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聚焦“颜值经济”:乱象频现、资质堪忧,治理须多管齐下
光明日报2月7日报道,假期到了,整形高峰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加入整形队伍中。
然而,在巨大需求和高速发展下,医美行业鱼龙混杂,甚至存在非法行医等问题,因整形而导致的事故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要通过现代技术变美也无可厚非。专家提醒,在选择医美机构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久前,有机构发布《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遭遇疫情冲击情况下,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纯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占全球比重17%,有望成为世界医美第一大国。
而就在近日,教育部也在有关答复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已经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的重要需求。教育部大力支持美容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可以说,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颜值经济。
颜值经济的兴起,使医美行业由极少数人群的专属向广大群众普及,并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该行业乱象丛生。
“三非”乱象频现,医美行业亟待“整形”
本该是高门槛产业,从业人员却资质堪忧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看来,被社会称为医美行业的健康美丽产业乱象丛生,主要暴露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管理不健全;二是专业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是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诸多行业乱象?栾杰认为,原因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一是医美行业普遍追逐暴利;二是医美机构刻意淡化医美行为的医疗本质;三是行业诚信危机遍布;四是管理层面投入的力量不足,缺乏法律层面的长效管理机制。
本该是高门槛产业的医美,从业人员却资质堪忧,医美产业的诚信危机比比皆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疗美容质控中心主任孙宝珊在调研中发现,很多求美者来到整形美容机构,最先见到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所谓的“咨询师”。这些“咨询师”大都没有医学背景,更缺乏美学素养。但他们会诱导想要变美的人,选择割双眼皮、打除皱针等各种消费。而原本应该提供专业意见、负责治疗的医生,则常被动地根据“咨询师”的要求,为求美者做整形。
海外技术未必都好,“洋医生”可能靠包装
还有人一想到整容,就会想到国外,尤其是韩国,认为他们的技术最先进。但事实并非如此。
“例如在隆胸手术方面,我国的内窥镜隆胸手术比韩国要做得好,这也是中国对于世界隆胸技术的贡献。”据栾杰介绍,欧美国家做假体隆胸手术时,切口在乳房下面,但欧美人做了手术后不爱长疤,切口痕迹不明显,而黄种人做了之后疤痕比较明显,对于乳房褶皱比较浅的女性则更明显。而且,通过腋窝下切口放入假体,虽然符合黄种人的需求,但并发症也最多。因此,我们进行了器械及技术改进,包括患者意愿的测试,手术前的测量以及假体的选择,这些都是独创。在这种操作下,视野清晰,速度也很快,原来3个小时的手术,现在只用1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如今,在手术操作的精准把握、手术效果的可控性和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内窥镜技术均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为腋窝入路隆乳术带来了质的飞跃。
“当然,在我国隆胸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同样存在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栾杰坦言。
医美行业不是“摇钱树”,治理还须多管齐下
如何破解医美行业发展的突出困境?
栾杰认为,应该解决好四个矛盾: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生命健康的矛盾。医美产业不应该被定性为“摇钱树”,而是应该在让人健康变美和赚钱这两个方面实现协调统一。毕竟,健康产业事关生命健康,过度的商业化,就必然会导致安全问题丛生,在这方面,国家的政策也应该更加明确。二是要处理好消费和医疗规则的矛盾。现在很多医美机构强调服务属性、强化美学属性,淡化医疗规则、淡化医疗属性,这是亟须改变的。三是要处理好市场需求和专门人才短缺的矛盾。建立专科医师制度,是我国医美行业安全健康发展非常紧迫的任务。四是要处理好行业乱象和监管的矛盾。目前,医美行业的监管常常是依靠行政命令,这些命令不可长期持续。因此,医美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还需要有效机制来协调各部门实现综合监管。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也提出,要整治行业乱象,破解行业发展痛点,应从综合治理、发挥行业学会等专业组织机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以及科学宣传等四个方面着手。另外,孙咸泽说,他曾在药监部门工作,也了解到非法药品是影响医美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实际上,在医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条的每一个供给环节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求美结果。要找准行业治理的管理盲区与难点,重点整治和肃清行业违法、非法、违规行为,有效扼制不良经营行为和经营乱象,才能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美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孙咸泽还提出,对于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行业学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中华医学会是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组成的行业认可度最高的学术机构,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则集中了目前我国整形外科学界最优秀的专家队伍,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求美需求,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美专业人才,学会责无旁贷。目前,行业学会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下一步应着力补上这一短板,为产业发展护航。
过度商业化:行业管理的盲区与难点
(作者:肖苒,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要尽快完善医疗美容项目手册。
其次,要规范医疗美容项目的收费体系。
再次,要建立整形外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医美诊疗水平。
医美医生如果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没有掌握专业的医疗美容技术,医疗事故将会频发,因此应高度重视整形外科存在的行业风险。在医美行业,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提出了人才问题。建议尽快实行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制度,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专科培训的目标,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型区域性整形外科中心,建立国家级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参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模式,制定监督考评办法。同时,注重发挥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等社会团体技术指导、反映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采取多方监督、多元评价的方式监督评估整形外科专科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效果。
整容低龄化:塑形成瘾的畸形诱惑
(作者:王立祥,系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