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有些课文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精致典雅,优美流畅,甚至有些课文字字珠玑。语言素材,就是语文课本中某些思想和文采兼美的句子和段落。这些语言可以直接用在文中,成为写作的原始素材。
语言素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直接从课文中进行截取,特别是每年高考大纲规定的必背篇目中的名言警句,适时适地使用,会让我们的识记发挥一石双鸟的功能。如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有这样两段: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曾子的话在初中课文《论语十则》里,曹操的诗句和高尔基、雪莱的名言在高中课本中都出现过,作者恰如其分地引之于文,使该作文增色添彩不少,文化底蕴丰厚不少。
二、挖掘和利用课文情节素材。
高考作文中,善于利用课文情节素材也有很成功的范例,如2012年四川卷满分作文《手握一滴水》有这么一段:
三、挖掘和利用课文形象素材。
四、挖掘和利用课文思想素材
我们学习《柳永词两首》时,已了解了柳永应科举虽屡试不中,却长期在羁旅和冶游生活中,和歌伎、乐工们混在一起,对有些歌伎还怀有真挚的感情,所以他的词作因学习了一些来自民间的曲子,创制了新调,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又通过《苏轼词两首》和《赤壁赋》,感受到了苏轼始终保持的洒脱、放达、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情怀。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笔思想财富,可作为思想素材使用。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就利用了这样的思想素材获得了成功,如以下一段: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这段文字论点鲜明,段首即亮出“知足常乐”,所举人例即有课外的,更有课内的苏柳,而且苏柳二人给后人的激励和启发意义更加深远。作者挖掘了他们身上充满哲理的人生价值,来说明“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因为读者对此已很认同,阅读本文就很容易心悦诚服。
挖掘和利用课文素材是解决写作“无材可用”困局的有效途径,但我们知道,阅读和理解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文字读故事,更要读思想,在品读他人的作品中丰富自己的头脑,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写作时灵活调动这些课文里获得的素材,语文课文就一定会真正成为我们写作素材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大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