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最佳推荐6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3甘肃

篇一:思考深入,闪烁哲理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浙江考生

人生在世,人们大多喜欢“得”,不喜欢“失”。但现实是,得与失如影随形,有得的地方必定有失,有失的地方也必定有得。在对得与失的纠结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般的得与失,然人生波澜起伏,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砒霜。闯王李自成挺进北京城时,春风得意,却在短短42天后,功败垂成。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国断续实行海禁政策,自诩天朝上国,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侵略,却也让中国故步自封,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慢慢落后于他国,为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埋下祸根。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如今的“得”是千千万万的先辈用鲜血、汗水换来的,切不可居安思逸。

得与失既不是人生的起点,也不是人生的终点,一切得失不过是人生必经之过程。我们在高考前常听人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它是十年寒窗的终点,也是迈入更高学府的起点,可是谁又能说,高考就是人生的起点或终点呢?漫漫一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抉择,一个抉择是一段故事的结局,也是是另一段故事的开篇。起点也好,终点也罢,都是人生中的一段过程。人生的价值是在得与失的不断转化中才实现的。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就像屈原,两千多年了,他“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这就是他生命的延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代的帝王,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江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殊不知这些都是会失去的。历史就在这一代又一代得与失的更迭中不断前进,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而这无数的得与失,其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链上的锁扣。所以,得时,不要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失时,也不要顾影自怜,自怨自艾。我们应该如凡高那般,抱着“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燃烧”的信念,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汲汲于得,不戚戚于失,因为无论得失,皆是过程。在过程中行走,在过程中反思,在过程中突破,才是人生的真谛。

【结构分析】

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开头:(第1段)

立足现实生活,提出观点:无论得失,皆是过程。

主体

层层深入,展开论述(2—4段)

①是什么:通过对典型的“失中有得”“得后又失”的历史素材,证明“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

②为什么:联系自己正在经历的高考,指出得失为什么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③怎么样: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更宏大的角度指出将得失视为过程的合理性,进而给出面对得失的建议。

结尾:(第5段)

引用名言,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得分点

1.层层递进,思考深入。本文按照“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思路行文,提出观点后先强调“生活的真相就是处处是得失”,然后联系人生实际阐释原因,接着指出面对人生的得失,我们应该“让心中的那把火,永远燃烧着”。逻辑清晰,层层深入。

2.闪烁哲思。行文中,作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闪烁着哲思光芒,如“如果非要为生命选一个终点,我觉得只有死亡,但细究起来,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终点,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和结尾一段,都充满了思辨色彩。

篇二: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珍存纪念,追光前行

天津考生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穿过惊涛骇浪,引领中国行稳致远。无数中国共产党党员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追着前路的光辉勇毅前行。旧日炮火中,革命先烈用清激的爱护佑山河安定,用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坚毅谋求民族独立;而今,青年党员们投身于乡村振兴,扎根农村,用劳苦耕耘托举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请记住这个让中国焕然一新的党的纪念日,懂得立党为公、忠诫为民的奉献,懂得永葆初心,不忘来路的情怀,我们也必将不忘初心、接力前行。

七十余载独立自主,七十余载奋斗富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在天安门壮丽的城楼上被宣布。此后七十余载,世界人民见证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探索之路。“一-五计划”专注重工,奠定我国工业化之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则开启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下新时代,青年传承求索拼搏的精神,他们中有不计得失无畏向前的奋斗者,也有不惧困难风雨兼程的担当者。请记住中国人民这一获得独立自主的日子,明白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意义,明白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召唤,我们也必将奋力拼搏,勇于担当。

四十多年开拓创新,九万里风鹏正举。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吹响。四十余年,勇于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乘着高铁看中国,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浪漫想象;嫦娥、天问探索浩瀚宇宙,令昔日飞天梦不再是神话空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确,使巡天遥看一千河不再是笔端豪情。现如今,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走得更加坚定。千秋伟业,圆梦今朝,记住改革开放这一因中国人敢于创新发展而留名历史的日子,坚定研究新领域的勇气,坚定开拓新境界的信念,敢于创新,逐梦远方。

日历上的淡淡墨痕赋予了时光不同的内涵,一个个纪念日让流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让代代中华儿女有了笃行致远的精神依靠。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珍存纪念,追光前行,用昨日的光辉织就人生锦缎,用今日之奋力前行换取祖国来日的繁荣昌盛。

珍存纪念

追光前行

开头(第1段)

立足宏观视角,提出论题,明确主题。

主体:选取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中的三大事件展开论述(2—7段)

①重大事件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阐明事件值得纪念的意义,呼吁新时代青年学习前辈精神,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②重大事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重大事件三:改革开放。

结尾:(第8段)

点题,再次阐明论点

1.立意高远。开篇即点明从“国家和民族”这一宏观视角进行论述,立意高远。

2.气势恢宏。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构思行文,选取三个重要的纪念日组织材料,站在历史潮头,回顾“百年征程”,见证“七十余载独立自主”,点赞“四十多年开拓创新”,气势恢宏。

3.语言有文采。行文用词十分考究,句子对仗工整,引用巧妙,长短句结合,体现韵律美且铿锵有力,透着作者的匠心。如“千里江陵一日还”“巡天遥看一千河”等诗词的引用,非常巧妙,写出了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篇三:思想深刻,论据典型

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海考生

在李大创生活的时代,人们正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大多数中国人都迷信愚昧,混沌不堪地活着。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先进性的学说,与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李大钊作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就承担起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他高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尽管当时很多人并不能对此产生共鸣,但随着实践的验证、时代的更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多的探讨和更全面的认识,这一极具价值的思想理论今天已成为指导我们实践的有力武器。

对于我们而言,有些事物的价值,以我们有限的认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我们便要警惕在认识事物时过于片面化、简单化。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有价值的事物,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之后,终有一天可以熠熠生辉。

起(第1段)

承(第2-3段)

承接上文,先以凡高画作、海子诗歌、哥白尼学说为简例,然后以李大钊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为详例,详略结合,进行论述

转(第4-5段)

转向影响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另一因素——主流价值观,并以李白、杜甫的处境与际遇为例,对比论证

合(第6段)

总结上文,重申观点

篇四:立意高远,点击现实

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

湖南考生

世间万物,皆有强弱之分,天生强者不可沾沾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惭形秽。《伤仲永》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假如方仲永在展示自己“受之天”的通悟后,没有被父亲带着四处炫耀而是加强学习,是否还会“泯然众人矣”?与之相反,面对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凯勒未因失聪失明而放弃自我,而是奋发有为,终成命运的强者。强弱并非天注定,弱者可变强,而强者也可变为至弱。是故,生而为强者在自律自尊中实现自我升华,将浩气挥洒于霓虹之上!生而为弱者无须自悲,若在逆风中把握方向,生出羽翼亦能直上九万里!

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是先天还是后天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因此,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逆境是颠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又是磨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是错失先机还是遭遇挫折打击,只要“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须知,自立自强,终成强者。

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如此,社会和国家亦如此。放眼当下神州大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骄人成果载入人类史册;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设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再次展现“中国力量”……今日之中国以自强不息摆脱了“国力孱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超轻细”的窘态,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非但如此,作为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历史和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中国不侵略、不霸权,还多次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真正做到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德不孤,必有邻,中国自然也赢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信赖。万物皆有尺度,强者若不“滥用其强”,推己及人、兼爱天下,则能恒强。

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人类命运休成与共,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希望强者愈强而恪守自我,关爱弱者,勇担使命,也希望弱者发愤图强,自强而恒强,万类霜天竞自由。愿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结构分析】

引:引入材料,提出论点(第1段)

以建党百年与热播剧《觉醒年代》切入,引入题目材料,顺势提出观点:强弱非天定,自强方恒强

议:典型用材,展开分析(第2-3段)

先运用方仲永和海伦.凯勒的事例,论述天生强者不可自喜,天生弱者不必自悲:再以设问引出“促使强弱转化的关键条件不在于先天而在于后天”的观点,并引格言进行论证。

联:揆诸现实,由个人上升至国家(第4-5段)

表明“强弱可互相转化”,个人、社会、国家,均适用于此理,并指出强者不“滥用其强”,方可恒强的道理,升华主题

合:收束全文,提出希望(第6段)

希望强者恒强,弱者发愤图强,万类霜天竞自由

2.具有现实意义。在清晰地阐述强弱转化之观点的基础上,作者观照现实,结合当前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深刻揭示出顽强拼搏可实现由弱变强、强者恒强的道理,极具现实意义。

3.内容丰富。在具体的论述中,作者将历史事件、热点素材、名人名言等信手拈来,论据丰赡又紧扣主题。

篇五:紧扣材料,不枝不蔓

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

贵州考生

朝夕更替,日月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画卷不停变换无数伟人为我们书写下前进的注脚。前道不止,天地乃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每个时代的画卷,都需要有为之士在其上书写下奋斗的篇章。已识乾坤大,长明火烛光。大有可为的时代为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立志有为的人将在舞台上演绎精彩。

萤火微凉,光芒不减。我们什么时候拥有了喊出“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的勇气?是100年前。在100年前那段近乎黑暗的岁月里,压迫和屈辱笼罩着神州大地,中国差一点就失去了觉醒的希望。是那批最先觉醒的仁人志士的嘶吼创造出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国带来了永恒光明的未来: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他们前仆后继,以身许国,用他们的微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昏暗的前路,用他们的演讲回应时代的召唤,用他们的壮烈牺牲谱写“有为”的华章。“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以肉身的陨灭、精神的长存告诉后人,“可为”的时代已然来临。

炬火炎炎,历久不灭。当“可为“成为时代的底气,“有为”的先驱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冲破重重阻拦回国的钱学森,在科研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排除万难,造出了中国自己的导弹和火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放弃英国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黄大年,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将“有为”作为个人奋斗的原动力,在可为的时代做有为的人,助力国家发展,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被他们以科技报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灼灼之光,传承不息。作为新时代青年,先辈们留下的优良精神品质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可为”是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意志,拥抱时代提供的机遇;“有为'是让我们以积极奋斗的精神,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我们何其有幸,生在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的美好时代中!现在正是我们回报先辈,接过历史接力棒去付出、去奉献的大好时候。新时代需要“有为”青年,圆梦民族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当历史的滚滚浪涛冲刷至我辈青年之时,我们不惧蜚语,心怀梦想,勇担道义,剑指远方,发出青春最强音。我们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大有可为的时代给了我们充分的支持,让我们去有所作为。

照应标题,提出观点: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接续奋斗

主体(2—4段)

①回顾志士能人:列举百年前的仁人志士,谈及他们以奋斗和牺牲的血雨告诉后人,“可为”的时代已然来临

每段第一句都暗扣标题,领起本段

②点赞时代楷模:谈新中国成立后,各界楷模承前人精神,以己之志铸辉煌

③呼吁当代青年:论证时代接力,“我们”处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应做有为之人

结尾(第8段)

紧扣时代,表志向,号召同龄人做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并回扣标题和开头

1.设置文眼,反复点题。

2.扣题论证,不蔓不枝。

篇六:感情充沛,笔力千钧

推荐人语

老屋的纪念日

纪念日或让人心情蹁跹,流连忘返;或让人低头沉吟,久久思索。其中蕴藏的厚重含义使它不仅仅是日历上一个简单的数字。

对于我的爷爷来说,那一天曾是老屋建成的日子,也曾是搬出老屋住进新楼房的日子,是一家人的日子跃上新台阶的日子。

家里的老屋曾是爷爷的骄傲。听奶奶说,爷爷小的时候家里穷,住的是祖上传下来的草屋,破旧低矮,三代人挤在一起,等到爷把奶娶进门,盖两间属于自己的小屋就成了谷爷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爷爷吃过不少苦,受了不少累。

一次,公社组织社员们卖菜,地里十颗一捆的大白菜,别人扛一捆就被压得直喘粗气,爷爷却一咬牙一次扛两捆。刚下过雨的泥地很滑,爷爷一跤摔在地里崴了脚,别人要背爷爷去村里的卫生所,爷爷却自己一把掰正了脚,扛起白菜接着走。奶奶说那天爷爷回到家,脚肿得跟个馒头似的,嘴唇都咬出牙印来了,一直到现在阴天下雨时爷爷的脚还疼呢。但就是靠着这股子干劲,爷爷和奶奶终于盖起了三间属于自己的土坯房。房子盖好后,爷爷没事就围着自己的房子这转转那摸摸,怎么也看不够。那一年爸爸三岁,爷爷拉着爸爸的小手,指着新盖的土坯房对他说:“儿子,这是咱们自己的房子,今后一辈子就住这了。”然后,爷爷带着满脸笑容宣布:“6月15日,建成新房的纪念日!

后来,爸爸成家后也有了自己的新房子,爸爸说接爷爷奶奶过来一起住,可爷爷却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说啥也不肯离开自己的老屋。

前几年政府进行城中村改造,各家的旧房子要拆掉盖成楼房,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一愣,脑海里闪现出爷爷不肯离开老屋时倔强的神情。拆了老房子不等于剜了爷爷的心头肉吗

没想到,听了我的担心,爷爷呵呵笑了:“孙女呀,爷爷虽然老了,可是不糊涂,这老房子我是舍不得,但政府不是要赶咱走,人家是拆了旧房给咱盖新房,而且是楼房呢!爷爷老了还能住上楼房了,不亏!”

爷爷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我忽然想起一个简单却实在的道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搬家的那一天,我去爷爷家帮忙搬东西,爷爷喃喃自语:“不想6月15日又成了搬出老屋的纪念日。”爷爷一直把一个瓦罐抱在怀里,我好奇地问爷爷:“里面是什么值钱的宝贝”爷爷没有回答,抱着瓦罐坐在炕头上流泪了。后来我才知道,那瓦罐里装的是爷爷从炕头上扫起来的土,爷爷说:“住上大高楼,我就把这瓦罐放在床头,天天看着它,我就能感到咱们国家越变越好!”

纪念日记载着一个小家几十年的拼搏与欢笑,也记载着新中国从贫弱到富强的蜕变。纪念日,是爷爷经年累月扛起的一砖一瓦,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是历史最厚重的注脚,是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之后的幸福生活,是祖国母亲历尽沧桑后的自信与强大。

THE END
1.最新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摘抄高考作文素材只有足够的作文素材积累,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小编整理了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来看一下!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一、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 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波兰牺牲了600万人,中国则是3500万人。 1970年iz月12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献...https://www.zzzsxx.com/news/47287.html
2.高中作文高中作文网高中作文大全高中作文题目素材作文网高中频道提供高中作文、高中作文大全、高中作文题目、高中作文素材,包含高中优秀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等高中作文,欢迎投稿发表您的作文。http://www.zuowen.com/gaozhong/
3....写作之星2021小学生3年级语文满分作文全解素材赏析阅读写作...[正版]小学生同步作文全程指导三年级上册通用人教版 写作之星 2021小学生3年级语文满分 作文全解素材赏析阅读写作方 苏宁易购青岛出版社建筑教材/教辅现在特价优惠,商品原价28.00元,参加活动预计到手价28.00元,共0张优惠券,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爆款抢购,实惠之选,感兴趣的赶紧...https://m.suning.com/hotgoods/0071512627/12426872783.html
4.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集锦高考作文高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集锦 作文素材是高考写作文时必不可少的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万能素材,供大家参考写作。 高考作文万能议论素材精选之杜甫 1、从你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读出了你的心胸之开阔,襟怀之豁达,志向之高远,我读懂了站在山顶上的身姿才是潇洒,把众山饱览于眼底的感觉才是快乐。于是...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2267226.html
5.2021高考该怎么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出炉!0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04、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http://m.xgnews.cn/p/175632.html
6.素材精选‖备战2023年高考系列主题作文素材:家国情怀素材解读 明月象征着团圆、美好,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团聚、对平安、对家国兴旺的希冀。中秋假期,广大民警辅警舍小家、顾大家,护航节日平安,守护万家团圆,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份希冀,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人民日报》 【作文模板】 以担当奋进姿态书写家国情怀 ...http://www.hhtyz.com/jyz/ywz/jyhd/2023-03-28/5773.html
1.话题作文素材优秀3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最新作文素材 1 https://www.baihuawen.cn/zuowen/sucai/716019.html
2.近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2021年整理)近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2021年整理) 资源ID:132361207资源大小:33.50KB全文页数:5页 资源格式:DOC下载积分:9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点击刷新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https://m.renrendoc.com/d-132361207.html
3.素材作文平台专业分享语文和考试作文大全素材作文平台为你提供有语文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试作文,字数作文,单元作文,作文分类等优秀作文和各种作文大全。https://www.dyqxtlh.com/
4.2023高考作文素材(通用70篇)2023高考作文素材(通用70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没少为写作文发愁吧?积累一些作文素材是很有必要的。你知道作文素材从哪里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通用7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目录▼ 【1】高考作文人物素材 【2】高考作文名人素材 【3...https://www.ruiwen.com/zuowen/gaokaosucai/6655700.html
5.2021高考作文素材: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附颁奖词)2021高考作文素材:2020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附颁奖词) 摘要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揭晓,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些人不仅有榜样意义,其事迹更是高考考场的绝佳作文素材,在作文中用上100%加分!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名字你或许早有耳闻,也可能从没听过,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做出的成绩、...https://www.zizzs.com/c/202102/5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