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旭来自吉林省吉林市,那里总是有漫天的火烧云。他坦言,对于摄影的热爱,最初不过是源于去记录火烧云这一美景的渴望。高中的时候,父亲为他买了一个可以留住这些美丽景色的工具——普普通通的卡片机。虽然它的功能有限,而且是全自动,某些时候并不能满足他拍摄的需要,但是这一架小小的相机依然使他感受到了摄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摄影热情的驱动下,他一边自学与摄影有关的知识、概念,一边用相机记录下那些美的瞬间,试图拍摄出更真实的照片。
姜旭说,大连的海岸线很长,不同地方的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地方海水很浅,岸上是细细的沙,而有的沙滩则相对粗糙,是沙石、礁石甚至还有悬崖峭壁。正是由于这些差异,让姜旭拍摄出来的海岸线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网上能看到的照片只是他的一部分成果,还有很多照片没有向外发布,而姜旭表示,他对海岸线的拍摄也不会停止,今后仍将针对这一主题继续拍摄。
忠于自然,还原真实
姜旭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詹姆斯·纳切威——一位穿梭于战火中的摄影记者,从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到塔利班的恐怖行动,从科索沃冲突到巴尔干的人道灾难,从中东地区的暴力事件到苏丹的饥荒、车臣的炮火……都在他的相机里留下了真实和永恒的记录。“在现场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门就躲开,还是应该负起摄影记者的责任?”,纳切威的这句话给姜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旭表示,目前他还没有自己的拍摄风格,依然处在摸索阶段,因为拍摄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人对摄影角度、摄影技巧、后期处理等进行长期、不断的尝试。但谈及到一些摄影习惯,他表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并没有过多的后期修饰,他尽最大的可能性去保留原作,忠实原作,不改变图片的基本颜色。因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最真实的美展现在大家面前。
对于摄影作品来说,并没有衡量好坏的标准,因为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角度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作品也都有可取之处。“相机对我而言,是生活中的一双眼睛,我通过摄影来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照片也就是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一种映像。”姜旭觉得,照片可以给人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无需描述,无需修饰,看到照片,我们便可以拥有最直接的理解。在摄影的过程中,其实很难分清理性成分与感性成分的比重,摄影作品通常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比如较为感性的选景,与较为严谨的修改处理。
谦卑做人,随性生活
“身边有很多玩摄影的人,他们可能只是刚刚入门,但却非常自满,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一个好的摄影师,永远不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因为一旦感到满足,他就不会拍摄出更好的作品了。”对于自己在媒体上的走红,姜旭或多或少有些意外。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并没有达到可以“出名”的水平。
在姜旭看来,摄影的意义在于对美的不断追求。他说他喜欢景色,就很自然地去拍摄他喜欢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顺其自然”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以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更为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美丽、记录美丽。
“坚持梦想,坚守自己”,这是姜旭对于自己摄影生活的总结。姜旭说,“人的一生如果只做一件事的话,无论怎样都能做好。”简单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姜旭对于梦想的坚持,对于摄影的热爱。“从来不后悔,不后悔自己做的任何事情。后悔还不如马上去补救,也许还来得及。”坚定有力,掷地有声,在姜旭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执着描绘的画卷,看到了梦想闪耀的光芒。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相信,还有很多和姜旭一样的人,坚守着自己的热爱,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不负初心,不忘梦想,用最美丽的青春谱写出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