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育手段,促进了現代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电生磁”教学设计中,在现场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实验软件,为学生打造物理虚拟实验室,设计“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实验,介绍螺线管磁场结构、线圈的位置、铁屑分布情况后,利用物理实验软件展示条形磁体铁屑分布情况,形成对比,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物理实验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验的自由程度,防止教师思维的过多干扰,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其趣味性,回归生活,组织合作学习,并积极采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淑敏.低成本实验构建初中物理“生本课堂”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目的意义
趣味物理实验的引进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要求,利用实验室配备的仪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因此,师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师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和创造力。其次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重视师生对实验资源的自主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实验仪器的自主研发者。
最终进一步体现物理学的实验特色。
3高中趣味物理演示实验资源与实践案例
案例一:富兰克林轮演示尖端放电
装置结构:将易拉罐剪裁成如图1所示的四轴叶片结构,叶片的末端向同一逆时针或顺时针翻折。制作成一个富兰克林尖端放电轮。
设计思想:由于尖端放电,当富兰克林轮带正电时,放电使大量正电荷从尖端飞出,其反冲作用使尖端受到推力而转动;当富兰克林轮带负电时,放电使大量正电荷冲向尖端使尖端受力转动。
实验操作与现象:分别给富兰克林轮加上正电荷和负电荷,都看到轮子向尖端的反向转动。
案例二:静电吹风演示尖端放电
装置结构:利用实验室废旧的仪器底座、有机玻璃棒、铁架台的钢杆、钢针和蜡烛组成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设计思想:将静电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正极)与钢针连接,开启电源,逐渐增大电压,由于尖端附近电场很强,电场使空气电离,在空气中带负电的粒子飞向尖端的同时,尖端带负电的粒子也向外喷射,从而形成一股气流,叫做静电风。
实验操作与现象:将蜡烛火焰靠近尖端会发现蜡烛火焰被吹向一边甚至吹灭。若将蜡烛换成纸片,可以看到纸片被吹离尖端。将手置于尖端附近,也可以感受到一股气流,但要注意安全。
案例三:液体表面张力演示
装置结构:将一定粗细的铁丝弯成半圆形,略长于直径的细棉线固定在两端,且棉线的中间绑定另一细绳,并与重物相连,至此半圆形成一个二维的封闭环境。如图3所示
设计思想: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
实验操作与现象:将半圆环浸入泡沫水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液面,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棉线是内陷的,液面为“月牙”形状,之后缓慢拉起金属半环,由于重力的作用,中间的棉线会被拉扯变形如图所示,外部施加压力的变化棉线的拉扯程度也会相应改变。进而体现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
案例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操作与现象,当气体或液体以高于周围环境流速通过两物体之间时,流速大压强小,两物体有靠近或靠近的趋势。
4结语
最后总结趣味物理演示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给我的几点启示,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4.1重视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存
物理教师要具有科学的资源意识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物理演示实验资源是支撑物理课堂教学的宝贵财富,它的开发与利用考验着教师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努力开发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实验功能,设计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富于启发性,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充实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对所开发的实资源的整理、保存。
4.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弥补现有实验资源的不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生活资料设计的实验装置能使学生迅速的获得清晰的感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性与参与性。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思考常见生活用品的实验属性,探索其实验用途,分析它如何与我们的教学产生联系,或者依据我们的实验要求去思考如何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该实验,并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使课程资源意识成为自己的职业习惯。
4.3通过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的机会
[1]王杰,尹钊.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化生教学,32(1):201-203.
关键词:高中物理;趣味小实验;物理力学
G633.7
物理知识是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学习,通过对其知识的学习,让我们对许多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高中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通过亲自实验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让我们在一个更加辽阔的知识天地中翱翔。通过开展物理趣味小实验,可以培养我们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物理趣味小实验需要与学习内容相联系
二、合作完成物理趣味小实验
在完成了所有的制作工序后,在所制作的“火箭”中装入适量的水,并控制其水量为饮料瓶的1/4到2/5之间,然后利用打气筒对其进行打气并调整好其发射角度。完成10个大气压的打气之后,橡胶塞在气压的作用下会与饮料瓶脱离,然后获得反作用力射出。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对“反冲”知识点的理解,也增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通过趣味小实验学会思考
日常生活中,每一名同学的身体素质及条件都有所差异。有的同学身材魁梧,有的同学则较为瘦小。如果让两者之间进行一次力量比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许多同学在回答这问题时,会不假思索的说出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身材料魁梧的同学力气大。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问题来探究取胜的原因。在这个小实验中,我们需要运用旱冰鞋,让身材魁梧的同学穿上,然后两者之间再来进行一次比赛。其结果会出人意料,身材瘦小的同学取得了胜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这问题就需要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大家一起的讨论与思考发现,当瘦小的同学的静摩擦力达到一个值时,身材魁梧的同学所受到的摩擦力会持续上升。对于两者之间所产生的合力方向则会会对身材魁梧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加速度。因此,真正决定胜负的秘密在于瘦小的同学增大了摩擦力。通过这样的小实验,让我们树立起了在遇到一些物理现象时,应该运用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来进行解释。久而久之,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促进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借助生活化情景开展趣味小实验加物理知识的印象
五、利用废旧物品开展物理小实验
当前的社会非常重视环保,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同样应该以环保理念来制作一些能够让我们开展实验的小道具。比如:可以收集一些废旧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饮料瓶等。然后在其接近底部侧面的位置用工具钻出一个小孔。用手指去按住钻出的小孔并往里面注入相等容积的水量。当我们将按住小孔的手指打开时,水自然会从小孔中流出。但我们让饮料瓶以自由落体的形式下落。在其下落过程中,小孔中并不会有水流出。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实验,让我们可以应用失重现象来进行解释。不仅利用了废旧物品,同时还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同一个饮料瓶,在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钻三个小孔。然后用手指分别按住三个小孔,向瓶内注满水。然后同时打开按住小孔的手指,观察每一个小孔中所流出的水平射程各有不同。位置越高的小孔的水平射程较小,位置越低的则越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用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来进行解释。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趣味小实验可以健全我们的物理知识结构。虽然学校并没有开展相类似的实验课程。但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进行联想,并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趣味小实验。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压力,同时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了物理学习兴趣,让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杜纵秋.如何打造一堂高效的物理课--对推行高效课堂的反思和总结[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6).
【关键字】实验教学;趣味小实验;生物课外销实验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大多数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安排来决定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实验的具体内容、具体目的、具体的操作流程,统一安排学生的实验计划。
一、联系生活,为实验做好铺垫,课外小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好奇心。
二、导语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外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教学的设计要精心,新课导入语言要充满激情,导语中的事例要新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营造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显微镜为什么能观察到我们肉眼无法观察的物体?(2)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3)显微镜有哪些应用?这几个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想亲自使用显微镜,此时,我因势利导,给学生讲使用@微镜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听使用要领,教师再对后面正确使用显微镜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就特别小心、认真、仔细。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可替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也可示范引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积极思考,主动记下实验过程和现象。我在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教学前,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用黑纸片将几片叶片正反两面都夹紧,其他的叶片不夹黑纸片,然后将这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让学生剪下遮光处理的叶片,去掉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完全褪去。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酒。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特别注意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针对这一实验的现象和操作步骤,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深入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从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不断地开展实验,学生才能在探求中自己获取知识,在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系统,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育充满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及探究能力。
四、归纳实验,学生获得较多技能
实验以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一些科学的结论,这部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在指导过程中,要立足实验教学的步骤和现象,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清实验的步骤和目的,对实验现象展开分析,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达到解决问题最优化。
五、教师引导,排除学生恐惧心理
六、相机点拨,促进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现阶段,受我国工业体系庞大、门类繁多的影响,致使我国工业源危险废物呈现出产生情况复杂、数量大、种类多等特点,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势必会对地下水、土壤、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加强工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已经成为环保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我国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危险废物的管理经验,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保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以控制和减少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基于此点,本文对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管理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业源;危险废物;环保部门;环保管理
一、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工业源危险物管理的法规体系和标准框架,但是仍需要在实践中对该法规体系和标准框架进行不断完善。如,法规体系缺少对生产、运输、贮存、处置活动中发生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规定,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污染损失赔偿责任制度;法规标准对非营利性单位处理危险废物的规范力度不足,致使企业在自行处置危险废物时缺乏依据。
(二)企业对危险废物处置的重视程度偏低
由于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致使部分工业企业存在随意倾倒危险废物,或将其直接排进环境的现象。此外,部分工业对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不规范,仅仅将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简单填埋处理,甚至有些企业在违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的情况下,将危险废物非法出售给其他企业,以牟取暴利。
(三)危险废物尚未形成产业化循环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仍旧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危险废物产业化循环体系,从而使得各个企业产生出来的危险废物无法进入到正规的市场轨道当中,并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危险废物还在使用填埋和固话的处理方式,这样严重影响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交换利用。虽然有些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危险废物交换行为,但因为交易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从而难以解决大量危险废物的处理和产业化的循环利用问题。
(四)危险废物处置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对于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也不符合安全处置标准的有关要求,因不具备对尾气处理的焚烧及防渗设施的填埋,从而使得非常容易形成二次污染。此外,还有一些单位采用热水锅炉或间歇式焚烧炉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这些设备不仅非常简陋,而且各方面性能也都不够完善,无法达到有关的焚烧要求,加剧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二、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强化危险废物的工业源头控制
(三)不断完善危险废物的管理制度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萍.杜伟.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08(24).
[2]邓琪.王琪.黄启飞等.青岛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现状分析与评价[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5).
[3]王磊.赵勇.天津市工业危险废物的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