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岁女孩身中7刀遇害施暴者不满14岁
警方通报称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已被收容教养
“你走了,爸爸再看不到你了……”任凭父母如何呼唤,上小学五年级的王丽(化名)却再也不会显现灿烂的笑颜。4天前,10岁的她身中7刀倒在血泊中,而向她举刀的男子蔡某某还不满14岁。
美术班下课返家途中被害
两家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栋楼
10月24日,王丽的父亲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夫妻俩原籍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后来在大连沙河口区经营一家蔬菜水果店。“我在小区14号楼的楼口开了蔬菜水果店,和蔡某某是一栋楼,他们家住在一楼,相距不太远,他们家卖烧烤。”王先生介绍,蔡某某抛尸地点离住家很近,“离我们住的也就是步行五六分钟的路,就小区对面的灌木丛,就是过一条路。”
王先生向华商报记者表示,案发后警方没有找到凶器,但蔡某某在施暴后曾卖过一次废品,他怀疑卖废品过程中就可能藏有凶器。警方已在蔡某某家中贴上了封条,暂未找到作案工具。
王先生说,刑警大队法医已经勘验了尸体,法医称他女儿身中7刀,脖子上有明显掐痕,是流血过多死亡。王丽的家人疑惑,既然案发现场在蔡某某家里,为什么作为家长没有发现儿子的异常举动?王先生的妻子贺女士悲愤地说:“我无法接受女儿的惨死!更想不通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那天是周日,他父母都在家,他儿子是怎样作的案,怎样抛的尸?他是怎样做到几个小时的施暴?抛尸路上血迹斑斑,他父母难道会没有反应?”
让一家人很难接受的是,案发至今,对方家长始终不露面,更没有道歉,只让警方带话说愿意卖房子赔偿,但被王先生一口回绝。“那样不可能,我们不要钱,就要判他死刑。”王丽舅舅表示。
据称13岁的施暴者爱打游戏
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女儿懂事乖巧,平时在小区里很招人喜欢,学习成绩也不错。”10月24日,华商报记者联系王丽生前就读的学校,从老师和同学处证实,王丽在学校平时表现很好。华商报记者同时了解到,蔡某某两年前从王丽就读的这所小学毕业。记者联系蔡某某目前就读的中学,校方工作人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蔡某某同学的家长,其称据孩子讲,蔡某某在学校表现不好,他认为家庭教育有问题。
华商报记者多方联系蔡某某家人未果。有知情者透露,其父母也正在配合警方的调查,目前不在该小区居住。在小区业主群里,有业主留言称蔡某某曾对女生动手动脚。王丽的舅舅说,有业主爆料蔡某某在家看过黄色视频,“他还爱打游戏,有时候一打一通宵。”
10月24日晚9时30分,大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告表示,2019年10月20日19时许,公安机关接到报警,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受害者某某(女,10岁)被害身亡。接警后,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经连夜工作,于当日23时许,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蔡某某(男,2006年1月出生,13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后,蔡某某如实供述其杀害某某的事实。
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加害人蔡某某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报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于10月24日依法对蔡某某收容教养。
>>律师说法
不满14周岁不会进入刑事司法程序
涉案男孩父母或承担侵权损害赔偿
10月24日上午,华商报记者从大连警方处获悉,案件正在按程序侦办调查,因为涉及未成年,不便透露具体案情。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知名律师张进华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张进华指出,如果蔡某某不满14周岁,那就不会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最多可以对其进行强制教育。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本案中,如果最终确认10岁女孩确实是13岁男孩性侵未遂后杀死,且其父母并没有授意或提供帮助,那么,13岁男孩主观上存在故意,客观上对10岁女孩实施了加害行为。但由于13岁男孩属于《刑法》规定的承担刑事责任主体,所以即使故意杀人既遂,也不承担刑事责任,不过必要的时候,根据《刑法》第17条:“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之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
而如果经查实,13岁男孩父母对杀人提供了帮助或者指示,男孩父母应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按照正常程序,即侦查、审查起诉、判决追责。
男孩的家长如果未尽到监护责任,需承担民事赔偿,女方家属可以追究男孩父母的民事赔偿责任。
>>如何应对
针对罪错儿童哪种处理方式比较好
2018年,华商报记者曾报道湖南益阳12岁弑母男童被收容教养一事,资深刑辩律师刘昌松曾深层剖析弑母男童后续处理问题的利弊。他当时表示,由于该弑母男童未满14周岁,不能拘留,所以被警方释放,由家长接回监管。刘昌松认为,这种方案可谓“放任不管型”。公众普遍感到焦虑,同校其他家长恐惧,担心自己孩子“与虎狼相伴”,转到其他学校应该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受到不作为的强烈质疑。
如果该男童由监护人及公安、教育、当地政府共同对其进行定点监护管理,这种方案可谓“定制管教型”,不脱离监护,公安、教育、当地政府共管,所需费用自然是财政买单。该方案像是豪华的“私人定制”,不仅经济成本太高,落实起来也相当困难。
如果该男童被送往收容所接受管束教育,刘昌松认为,这种方案可谓“一关了事型”,除了孩子,其他各方可能都满意了。公众的焦虑情绪得到平复,学校和其他家长尽可以放心。
他表示,依法处理此类案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责令家长管教,要么政府收容教养。刘昌松认为,目前的工读学校也好,收容所也罢,都缺乏专业教师队伍,送到那里的孩子,都是些“天不怕地不怕,家长拿他更没法”,什么坏事都敢做的罪错儿童。如果只是一时糊涂铸下大错的孩子,送进去应特别慎重,不然,心理扭曲未矫正,良好习惯养不成,还可能“交叉感染”上更多毛病,就会彻底毁了这孩子。华商报记者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