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时刻:对着一个看似简单的物件,却怎么也用不好?
你内心是不是会涌起一股无力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设计,有的让人觉得方便舒适,有的却让人头疼,甚至被调侃为“反人类”。
那么,究竟是谁的问题?
是设计师的“脑回路”清奇,还是我们这些用户真的“不会用”?
米、面袋子,上面的封口线
很多时候,我们吐槽设计,其实是因为没搞懂它的功能。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知道该如何使用一个产品,却忽略了设计师的巧思和用心。
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满怀信心地准备打开米、面袋子,却发现上面的封口线异常结实,怎么拉扯都纹丝不动。
你可能会越来越焦急,手上的力道也越来越大,但那顽固的封口线依旧岿然不动。
其实这里有一个简单而巧妙的拆封口线小技巧,只要掌握了,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米面袋子。
这个技巧的关键在于理解封口线的结构和拉动方向,拆封口线的时候要牢记一个口诀:"单线向我,从右往左,双线向我,从左往右。"这个口诀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封口线设计的奥秘。
你需要观察封口线的类型是单线还是双线,单线封口通常较细,而双线封口会有两条并排的线,然后,根据线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拉动方向。
对于单线封口,将袋子放在面前,使封口线朝向自己,然后从右边开始,轻轻地向左拉动,你会发现,封口线会非常顺滑地被拉出来,仿佛魔法一般。
而对于双线封口,则需要将袋子放置,使封口线朝向自己,但这次要从左边开始,向右拉动,同样地,你会惊喜地发现封口线轻松脱落。
实践这个技巧时,你会发现在封口线的侧边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线头,这个线头就是你开始拉动的关键点。
将这个线头轻轻拿在手里,按照正确的方向轻轻一拉,你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顺滑体验,封口线会像魔术般被直接拉出来,给你带来极大的解压感和成就感。
说完米袋子,我们再来说说出行必备的U型枕。
U型枕
你兴冲冲地买回一个U型枕,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在长途旅行中舒适小憩的美好画面。
你想象着自己依靠在座椅上,头部被柔软的U型枕环抱,轻松进入梦乡,带着这份期待,你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次旅行中尝试使用它。
可是,现实往往与想象有着巨大的落差,你发现无论如何调整U型枕的位置,它就是无法给你带来预期的舒适感。
你试着把它套在脖子上,却感觉脖子被勒得难受,你尝试把它放在肩膀上,又觉得头部得不到支撑,你甚至尝试把它当作普通枕头使用,结果却更加不舒服。
经过一番徒劳的尝试后,你失望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把U型枕扔到一旁。
心里不禁开始吐槽这个看似精心设计却毫无实用性的产品,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你甚至开始后悔购买这个"无用"的旅行配件,觉得它只是浪费了你的金钱和期待。
但是,事实上,问题并不出在U型枕本身,而是你使用的方法有误。
这就像是拿到一把精巧的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门锁,其实只是因为你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向插入钥匙。
使用U型枕的正确方法其实很简单,却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你需要把枕套反过来,让扣子朝向后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U型枕的开口部分能够完全贴合你的脖子后方。
然后,将U形的部分环绕在你的脖子两侧,让它能够稳稳地支撑你的头部。
这种使用方法的妙处在于,无论你的头部处于什么位置,U型枕都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
如果你低头,U型枕的两端会轻柔地托住你的下巴,如果你抬头,它会支撑你的后脑勺,即使你的头部左右摇晃,U型枕也能始终保持稳定,为你的颈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一旦你掌握了这个小技巧,你会惊讶地发现U型枕的舒适度瞬间提升。
原本被你认为是鸡肋的旅行用品,突然变成了不可或缺的贴心伴侣。
牛仔裤拉链
牛仔裤是我们生活中很常穿的一种裤子,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它不仅耐磨,还能够挡风保暖。
牛仔裤的坚韧质地和经典设计使其成为了许多人衣柜中的必备单品,无论是日常穿搭还是休闲场合,它都能轻松应对。
当我们穿上牛仔裤时,很少会注意到上面的拉链,这个看似普通的拉链,其实蕴含着设计师的巧思。
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一个用于方便穿脱的简单机关,但实际上,它的功能远不止于此。
拉链的主要作用当然是便于穿脱,让我们能够轻松地穿上和脱下牛仔裤,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在拉链的顶端还有一个小小的金属扣子。
这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其实是牛仔裤设计中的一个精妙之处。
很多人在穿牛仔裤时,并不喜欢将拉链完全拉到顶端,原因可能是觉得太紧绷,不够舒适,或者是个人习惯。
这种穿法虽然舒适,但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拉链容易自行滑落。
想象一下,如果在公共场合突然发现拉链滑落,那将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场景,这时候,那个小小的金属扣子就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
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一个巧妙的防护机制,当你扣上这个小扣子时,即使拉链没有完全拉到顶,它也能有效地防止拉链滑落。
下次当你穿上牛仔裤时,不妨多留意这个小扣子,它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纸质手提袋的拎手可以穿过对面的孔,一拉就自动锁上了,既密封又好看。
体温计收纳盒的盖子里面有个卡槽,能把体温计固定得稳稳的,防止摔碎。
这些小设计都展现了设计师的巧妙心思和用心,只是我们常常因为习惯性思维,而忽略了这些隐藏的功能,最终导致使用体验不佳。
这就好比玩一个解密游戏,设计师设置了各种机关和线索,而我们却因为没有仔细观察,而错过了关键信息,最终无法通关。
所以,在使用任何产品之前,我们都应该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产品的细节,并尝试不同的使用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并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这些设计小细节虽然很简单,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它们就像隐藏在设计中的彩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但是,我们常常因为“眼高手低”,而忽略了这些细节,我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使用产品,很少会去仔细观察产品的细节,也不会认真读说明书。
这样就让我们常常搞不懂设计师的想法,甚至还会对他们的设计提出质疑。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实用性、美观性、成本和安全性,他们会努力在这几个方面找到平衡,做出最好的产品。
我们平时用东西时,往往只在乎好用和舒服,不太在意其他方面,这就像我们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却没注意到水下巨大的冰体。
所以,下次碰到看起来不太合理的玩意儿,先别急着吐槽。
好好看看它的细节,仔细读读说明书,猜猜设计师当时是怎么想的,可能你会觉得,它其实没那么糟糕。
你忽略的那些小细节,可能正是设计师的巧思所在。
五孔插座
这就好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设计师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那么,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既能满足用户对便捷性的需求,又能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
可以改进插座的结构设计,增加两孔和三孔插座之间的距离,或者采用错位排列的方式,避免插头之间相互干扰。
还可以根据不同电器的功率,设计不同规格的插座,比如,可以设计专门的大功率电器插座,防止过载和短路。
可以通过加强用户教育,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插座,避免安全隐患。
例如,可以在插座上标明最大功率,提醒用户不要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
设计,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输出,它更像是一场设计师和用户之间的双向奔赴,设计师要懂用户的需求,用户也要懂设计师的想法。
只有当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我们吐槽那些看起来“反人类”的设计,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搞懂设计者背后的想法。
我们往往凭着自己的想法用产品,很少去仔细看说明书或者注意产品的细节,这就让我们常常误解设计师的想法,甚至对他们的设计提出质疑。
我们通常只在乎产品用起来方不方便、舒不舒适,很少去想其他方面的事情,所以,下次碰到看起来不太合理的玩意儿,先别急着吐槽。
看看它的细节,仔细读读说明书,试着揣摩一下设计师的想法,也许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