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联人把科学家对人类的告诫记得到了石板上。
1958年,苏联原子能研究所专门制作了一块石板,上面记得着十个物理界重要的科学成果。
这里面,从核物理、固体物理到电磁学,从粒子物理到宇宙线,再到高能物理等等一应俱全。
而这所有的成果全部属于一个人,一个自称物理界最后一位全能的物理学家:朗道。
这个石板被称为朗道十诫。
有人曾经排了一个物理学家排名,从0到5,按照创造力的对数标定。
在这个表中,牛顿的标度为零,是为顶级。爱因斯坦的为0.5。量子力学三大创始人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为1。
也就是说,牛顿爱因斯坦是超一流,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是一流。超一流的贡献比一流多十倍,第二流的贡献比第三流多十倍。
而制定这个表的人,把自己放到了2.5标度上。也就是二流半。
是不是感觉有点谦虚?
慢着,这还不是他最后的自我标度,在完成一篇重要论文后,他把自己标到了2,他不禁感叹:“终于爬到二流了。”
而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又给自己升了半档,1.5,一流半的水平。
他还是朗道,这个标度被称为朗道标度,而在他之后的,朗道一律称为蠢才,标度达到5则是病态、智障,需要定期服药。
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应该也在一流到一流半之间。
1929年,一个二十岁的苏联学生出国游学,历经德国、瑞士、丹麦等物理强国,见了他想见的重量级量子物理学家。
转了一圈,不由感概:漂亮姑娘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只能追求一些不太漂亮的姑娘了。
所谓漂亮姑娘,是谓量子力学。
生不逢时的他,如果早生个二十年,也许他的尺度就能落到1上面了。他当然还是朗道。
1929年,爱因斯坦给一群晚辈上课。
那就好好听啊,这可是0.5维的存在。
爱大爷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下面小鲜肉听得云缠雾绕,讲什么不重要,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近距离接触大神的机会。
讲完了,请大家提问,提完问赶紧要签名啊。
这时候,一位小伙子站了起来:爱因斯坦教授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愚蠢。
等等,什么愚蠢?你说爱大爷的东西是愚蠢的!给你五秒钟,你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第二个方程不能从第一个方程严格推出。它需要一个未经证明的假设,而且它也不是按照应有的方式为不变的……”小伙子没完了。
讲的啥啊,完全搞不懂。
但爱大爷毕竟是大爷,仔细听了以后,表示:后面这位小伙子讲的完全正确,诸位可以把我今天讲的完全忘掉。
这位怼爱因斯坦的不是别人,依然是朗道。
1937年,苏联不少科学家被关了起来,其中就有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
因为他竟然把伟大的领导跟万恶的希特勒并列起来。要求大家跟他作斗争。
干了这件事情,这位物理学家还想了一个方法自保,在物理学界搞一个大成就出来,挟成就以令诸侯。
想了一下,选了一个中子星的领域,琢磨了一会,写了一个论文,直接投给当时最有声望的玻尔,希望他能够推荐到《自然》杂志发表。
玻尔马上回信:这位小伙子的新思想是很杰出而大有希望的。
苏联报纸心领神会,全文登出玻尔的信,为这位小伙子加持。
但没用啊,嘴太欠了,还是被扔到了监狱里。
别的的牢坐就坐了。
他一坐,全苏联的科学大佬坐不住了。
苏联最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卡皮查刚发现了超流,马上写信给大领导:“最近我在对接近绝对零度时液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将可对这个现代物理学中最奥秘的领域有所澄清。我准备在今后几个月内将部分工作予以发表。不过我需要理论家的帮助。在苏联,只有他一个人从事我所要求的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惜,过去一年他一直在监狱里。”
卡皮查表示我不能没有这个小伙子,并且以自己的人格担保,如果没满足,我就辞职。
玻尔也给大领导写信,要求赦免。
万众呼应下,这个小伙子才死里逃生,他当然还是朗道。·
在物理圈,有一套十分著名的书,一共十本,是公认的物理学最好的教材之一。有一位四十岁的教授感叹,这辈子学完这十卷是没什么希望了。
而这十卷是一个小伙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编出来的。这个小伙子当然还是朗道。这套书叫《朗道十卷》
跟随朗道读物理,可以用来吹一辈子牛。因为朗道搞了一个测试,要通过测试才能跟着他读物理。
中国有几个学生想去读他的班。后人有回忆录记录了这个过程。
【中国人先后有四个人,想要当朗道的学生,当然这四个人都要通过九门考试,其中有两个人是考了一半就不考了,其中一个是我同学杨启,现在淡江大学当专任教授。
另外有一个是跟我同期的,叫卓益忠,他相当不错,考完了,本来很高兴以为没问题了,然而第二天到朗道那里,叫告诉他,你可以回国了,仍不接受他。
因为他跟我同期,大使馆觉得这个人不错,就要我去问问卡皮查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让朗道继续让他做论文。那我就去找了卡皮查,卡皮查就把朗道叫到他办公室,朗道一般相当高傲,但是对卡皮查很尊敬。
他去了以后,我就问他这个问题,就说他为什么不能继续再这,他的目的还没达到,朗道就说,你跟你们大使馆讲,千万不要责备这个学生,认为这个学生不用功啦,或者不行,他相当不错,也很用功很勤奋,但他只能做一个“教师”,不能做研究。
他的意思可能是认为他没有创造性,他还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理论物理就是理论物理”,意思就是理论物理不是那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的。
然后他自己讲,我做实验就不行,我在大学生时也去做过实验,第一天到实验室就把一个电流器给烧掉了。就这样,卡皮查也不好再说什么,所以这件事就没成功,他就回国了。
】
卓益忠是中国的物理学家,后曾经担任原子能院研究室主任。
这个把我们的物理学家挡在门外的考试叫:朗道势垒。
到朗道去世,一共有43人通过“势垒”成为朗道的学生。这其中,只有一个中国人:中国物理学泰斗,郝柏林院士。
而在1954年,他最为推崇的费米去世以后,朗道感叹:“现在,我就是最后一位全能物理学家了”。
没人敢说他不谦虚,因为他的名字在教科书里到处都是。
朗道-霍夫湍流理论、朗道能级、朗道阻尼、朗道抗磁性、朗道-金兹伯格理论……
他的名字遍布从流体力学到量子场论的各个领域。此外,他的名字还用来命名一颗小行星和一座月球上的环形山。
也许是天炉英才,1962年,朗道遭遇了一场车祸,大脑严重受损。他的智力降到了正常人水平,他甚至连自己的理论都看不懂了。
如果没有这场车祸,也许物理书还要厚不少。
而让学界担忧的是,怎么给他颁诺奖。
他的成就早就该得诺奖了,但看他身体硬朗,让他再等两年,没想到突遭横祸。要是没赶上发奖,这绝对是诺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但朗道有病在身,根本不可能去领奖,最后诺贝尔奖评委会拍板,他不能来,我们就不能去吗?
于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组团屁巅巅跑到了俄罗斯,在病房里给朗道颁奖。
颁完奖,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成员松了一口气,这一下,诺奖终于跟朗道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
而领奖的六年后,朗道去世,临终前,朗道叹了一口气:“我这辈子没有白活,总是事事成功。”
牛人的人生,就是这么枯燥而单调。
事实上,苏联像这样的开挂大神还有不少,而且品类齐全,在各个学科,苏联都能找到顶级的人物。
文学有托尔斯泰。
音乐有柴可夫斯基。
数学有诺维科夫。实在不知道,《吉米多维奇习题集》没刷过,也买过吧。还有最新的数学隐士佩雷尔曼。
化学有门捷列夫。
火箭有科洛廖夫。
生理学家有巴甫洛夫。
飞机有苏霍伊,有米高扬,有米里……
就算不学无术,俄罗斯方块就玩过吧。
直到今天,俄罗斯的经济下滑,但俄罗斯依然有个外号叫“金矿”
这里的金矿指的不是金子,尽管俄罗斯拥有全球37%的未开发矿产。但这里的金矿指的是俄罗斯的人才资源。
俄罗斯的人才是世界科技巨头争夺最为激烈的目标。
任正非就曾经下了军令状:“俄罗斯的数学、物理、软件都很厉害,我们也要加大对俄罗斯人才的获取,要大规模利用俄罗斯的博士来弥补我们理论上的不足”
任正非还说:“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
那俄罗斯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多。
重点还是在教育上。
俄罗斯盛行精英教育,而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
比如俄罗斯的数学现在依然是世界一流的存在,他们培养数学人才,从初中就开始了。
俄罗斯的小学生毕业时,能够从一本全国公开发行的数学物理科普杂志拿到一份试券。做好之后寄到指定的部门,有专门来评卷。
成绩理想就能得到一个口试的机会。来口试的不仅有中学老师,还有大学教授,能就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他的地位大概相当于杨振宁在中国物理界的地位吧。
想一下,杨振宁给中学生上物理课,在我们看来太浪费了,但俄罗斯人就是这么干的。
莫斯科大学就有柯尔莫哥洛夫中学。对全国招收有天赋的学生,学费免费,贫困学生还有补助。而且这样的特殊学校绝对不允放走后门的存在。
俄罗斯的大学是有开后门的,但都是二线大学,像莫斯科大学这样的学校,绝不可能有走后门进去的。等于211可能有,985不要想。因为这些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最顶尖人才,不是为权贵服务的。
俄罗斯大学的理工系相当难毕业的。据说能从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一年顶多一两个人。
所以,莫斯科大学的留学生极少,尤其是理工科的,语言就把大部分挡在了门外,他们使用俄文授课,论文使用俄文发表,你如果是需要陪读生才能过语言关的,还是趁早回国吧。
因为留学生不多,所以莫斯科大学的世界排名很低,只有九十多名,但没有人会说莫大会比北大清华差。
拿到了北大清华的博士学位,想进大学当教授不太容易,而莫大的数学科学博士,到世界一流大学当个教授基本很轻松,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会有来自俄罗斯的教授。
有人戏称,美国大学就是美国教室,俄罗斯教授,中国学生。
时到今日,俄罗斯的理工教育依然是世界最强的存在。
比如苏联的中学教材就是由柯尔莫哥洛夫等一线数学家来编写的。
柯尔莫哥洛夫上数学中学的学生上完课之后,这些讲稿还会发表在俄罗斯全国性的科普杂志上,这些杂志不但在俄罗斯很畅销,很多欧美国家的孩子也买来看。
所以,俄罗斯的孩子看到的科普书,都是国家最牛的科学家编写的。他们通过这种薪火相传,把科学普及下去。俄罗斯的精英才会层出不穷。
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给孩子读一读俄罗斯的理工科普书。
像俄罗斯有一套国宝级的理工科普书。
这套书叫《俄罗斯大师科学丛书》,一共十本。是俄罗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写的。
他牛到什么程度?
为了表彰他的成绩,人类拍到的第一个月球环形山,名字就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
这套书一共有十本
里面充满了各种开脑洞式的运算方法。
各种奇妙的实验。
全部都是联系实际的几何题。用几何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用力学理解世界。
提供各种我们忽视的问题,比如太阳跟地球,哪个对月亮的引力大?
一些小工具就能做出深刻的物理实验。
非常多的想不到的问题,比如雪能不能烧开火。
可以说,理工类的基础的一些知识,这套书全讲到了。
这里面的讲解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在一辆行进的火车上,有一个点却是往后开的。这个点是什么点呢?
还有怎么不靠近树来测量树的高度。
这个书,说实话,不是一个随便看看的书,不是那种漫画类的科普书。它切入的点很浅,但会慢慢讲到很深的知识。
这个书比较合适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的孩子。孩子还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在孩子的学习中,可以看一些漫画类的科普书,但最终一定要归到这样专业性的科普书上。
因为高考的时,题目就几乎全是文字的。好多孩子连题都读不完读不懂,就是只看漫画型的,不看文字型的。
看了他们俄罗斯的书,你才得懂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牛。
我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看看这套俄罗斯人写书。对孩子提高科学认识,尤其是涨成绩,很有效果。为什么呢?
一是俄罗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很特别。
另外,俄罗斯的教学体系跟中国教育是无缝衔接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学苏联的啊。
最后,中国更容易理解俄罗斯的思维模式。大概大家还是有渊源的。
二来,我们引进英美的书多,但俄罗斯的引进的少,这意味着,一旦引进,就是这个类目最好的。
这套书包括了数理化的各个层面,适合小学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后,对数理化就会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这个书在头条三个月不到,售卖了六万多套,大家可以进去看看已经购买的用户的评价。
大家点下面的横条参团预订,让孩子接受俄罗斯的一流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