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PDM)
公司拥有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PDM),涵盖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如用户需求的导入、市场分析、技术选取、架构设计、结构软硬件开发、标准化CBB引用、研发过程测试,直至小批量、批量试产等环节。公司严格按照PDM开发流程、执行标准和评审裁定来决定研发项目阶段的有效性,系统性地管理项目生命周期,形成一套从架构设计、CBB模块引用、边缘分析、容错设计、环境测试、工艺性设计等完备的设计规范,并将设计流程和用户验证也纳入研发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障产品研发合规性、流程完整性、技术严谨性、分析全面性、CBB引用正确性,以提高产品研发的质量。
(2)稳定可靠的标准化CBB模块
公司通过实践验证积累了大量具备稳定性、可靠性的硬件电路标准化CBB模块和软件标准化CBB模块。硬件电路标准化CBB模块包括通信标准电路模块、计量标准电路模块、数据存储标准电路模块等。标准软件CBB模块包括上下电处理模块、数据可靠存储模块、通信数据收发模块等。丰富的模块化产品设计和应用避免了产品设计的不确定性、验证的不充分性,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研发效率。
(3)丰富的算法模型
对各种环境极限边缘的处理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关于产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核心基础。在实践中,公司对各种异常环境及其极限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试验,形成了自有的边缘处理算法。如针对产品电源上电、下电,以及产品供电电源的波动问题,公司通过产品电源变化机理分析,设计了外部供电与内部用电的错层供电方式和内部用电边缘的预处理算法,以保证产品在电源变化状态下,电源数据和状态的运行具备可靠性、稳定性,避免出现数据故障和产品死机等不良现象。
2、技术研发优势
基于多年的研发、技术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智能电表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不断拓展智能电表行业技术应用领域,以实现平台开发、产品设计及生产、检测一体化、客户需求定制为目标,在能源计量、信息采集、数据存储及传输、通信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主要体现如下:
(1)研发的前瞻性
公司始终坚持在智能电表技术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在2009年率先研发智能电表,首批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全性能测试,成为智能电表技术行业核心研发企业之一。
(2)产品的创新优势
(3)研发团队优势
(4)丰富的研发成果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研发出基于高可靠性宽量程计量技术、数据存贮的掉电保护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智能电表系列产品;基于载波抄表中路由节点搜索算法的自迭代技术、Linux文件系统异常损坏后的自修复技术的用电采集终端系列产品。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11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
3、产品质量优势
(1)生产数据信息化、可追溯
公司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系统化的工艺参数、制造步骤、生产方式,并自行开发适合公司工艺流程的配套设备和MES生产信息化系统,全程导入ERP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生产信息化、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均具备检测数据二次开发的功能,配合公司的MES生产信息化系统,全程对产品制造数据进行管控和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可严格监控设备制造过程中整条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并对生产线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产品品质。
(2)制造工艺精细,自动化程度较高
由于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尤其是发行人专注生产的智能电表属于精密装配设备,除了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精度自动贴片机提高加工技术外,生产过程中还需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辅助,包括SMT回流焊、基板波峰焊、选择性波峰焊、自动打螺丝设备、自动焊接设备等。公司根据产品特点和车间生产环境状况自主设计制作了自动模块测试设备、自动功能检测设备、生产设备辅助自动化接口设备等用于配套生产,确保产品的品质。公司采用SPI锡膏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对印刷锡膏进行全面监测,杜绝因锡膏印刷不良影响产品焊接质量;采用AOI成像扫描技术,对元器件错误、焊接质量监测监控,将焊接不合格的产品拦截在前道工序;采用无氧充氮波峰焊接技术,减少PCBA的锡珠锡渣、助焊剂残留物和焊接过程中引脚器件氧化及虚焊的现象;在产品、半成品中采用单板测试技术,对PCBA进行物理性和功能性测试;同时还采用PCBA的防腐技术,保障产品在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
(3)拥有完备的可靠性实验室
公司拥有元器件可靠性实验室、产品可靠性实验室。对于新引入的元器件均需提供样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对于在使用的元器件,不定期进行可靠性测试。针对产品样机、小批量试制产品、批量生产产品均进行抽样,并进行产品可靠性试验,包括功能试验、EMC试验、环境试验、电气性能试验等。
4、成本控制优势
(1)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
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了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2011/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对质量记录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采购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顾客满意度测评、数据分析和改进控制等多环节均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设立了专门的质量部,负责来料检验、生产巡检和成品质量检验多环节抽检。根据不同类别,公司产品检测一次送检合格率需达到99.5%以上。
(2)丰富的成本管控经验
公司管理层注重综合成本管理,由总经理牵头,在产品研发部门、业务部、生产部门和财务部之间建立成本管控联动机制。
在项目开发阶段,定期对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进行成本管控的培训,并对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个职能部门,责任人跟进落实。对项目可量产性和物料品质稳定性进行研判,通过供应商联动机制与供应商协同合作,提高来料品质稳定性,降低生产损耗。
在生产阶段,公司建立严格的工时管控制度,并安排专人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浪费情况进行稽查。
5、快速响应优势
公司已建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网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内营销体系,截至目前产品已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四川、福建、新疆、西藏、黑龙江、内蒙古等国家电网网省公司,广东、贵州、云南等南方电网网省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质量评价。为客户就近提供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跟进与电力公司新项目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营销网络的建立和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了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6、团队和机制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公司自创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内部培养,并不断引入优秀管理人才和研发人员,用合理的待遇、良好的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建立了长效的留人机制。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科技研发队伍;公司管理层拥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充足的创新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共同的发展理念。公司高管和业务骨干,分布在研发、生产、质量、销售等各个业务部门,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科技创新失败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一)对电力系统行业依赖的风险
(二)招标量下降导致的销售收入波动风险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020年1月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致使诸多行业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隔离措施、交通管制等防疫管控措施的执行,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国内疫情已趋于缓和,但是部分行业尚未全部复工复产,如建筑施工等行业的复工复产仍受一定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招标需求,从而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市场竞争风险
2017年度~201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20%,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在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与行业内上市公司相比在规模上仍存在差距。如果公司未来在产品技术升级、产品质量管理、销售策略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将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摊薄即期回报的风险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难以消化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对项目市场前景进行了调研和论证,项目实施后预期财务运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盈利水平,但未来客户可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招标采购意向,公司在拓展新客户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不确定因素,从而可能导致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投产后,产能迅速增加而订单不足以消化新增产能的风险。
三、技术风险
(一)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电力行业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设备可靠性、稳定性及售后服务要求很高。智能电表具有量大、面广、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电网公司对参与投标的智能电表企业有较高的资质要求。为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针对电力设备采购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资质能力核实标准,对供应商的资质情况、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既有业绩、交付及时率、运行合格率等方面进行核实评价。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问题。未来如果公司出现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发生产品质量事故,可能会失去市场认可,致使中标金额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智能电表产品的研发生产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领域技术以及电子装联、计量检测等先进的生产、检测工艺,对核心技术人员存在依赖性,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与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下游市场对智能电表计量精度、功能、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寿命周期等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升级更新依赖公司自主培养的富有项目实践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特别是随着智能电表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企业面临人员流动率高、知识结构更新快、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的问题。虽然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但若未来发生较大规模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或核心技术外泄,将对公司产品的研发进程、技术领先地位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9,515.90万元、26,140.51万元和24,074.9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52.26%、50.04%和38.58%,占比较高;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分别为1,448.93万元、1,789.17万元和1,781.30万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相应增加,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的网省公司,这些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资信情况良好,因客户自身经营不善或财务支付困难而导致货款无法收回的可能性较小。
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上升,由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存在因货款回收不及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引致的经营风险。
(二)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模块、贴片IC、电阻电容电感等。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平均分别为91.37%、93.53%和92.68%,原材料价格对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影响较大。未来,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发生不利波动,会对公司毛利率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业绩。
(三)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文件,公司于201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国科发火[2015]262号文件及国科发火[2016]32号文件,公司分别于2015年、2018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报告期内,公司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占同期合并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1.96%、9.41%和9.98%。未来如果公司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无法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四)季节性风险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网省公司等,这些客户一般根据产业政策、预算规模等情况在上年末或本年初公告本年度的采购计划,然后通过招标形式确定供应商和具体的采购数量,收入较多在下半年实现。因此,公司的销售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五、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章国耀先生、章恩友先生,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章国耀及章恩友通过耀创电子、鼎耀合伙合计控制迦南智能75%股权。章国耀现任公司董事长,章恩友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关联交易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控制,从而影响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有可能损害本公司及本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