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村上春树,我们总说他是诺贝尔文学奖“陪跑”选手。
其实没关系,他虽然不是评委们眼中文学奖最佳选手,却早已是书迷们心里封神般的存在,也是学生们写作最亮眼的提分素材!
今天,纸条君就给大家献上一份「文坛大师合集」,里面每个人物都是享誉世界的大家,是老师一看就想给高分的宝藏素材!
快收藏!下次考试记得用!
1.村上春树:文字战士与跑步健将
2.东野圭吾:残酷笔触的温情书写者
3.海明威:一个人可以被毀灭,但不能被打败
Part1村上春树
文字战士与跑步健将
作家村上春树,相信很多人就算不熟识,也听过他的名字。他的作品多年来风靡中国,被称为市场的骄子。
但诺贝尔的登顶失败,不代表文学的创作失败。尽管缺少诺奖的皇冠加冕,他依然是文坛星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创作者的坚韧和刻苦坚持提笔写作与跑步锻炼
在30岁前,村上春树还没成为作家。他和妻子两人经营着靠岳父资助而起家的爵士乐酒吧,起早贪黑,省吃俭用。
1978年4月,一个晴朗的午后,一场偶然观看的棒球赛点燃了村上内心创作的火焰。在之后的日子里,没有电脑,没有键盘,村上春树用钢笔和稿纸,每天深夜里奋笔疾书。半年后,30岁的村上春树完成了处女作《且听风吟》。
回忆往事时,村上说:“每日早晨4点起便进行写作,至上午10点前终止当日的写作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
33岁那年秋天,他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更好地写作,村上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这一跑就是30多年,成功戒掉了烟瘾和多余的体重,还一不小心跑成了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
在之后长达数十载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1Q84》等现象级作品,名声随之响彻日本海外。
适用主题:
坚持不懈、刻苦努力、不半途而废、追求
示例:
据说村上春树是易胖体质,面对其妻子怎么吃也吃不胖的情况,他发出“人生真是不公平呢”的感慨。但同时他也意识到,有些事只有死磕到底地去坚持,才能超越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这样一种韧性,成就了他的文学辉煌。反观我们日常生活,是否也有经常半途而废的情况呢?减肥、写日记、每天的例行阅读等等,很多人都容易感到疲倦和懈怠从而放弃。要知道,这个时候便是转折点。放弃和坚持的分岔路,会淘汰掉许多人,而你,会继续走下去吗?
战争与自省:满怀社会责任感的正义使者
村上春树的作品在中国一直受到读者的热爱和支持。不同于日本右翼抹灭历史痕迹、否认曾经的罪行的态度,村上春树会在作品中反思战争与人性之恶。
村上春树的父亲在二战前是京都大学的学生,年轻时被侵华日军征召入伍,派去中国打仗。村上回忆,他小时候常看见父亲每天在佛坛前虔诚跪坐。父亲告诉村上,他在为战争中的死者祈祷。
听闻父亲在中国的骇人经历后,村上春树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明白父亲所背负的心理巨石。而“中国”亦成了村上春树人生中重要的记号。这样的一种情愫和心结,也埋藏在了他的作品里,特别是2018年在中国开售的新作《刺杀骑士团长》。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村上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这一代人要对自己出生前即已结束的战争背负责任?
他这般回答道:“因为我们是日本人,当我从某些书上读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简直不敢置信,这件事既愚蠢荒谬,而且毫无意义。那时候我父亲和祖父那一辈,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让他们做出这种事,去杀死伤害数不清的人们,我想了解,可是我没有办法。”
适用主题:真相、谎言、接受现实、勇于认错、社会责任感等
村上春树因为家人而认识到了中日历史纠葛。可贵的是,作为日本人,他没有理会巨大势力的压迫,坚持用自己的作品来道出真相,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是不会永远被遮挡和篡改的。作为文学创作者,村上先生已经超越了国境,对人类社会有着一种直面和关怀的责任感。谎言可以一时蛊惑人心,但真相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从个人到国家,面对过去的不堪,接受眼前的现实,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光明之路留给坦荡之人。
Part2东野圭吾
残酷笔触的温情书写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最美的爱情。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东野圭吾用天才般的笔触在人世间划了一条道:一边是罪,一边是爱。一边是黑,一边是白。一边是冷入骨髓的残酷与罪行,一边是暖沁人心的爱与温情。
《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等知名作品深入人心,多年以来,他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每有新书发行必会登上畅销榜前列。
成就如此耀眼,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书写这份人生传奇,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从一开始,他就不是创作天才。虽然起初接触写作,是为了参加比赛,赚稿费买房,但他从拿起笔那一刻起,不管多难就再没想过放下。
“每天都在数今天写了几页,怎么也达不到乱步奖规定的最低350页稿纸。”东野圭吾初次试水其实并不成功,生涩的创作状况也一直持续着。
所幸在1985年,他终于凭借《放学后》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但是此次获奖仅如一粒小小石子,投入幽深的古潭里,虽有微波荡漾却终归沉寂,而这一沉寂,便是十余年。
之后十年里,东野圭吾创作的一大批作品面临“几近无人购买”的困境,也未能再抱得大奖,被人戏称为“被江户川乱步奖讨厌的男人”。
曾租住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里写作,上厕所要跑到屋外去,屋里会有蜈蚣来光顾,更糟糕的是,他的作品接连入围,又接连落选,被人戏称为“万年候补生”。
虽然历尽辛酸,但正如他所言“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他安于这样一直写作的宿命。也正因这个选择,他“获得了自己一个人也能活下去的自信”,愿意一直沉浸在创作中。
职业精神、热爱与坚守、成长与磨练等
为一件事执着一生,而无畏于路途的艰辛,这是生命的真谛。生命有所攀附,才更硬挺而不萎靡;人生有所执着,才更有强度与韧性。东野圭吾曾遭遇十年沉寂、无人问津,却始终未言放弃,他说:“虽然至今为止的道路绝非一片坦途,但想到正是活着才有机会感受痛楚,我就成功克服了种种困难。”因偶然一念,便执着一生,他所说的“宿命”一词最显其对创作的信仰与虔诚。而人生正需要这一点执着与信仰,扎根大地,坚实地生长。
理性叙述下的温情赞歌
东野圭吾的小说向来以严密精巧的推理著名,但东野圭吾也在访谈里讲到:“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东西,比如人性的独白,比如社会的炎凉。”
但他的作品又不是一味地悲伤凉薄,而是残酷与温情得到了极致的融合。
正如残酷冰凉的《白夜行》里有亮司对雪穗极致的守护,《嫌疑人X的献身》里会出现经典的台词:“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后来,他写下了《解忧杂货店》,温情治愈了数不清的灵魂,利用这本书为世上揭开人生迷雾:手上的地图若是白纸,毋须害怕,“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爱意、温情书写、温柔待人、社会责任感
世间熙熙攘攘,然而在喧嚣的时代洪流中,个体犹能发挥特殊的意义。创作者则以笔为杠杆,四两拨千斤,促社会进步;以文字为工具,惩恶劝善,倡人道主义,使世间充满美好与爱意。东野圭吾拥有两套笔触,一套残酷凶狠叙述罪恶故事,一套温暖柔软传递爱与温情。他笔下冰冷精致的案件,永远包裹着最脆弱而澄澈的情感;他那无可挑剔的犯案手法的背后,是难以言喻的沉重动机。他讨论着人性的永恒命题,他总是希望作品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东西,有沉思,有温馨,有罪恶,更有善意。
Part3海明威
一个人可以被毀灭,但不能被打败
不同于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海明威曾于1954年凭借作品《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很多人都读过他的著作,也被他笔下一个个可以被毁灭,唯独不可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所震撼。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如同他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海明威的一生也充满传奇色彩,骨子里也充斥着不屈斗争、反抗荒诞的硬汉精神。
热爱战斗和冒险的文坛硬汉
写作和战争,是贯穿海明威一生的两个关键词。
从此以后,海明威在写作的雄关漫道上大步前进,先后创作出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震撼文坛的中长篇小说。
然而,在战争爆发的日子里,他毅然辞去记者的工作,不顾父亲的竭力反对,奔赴战场,浴血奋战,想要斩获荣誉,想要捍卫正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意大利战场上身负重伤,还在重机枪扫射的火网下把另一个重伤员背到包扎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驾艇巡逻,时达两年。在残酷的战场上,他曾在战斗中身中237片弹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海明威以战士的姿态,勇敢地冲锋,无畏地受伤,尽显英雄气魄。
英雄、生命的精彩、文品与人品
简媜曾说:“当上帝赐给你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诚然,在人生一望无际的荒野里,我们要高高地翱翔,活出生命的精彩。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海明威,不仅仅是一个写字台旁的角斗士,还以战士的姿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如猛虎一般战斗,以猎手的身份在惊险丛生的原始莽原和波涛汹涌的远海中和自然搏斗。写作、战斗和冒险,海明威正是凭借这三者去获得独特而极致的生命体验,从而摆脱日常的琐屑和生命的平庸。而对于我们新时代新青年来说,活出生命的精彩,不一定要以如此雄壮而激烈的方式。树立和坚守为国报国的初心,终其一生追逐人生的梦想,矢志不渝地提升自我的学识、智慧和修养,又何尝不是在追求生命的精彩?
现代荒原上的人文主义者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以写实的笔触,描写了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生命体验。
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讲述了西班牙内战中一个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的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的悲壮故事。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讲述了志愿参加欧战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女护士凯瑟琳的悲剧故事。
在作品中,海明威将自己的同情和悲悯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每一个在战争的梦魇中苦苦挣扎的可怜的人。以笔为武器,控诉战争的残酷,捍卫人的生命、尊严、自由和幸福。
人文关怀、生命的价值、作家的职责感
看完他们的故事,心中莫名燃起了对生命的熊熊热情,想要付诸行动让枯燥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这么励志热血的人物素材,用在作文里老师怎能不爱?快点赞收藏转发,下次记得用哦~
想问一下,你们心里的文坛偶像是谁呢?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又深深地吸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