河长江
男:中华的脊梁是那昆仑太行
女:请欣赏3.3班带来的《中华颂》,请3.4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做好准备。
13男: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女: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请欣赏3.4班《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请3.1班《新三字经》做好准备。
14男: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请欣赏3.4班的《新三字经》.请3.2班《中华少年》做好准备。
女: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请欣赏3.2班的《中华少年》,请4.2班《长行歌》做好准备。
16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男:请欣赏4.2班带来的《长行歌》,请4.1班《孝心无价》做好准备。
17女: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请听《孝心无价》,请4.4班《水调歌头》做好准备。
18男: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就如北宋诗人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欣赏4.4班带来的《水调歌头》18,请4.3班《延安,我把您追寻》做好准备。
19女: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男: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请听《延安,我把您追寻》,请6.4班《-的哭泣》做好准备。
20女:听,-在哭泣,像被豺狼撕咬的哭泣,它在别人胯下受尽非人的糟蹋。
男:今朝耻,何时雪;臣子恨,何时灭请欣赏《-的哭泣》,请5.4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三字歌》做好准备。
21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行为规范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必不可少。
男:确实如此,在守则规范的约束下,我们变得懂事了,变得彬彬有礼了。请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三字歌》.请6.1班《英雄颂》做好准备。
22女:英雄,一个伟大的词语。
男:英雄,是令人骄傲的符号。他们爱国,爱民
合:他们让我从内心敬佩!请听《英雄颂》22。请5.2班《国学撷英》做好准备。
23男:我国的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女: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合: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精髓并使之发扬光大!请听《国学撷英》。
请6.3班《中华少年》做好准备。
24男:我是中华的少年,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我是中华的少年,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请欣赏6.3班《中华少年》。请5.3班《文明礼仪伴我行》准好准备。
25女: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亲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那我们应该怎样呢就让我们一起倾听5.3带来的《文明礼仪伴我行》。请5.1班《明日歌》做准备。
26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
27女:中国人,是伟大的,他们永远不会倒下。
男:中国人,是坚强的,他们永远不会让困难击倒。
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豪。请欣赏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