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照片是相对于数码照片而言的。在数码相机问世以前,照片都是利用感光纸张在胶片曝光后冲洗出来,负载在物理的纸张上面来显示图片效果的。纸质照片作为一种记录影像的重要载体,在档案记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纸质照片的输出方式也逐步更新迭代,其功能性逐渐被弱化。而数码照相因具有即拍即现、查看方便、存储方便、后期处理方便等优势,发展迅猛,与此同时纸质照片的需求越来越少。
但是在法庭科学领域,一直都有纸质照片真伪检验案件,部分案情敏感,社会影响力大,但其检验难度大、方法少,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纸质照片真实性检验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市面上常见的相纸包括日本的富士相纸、三菱相纸、柯尼卡相纸,美国的柯达相纸,德国的爱克发相纸,以及国产的乐凯相纸等。通过相纸背面的不同LOGO,可以迅速区分相纸品牌。每种相纸又包含光面纸、珠面纸、细绒面纸、粗绒面纸等不同类型。
纸质照片以物理形式存储,而数码照片以电磁信号形式存储。纸质照片相对于数码照片更加形象、保存富有情感因素。纸质照片具有使用方便、不可更改、部分信息缺失等特点。一般纸质照片的输出方式有传统手工冲印、打印、热转印等,几种方式的特点比较如表1所示。
1)删除。将照片的某些关键人物或物品删除。
2)替换。将照片中人或物品用背景或其他人或景物代替。
3)处理。调整照片的色阶、颜色或剪裁照片等处理。
4)合成。将另外一张照片中的人或物品合成到原始图像中。
纸质照片的真实性检验,一般分为初步检验和扫描数字化检验、对比检验和综合评断。
2.1.1初步检验
1)照片介质分析
2)成像规律分析
依据光学成像的透视关系、光照一致性、比例大小关系、景深关系等进行分析,据此判断照片中的人物、车辆、景物等是否合乎成像规律。
3)合理性分析
2.1.2扫描数字化检验
1)图像信号分析
2)边缘痕迹分析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放大可疑区域的边缘,仔细观察是否有涂抹痕迹、复制印章痕迹等。
一般的案件中,嫌疑人伪造照片都具有目的性,要么换人脸,要么更改照片信息。因此在纸质照片真实性检验之初要确定可疑区域,再利用软件对可疑区域边缘进行放大处理,进行边缘痕迹分析。
2.1.3对比检验
2.1.4综合评断
综合以上初步检验、扫描数字化检验和对比检验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纸质照片的真实性检验方法如图2所示。
2.3.1肯定性结论
1)检材照片经过编辑处理
2)检材照片未经过编辑处理
2.3.2倾向性结论
1)检材倾向经过编辑处理
2)检材倾向未经过编辑处理
2.3.3无法判断
纸质照片真实性检验难点需要考虑以下情况:打印在普通纸上的照片、塑封照片、年代久远的照片、有破损和污渍的照片以及被水浸泡的照片等,需要区分是图像本身的差异还是由于客观条件造成的差异。
档案核查类案件中纸质照片经常加塑封膜,塑封膜的纸质照片数字化宜使用扫描仪,使用相机转拍时可能会有反光。如果对照片本身影响不大,可以考虑将塑封膜拆掉后再进行扫描。如果年代较长,塑封膜会与照片形成粘连,则仍选择直接扫描。
敲诈勒索类案件中检材一般为以相纸为载体的受害人不雅照片,也有的检材为普通打印纸,嫌疑人为了消除伪造的痕迹多次复印或打印后扫描再打印,造成模糊的效果,给鉴定带来难度。此时依据人物头部的光影异常、比例异常和分辨率不同异常,很容易鉴别。
纸质照片的真实性检验鉴定,缺乏完整的法庭科学理论体系。图像经过修改,但是否是恶意修改图像所表达的信息,其实在法律范畴中并不容易区分。现在美颜类App很多,经过美颜的照片只能认为是经过了修改,但不能认定为篡改。如果不改变图像内容本质,传递的信息没有被曲解的时候,认定为图像经过修改可能会改变案件的走向。只有那些图像内容有本质变化的篡改才能真正影响图像的真实性。
本文对纸质照片的真实性检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为初步检验、扫描数字化检验、对比检验和综合评断。纸质照片的真伪检验还有非常多的难点需要突破,应该充分考虑纸质照片与数字照片的不同点,这就需要鉴定人员实际办案过程中,多积累,善总结,充分掌握纸质伪造照片的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打击招摇撞骗、敲诈勒索、骗取保费等案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