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中医基础59个必备知识!

1: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七个部分。

3:阴阳学说的内容包括阴阳相互对立、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消长、阴阳相互转变。

4:世界上的一切事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5: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

6: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7:心的生理功能有主血脉、主神志。心与小肠相表里

8: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疏泄、主藏血、主筋。肝与胆相表里。

9: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与胃相表里。

10: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

1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下系二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与膀胱相表里。

12: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促进饮食消化的作用,并主决断,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

13:胃具有主受纳与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

14:小肠具有主分别清浊的生理功能。其接受胃中传来的水谷之后,进一步消化吸收,清者经脾传至全身;浊者移向二阴排出体外。

15:三焦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为水液代谢的通路。

16: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7:气的主要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8: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其中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19: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倦伤、外伤、虫兽等。

20: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中的六种表现,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

21: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2: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23:七情即喜、怒、忧、思、悲、飞、、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24: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调查了解疾病的基本方法。

25:望诊的基本内容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舌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26: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表证阶段。

27:病人只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多属阳盛阴虚的里热证。

28: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可见于少阳病、疟疾。

29:切诊包括切脉和切其他部位,以切脉为主。

30:切脉(或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是医者用手按寸口(寸口是指桡动脉的腕后搏动部位)而得动脉应指的形象,来辨别病证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诊断方法。

31:切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32:中医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33: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34: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人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35: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36:不同的里证,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但其基本特点为无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7:半表半里证是指外感病邪由表人里的过程中,邪正相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39: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40: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41: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一病情的轻重和转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42:中医治病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43:养生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房事有节,注意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

44: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顺时摄养,调神养生,惜精养生,饮食养生,传统健身,药物养生,推拿、针灸养生等。

45: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46:四气即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47: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等作用;咸有软坚、散结等作用。

48:中药的服药方法分为口服给药、含漱给药、滴鼻给药、滴眼给药、滴耳给药、皮肤给药、肛门给药、阴道给药、注射给药。口服给药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49:峻下逐水药在晨起空腹时服药,可利于药物迅速人肠发挥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50: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

51:无论饭前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及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药效的发挥。

52: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53:缓下剂宜在煎服用,以便于次日清晨排便。

54: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服用。

55: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药。

56:砂锅是最常用的煎药容器。其性质稳定、传热性能缓和、不易与中药所含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57:中药材在煎煮前用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为宜。目的是使水渗进药物内部。

58:中药材在煎煮时加水要适量,第一煎加水至超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煎加水至超过药面2~3cm为宜。

THE END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汇总,学中医必备知识笔记!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汇总,学中医必备知识笔记!2024-11-14 17:44:58 来源: 荷兰豆爱健康 河北举报 0 分享至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VLBV9V0553TFC0.html
2.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汇总,学中医必备知识笔记!来自:河洛娃 > 《中医术语》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中医自学笔记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热爱中医的看过来 中医自学笔记(一)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懒人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手写笔记 中医笔记要点(基础理论篇)更多类似文章 >>生活服务 首页 万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职场 理财 娱乐 艺术 上网 ...https://www.360doc.cn/mip/1139374813.html
3.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精选5篇)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研究生;读书报告;教学 Effect of reading seminar on training of medical postgraduate ...https://www.1mishu.com/haowen/181072.html
4.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范文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知识汇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https://www.gwyoo.com/haowen/174762.html
5.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doc文档介绍:《中医基础理论》要点主讲人: 邓先立时间: 2013 年 1月 20日 14:00 地点: 会议室参加人员: 全体医护人员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变化、...https://m.taodocs.com/p-40757511.html
1.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核心内容,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知识汇总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核心内容,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重点知识汇总中医学,这一源远流长的学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面对期末考试,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考核,很多同学都曾在临近考试时感到一丝紧张。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抓住重点,成为每位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http://www.medvip.com.cn/yxks/23151.html
2.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4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篇1 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https://m.ruiwen.com/xuexixinde/6216648.html
3....中医基础理论》结业考试顺利举行继续教育为更好的发挥我院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我院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要求,为确保我院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合格,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于2017年09月11日至10月16日进行了《中医基...https://www.hnzhy.com/m/nursingdetail-4508.html
4.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内科是中医的重要学科之一。你知道重要内科学有哪些重要知识。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欢迎阅读。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https://www.yjbys.com/edu/PTCM/163886.html
5.护士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0篇)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我们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中医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在下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鼓励发展护理科研。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60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