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幸福=P+(5×E)+(3×H)。这里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情况;H代表更高一层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理想和幽默感等内容。他们说这就是“人生面临的最大的疑团”——幸福的秘密——你拥有或即将拥有的幸福,就等于你现在或以后的个性加上你的生存状况再加上你的理想。你的得分越高,那么你就越感觉到幸福。
2、给雕像穿棉衣
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会被淡忘;但是,雕像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无比美好与安慰。
3、生命水
在古印度,有一名死囚在临刑前突然被告知:如果他能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不洒落一滴水,国王就会赦免他。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跑来看热闹。围拢在皇宫四周的人们议论纷纷,他们认为那名死囚端着满满一碗水绕着皇宫走上一圈而滴水不洒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宫周围全是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其中还有几十级上上下下的台阶,就连徒手的行者也难免会摔跤的。
1、信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生性多疑,多方医治毫无成效。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你把梯子抽走了,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相信我。”孩子爬上去了,洛克菲勒却把梯子抽走了。孩子说,你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洛克菲勒的儿子伤心地站在高架子上,踌躇再三,感到很绝望,他流着眼泪,闭住双眼纵身一跳,洛克菲勒则展开双臂稳稳地接住了孩子。孩子惊奇地睁开眼,看到父亲轻轻抚着他的头发,洛克菲勒说,孩子,我要让你记住,任何时候,这世上连父亲都不信任,还能信任谁呢。孩子终于嚎啕大哭,从此,他的性恪得到根本性好转。
信任其实源于爱的碰撞,一种来自于灵魂的深处的相互默契。当一个人能感到别人的爱的时候,那么,离猜疑就越来越远了。
2、生命的支柱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一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一张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1987年,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却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1、守卫马铃薯
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它生长在地下的根块有很高的营养人价值,产量也相当高,可以当粮食吃,也可以当蔬菜食用。法国农学家巴蒙蒂埃对这种植物作了认真的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作物。
他通过刊物向人们介绍这种作物的好处和种植方法。但是由于习惯和传统的偏见,人们都不愿意各这种从未种过的作物。农民说,这是一种魔鬼的苹果;医生说,这种东西吃了后会的损身体健康;土壤学家则说,种了这种奇怪的植物,土壤的肥力会枯竭。他奔走,他呼吁,但是马铃薯在法国依然得不到推广。
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请国王派一队卫兵帮助他守卫自己的马铃薯园地,不许人们摘取它的一枝一叶。这引起了农民们的好奇,他们白天都来偷偷观看巴蒙蒂埃怎样耕种,怎样除草,怎样施肥。到了晚上,卫兵下岗休息时,则三五成群地前来偷偷地挖,偷偷地栽种到自己的田里。农民们对偷来的马铃薯的神秘态度又感染了其他人。就这样有的讨,有的偷,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年工夫,这种大众作物就传遍了整个法国。
2、元宝变泥块
唐朝时,李勉镇守陕西凤翔一带。有一次,一个农民挖出了一瓮金元宝,立即交给县官,县官担心存放在县衙不安全,便把瓮放在了自己的住所里。隔了两天,他打开一看,瓮里的元宝都变成了土块。这瓮元宝出土时,乡里的头面人物都曾检验过,现在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自然会引起县衙内外的一片惊诧。
1、买苹果
三子到水果市场买两箱苹果,与小贩讨价还价。卖者要八毛钱1斤,买者非还七毛钱1斤,二人为此争执起来。卖者说:“你就穷那一毛钱啦?”三子反唇相讥:“你就穷那一毛钱啦!”如此这般僵持良久。最后还是三子豁达大度,一狠心说:“八毛就八毛吧!”遂挑了两箱往秤上一放。小贩认真地说:“不用称的,每箱刚好10斤,少一罚十!”
三子拿出一张面额为20元的纸币递了过去,小贩麻利干净地口算道:“二八一十四,贰拾元找八元!”
三子接过找回的八元钱也不说什么,扛起两箱苹果就往回走。一路上因担心小贩会追上来而走得飞快,匆忙间抄近路回家在过小石桥时被绊了个跟头,肩上的两箱苹果一前一后掉进了桥下小河的滚滚浪花里,人也险些落水。眼看着两只纸箱被湍急的河水吞没。他想下水打捞,可河水太深又太冷,为此他站在桥上气得直跺脚:“明明是他算错了的呀,为什么要惩罚我呢?”
2、植物盆景
我家有一位侄儿,原在某公司供职,这几年公司不景气,家侄明智,干脆辞职,自谋职业。家侄最怕假冒伪劣商品坑民,全家合计半晌,只有卖花花草草没有假货,如是开了一家花木盆景店。最近我到他经营的小店去看看,嗬,花木盆景真不少!家侄没有带我一一欣赏,而是带我到大院里,指着那成堆的金银花桩蔸说:“这可是个宝。”我看着主干都有胳膊粗的金银花,棵棵盘根错节,扭曲缠绕,如虬龙如怪兽,一看就知道是几十年的老根,是制作根桩盆景的好材料。我从他的口中知道,这些金银花是他从山东一农村贱价盘(买)下来的,因为农民自主经营,想种收益更好的作物,把这些经营几十年的传统药材都挖掉了。据家侄讲,一棵上盆金银花的熟胚(成活的),可卖到五、六百元。我怎么突然联想到“植物下岗”?植物怎么会下岗?金银花生命力顽强,容易成活。当这些如雕如塑的桩蔸上枝蔓摇曳,双花吐香时,也是它们以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生活之时。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困难的是怎样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的问题。
许多学生反映,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一方面,学生生活确实比较单调枯燥,不象进入社会的青年那样复杂;然而,中学生的生活也有丰富多采的一面,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法是:深掘、分类和提炼。
作文材料分类,可因人而异,因年级而异,但大致可分为人物篇、景物篇、事物篇、情感篇和格言篇等。人物篇可记载父母、亲友、师长、同学等;景物篇可记载山水日月、四季风云、校园小景等;事物篇可记载亭台楼阁、日用物品、新旧建筑等;情感篇可记载喜、怒、哀、乐、思、颂等;格言篇可分立志、勤学、爱国、奉献、惜时等。
【内容摘要】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米”——身边的材料,让学生作文有话好写,这是作文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以下面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找素材:(一)留心生活挖素材。(二)开展活动创素材。(三)敞开记忆追素材。(四)借用文本寻素材。(五)加强阅读借素材。(六)展开想象启素材。(七)横向联系搭素材。
【关键词】获取;作文素材;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然而现在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是不是无“米”下锅呢?不是的。其实“米”就在学生身边,而且糯米、粳米、小米、黍米,大堆小堆的,丰富得很。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这么富足,不知道原来这些是可以下锅的。因此,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米”,指导他们怎样把这些“米”下到锅里去,就成为作文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渠道之一:留心生活挖素材
摘要:中考作文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最好的方式;从书刊、电视、电脑等中积累素材是不错的方式;“虚拟材料”是素材积累的最好形式。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
一、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你想要表现的内容
二、要多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来提高素材的积累
有感于此,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应对这一难题,第一要做到“妙剪材”,即对作文素材充分积累的前提下,学会归类汇总,选取其中的“最有价值素材”重点积累、深入分析;第二要做到“巧立言”,所谓“巧”,就是既要讲究技巧方法,又要灵活变通不拘泥固有形式。在这里,我仅列举作文素材的三个重要方面,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大爱无言话感恩──细节立言
例如:我父亲,皮肤黝黑、白发苍苍、背脊有些微驼,这些都是我熟悉的。还有那灰扑扑的上衣,被油渍、泥灰已经浸得看不出本色,右胸口处还有一个被烫得化开的窟窿。还有那磨得发毛的袖口,好多个我一次也没有数清的小洞洞。
点评:在这段文字中,小作者首先借助白描式的人物肖像表现出“父亲”的苍老与憔悴,紧接着又通过父亲朴素的穿着表现出他常年的劳作和养家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