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篇作文的写作过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就是素材问题,“怎么写”是文笔和谋篇布局的问题,文笔功底和谋篇布局经验是让我们用来把素材写好的,虽然三者对于一篇作文来讲都很重要,但相对来讲,素材对于一篇作文的整体效果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现实中,一说起写作文的困难,很多中学生首先想到的困难往往也是在素材上,总觉得,给我一个好素材,我就能写出好作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很多人都能意识到,素材的质量对于一篇作文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当我们说“给我一个好素材,我就能写出好作文”的时候,其实存在着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好素材是我的文笔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所能够驾驭的,如果我无法驾驭,那么这个素材对我来讲也不算是好素材。
在作文指导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学生的感受很深,但是这个素材写入作文中,叙事部分只有一点点,显得过于单薄,这让学生和家长都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换个素材。
重点:
而实际上,叙事单薄的问题,你是可以通过谋篇布局的技巧来解决的。不是素材本身不够好,而是你的文笔方式不合适,或者在谋篇布局上缺乏经验。
注意:
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你在作文素材上遇到了困难,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素材可写,这原因,除了你的作文素材观念本身带给了你许多障碍之外,还有你的文笔方式和落后的谋篇布局习惯,它们也在导致你的素材范围变得很窄。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作文素材上做出转变,那么,需要做出相应转变的,还有你的文笔方式,和,你的谋篇布局方式。
说起初中作文在素材上遇到的困难,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有过感受,那就是:无事可写。虽然小学阶段有时候也会觉得无事可写,但是在程度上远远比不上初中阶段的素材困难所表现出的普遍和强烈。
要分析这个困难的原因,就需要讲一讲小说这种文学类型对我们作文写作的一些错误影响。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段,写的是乔装打扮的林平之在衡山脚下的一个酒馆里,在目睹莫大先生的惊人武功之后,又一次遇见岳灵珊的一幕:
我们来看在这段小说里,哪些点是在小说里好用、但是在作文中不好用的。
1心理描写
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的非常地道的心理描写,会发觉它们出现得非常必要,对于情节推进来讲是不可缺的。
而如果我们去分析一下初中阶段的优秀作文,会发觉这种地道的心理描写出现得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会分不清作文中的一些写心理的文字到底算不算心理描写。说它不是吧,它写的明明是内心的思考,说它是吧,又总觉得哪里不对,仔细分析之后会发觉,它写的并不是故事情节中角色的内心思考,而是这篇作文的作者的内心思考。
根本原因在所写的内容,在这些初中作文中,并不是像写小说一样在绘声绘色地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是像写散文一样在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触和思考。
2用对话推进情节
长篇小说常常用对话来推进情节,不只是在紧凑精彩的情节中会这么做,在很生活化的情境中也会这么做,与之相匹配的,是一种投入地、从容地讲述一段故事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式在初中作文中并不好用,主要原因在于作文的篇幅限制,让你常常发现故事还没展开呢,字数已经满了;
同时,因为在作文中很难把故事展开到分量充足的程度,这导致你写出的推动情节的对话,会显得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也会拉低作文的整体效果。
许多初中生喜欢写小说,很能够享受这种写作状态,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是这些能够写小说的学生,却常常写不好一篇作文,正是因为这种文笔方式和叙事心理不适合作文。反而那些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以用对话来轻松写出一篇作文,但是整体质量又会显得比较勉强。
语言描写到了初中作文中,我推荐的用法是用来点亮场面描写,这个技巧在前边文笔部分有讲解过。
3精彩的外在情节
多数小说都很讲究情节的精彩,为了达到这份精彩,会在情节上设置许多突转和巧合。这两种技巧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一个故事能够编织得那么吸引人,突转和巧合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你想在作文的叙事中设置突转和巧合,会发觉很困难,这类的指导和建议基本上是无效的,对初中作文并不合适。
一来,作文字数限制苛刻,让你很难去把故事中的世界观搭建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加入的突转和巧合往往会显得仓促而勉强,效果并不好。
二来,那些有着精彩的突转和巧合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其实虚构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点儿都不简单,比我们去生活中找到一件真实的事来写,要困难得多;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讲,虚构一个高质量的故事,就像一个工程一样,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
那么,如果去生活中找一个精彩的、有着突转或者巧合的故事呢?
难度很大,因为正常的生活事件往往是平淡的、重复的、琐碎的。你能从中找到一个精彩而完整的故事,那是幸运,找不到,那是正常。
我们在作文的素材上遇到困难,无素材可写,往往就是因为:我们想在真实的生活里找到小说中的故事。
现在我们换一种思路,不去生活中寻找一件有着精彩的外在情节的故事,而是寻找一件有着精彩的内心活动的故事,如何呢?
就像这个例子中,江湖人物们纷纷离开酒馆后,林平之的内心里有着三层内心活动:对莫大先生的佩服;想拜师;却又觉得拜师无望。如果林平之是个初中生,需要写出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那么这种有着丰富内心活动的时刻,其实更合适一些。
这种有着丰富内心活动的素材,生活中可是很多的。
实际上,多数初中优秀作文所使用的素材,正是这种外在情节不算精彩、但是内心感受深刻丰富的素材。
还记得在前边教程中讲解过的这个作文片段吗?
“筹备班会的事,开始做了吗?”
“没有呢。”
母亲便小心地不再追问了。
我们的车子滞塞在路上,雨脚如麻地打着窗玻璃,前方等待的车灯像无边际的红色海洋。望着雨刮器机械而重复地摆动,我的神思也滞塞在了两难的岔路口。
“反正到时候不会有老师来听课,也许草草了事也并无大碍吧……既能完成任务,又能省去麻烦的筹备过程。”
安静中,只有雨滴细密的滴答声和雨刮器呆滞的摩擦声。
母亲只淡淡的一句:“哦,是吗。”
这个例文中,素材的外在情节很普通,但是内心感受很丰富,在文笔和谋篇布局的配合下,写出的效果不仅显得真实,而且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生活中很多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内心里把它们看得重要。
当我们把好素材的标准从外在情节的精彩转换为内心世界的精彩,不仅更有助于写出有深度有思考的作文,而且素材的困难会降到最低,因为生活中让我们有感触的事情,很多很多。
4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对于长篇小说的作者来讲,如果所写的故事超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那就会有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的需求。
但是对于作文来讲,至少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我都不主张去刻意地积累素材。小学作文和初中作文,所写的内容多是普通生活中的事,小学作文只要写出文采,初中作文再加上个写得有点儿成熟,就会让人觉得好。
高中作文要特殊一点,高中生讲究深刻,作文素材往往会有超出自己生活范围的部分,去把名人的、历史的、文化的……素材拿来,用在作文中。所以到了高中才需要真正的素材积累。
而初中作文的素材学习,更需要学会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去讲述普通生活。
你并不需要积累,去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徒增负担。你每时每刻都身处生活中,从未脱离过生活,只要重视思考,重视内心感受,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
5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许多人都会用这句话来指导学生作文,“写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这是来自小说写作的两个词。“典型”一词该如何理解,我们一般会解释为“有普遍的代表意义”,这样解释,好像还是难以理解。
其实我们可以把“典型”这个词换成“特殊”,理解起来更容易。
小说中所写的,往往就是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物,也就是值得一写的事件和值得一写的人物,真正平凡的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事件和人物,是很难满足小说在情节上的讲究的。
可是,在作文中,如果你真的在追求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物,那就又回到了“虚构”这个障碍上,走在一个很不合适的方向上,素材难找,同时又很难写好。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作文可以向散文学习。
多数的初中作文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都是普普通通的,选择素材的标准可以放在内心感受的丰富和深刻上,而不必像小说一样讲究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
6想象力大量花在情节上
在许多作文题中,都有过这类的提示,“请发挥想象力”“请积极发挥想象力”“请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多学生看到这个提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在情节上发挥想象力,这也是受到小说写作干扰的一个表现。
那么如何发挥想象力才适合初中作文的写作呢?这一点其实在这套教程的文笔部分提到过。
初中作文中的想象力,适合用来唤醒作者和读者对生活经验的印象,重点往往在于画面和感染力。
与小说创作中重故事情节的想象力相比,重画面和感染力的想象力要简单和容易一些,因为这后者有着充分的依据,就是你的生活经验,你只需做出一些选择和渲染即可。即使有时候需要在情节上虚构,这情节也往往非常简单和短暂,非常贴近生活本身。
作文往往离不开想象力的发挥,明白了哪些想象力适合作文,能够让我们在发挥想象力时更目标明确,更有效率,就不会因为盲目而感到困难了。
在讲小说写作对作文写作的错误影响时,回避不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影响在小学阶段似乎并没有给作文造成明显的阻碍。
这就涉及到了作文心理的成长变化这个问题了。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作文心理一直在变化着。整体来看,小学作文重视生动完整;初中作文追求更多样的效果,尤其重视深沉和成熟的感觉;高中作文重视深度和深刻。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内心里对作文的期待会有个明显的提升。在小学阶段,我们还是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像小说一样的素材的,一方面是因为标准比较低,另一方面我们眼中的生活还有很多新鲜事物。
可是到了初中,而当我们沿着小学作文的素材思路,去生活中找一个让初中阶段的我们觉得值得一写的、完整而又精彩的故事,会发觉几乎找不着,因为我们的标准变高了,同时发觉生活真是太平凡了,完全不像小说。
可生活就是这样,现在你觉得它平凡,以后更会觉得它平凡。越长大,我们眼中的新鲜事物就越少,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能沿着小学作文的素材思路去寻找,而是必须反思我们的素材思路,别去生活中寻找小说一样的素材,而是学会让我们的作文去更好地面对普通生活。
到了中学,组材(组织素材)是一种作文能力,不是去路上拾取一个现成的精彩,而是通过我们的梳理,来为我们平凡的生活编织精彩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