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姓名:靳化建

性别:男

民族:汉族

身高:185cm

体重:71kg出生日期:1986-9-21

籍贯;

辽宁庄河市政治面貌:团员

毕业院校;沈阳建筑大学

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

向求职意:暖通制冷设计、预算员、施工员、技术与管理等工作

特长爱好:思考实践、篮球、看书、下棋等

计算机水平:AutoCAD、预算软件Windows、Word、VF、Office2000办公软件及网络基本操作。

证书:预算员证书施工员证书中级管道工证书

社会实践:2007年3月在辽阳市“广佑寺”参加公益活动

2007年8月~2008年4月在沈阳祥运热力有限公司技术部实习

一、《热工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的主干专业,《热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在东北地区主要研究制热方向。一方面,它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如《锅炉原理》、《热工仪表与自动控制》等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热工分析与热工计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测试技能等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该课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多,是学生公认的较难的课程。尤其对于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高职层次)教学来讲,由于学生高等数学基础薄弱,很多学不好本课程的学生,主要问题是出现在数学基础上。加上学时(56学时)有限,让初次接触该课的学生难以入门,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如何使《热工技术与应用》课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做初步研究。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3.考试改革。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无论考试课还是考查课,主要是通过课程考试来实现,存在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简单化的缺陷。所以,应该在评价标准方面做改进,督促学生学习。为了体现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真正掌握和使用,克服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弊端,使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应探讨灵活多变的考核形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多种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有助于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我院是骨干高职院校,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其他院校,我院的特色和优势是更加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应用开发、研究、科学咨询和技术转换能力的训练。因此《热工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更加注重行业化的专业方向、应用化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达到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在课程设置上条理清晰,内容关联性强;充分发挥教师备课的创造性,有效避免照本宣科;更能适应行业就业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敏.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徐红梅.高职热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M].中国西部科技,2006,(16).

[3]李广华.关于热工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的建议[J].装备制造技术,2010,(6):197.

[4]黄凯旋.刘建华.热工课程教与学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2001,(9:73.

[5]宋雪静.浅谈高职高专热工基础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7):784.

【关键词】能源动力;人才培养;改革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欧洲和美国的大学将能动类专业设置在机械工程系中,且不以专业来单列,而只是机械类的一个方向,称为热流科学(ThermalandFluidScience)或能量系统(Energysystem),而核工程与核技术则一般单独设立,或者设在化工系中,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罗里达大学等,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研究范围覆盖了目前国内本科生专业目录中的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的范围,这样就大大扩展了能动专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领域,以此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学生获得坚实的专业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2],当时在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的分为10个三级专业,经1993、1998、2012年三次修订最终合并为1个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使得专业覆盖面被大幅度拓展,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实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如何紧跟行业需求并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执行。然而,经前期大量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能动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以下特点或不足:

(1)专业划分过细,口径太窄。大部分高校在能动专业中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清洁燃烧、供暖、制冷等,并将专业课分方向模块进行教学,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拓展,使学生在择业时被固定在某个方向上,缺乏竞争力。

(2)人才定位不尽合理。经前期广泛调研发现,随着我国现阶段加快能源建设的力度,国内目前需要更多的是能源动力行业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3],对于高端人才如设计研究类人才虽然稀缺,但由于能动专业实践性强的特性,一般难以由高校直接培养此类人才,即高端技术人才亦需要从工程实践中磨砺而出。所以作为地方院校,尤其新开设能动专业的地方高校,不能一味照搬985、211高校以及部分经过几十年专业建设已经具备自己鲜明特色和专业实力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跟行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并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2三峡大学能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以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发专业初期就业资源。任何一个高校新专业就业时其情况都或多或少存在不确定性,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和行业对于特定高校新专业的认识度不高。因而打开就业工作局面难度大,故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都需要充分利用所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就业渠道,使基地发挥更大作用,这需要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同时做好基地管理制度建设,以协议的形式为本新专业向基地输送人才提供保证。

3改革效果

近五年来,学校在建设能动专业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以上建设意见和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能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掌握能源转换装备运行及转换机理为基础,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将《流体机械原理》、《水轮机及调节器》、《汽轮机》等增设为专业公共基础课,在专业拓展模块课程中按水电、热电、流体机械、新能源发电等设置小学分模块供学生选修,但不限制选择模块数量。目前学生就业反馈情况表明,在弱化专业方向、增厚专业基础课程后,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即使不在个人专业方向上就业,只要未跨出能动行业,就能很快适应新领域的工作。

(3)目前已在学校所在地区及周边能动企业建立本专业的实践/实习基地,且已经有效运行,如安能(宜昌)热电(生物质能发电)、长江电力(葛洲坝)、安能(襄阳)火电、三峡电厂、清江的隔河岩电站、高坝洲电站、向家坝电站、黄龙滩(十堰)电站、湖北宜化集团、宜昌安琪酵母、黑旋风工程机械等20多家能源企业和流体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可完全满足学生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及其他培训的接待需求,极大地缓解了专业实践条件建设需要大投入的困难。

4结语

能源动力类专业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且专业覆盖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针对具体的应用领域其技术专业性又较强,而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设置过多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集中,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过窄,导致就业方向没有选择余地。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专业领域的共性,增厚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获得尽量宽广的专业综合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以适应现代能源动力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翔,余万,陈从平,方子帆,李响,赵美云.三峡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6):60-61.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大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院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我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大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我院机械大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机械大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我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1机械大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起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于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意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2构建机械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的选学课。

(4)高素质的机械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有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3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人,中级职称占5人,初级职称1人;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1)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动力机械

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2)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的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3)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大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4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仲魁,夏菲,梁丽萍,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2]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李郁峰,陈念年.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

关键词低辐射镀膜玻璃,制备方法,节能

1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对装饰材料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作为建筑材料之一的玻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玻璃是建筑物和汽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美化建筑物和汽车的外观、采光及给室内带来开阔的视野。但是普通玻璃阳光透过率很高、红外反射率很低,大部分太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从而会加热物体。而这些室内的能量又会以辐射形式通过玻璃散失掉。据统计,建筑物中通过门窗散失的热量约占整个建筑采暖或制冷能耗的50%,而通过玻璃流失的热量就占整个窗户的80%左右。

低辐射膜对远红外(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具有阻隔热辐射直接透过的作用。玻璃镀上低辐射膜,其隔热性大大改善。普通镀膜玻璃不具备反射远红外线的功能,同样也不能达到隔热保温的目的。低辐射膜的本质是降低表面的辐射率。当太阳能通过低辐射玻璃表面时,反射到空间一部分,进入室内的一部分和室内物体发射的红外线,由窗户又反射到室内,使室内热能不易散失。这一特性使Low-e玻璃的传热系数大大降低,有效地改善了窗户的隔热性能[1]。

2开发低辐射镀膜玻璃的意义

太阳辐射是取之不尽的巨大能源,透过大气层到达地平面的太阳辐射热按光谱区的能量分配大致如下:波长0.3~0.38μm的紫外光,其辐射能约占太阳总辐射能的13%;波长0.38~0.78μm的可见光区,其辐射能约占太阳辐射能的43%;波长0.78~2.5μm的红外光,其辐射能约占太阳辐射能的41%;其余的约占3%,即太阳能能量的97%集中在波长0.3~2.5μm范围。普通透明玻璃对太阳的辐射透射比和传热系数都很高,5mm厚的普通浮法玻璃对太阳辐射的透射比高达84%,在炎热的夏季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通过窗玻璃透进室内,使房间的温度升高,使空调负荷很大。在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沉积方法涂上一层薄膜,由于膜层具有特殊的光热性能即具有反射太阳辐射能的特性,因而成为节能型玻璃[2]。

3国内外现状

3.1国内现状

3.2国外现状

70年代出现的世界能源危机,促进了低辐射玻璃的开发和应用,到了80年代末期,国外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物门窗大量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美国在80年代末期,低辐射玻璃窗已占整个双层玻璃窗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于低辐射镀膜玻璃优异的节能效果,使其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使用量的增长率高于20%,全世界年用量已超过1.2亿m2。德国政府1996年立法规定,所有建筑物都必须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以减少普通玻璃因热损失过大而造成的能源浪费。欧共体自2001年6月新节能条例生效后,要求在此后的新建、改建建筑物上推广使用低辐射玻璃,使低辐射玻璃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全欧洲年需求量达到了6500万m2。推广普及低辐射中空玻璃的德国今后要达到92%,奥地利为90%,波兰为75%,美国由于推行了“能源之星”等节能措施,低辐射玻璃的使用量也急剧增长,2001年低辐射玻璃的销售量为5140万m2[6]。

现今许多国家也正在出台类似的政策。随着各国的重视及相继立法,低辐射镀膜玻璃的用量将大幅度增加。

4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

目前生产镀膜玻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真空蒸发镀膜;二是磁控溅射镀膜;三是化学法镀膜。前两种方法属于物理气相沉积PVD(PhysicalVapourDeposition)。第一种工艺方法投资少、见效快,属一种短平快的项目,但存在膜层不均匀、牢固性差的缺点,因而该工艺将会逐渐被淘汰;磁控溅射法自动化程度高,其膜层易控制,因此其产品质量较好,但该工艺设备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在一般的中小企业中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用磁控溅射法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主要厂家有德国莱宝、美国BOC等公司。在线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厂家只有英国皮尔金顿公司、美国PPG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等少数几家大公司,这些公司大都采用CVD(ChemicalVapourDeposition)法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

化学镀膜法操作简单、经济、易于大面积成膜,其中采用CSD(ChemicalSprayDeposition)法较多。化学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溶胶-凝胶法(Sol-gelMethod),该法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镀膜玻璃生产方法。生产镀膜玻璃的三种方法比较如表所示。

利用该法制备的无机薄膜材料具有耐热性好、稳定性高、强度大的特点,还能使基材具有光、电、色、磁、热等特殊物理功能,因此受到各国的重视。溶胶-凝胶法设备投资少、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建厂快、产品膜层均匀性好、膜层耐酸碱和牢固性较好的特性,适合于大面积制膜,而且薄膜化学组成比较容易控制,能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剪裁,特别适合于制备多组元氧化物薄膜材料。更重要的是该产品可以用于钢化及热弯,因而目前在国内被广泛采用[9]。

低辐射镀膜玻璃主要有银膜体系,包括单银和双银膜系等。SnO2基薄膜、掺锑的SnO2薄膜简称为ATO;掺氟的SnO2薄膜简称为FTO;In2O3基薄膜、掺锡的In2O3薄膜简称ITO;ZnO基薄膜,其中掺铝的ZnO薄膜(ZAO)是目前最好的ZnO系薄膜。

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低辐射镀膜玻璃,就必须使其生产规模化,以降低成本。低辐射玻璃在线生产技术涉及化学、流体力学、热工学、机械、材料学、光学、电子学、色度学和玻璃工艺学等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技术难度非常之大。然而基于溶胶-凝胶法的众多优点,若将这个技术开发成熟,将会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会对我国建筑节能步伐的推进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90年代中期,国内有关部门已着手这项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国内在线镀阳光控制膜玻璃的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已达到国外同类水平,但从阳光控制膜玻璃生产转到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还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然而,凭借国内十余年在线镀膜的科研和生产经验,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加之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攻克这一难关将不会太遥远。

近年来,我国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人均能源消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倍多。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我国非节能型窗中的40%改造成节能窗,全国每年可减少能耗折合标准煤约1.56亿t,同时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灰尘7000万t和大量的有害气体。所以未来几年,低辐射玻璃将是镀膜玻璃发展的重点。1996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中规定:从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采暖居住建筑应达到1980~1981年在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的标准,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应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这就为镀膜玻璃,特别是低辐射玻璃的大量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大规模的场馆建设对绿色建材、绿色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节能玻璃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契机,可见其发展前景广阔[4]。

1姜燮昌.低辐射膜玻璃的最新进展[J].真空,2003,2:1~6

2王伟,付立伟,赵年伟.节能型镀膜玻璃概述[J].玻璃,2002,1:43~45

3陈巧香.低辐射膜的分类及生产工艺技术[J].玻璃,2002,3:39~42

4杜震宇.低辐射玻璃-21世纪节能环保玻璃[J].玻璃,2002,5:27~30

5郭明.国内外镀膜玻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玻璃,2002,3:43~45

6鲁大学.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建筑节能中的优势[J].建筑科技,2003,12:20~21

7卢旭晨,李佑楚,韩铠,王风鸣.陶瓷薄膜制备及应用[J].材料导报,1999,6:35~38

THE END
1.课程第四章 、对流换热原理 第一节、对流换热概述 第二节、层流流动换热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对流换热过程...第三节、换热器的热设计 第四节、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与削弱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流动与传热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4ee761f374ed23bd755cefd
2.南京工业大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2023()A.单晶硅光伏电池B.多晶硅光伏电池C.薄膜光伏电池D.化合物光伏电池14、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热力学课程中,熵增原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以下哪种情况不符合熵增原理?()A.系统内发生不可逆过程,熵值增加B.系统内发生可逆过程,熵值不变C.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熵值减小D.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和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338810.html
3.建筑设备类教材.pdf专业 21 世纪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系列规划教材 本套书特色 本系列规划教材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建筑设备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多位成员倾力 打造 ,作者阵容强大,共 14 种,其中 6 本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建筑 设备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春泽主编的《热工学基础》为 2007 年度国家级精品 教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02/146913838.shtm
4.重庆大学2018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875热工学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76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谢仲生。核反应堆物理分析(修订本),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877软件工程基础综合 软件工程基础综合包括内容(软件工程导论和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导论参考教材:《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第六版;。 https://www.kaoyan365.cn/shumu/14791_2.html
5.建筑物理/普通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系列教材本教材主要阐述建筑中的热、光、声等物理现象,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的热工学、光学和声学特性,以及获得良好热、光、声环境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本书注重与现行设计标准规范的衔接,参考了全国注册建筑师的考试大纲以及最新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将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设计策略和方法贯穿于教材中。 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1f7wqpwd0
6.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081304建筑技术科学考研大纲1、建筑热工学部分 (1)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人、室内热环境构成和影响因素,人与室内热交换、热平衡、热舒适;室外热环境构成,热工设计分区和要求,城市热环境;围护结构传热原理、过程和方式,传热物理量和热特性指标;围护结构传热模型——稳定传热、周期性传热(由室外温度谐波引起的单向周期传热)。 https://yz.kaoyan.com/qtech/dagang/5609fedbb368c.html
7.城乡规划建筑物理(第4版) 刘加平主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TU11/801.03 漳州—嘉庚馆藏(漳州校区) 三楼059架 漳州—嘉庚教材 三楼142架 本书包括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三大部分共15章,包括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建筑保温与节能、天然采光、建筑照明、...https://library.xujc.com/jcsjkw/jzxy/
1.换热器热计算基本原理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换热器热计算基本原理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67440-1-1.html
2.热工学基础怎么样京东是专业的热工学基础网上购物商城,为您提供热工学基础价格图片信息、热工学基础怎么样的用户评论、热工学基础精选导购、更多热工学基础价格图片相关信息尽在京东JD.COM。https://m.jd.com/cppf/17137cd649f9e43fad27.html
3.2023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工学考试大纲2023研究生考试即将开始,2023考研备考正在进行。为帮助大家,小编准备了2023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工学考试大纲的内容。更多考研信息的内容,请大家关注高顿考研网。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 孔昱力高顿考研政治研究院高级顾问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76600.html
4.注册暖通工程师基醇试内容有哪些?分值如何分布?备考经验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20题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10题 自动控制、9题热工测试技术、9题 机械基础、9题职业法规、3题 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注册暖通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空间曲线 ...https://news.fengpintech.com/zixun/52601.html
5.2022年自考03285食品工厂设计(二)复习资料自考3、根据食品工厂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各种食品的加工工艺,合理选择和确定在设计中所需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在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建筑概论》、《电工学》、《热工学》等课程中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进行物料计算、设备计算及选型、劳动力...https://www.educity.cn/zikao/346433.html
6.热工基础(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附...《热工基础(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综合性热工技术理论基础教材,分为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两篇。工程热力学篇主要介绍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常用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基本热力过程与典型热力循环分析及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传热学篇主要介绍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求解...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1705375
7.热工基础(第三版)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热工基础(第三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总结近几年教学改革经验修订而成的。 《热工基础(第三版)》是综合性热工技术理论基础教材,分为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两篇。工程热力学篇主要介绍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常用工...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241981
8.物理实验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也同样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建筑声学、光学以及热工学等理论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从事建筑设计。 我们第一天进行的是采光模型实验、建筑日照实验、教室侧窗采光的实际采光效果实验。光环境用照度计,分别在人工天穹和我们本班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72krnp3.html
9.造型材料与工艺复习题6篇(全文)因此,从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以及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甚至热工学等等一连串课程,学时多、内容多,主次不分,公式繁杂,学生负担过重,也不尽适合工业设计专业的情况。一句话,目前工业设计专业还缺少适合自己专业需要的材料和工艺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材。 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材料和工艺课程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没有合适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ndyimww.html
10.暖通设计入门(暖通设计原理)钢结构门式钢架施工·换热器运行导论.rar(2010-12-24 16:39:40)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析与计算.rar(2010-12-24 16:14:21) ·大学物理辅导课件(2010-12-23 19:20:16) ·过电压保护原理与运行技术 (2010-12-17 16:30:39) ·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复习题与题解(2010-12-17 15:44:53) ·通风空调工程专业工程量清单计价...https://www.midasjg.com/blog/post/28267.html
11.列管换热器CAD图详细资源2. **CAD设计原理**: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允许设计师精确地绘制和编辑二维草图或三维模型。在设计列管换热器时,可以利用CAD创建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图,包括管子的排列方式、封头的形状、支撑结构等,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可制造性。 3. **热工学原理**: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状态、热传导、对流...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still21/245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