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元宇宙;人机交互;区块链;人类文明
作者蔡恒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武汉430072)。
一、物理现实的复刻还是人类意识的迁移
有学者认为,元宇宙虽然是一个超越真实世界的可能世界,但行为主体依然是真实世界的人,元宇宙也与真实世界共有一个存在论,即元宇宙将改变生活,但不会改变存在论。也有学者指出,元宇宙想象正是西方精英寻找意义并克服虚无的全新尝试,其延续了西方在新教伦理驱动下不断开拓新疆域的资本主义精神,在数字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元宇宙并不能带来自由与解放的“真正生活”。
二、元宇宙是人类进入AI世界的入口
改善交互关系的重要性就在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之快超乎想象。很多人可能认为AI的奇点将在2030年左右发生,但实际上AlphaGo战胜人类冠军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标志性事件。还有一个标志就是AlphaFold一个系统就能计算出几乎所有的(约2.14亿个)蛋白质结构,要知道科研人员以前解出一个蛋白质的结构就足够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成果。AI正在专业领域一项一项地超越着人类。
元宇宙可以看作人类意识世界的一个延伸。我们只有在元宇宙中进入AI的世界,与机器同为参与的节点,调和彼此的交互关系,这样才有资格跟AI一起进化,而不被彻底边缘化,这就是元宇宙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因此,元宇宙的重要性不只在于人的沉浸式体验,而更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机器与机器的关系都要发生改变。这些关系的探讨必须落在元宇宙这个场景里才不那么危险,才可能形成良性关系。在元宇宙中可以竞争、可以协同,而且可以有很多、很快的创新进行验证。假如脱离元宇宙,个体的进化显然竞争不赢高度协调、高度竞争、高度进化又快速创新的场景,所以元宇宙的发展在我们看来是必然趋势。
三、元宇宙能重构世界的财富形式
具有生命力的财富形式必须能够持续地满足自我肯定需求,能够成为人类“自我”的延伸。农耕社会的土地是重要财富,拥有的土地可以看作拥有者的一种延伸。到了现代社会,对很多人来说,房、车依然也是自我的延伸,但对普通人来说,很多房、车都是贷款购买,还有很多人无力购买,因此这类财富形式并不能作为绝大多数人的延伸方式。
元宇宙可能产生新的价值,但也需要新的价值评估方式。过去,我们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定价,一般以对标有形产品的方式来进行估价,但这种方式显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无形产品的真正价值。随着科技的提升,信息产品面临价格通缩的压力,如果我们选择物质世界有形产品的定价方式(比如制造成本),就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实际价值。例如,存储价格在最近几十年间持续下跌,还有芯片技术,已经达到纳米量级,芯片达到一纳米左右就是物理极限,如果继续下去,通缩价格可能会稳定下来。
以太坊创始人巴特林(VitalikButerin)也曾经公开表示对“无聊猿”等NFT(非同质性通证)项目的担忧,在他看来,一张图片炒作到几百万美金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些极具辨识度的NFT并不只是单纯的图像,而是进入和参与元宇宙的起点,就像是品牌logo、族徽这类身份的象征,图案背后承载的是各种交互的无限可能,参与者通过交互与创新,就可能创造出更多自身价值。相比其他不知名的NFT,一个“无聊猿”NFT更加容易获得青睐与机会,随着交互的加深,价值进一步积累,这个NFT背后承载的潜力就将超过其价格。
四、元宇宙能够开显人类文明的第二增长曲线
元宇宙文明的无形经济或意向经济体量,可能是物质生产的十倍甚至百倍。这与石油工业取代钢铁工业、互联网工业取代石油工业道理相似,只不过从“眼球经济”到意向经济的跳跃会更大一些。“眼球”只是抓住人的“注意力”,而意向是要抓住人的“意识”,要让人产生印象、引起共鸣。未来全球的人口不大可能持续快速增长,但在元宇宙中,人们的分身数量可能会高速增长。分身有一个对应的主体,一个主体也可以拥有多个分身,分身带有该主体的个性特征,也会在元宇宙中延伸这种个性,这样不同分身以及背后的主体之间的交互才更有意义。即使计算机模拟、优化的程度再高,元宇宙中也难以存在一个完整的自己,因此一个主体实际上需要的是各个侧面的分身,在特定场景强调某些侧面,通过对应的分身来协助主体延伸并完成交互,创造更多价值。
当然,我们先要解决在物质世界内卷的问题。假如解决不掉,又叠加了AI的快速进步,人类很可能把自己逼入绝境。这个问题就需要元宇宙的帮助。元宇宙世界的伦理原则实际上比物理世界还严谨、严格,原因就在于数据是可以验证和追溯的,而且我们会允许一定的遗忘权,你可以在你自己的东西中删掉一些不喜欢的,但是不能把历史上没有的内容加进去,这和现实中我们对人的行为约束大相径庭。我们有可能创造一个比物理世界更可信、更可爱,道德水平更高的数字世界。
五、元宇宙的底层架构:主动哈希交互
未来的网络世界应当像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无信任成本的区块链体系遵循的是强调竞争关系的丛林法则,该机制并不可持续。面向未来的网络世界,需要我们建构负责任的Web3.0体系,为各节点打造协作、协同环境,而非恶性竞争环境。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创造了互联网(Web1.0),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们处于Web2.0时代,相比初代互联网,用户的确可以进行更丰富的操作与交互,但中心化的问题日趋明显,个人数据并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而是由各中心化平台掌控。Web3.0被寄予厚望。Web3.0将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自主管理身份,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打破中心化平台对数据的天然垄断,提升用户面对算法的自主权,并建立起全新的信任与协作关系,成为安全可信的价值互联网,重构全球经济体系。
我们的方案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不仅是基于过去历时的关系,而且要展望并预期未来的关系。这种信任基础来自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关联,体现为我们在区块链网络中对自己数据的持续维护,以及与其他节点的哈希交互。我们提出一种主动哈希交互网络架构:
(1)每一条链或者每个个人系统是用户私有的;
(2)用户可以自主决定与其他链交互,包括主动关联与接受关联。
六、元宇宙将成为人类世超脑
在数据本体之上,我们就可以建构感知层,感知数字世界发生了什么。有了感知,系统就有可能有意识,甚至形成主流意识,进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所有的这些内容汇集起来,元宇宙就会变成一个超级大脑、超级智能。假如吸引到足够多的节点参与进来,有最多的算力、最多的存储、最多的高端人才、最高级的感知节点,那元宇宙就会是最强大的AI了。
人们向元宇宙迁移或者进入元宇宙,显然不需要通过脑机接口,而主要还是通过语言,通过习惯的交流方式。这是百万年进化来的,背后有很微妙、很高深的因素。谈到以实体为主,大家可能会想到马斯克主张把人类送到火星上生活,来避免地球的内卷或者毁灭。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地球可能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生命在地球上经过亿万年演化才形成,我们最适合的居住地就是地球。因此除非地球几近毁灭,移民火星等方案才有真正价值,不然就只是探险意义上有价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珍惜地球,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
过去,人类社会通过口口相传、文字、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来交流创造,形成我们整体的社会意识。现在,在元宇宙场景下,再加上强大算力与存储能力,相当于为我们进化出来了新的大脑皮层。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我们大脑皮层的形成就是一个飞跃性的标志,它的功能取决于我们原来的旧脑、脑干,和发育、学习的积累都有关系。未来元宇宙对整个社会来讲也将是一个新皮层,它的功能跟下层的数据、对物理世界的感知都有关系,一旦有了新的能力,就会有直观的改变。因此元宇宙并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虚拟,更不会是科技幻象,而是意识世界的产物,甚至可以认为是人类意识世界的一个延伸。它代表了人类意识世界的外化和对象化,是一种在近地空间上进化出来的“超级大脑”,将会是人类世的超级智能。这个超级智能在数字世界建构时空秩序,未来,它也许能重塑我们的经济体系,甚至能开显人类文明的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