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男子田径比赛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在2021年举办的2020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的成绩闯入男子百米决赛,作为唯一进入决赛的黄种人一战封神。人物名片速度,属于每个执着于0.01秒的人。在强敌面前我并不会感到胆怯,因为我只专注于我自己的目标。我觉得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天生就是为田径而生。人物观点一飞冲“添”,书写亚洲传奇1989年,苏炳添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读初一时,苏炳添身高只有一米五几,放学后和同学比拼弹跳力,却轻轻松松就摸到了篮球架。他那超越年龄和身高的惊人爆发力,恰好被旁观的校田径训练队教练杨永强发现,苏炳添就此开始了自己的田径生涯
3、。他第一次参加中山市中学生100米田径赛,就以11秒72的好成绩拿到第一名。人物素材天赋异禀加上训练刻苦,苏炳添一步步脱颖而出,于2007年进入广东省队,又在两年后进入国家队。田径选手要想冲进奥运会百米决赛,就必须跑进10秒。苏炳添用自己的出生年份作为目标,把梦想定格在9秒89,还把手机和iPad的密码设置成0989,全方位激励自己。他不断改进训练模式,跟着著名外教兰迪进行全方位魔鬼训练,一点点纠正跑步姿势、扒地技术、呼吸节奏,就连日常生活中都全天候练习自然换气,避免影响奔跑节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首位在百米项
4、目上跑进9秒区的亚洲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黄色闪电”。东京奥运会上,他更是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成为此次奥运会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东京奥运会后,媒体评价说:“苏炳添的出现,彻底粉碎了长期笼罩在短跑界的人种论,为中国短跑乃至中国体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为几十年徘徊不前的中国短跑摸索出了一条充满自信的道路。”立意角度常规角度:有目标才有动力。运用示范: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说:“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苏炳添用自己的出生年份作为目标,把百米的梦想定格在9秒89,他甚至还把手机和iPad的密码设置成0989,全方位激励自己。正是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苏炳添才一直没有
5、停下追求的脚步。这个明确的目标,让苏炳添忘了黄种人与白种人、黑种人身体机能上的差距,让苏炳添忘了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制约,为自己的9秒89倾尽全力。东京奥运会上的9秒83诉说着苏炳添执着追求的伟大力量。所以说,奔向伟大目标就是一个人能够不懈追求的动力之源。立意角度核心角度:天生的强固然让人羡慕,但后天练就的强更让人钦佩。运用示范:常言道,“勤能补拙”“先天不足后天补”“功夫不负有心人”。奥运赛场,强手如林。强项上摘金夺银,尚且不易,更何况短跑还是亚洲人的弱项呢?苏炳添能够闯进奥运会100米决赛,已经很能振奋人心了在某些人看来,黄种人天生体能比不得白种人和黑种人,但是苏炳添天赋异禀且训练刻苦
6、,以优异表现彻底粉碎了长期笼罩在短跑界的人种歧视论,大大提振了黄种人对自己体能的自信。这一事实告诉人们,天生的强固然让人羡慕,但后天练就的强更让人钦佩。立意角度创新角度:体育塑造人格,锤炼意志。运用示范:柏拉图曾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苏炳添训练刻苦,不断改进训练模式,通过短跑淬炼自己的意志,他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国人。由苏炳添的“现身说法”可知,精神教化固然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一切便无从谈起。当下中国对中小学体育提高重视,甚至让体育走进中考考场;哈佛、耶鲁等一流名校都
8、早在2019年,他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以历次亲身跑出的成绩为研究数据,与所有运动员共享更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有人质疑他,自己研究自己是否显得有些自夸?但更多人对这种耳目一新的学术研究方式表示盛赞:“作为第一名的苏炳添,不研究自己还能研究准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逐渐告别少年、步入青年、朝向中年开始,苏炳添明白自己迟早会退出赛道、走向幕后,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后浪,但他想永远与热爱的短跑事业相伴,把自己的能量无私地传承下去。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希望年轻的一辈继续发扬这个项目,我相信中国的短跑选手总有一天会站上领奖台!”立意角度常规角度:为人师表,甘为人梯。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辈总会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苏炳添虽然是东京奥运会上的明星,但他同时也是一名大学体育老师,回到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甘做学生成长的人梯。立意角度核心角度: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常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炳添知道自己迟早会退出赛道,他对年轻一代充满期待、寄予厚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