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世界第一次电影公开放映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
2.原始电影—卢米埃尔、梅里爱、英国“布莱顿学派”和法国艺术电影
(1)《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是卢米埃尔最有名也是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2)梅里爱最有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1902)——戏剧电影
3.英国布莱顿学派的主要人物有:乔治·阿尔伯特·史密斯、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塞尔·海普华斯和查尔斯·欧本等。
英国“布莱顿学派”在电影发展史上的意义:“布莱顿学派”为电影带来了富有创意的行为,平行动作的交叉、外景拍摄、景别交替,以及内容上的现实主义,他们真正涉及到了电影语言的实质。
4.鲍特和《火车大劫案》
鲍特最成功、也是最有成就的影片是《火车大劫案》(1903)——西部片的鼻祖
鲍特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的电影镜头的分切技术。
5.大卫·格里菲斯的伟大贡献:
(1)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是他对电影的分段。
(2)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关系。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叙事单位。
(3)格里菲斯的两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
大卫·格里菲斯对电影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2)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3)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
6.美国喜剧的奠基人是塞纳特,其创立的戏剧风格为“启斯东风格”。
7.查理·卓别林最成功的影片是《淘金记》(1925)
8.20年代先锋派电影对电影叙事因素的探索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描写和主观感受
(2)画面的造型感
(3)运动的节奏感
9.先锋派电影的流派:
(一)印象主义(法国):
又称印象电影,系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马塞尔·莱皮埃、让·爱浦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杜拉克: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德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西班牙的节日》、
阿贝尔·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
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
让·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
(二)表现主义(德)
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罗伯特·韦恩《卡里加里博士》(标志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
弗立茨·朗《三生记》《大都会》、
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茂瑙的《日出》(本片标志着默片时代最高艺术水准,也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创作巅峰)(三)抽象主义电影:
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
抽象主义电影的重要作品:
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1921)《平行线交响乐》(1924)《地平线交响乐》(1924)
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
法国抽象主义电影的主要作品:
曼·雷伊《回到理性》费尔南·莱谢尔《机器舞蹈》
雷内·克莱尔《幕间节目》
(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谢尔曼·杜拉克的《僧侣与贝壳》(1928)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部作品。
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最为重要的作品。
谷克多的《诗人之血》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
布努艾尔拍摄的《黄金时代》宣告了超现实主义的结束。
10.苏联电影学派和蒙太奇理论: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
普多夫金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仁科特点是抒情的表现手法。(乌克兰导演)[代表作《无粮的土地》]
1.爱森斯坦(1898——1948)。
爱森斯坦理论体系发展的四个时期
(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爱森斯坦在参加电影工作以前就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杂耍蒙太奇。
【名词解释: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于20年代初在戏剧和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即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进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的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个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杂耍蒙太奇不是静止的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件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的组成蒙太奇—从主题效果的立场来合成。
(2)理性电影时期(1924——192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提出的核心观点即理性电影。
【名词解释: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
该理论强调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该理论认为,两个镜头之和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因为两个镜头对列及其内在冲突会产生对所描绘事物进行思想评价的契机。该理论主张以镜头蒙太奇对列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代替艺术形象。
(3)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1929——193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墨西哥万岁》、《白静草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相继提出了节奏蒙太奇、复调蒙太奇、声画蒙太奇、镜头内部蒙太奇等问题,在理论上大大修正补充了早期的蒙太奇思想,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蒙太奇1938》。创作中实践了“情绪剧本”理论。
【名词解释:“情绪剧本”理论】
20世纪30年代由爱森斯坦提出并由部分剧作家附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该理论认为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因此,这种剧本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