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素材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议论文素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二、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材料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等。

三、课本中的诗文名句

写作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整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传达思想、反思提升的过程。通过议论文写作,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严密,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特色。

一、观点准确鲜明

二、事例新颖独特,议例深刻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中学生现在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读书也只是局限于作文书,知识面极其狭窄,举例总是离不开司马迁、屈原、史铁生等老生常谈的人物,没有“源头活水”何来“清如许”?再说,就是偶尔能积累到一两个新颖的素材,也不能准确深入地做出分析,说什么都是浮于表面,不能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崔永元请152名农民工吃饭”的素材也只能分析到“感恩”这个层面,理解比较肤浅。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平时接触社会比较少,思想比较幼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多积累一些新鲜素材,鼓励学生假期走进社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接触形形的人、多种多样的事;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特色社团,多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班级的学生交流;最主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素材做深入挖掘,如“崔永元请农名工吃饭”的素材,我们可以提出“崔永元为什么要请农民工”,“事件曝光后农民工生活过得如何”等问题供学生思考,让他们就这个事件挖掘社会意义,这样才能使事实论据发挥出最大作用,让议论文更具说服力。

三、论证合情合理

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说的道理大都是泛泛而谈,使用自己的语言直白来论述,翻来覆去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导致议论文空洞乏味。有力的道理论证离不开引用名人名言,因为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一句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人名言,就像一座座人生的灯塔,照耀着人们前进的道路,能够引人深思。

学生道理论证无力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语言苍白,平铺直叙,一说到底,其实在讲道理时学生可以运用排比、对比、反问、设问、比喻、类比等多种手法。如在论证“尊重孩子”时运用比喻:“孩子不是裸机,父母想格式化就格式化,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孩子不仅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能创造和衍生出自己的应用程序。”这样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呢?论证“敬畏自然”时运用排比:“自然给予人类恩泽,让我们生生不息;自然给予人类奥秘,让我们沉醉探索;自然给予人类真朴,让我们心静如水;自然给予人类启迪,让我们解读真谛。”这样是不是更磅礴有力了呢?所以,要使道理论证有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大致可分为三个过程:如何确定观点;如何根据观点选择材料;如何运用材料论证观点。从现在许多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来看,这三个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①审题、立意能力差。表现为无法确定观点、无法收集材料、无法论证观点。②选材单一化。表现为材料收集的单一化、论证模式的单一化。③说理混乱。表现为观点飘动、弄不清主要观点与次要观点的从属关系、找不到材料与观点的切合点、论证思路错杂。

造成目前高中生写作议论文的思路不清的主要原因是:①论(观)点不正确,不合情理:文“议论”的是“理”。这个“理”要条例人们认识的实际,生活的实际,要有科学性。这个“理”本身就得正确,“站”得住,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就很难使人相信。②观点和材料脱节:观点需要材料(论据)来论证,材料为证明论点而来。有人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说:观点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显然,这么讲比较形象。在实际的议论文写作中,观点不能从材料中来,也就是说材料不能证明论点的情形,不少。也可以这么讲的就是:观点和材料脱节是议论文写作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③没有引申材料:在失败的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经常见到的一种就是“材料+论点”或“论点+材料”式的简单“拼盘制作”,材料是材料,论点是论点,两者就摆在那,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只字不提。

二、开拓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思路的几点做法

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从积累素材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指导。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经过生活磨炼而获得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但这种启迪必须有意识地去感知、体验才能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对身边生活的观察,挖掘其蕴涵,并有意识地积累,才能为确立观点提供素材。近年来,我怀着疑惑,带着坚信,引导高中学生向身边生活的深处挖掘。高一年级的学生写周记,我就要求大家用“生活录”的方式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写肯定和赞美也写否定和不满;写烦恼和困惑,也写呼声和呐喊;写坎坷和失败,也写顺利和成功;写懈怠和自卑,也写竞争和拼搏;写骄傲和嫉妒,也写友爱和互助;写学习和娱乐,也写劳动和体锻;写师长和父母,也写亲友和邻居;……总之,让大家写耳闻目睹的事物,写喜怒哀乐,写酸甜苦辣,要求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每个星期收一次读书笔记,经过归纳总结,形成一个个写作话题。然后将这些话题作为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写作题库,引导同学们去议论,去研讨,去写作。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提炼出新颖、深刻的观点

1.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思路拓展的“触发点”

学生收集到议论文的写作素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议论文。议论文在确立论点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的触发点。“触发点”犹如一团线的头,找准线头,就会头头是道,思路不断,左右逢源。怎样找准这个头,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需要敢于质疑、沉思,善于联想、想象、类比。如《论学习》这个题目,思路的触发点就是学习,首先理解什么是学习,接着问为什么要学习,当今社会为什么人人要学习,若不学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最后落实如何学习的问题。可见,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思路的触发点,让思绪插上翅膀,通过时、空、理上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2.指导学生多角度拓展思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景物时所选角度不同,所见景物就大有差别。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来。这样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思路。例如我让学生就《滥竽充数》这一故事,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在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选准角度,解决立论的新颖、深刻问题

要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不仅要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路,克服其思路狭窄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纵向拓展思维,解决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深度问题。因此,要指导学生对几个论点进行取舍,筛选出有新意、最切题的观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的基本方式

一、深刻之语言的哲理化

例如,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2012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

二、让作文成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三、对素材要有独特的思考,融入自我的思想

总之要让议论文思想深刻,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从人文经典中积累思想和思维方法;加大思考容量,思考尽可能辩证周全;剖析现象与问题,要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等等。要让议论文思想深刻,需要慢动作,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一块由意识到习惯再到行动,这样,议论深刻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写作新闻点评思维训练

一.存在问题

(一)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依旧。

说起写作学生只有一句“怕你没商量”,但高中生对写作畏难的原因又有新的呈现:

1.关于题目,常规的觉得写不出新意,时新的又觉得无话可说;规定的觉得受束缚,自由的又觉得无处找。

2.关于内容,陈旧的枯燥乏味,生活的缺少体验,时事的眼光不够。

这些现状暴露出学生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缺乏自主判断力,一是没有开拓新题材的自信和能力;二是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浅,素材的价值性无法体现。

(二)对文体的选择较为一致

二.探究原因

上述现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透视。

(一)从学生层面来讲,生活狭窄、自信不足致使自主能力萎缩。

学校管理的封闭式严重阻隔了学生正常的感受空间,学校管理的高压式日益消磨了学生敏感的精神世界。学生摄取、感知、体悟和思考生活的机会与精力消失殆尽。困顿、疲乏、厌倦、沉重、焦虑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感受。

更想说的是一些生源不佳的学校,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端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每天苦口婆心规劝,以他们的不足时刻警醒之。每天保姆式的管理也不断给他们消极的心理暗示。殊不知当我们用心良苦时,也在不断打击他们残存的自信,从而丧失自主能力。

(二)从评价层面来讲,盲目矫正、功利跟风总让选择丧失理智。

(三)从教师层面来讲,形式唯上、训练失效难免思考能力缺位。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较差,教学议论文往往大讲特讲论点、论据、论证,学生听了不管用,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

三.应对措施

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写作的关键。可以说高中议论文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高下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文贵出新”是为文之道的要诀,那么就议论文而言,就要看你对所论之事能否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了。议论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作文练习如何体现思维训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练习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的关键。作文练习应具有发展智力的价值,应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独辟求导创新的蹊径,而新闻点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绍兴晚报》等许多报纸都辟有“新闻点评”专栏。我将其搜集,整埋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总结点评的方法和规律。

“新闻点评”的基本结构是:前一部分概述新闻事实;后一部分对新闻实加以点评,或对事件本身直接发表看法,或揭示事实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准确,语言简练得体。

由于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在校期间没有机会接触电视和网络,因而我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如浙江经济生活频道的《新闻深呼吸》等新闻栏目,建议节假日在家观看。

(三)积累素材,自主点评

对于那些有争议性的新闻,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思想只有在相互交流、碰撞与冲突中才能蹦出智慧的火花。例如:

近日,湖南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给学生旷课嗑瓜子。老师真是有钱,任性啊!娄底卫校对此事回应,称老师自费买瓜子罚学生嗑瓜子一事基本属实。不过当事教师只买了30斤瓜子,目前已经向学校领导承认自己做法欠妥。

据知情者透露,娄底卫校微博:感谢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近日,我校某班部分学生上课嗑瓜子,班长多次制止无效后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买了三袋瓜子共30斤,拆开一袋分给16位违纪学生嗑,想以此让学生认识错误。我校已对该班主任教育方法欠妥进行了批评,并要求全体教师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点评2:觉得老师方法很棒等这些人读了大学,发现高中初中的老师是最有爱的,或者出去工作就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点评3:老师除了不该让学生在走廊上受罚有失颜面外,并无不妥,而且教育的手段也很好。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老师,那还有那个老师还愿意去管理学生?

特级教师宁鸿彬指出:“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议论文的思维训练,坚持写点评式的议论、抒情类随笔和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论据,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论证说理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当然,新闻点评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却是目前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所欠缺的。当我们沿着一条老路走久了的时候,不妨尝试走一走新路,或许它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黄胜《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高中》[N]2008年第12期

2.刘德斌《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中国教育学刊》[J].2005年第08期

3.胡勤《让思想有点力度》《语文学习》[N]2009年第7-8期

下面结合潘教授的观点,谈谈我对当下议论文教学的反思与探讨。

一、对议论文“要素”的反思与探讨:理论性、逻辑性、概括性

潘教授认为议论文“三要素”提炼不当,那么议论文写作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议论文的知识体系究竟是什么呢

记得2002年韩雪屏先生在《语文建设》上发表了《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一文后,就引出了对语文知识问题的大讨论。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厘清中小学语文课程需要的知识有哪些,对议论文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停滞的地步,尽管其中也有许多人作出了探索,出现了议论文的能力训练体系、思维训练体系、目标分类体系、议论文写作范式等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与实验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同时对于议论文写作知识的研究还没有本质上的突破。

那么议论文的“要素”是什么呢从文体特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看,记叙文在于以情动人,使人感动;说明文在于以知启人,使人明白;应用文在于以事告人,使人知晓:而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使人信服。

(二)逻辑性。议论文要发议论和说道理,它所遵循的是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严密性、条理性,以及推论的合理性、证伪的科学性。在论述过程中,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工具,以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分类、分析、概括、综合等手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概括性。一是对内容的概括性,即要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二是语言的概括性,即要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将具体事例、现象等抽象化,而不是作生动的描述。

我以为从内容、思维、语言等方面提炼出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易于被老师接受、学生理解,易于在写作中运用。

二、对议论文写作目的的反思与探讨:负责的态度、理性的精神、求真与求善

潘教授认为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是“求真”,我认为这是议论文写作的较高目标。结合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具体情况,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精神。”2000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是:“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两者都强调了“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以为“负责的态度”是议论文写作中“求真”的基本要求。

到了高中阶段,中学生基本完成了心理上的“断乳期”,身心发展已经渐趋成熟,参与社会日渐广泛深入,他们对社会、自然、人生、自我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但由于高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这些思考和认识又有许多不足,如他们的观点常常情绪化,许多观点不切实际、偏激,因此引导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在高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朱光潜先生认为写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如果存心说谎,那是入手就走错了路,他愈写就愈入迷,离文学愈远。许多人在文学上不能有所成就,大半都误在入手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我们看到当下学生在作文中迎合教师、迎合评分标准、迎合政治、迎合时势,说假说、空话,就是不敢说真话,这哪里是什么“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呢

我认为在议论文写作时应特别强调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养成发表观点时不信口开河、口无遮拦,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网络时代,“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更是对一个公民和网民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莱辛有句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写作要达到“求真”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我认为理性精神就是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视野、平等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还有实事求是、质疑探讨、真诚合作等,而这种理性精神在当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忽视。

因此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上,无论是学生写作前的指导,还是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探讨,或是写作后的讲评,都可以通过作文案例,来具体分析学生是否有情绪化、非理性的表达,如果有,努力更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理性的精神,并用理性的精神战胜个人甚至一个群体的非理性的情绪,这样才能加深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才能逐步走向对真理的认识。

(三)议论文写作“求真”也要“求善”

潘教授强调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求真”,我觉得求真之外,还要“求善”。

议论文中的“求善”,就是以一颗善良之心、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来看待社会人生,是对弱者的同情、对强权的批判、对文明的倡导、对愚昧的针砭、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等等。

在学生作文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与宽容,例如看待“小悦悦事件”。不是任由学生一味地去批判路人见死不救,而是应该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和当下公民的素质,设身处地地去看待路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选择,宽容他们的不足,同时再引出自己对路人及其他公民的期望,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重演,希望他们有正确的选择与行动,希望网民及社会舆论有正确的导向。这样的表达,才是有一颗“善心”的表现。

三、对“材料意识缺乏”的反思与探讨:积累有价值的素材并适当加工

潘新和教授认为“‘材料’意识,可谓议论体式写作的首要意识”,确实如此。积累材料固然重要,但是积累什么样的材料更重要。我以为有思想价值、有说服力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素材。

议论文写作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理服人,论据有说服力是首要的要求。那些有影响的事件、公开的数据、经典的名言等可以看成有说服力的素材。

要让素材变成有价值的论据,还要学会加工材料。有价值的材料如同一块璞玉,如果不加工,其价值就不能提升。所谓加工材料,不仅是要除去与观点无关的内容,还要通过分析,凸显材料的思想价值,强化其针对性,从而提升其说服力。

下面试举一例说明对材料的加工意识的重要性。

材料:《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一切贵在开始”的角度加工材料:“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从“毫末”“累土”“足下”开始的。不自“毫末”,何来“合抱”不起“累土”,哪来“九层”不始“足下”,何以“千里”可见,一切贵在“始”。

从“成功贵在积累”的角度加工材料:“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可见,成功贵在“积累”。

这样的加工就是以多元的眼光来加工材料,使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说服力。

四、对“思想方法片面”的反思与探讨:多样性、深刻性、批判性

潘教授认为学生思想方法片面的原因是“‘议论文三要素’的着眼点是论点与论据的统一,而不是矛盾”。这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学生思想方法片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维品质的低下。

美国学者唐纳德·奎恩说:“在整个写作中,写作与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我认为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维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一个问题要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识更全面、更透彻。如“小悦悦事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受害者本人小悦悦看,受害者能否得到及时救助,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安危;从小悦悦的父母看,监护小孩子,来不得半点马虎;从十六个旁观者看,救助他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从社会的角度看,当下的社会为什么人们不敢做好人,为什么不敢去救助他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这样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形成对“小悦事件”的全面认识。

二是思维的深刻性。就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从特殊性看到普遍性,从现象揭示本质。还以“小悦悦事件”为例,透过十六个路人的冷漠,可以发现社会的冷漠。追问为什么,会发现当前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出现了较大的滑坡。继续追问,会发现:一是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二是做好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再追问,会发现社会缺少“好人”的保障机制,做好人的成本太高,好人一旦受到诬陷,只能流血又流泪,这样一来,人们与其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通过追问,便会把握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社会机制、公民教育、民族劣根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要形成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二是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素养;三是改造民族的劣根性,弘扬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民族文化。这样,经过反复的追问,就形成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思维的批判性。我以为要有一种质疑精神和否定精神,对问题既不是全盘肯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要辩证全面地认识。如2011年江苏高考题“拒绝平庸”,如果全盘肯定,就是要拒绝平庸,人要成为优秀的人;如果全盘否定,不拒绝平庸,似乎是强调做一个平庸的人也是好的。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偏颇,只有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平庸”问题,才可以发现,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是人的一种理想追求,如不能实现理想,做一个平庸的好人也未尝不可,正如古人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用辩证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拒绝平庸,但不是拒绝平凡;拒绝平庸,但不是拒绝平常,人可以平凡、平常,但不能庸俗。思维中如果有了批判性,认识问题会更全面、辩证,甚至会出现新知,产生真知灼见。

五、对具体分析欠缺的反思与探讨:多一点哲学思维

潘教授认为学生不会具体分析,导致说理的贫乏,这确实指出了当下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实际问题。我以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分析时要运用哲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请看这样一个议论文片段:

当翁帆选择了杨振宁,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当万科老总王石为赈灾捐款数额不大之时,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当范美忠老师说出地震时自己先跑,未救学生时,多少人轻易地说“不”(如果学生仅仅写到这里,就是现象的罗列,就是就事论事,看似有气势,而实际上没有说服力。)可是有谁规定,28岁不能嫁给82岁有谁规定,自愿捐款,数额必须达到一个定量有谁规定,教师不能懦弱胆怯害怕死亡,而必须成为舍生忘死的英雄(这段文字就包含了几种哲学思想:对立与统一、相对与绝对、现象与本质。)我们羡慕郎情妾意,可是忘年之爱也未为不可;我们尊敬慈善大义,可是捐款也该以自愿为前提;我们崇敬救人英雄,可是救己的凡人也不算可耻(运用了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哲学关系来进行推理。)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不”,但请不要轻易地说“不”: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表达自我,你再冷静想一想,再决定,是“可以”,还是“不”

当我们自觉地运用了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就能发现问题的矛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能全面深刻地论述问题,就会显露思想的锋芒。

仅以此向潘新和教授请教,并愿抛砖引玉。

注释:

[1]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语文建设》2002年第5期。

[2]高朝俊、邹昭华《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写作漫谈之一》,《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7年第3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9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朱光潜《谈文学》,《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77-278页。

[6]丁帆、杨九俊主编《高中语文》(必修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40-41页。

[7](8][9]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第6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98、226、359页。

[10]吴弘《学生作文严重“缺钙”——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近日剖析教学弊病》,《青年报——学生导刊》2000年11月12日。

【关键词】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积累

一、引言

二、议论散文与常规议论文的不同

议论文一般是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但是,常规议论文和议论散文还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常规议论文和议论散文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议论文一般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展开议论,常规议论文论文论点一般比较鲜明,论证论据也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一般包括这几个模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议论性散文则一般是采用华丽的语言来进行议论,一般没有非常特别鲜明的论点,也没有非常明确和集中的论据。一般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抒情性、文采性。议论散文比较看重的是语言文采。常规议论文看重的是论点突出。

2.议论性散文中的论点不太明确,论据也不是很集中,并不代表议论性散文没有论点,而是议论性散文的分论点一般比较多,常常会多于常规的议论文,只是由于议论性散文论点的陈述方式不同,相比于传统常规的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常常被淡化处理。

3.传统的常规议论文一般使用比较完整的事实论据,议论性散文一般喜欢使用简化的论据,不会进行那么详细的分析,比较善于使用排比抒情等修辞手法。议论性散文一般采用简要的概括叙述的方式对自己的材料进行议论阐述,议论性散文议论一般讲究简洁、精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议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议论性散文具有哲理性、抒情性、文采性,因此,该如何写作才能达到议论性散文的要求呢?

首先,要善于采用修辞的手法。

第四,采用列举的方式。

列举的方式有点列举和面列举,详举一例称为“点”,略举一组事例的写法就称之为“面”。点例式一般是通过前面先详举事例,然后加上一层议论分析。有事例析因、正例反设和反例正设等三种方式。面列举的方式可以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和例证法两种。使用假设分析时,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正反对比的方式是一般采用两个或以上的正面事例,用至少一个反面事例。例证式是用两个或以上的事例组合起来论证分论点。

四、结论

审视近几年考生作文现状,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

二、材料不贴切。(1)不注意紧扣中心选材,所选材料与中心不甚吻合;(2)不注意材料合理取舍,材料详略处置不当,材料与中心若即若离。材料不贴切,乃选材之大忌!

三、材料不典型。(1)无病。有些考生肚里空空如也,临场只得胡编乱造,诸如我有个邻居如何如何,我有个同学怎样怎样;(2)材料低幼化。有些考生作文选材不外乎与儿时小伙伴钓龙虾、捉迷藏之类,与小学生作文无异,令人啼笑皆非!

四、材料不新鲜。

有些考生总喜欢拿“老掉牙”的材料说事:讲“爱国”即屈原,讲“执着”即司马迁,讲“忧民”即杜甫;讲“勤奋”即爱因斯坦,讲“好奇心”即牛顿,讲“自强不息”即海伦?凯勒……这些材料不可谓不典型,但材料大撞车,自然就不新鲜,也极易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从而降低作文等级。

五、材料不概括。

六、材料不分析。

有些考生作文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缺乏对材料作必要的分析点化,材料与材料无必然联系,材料与观点相互脱节。

针对上述误区,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上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拓宽作文素材积累渠道

(二)重视阅读。阅读是考生开拓知识视野,促进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严守作文素材的运用规则

规则之一:材料必须充实。记叙文(可以在主题统帅下写几件事,写成复杂记叙文)行文要讲究尺水兴波,要有典型的细节描写;议论文既要有事实论据(最好正反结合),也要有理论论据(哲学原理、名言警句)。材料充实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更有力地论证观点,当然也容易满足作文字数要求。

规则之二:材料必须贴切。材料贴切是作文成功的基本条件。(1)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规则之五:材料必须概括。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其主要表达方式为议论,因此文中举例必须具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考生善于抓住材料关键点(何人何事)进行概括叙述,切忌细节描写!对于记叙文中的素材,也应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做到详略得当,杜绝面面俱到。

这一过程习惯称为“三动”,即:“心动”、“脑动”、“手动”。“心动”者,是指学生的兴趣能专注于议论文的写作从而诱发他“行动”的必然;“脑动”者,是指学生能够持续于议论文思路和论证的思维训练活动,并能持久化、习惯化;“手动”者,即指学生能顺理成章、自觉地执笔写作,以“我手”来表达“我心”。

教师为达成议论文写作目标有“三备”之说,即:“备写作素材”、“备写作思路”、“备写作主体”。“三备”和“三动”必须要有机结合,高效运用。

一、备写作素材,引发“心动”

和同学探讨时下流行的“穿越体”、“宫廷剧”或“秘史剧”,先调动其兴趣,使之“心动”再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合理引导,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有学生就在作文《品位》中如是写道:

当《宫心计》正和街头巷陌奔走相告的观众热恋中,《美人心计》心计一动见势横插一脚,全场热播;当其中的热度还未消散,《步步惊心》又紧跟一步,惊艳亮相;《武则天秘史》自然不甘坐失江山,毅然决然趁热打铁霸气登场。这略显得阴盛阳衰的影视剧个个争奇斗艳的场面自然饱了观众的眼福和艳福。众人是饭前看、饭后谈。甚至连晚上做梦都进入戏中,自编自导。一时“暖”了“秘史”却“冷”了“经典”——难道这就是现在国人所追求的高品位吗?

漫步街道,这里播放的是《爱的供养》,那儿在兜售着《爱情买卖》,前方还一路哀叹着《伤不起》;这边追求的是杨幂,那边欣赏的是吴奇隆。试问,看了这些你又领悟到什么呢?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备”字要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为学生准备的“天下事”是经过筛选、分类、归纳的。

这“天下事”当然要是时下发生了或正发生着的事,这个事不仅要先“鲜”还要入得学生的“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心先动起来才能为“脑动”埋下“伏笔”。

二、备写作思路,促进“脑动”

议论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大众”之风盛行的时候,作为施教者能否和学生共同探讨和发现既符合写作规律又相对“小众化”的行文思路呢?如有学生针对时下热议“制假、打假”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打假有了新领域,实在是拓展了国人的新视野!

从假烟、假酒到假国医再到现如今的假学者,可谓无假不有。假烟假酒伤胃,假国医伤身体,假学者实在是伤了国人之心。(罗列现象)

年年打假,天天打假,时时打假,然而为什么打得假却无处不在了?

利益是其根本诱因。面对造假的日进斗金,面对造假的扬名海内外,面对造假带来的声名鹊起!造假实在是一本万利。造假者终于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甘愿为之铤而走险。(原因一)

除了直接的利益以外,良心的考量变得无从谈起了。在造假售假跟前,良心反而成“假”的了——良心的确不能按斤两买!(原因二)

造假者的良心缩水了,报废了!那么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又哪去了?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丧失了辨别力,毕竟如今对他们而言收视率才是硬道理!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某些电视台、电台明知其中有猫腻,但到嘴的肥肉如何舍得吐出,又不愿意担待责任,所以就想出在屏幕的下方打出诸如“此纯属专家意见,不代表本台观点”。如此云云,把责任撇开。真假完全由观众自己去识别。(原因三)

所以对群众而言,打假成了技术活!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之前科学地针对现象展开有效思考,能够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脑动”起来,师生可以就写作思路和方法的有效准备进行探讨。这样的探讨既有必要,又有价值;既能开动针对写作思路的思考,又能为议论文行有效的思路准备,真正实现有备而写。

三、备写作主体,实现“手动”

议论文写作的主体是我们的学生,是必须要执笔“手动”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把握所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别,有时甚至需要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量身定制”,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准备、指导。现在的高中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可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通过作业的批改发现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普遍和个别的问题。了解学生,“备好”写作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动”的愿望,无疑是提高议论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必由之路。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美点探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品读语言之美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智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2思人文内涵之美

这一新颖立意会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肯定“勤劳”,否定“懒惰”,而文中作者却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的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一语中的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的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3析结构之美

议论文除具有生动的语言美,感人的人文美,还透着严密的结构美。尽管议论文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的限制,但不同议论文的结构又各具特色,五彩斑斓。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体会其结构的建筑美,如果教师能借助形象的板书再现结构美,那么这种建筑美再加上直观的形象的图案美,真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4悟创新之美

一、培养积累习惯,丰富素材库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是生活养成了人的良好习惯,是生活铸就了人的喜怒哀乐,是生活教会了人去分辨是非曲直。有的事情是亲身经历,有的事情是身边人的经历。也许是一个瞬间,也许是一个故事,也许是一段历史,也许是一句经典的话语。这时,就需要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精彩,去记录生活的美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了解社会和世界的媒介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可以听广播,用手机上网,看报纸,看电视,等等,而这些媒介也可以成为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透过这些媒体,学生可以了解现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不断地更新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无形中学生也在不断地成长。

二、分门别类,整理精细

有这么多积累素材的途径,为什么许多学生在写作时还苦于无可写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做到有意识地去积累素材。他们对于学过的东西不注意积累,一看就丢掉,就像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这样即使学得再多,对写作也无一点益处。要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强调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最有效的方法是作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不是笼统的记述,应该是分门别类的总结。面对这些素材,要想好这些材料可以分别在哪类型的写作中使用,可以怎样诠释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于构造怎样的写作,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按照素材表达的不同思想,可以把素材大致分为“理想、道德、意志、情感、性格、其他”六大类,学生每遇到一个素材就可以从这一角度来进行分类总结。

此外,在积累材料时,还要尽可能记住材料的主要细节及精神。一般情况下,按照“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影响(作用)”等主要因素来记住即可。每则材料能够压缩到60-120字左右即可,不必太长。对于自己积累的素材要及时回头阅读,牢记于心间。

三、深层次加工,切勿生搬硬套

(一)加工素材,突出重点。

写作挑选的素材必须能够突出自己想突出的观点,有的素材体现的观点有很多个,必须对其加工,使其符合所要写作的主题要求并突出重点。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能力;策略

近年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都是新颖的材料作文,在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时,都会针对不同角度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知能力。高考作文不仅能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而且能够从智慧、情操、人格、审美、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对于考生本身来说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究了关于高考作文的写作策略。

一、有计划性地为材料作文确立目标

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生活,体验人生情感,丰富生活经历,感悟社会、自然和人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针对目标要有科学理性、认真负责的态度。明确表达自己观点,充实作文内容,融会贯通思想情感,围绕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作文内容和结构。在作文的表达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对作文选材上不要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要求。追求有创造性和有个性的表达,根据自身所擅长的和创作兴趣进行写作。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作文素材,多感悟,多实践,做到笔随心动。写作中独特新颖的部分就是自身情感最好的表达。

二、有针对性地为材料作文开展训练

1.思考积累

2.练习审题

多项组合类、评述论说类、寓言故事类、析思名言类的写作材料都要让学生有所涉及。教师在指导学生高考写作的时候,要训练学生审题的严谨性和认真性,引导学生揣摩材料作文含义,特别要重视要求学生在开始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作文的立意,不能扩大或者缩小材料作文的内涵,在教师的日常指导工作中,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THE END
1.惊艳老师的高中语文议论文素材今天...来自国际伴型男惊艳老师的高中语文议论文素材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议论文写作的万能开头、论证、结尾句,都说万事开头难,平时写作文最头疼的也是开头怎么写,所以该背的模板句还是得背啊 要想写好作文还是要靠...https://weibo.com/5716346607/OoR8LfGeH
2.作文素材一眼惊艳的开头结尾高考作文好的开头结尾可以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今天小编整理了作文素材一眼惊艳的开头结尾,赶快积累下来吧! 作文素材一眼惊艳的开头 1.成功总是藏匿在生活的喧嚣和浮华后面,它带着面具画了脸谱,穿梭在街头,停泊在港口,偶尔搞搞恶作剧,也会制造小麻烦,它等待着有心人找到它,把握成功的投篮。 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2186279.html
1.高中议论文万能开头(优秀3篇)高中议论文万能开头 1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 (《他们》) ...https://www.baihuawen.cn/zuowen/gaozhong/713335.html
2.议论文的开头作文一:《谈论文的扫尾》3500字 谈论文也可以点缀“凤头”谈论文可以包涵富厚的内容,便于抒发诚挚的情绪,表达深入的头脑,表现 出较深沉的文明秘闻,最轻易得到阅卷教师的喜爱。特殊是谈论文出色的扫尾, 每每可以发生“凤头”的结果;这是科场作文熠熠生辉,得到高分的捷径之一。 例文欣赏:谈意气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38106.html
3.高中议论文万能开头和结尾诗意摘抄高中议论文万能开头和结尾诗意摘抄 问:高考作文万能句子开头和结尾 答:高考作文万能句子开头和结尾如下: 开头句子:1、:生活是由苦乐、美丑交织而成的经纬网,它穿越时空而光芒犹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只要我们能够在思考之中不断添加沙子、水和石头,人生就变得充实。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b443ed9208c531ba9dedece0.html
4.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从零基础到惊艳开篇的实用指南!高中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展现你的深度和个性 高中作文需要展现你的深度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开头尤其重要: 议论文开头: 可以先摆出你的观点,例如:“我认为……”,然后用论据来支撑你的观点! 记叙文开头: 可以用一些细节描写来烘托气氛,或者直接描写关键事件! https://www.shicehao.com/i2024110616300926c5bj.html
5.夏夜图卡34通过一些小故事、小典故来引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中的作文,对于高中的议论文来说例子太多会使得中心论点不易找到,不建议使用。 巧用修辞 修辞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味,可以在标题、开头、结尾以及结构上使用修辞。常见的如设问,设下疑问展开故事,增加吸引力留下良好印象;以及排比和叠词,生动阐...https://www.jianshu.com/p/292fbe8f9b13
6.议论文写作指导(15篇)“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4、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https://www.unjs.com/zuowen/yilunwen/20220122142015_470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