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认真做好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1.开设独立的实验技术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兽医专业学生能独立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工作,具备做临床医生的能力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将实验与理论分开,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技术课进行教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条件。目前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家畜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兽医药理学实验、兽医病理实验、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家畜传染病实验、家畜内科实验、兽医寄生虫实验、家畜外科实验和家畜繁殖技术实验等。
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保证兽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专业教师提前把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对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加以指导,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如家畜繁殖技术实验中的品质检验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围绕品质检验理论方面的各项检测指标(外观、密度、畸形率、顶体异常率、生存指数等)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更好地掌握品质检验的实践技能。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兽医临床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巩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兽医方面的专题调查,把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畜牧生产中的疾病问题列为实验教学的内容,依此来组织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双休日、假期带领和指导学生到佳木斯附近郊区农村、养殖场开展畜禽疾病的普查工作,了解常见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畜禽舍环境卫生状况、畜禽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加强兽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开展兽医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饲养过程中畜禽疾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畜牧生产,认识社会,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
5.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一是制定毕业生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单位、学生如何分组、每组学生人数及名单、每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每组指导教师、实习检查方式和实习考核方式等。从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方式、实习结束时实习报告的提交,到教师实习成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严密计划。二是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随着我校兽医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畜牧兽医单位或公司要求我校派实习生。我们选择实习条件好的、交通方便的单位或公司作为我校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三是严格实习考核。考核内容具体包括:实习的纪律、态度、出勤和兽医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实习小组考核、实习单位考核和指导教师考核等四种形式。
三、专业师资水平的改革
教学师资水平方面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确保佳木斯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佳木斯大学动物教研室根据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措施积极采取外校引进、送出去培养、在职培养、相互帮扶等途径,加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业务技能的提高。目前动物教研室形成了完善的高学历、高水平、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动物教研室目前共有专任教师9人,平均年龄38岁。45岁以下博士、硕士4人占人员总数44%;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人,占人员总数55%。学术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助教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