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地方,服务北疆,面向全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实践教学为核心、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本专业实践形式多样,考核方式多元,专业竞赛参与度高,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专业主要侧重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兼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筑信息管理方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打造“数字+核心课程”教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全过程工程管理高素质人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5年后,能够在土木建筑、房地产、冶金与矿业、能源与环境、装备制造等领域成长为大中型工程项目管理骨干、负责人或项目专家,科研骨干或学术后备人才。
培养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发现、分析与解决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问题。
目标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身知识和能力;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目标4:坚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坚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优先。
目标5:富有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团队中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力。
思政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行为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爱岗敬业、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理解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诚信为本、待人以诚的思想,求真务实、言行一致;关心集体,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要求: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经济、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复杂建设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与表达: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土木工程材料B、建筑力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建筑企业会计、建设法规、工程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估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建筑信息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安装工程估价等。
实践环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管理业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校企共建课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工程管理前沿、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说明:校企共建课程共有六门,其中有两门课程有对应的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及课程设计中与企业专家进行联合指导,引用具体案例,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程,能够发现并解决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课程类别
学分
安排
毕业要求
占毕业要求总学分比重
必修
通识类必修课程
44.5
最低取得136学分
27%
83%
学科基础课程
38.5
24%
专业必修课程
20
12%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33
20%
选修
专业选修课程
24
最低取得18学分
11%
17%
通识类选修课程
最低取得10学分
(其中美育类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类2学分;四史类1学分;人文社科经管类3学分;外语类2学分)
6%
毕业要求总合计
最低取得164学分
100%
1.课内实验、实践、上机等实践学时为312学时,折合学分19.5学分,独立实践环节共33学分,合计实践学分为52.5学分,占全部总学分32%;
2.要求学生修读数学与力学、计算机、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总学分为31学分,占必修课比重为18.9%。
(一)教学计划
通识必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方式
学时/周数
开课学期
备注
总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践
226000101
军事理论
考查
2
36
12
2260001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2
16
227000101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6
242000101
劳动教育(1)
243000104
创业基础
8
4
243000132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
3
48
22700010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5
270000101
国家安全教育
271000101
大学英语(1)
考试
271000102
大学英语(2)
271000103
大学英语(3)
273000101
体育(1)
30
273000102
体育(2)
273000103
体育(3)
273000104
体育(4)
2800001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40
280000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80000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2800001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80000106
形势与政策(1)
0.25
280000107
形势与政策(2)
280000108
形势与政策(3)
280000109
形势与政策(4)
280000110
形势与政策(5)
280000111
形势与政策(6)
280000112
形势与政策(7)
7
280000113
形势与政策(8)
2800001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800001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学分/学时(周数)合计
828
704
0
108
279000114
工程制图与识图
2.5
268000101
高等数学A(1)
5.5
88
268000102
高等数学A(2)
279104113
土木工程材料A
279131102
工程管理概论
前半学期
268000136
线性代数
279131104
经济学原理
279131103
管理学原理
22
279000116
建筑力学
46
2680001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79131106
建设法规A
279131116
工程结构A
279131105
建筑企业会计
279131107
工程运筹学
28
279156101
工程经济学
616
572
10
279131101
土木工程施工
38
校企共建
虚拟仿真实验(含安全文明、绿色施工)
279156102
安装工程施工
前半学期(含绿色施工)
279131109
工程项目管理
虚拟仿真实验(包含安全、现代管理)
279156103
建筑工程估价
虚拟仿真实验
279156105
安装工程估价
后半学期
279131110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279131115
建筑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
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
279131117
工程管理前沿
320
252
34
279116128
公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279131108
应用统计学
专业限选、后半学期
279170115
物联网导论
慕课、专业限选
279170116
大数据导论
39
279131111
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
校企共建、专业限选、后半学期
279156111
建筑设备概论
专业限选
274000102
测量学
专业限选、前半学期
279131118
房屋建筑学B
27913111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79131112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
279156109
房地产估价
279156110
工程财务管理
工程管理及造价软件应用
279131114
专业英语
279156107
工程造价管理
429
353
68
226000301
军训
3周
第2-4周
279131301
认识实习
1周
第9周
27913130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第19周
279156303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第18周
279131305
工程管理业务实习
6周
第15-20周
27913130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第1周
279131304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
第4周
279156305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设计
第2周
242000402
劳动教育(2)
279131307
毕业实习
279131306
毕业设计(论文)
17
17周
第1-17周
33周+32
通识选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类)
279104801
创新方法导论
以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竞赛为结课方式
279104802
土木工程类创新设计与实践
以参加结构类、交通类、BIM类、工程管理类、智能建造类、图学类竞赛之一为结课方式
(二)教学进程
学期
第3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20周
第21周
第22周
第23周
第24周
第25周
第26周
一
R
★
:
=
二
三
I
四
五
″
六
七
八
Φ
--
说明:□理论教学R入学教育★军训:考试
=假期″课程设计Θ金工实习Ω电子实习
I其它实习△实验、实训S社会实践D社会调查
L公益劳动Φ毕业设计(论文)
(三)教学数据统计
项目
合计
理论教学周数
15
19
18
13
117
集中安排实践教学周数
35
安排总学分
19.75
24.75
18.75
21.75
17.75
15.75
8.25
127
必修理论教学环节
安排门数
9
53
安排学时
340
424
268
228
248
224
1764
安排学分
15.25
12.75
13.75
1.25
103
周学时
22.67
22.32
14.89
12.00
14.59
17.23
1.60
8.00
专业选修课
101
144
112
3.5
实践环节
独立设置环节数
2周
+32
18周
27931118
2.
376+5周
314
48+5周
学生完成所有规定的教学环节学习,成绩合格,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培养目标(一)
培养目标(二)
培养目标(三)
培养目标(四)
培养目标(五)
毕业要求1
H
M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L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要求
要求10
要求11
要求12
体育(1)-(4)
形势与政策(1)-(8)
大学英语(2)-(3)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
劳动教育(1)(2)
高等数学A(1)(2)
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建筑信息化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毕业要求的指标点
课程体系
支撑权重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对工程的复杂问题进行表述及计算的能力。
高等数学
0.60
0.20
工程结构
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
1.3掌握工程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科学技术方法,能够分析工程管理专业问题。
建筑法规A
1.4能够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合数学与自然科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与改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0.30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土木工程科学中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工程管理领域中复杂问题的基本特征、关键环节,并正确表达,通过对比、推理、分析以及研究,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基本理论,识别和判断工程管理的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运用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模型,识别和表达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复杂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0.10
2.3能够合理运用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判断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复杂问题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环节,通过对比、推理、分析、计算、研究等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方案或者管理流程,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统筹考虑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因素。
3.1能够针对工程管理领域的特定需求,确定工程基本单元的设计/开发目标,或者问题的解决方案(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并完成设计/开发工作。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制图与识图
3.2能够对项目管理方案、施工方案、工艺流程等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
0.15
3.3能够在设计/开发工作中统筹考虑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因素。
毕业设计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调研和分析工程管理领域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0.35
4.2能够根据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及正确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获得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进行研究所需有效数据。
4.3能综合多学科专业知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得工程管理复杂问题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应用于工程实践。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及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和运用现代工程勘测、制图、统计、工程软件等技术,对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仿真和设计。
工程制图及识图
5.3能够恰当地综合运用软件、规范、图集等工具对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0.40
大学生心理健康
6.2能够分析并综合评价建设工程中的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就建设活动在技术、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并理解工程建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工程经济课程设计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管理领域中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理解环境、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建设活动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形势与政策
8.职业规范:了解我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了解中国国情,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责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劳动教育
8.3明确作为工程师在公众安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并能自觉履行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方面的责任。
9.1多学科背景下,能与其他学科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
9.2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体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技术文稿、清晰表达等。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对于工程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与同行或者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
0.50
大学英语(1)~(3)
0.75
11.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方法,具有在多学科条件下,运用工程管理的方法,实现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管理。
11.1掌握工程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方法,形成在多学科条件下的项目管理技能。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12.1能认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能跟踪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前沿,具有自主学习并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绿色建造于可持续发展
大学英语(4)
负责人:金国辉
执笔:赵娜、丁超
成员:徐伟、弓秀玲、边芳、丁超、张爱琳、赵娜、崔宝霞、郝婷、吕宏云、乔开元、李文、王振华、王黎明、任捷、董文秀、陈蓉、丁玉贤
同行专家及企业专家:刘文娴(同行专家)、王喆(企业专家)、韩慧超(企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