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开始害怕30岁还碌碌无为,却不知道如何前进,该怎么办?
我们都害怕平庸,害怕堕落,害怕自己变成最讨厌的那类油腻中年人。
每天腆着啤酒肚,眼神浑浊,被岁月轻易磨平了棱角、浇凉了热血。
有人说:不要在你30岁时,做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
如果快30岁了,你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35岁的时候你怎么办?40岁的时候你怎么办?
这不是制造焦虑,这是每个人在奔三的路上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快30岁的人身上,很多刚毕业的人也有这样的困惑。早一点有这样的困惑是好事,它会让你早一点走上找寻自我的路。
1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们的教育不会教你如何做自己
如果你二十多岁,尤其刚毕业一两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给你安慰——80%的人都跟你一样。
而且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也大部分出现在二十多岁尤其刚毕业一两年。
为什么?22岁之前,你的人生是被安排好了的。
小学上完读初中,初中读完上高中,高中上完读大学,这个过程中没多少人会去思考将来自己的职业应该怎么选,因为这个过程中我们唯一的职业就是——学生。
你每天想的是,怎么做个好学生,其中80%的指标是——学习成绩。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不会教你如何做自己,只会教你考最好的分数,上最好的中学、大学,大学毕业后你就有光明的前途。
我们读大学前填志愿,你自己看、老师帮你推荐、父母帮你打听,都不是为了帮你找到你自己,而是帮你填一个最有前途最有钱景的专业。
哐当一声!大学毕业了——你走完了被安排好了的人生。
接下来,没人给你安排了,你走向社会,这时候你要自己给自己安排了。
可是,你早就丧失了这种能力。
于是,你就开始焦虑,不知所措,刚毕业几年的职业选择也像个无头苍蝇,这撞一下,那撞一下,始终找不到出路,过了25岁,你就慌了。
2
比起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更重要的是你先要习得“喜欢的能力”
上面我们探讨的结论其实是,长久以来我们很多人丧失了“深度喜欢一件事的能力”。
我讲线下课的时候,面对很多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学员时,我常问: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嘛?
很多人的回答是: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但好像又谈不上有多热爱...
因此,与其说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不如先让自己习得或恢复喜欢一件事、热爱一件事的能力。
如何习得?
1、保持好奇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但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把它磨没了,看到什么都“无感”,这是很致命的。
好奇心和找到喜欢的事,有什么关系?喜欢的事,是在不断了解、不断尝试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找到,它是探索来的。
如果你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你就没有探索的欲望,你就会停留在只愿意接触自己熟悉的事物上,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去年,有个话题特别火,叫:香蕉和枣在一块吃,到底有恶心。很多人出于好奇去尝试了一下,据说看见了人生的走马灯。
而清华大学的一个理工男,居然对此做出了系统的研究:香蕉分为熟透的香蕉和半熟的香蕉,冬枣和红枣,按照不同的蕉枣配比,应该怎么吃。以及应该是先吃香蕉后吃枣,还是先吃枣后吃香蕉,还是两个东西一块吃。
最后他得出结论:先吃熟香蕉,后吃冬枣,最后在蕉枣比为二比一的体积的时候,可以吃到一种死苍蝇的味道。
这名理工男叫毕导,今年参加了《奇葩大会》的演讲,并获得了97票,刷新了现场获赞记录。
毕导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总是喜欢用理科生的思维去观察世间的万事万物。
他嫌刷牙麻烦,电动牙刷又太贵,就将手机绑在牙刷上震动刷牙。他不喜欢洗袜子,室友又不允许他将袜子丢进洗衣机,他就尝试着自己造一只自动洗袜机:从电风扇到打蛋器,再到地摊上买的发条玩具......他研究天冷了应该怎样科学保暖,用各种方程去解,最后得出结论:秋衣外穿,才是最保暖的。
有人问他:你搞这些乱七八糟的研究挺有意思,但究竟有什么用呢
他说:生活当中,有趣和好奇心是为了取悦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为了取悦别人。
越没见识的人,越可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因此,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不断见识。
2、用心经营
兴趣和爱情一样,比“找到”更重要的是“经营”。
星友@云烟成雨在知识星球上提问我:“一切关系都是价值交换,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想听听粥老师对这个事情的见解,非常感谢。”
我回答: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即便爱情也是价值的交换,最好的爱情,无非是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最好的自己,你在我这里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但这个价值的交换,并不是你们在一起后天然形成的,而是你们彼此经营出来的。
兴趣,你也可以理解为价值的交换,你对一件事足够的用心经营,它便会给你足够多的正向反馈,于是你便喜欢上它了。
3、要有耐心
要把兴趣经营出来,需要耐心。
比如写作,即便是写作高手,一开始也可能没那么喜欢写作,因为一开始你肯定写的很屎,当经过耐心的经营你越写越好的时候,才一步一步爱上写作。
刚开始写作,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如今写作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但这是我耐心经营的结果,我并不是天生就喜欢写作。
保持好奇,不断探索,用心经营,要有耐心,你终究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
3
你可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只是你不敢承认不敢去做
你可能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你没有喜欢的事情。
你在纸上列一下,不管它们是什么——
你总是在家里研究做菜;
你一P图就是一晚上;
你到哪里都喜欢拍照;
你没事就喜欢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
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你基本都不会错过;
你总是爱琢磨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
你没事就刷电影已经刷了快1000部了;
…....
2、给你成就感的事情,你是有意识的
喜欢是什么?我喜欢你,最重要的不是喜欢你,我喜欢你是为了取悦自己,我喜欢你时是我最好的状态。
喜欢一件事,和喜欢一个人,道理差不多。先不要想它能否成为你的工作和事业,先想想你过去做过哪些事,让你有成就感,让你取悦了自己,让你觉得自己特别牛逼。
比如每次出去逛街买东西,你总能帮朋友成功砍价,朋友说你真牛逼;
比如每次聚会,总是你负责点餐,玩什么总是你帮忙张罗,大家都说你最会吃最会玩;
比如你在公司年会上唱了一首歌,技惊四座;
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你必需先搞清楚,什么能真的取悦自己,而且这件事一定不要跟别人比。可能对别人来说感觉很牛逼的事,在你看来不值一提,而别人很无感的事,却曾经给了你很大的成就感。因此,问你的内心就好了。
认真做完以上两条,其实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喜欢且擅长的事,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的偏见或者缺少决心,让我们没有把它往发展成工作和事业的路去走。
其实,你想成角儿,你得敢自己成全自个儿,哪怕道阻且长。
朋友圈里有一个宝妈,从140斤减到了100斤左右。
看着她在朋友圈里po出的马甲线和隐隐约约的腹肌,不禁对她的意志力肃然起敬。
之前她刚生完小孩的时候,体重飙到了140斤。
有一次和她去咖啡馆,她端着两杯拿铁朝我走来,坐下的瞬间,我听见“呲拉”一声。
她尴尬得涨红了脸,我才发现她的牛仔裤大腿内侧竟脱线裂开了。
我连忙把外套脱下来让她盖上,她像是下定决心般地对我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减肥。”
从那天起,她开始研究减肥食谱和健身方式,戒掉了高热量的油炸食品。
碰到聚餐的情况,她会尽可能地多吃些青菜,油腻的菜也会在开水里涮一下再吃。
瘦下来的她,整个人都轻盈了许多,看上去也年轻了至少5岁。
更重要的是,她比之前更加爱自己,不会再每天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
就像罗斯福所说:有了自律能力,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到的。
克制会让欲望变得简单,会让自己更加专注地去生活,更加享受每一次身处其中的过程。
30岁前,请逼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4
你把一件事做擅长了
不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句话:喜欢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付出,付出到擅长。
不管你是喜欢写作,喜欢唱歌,喜欢设计,喜欢敲代码,喜欢销售,喜欢谈合作,喜欢讲课,还是喜欢摄影,喜欢剪片子,喜欢做管理,喜欢讲段子……都是如此。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反向推理就是,你绝对不会喜欢你不擅长的东西。
后来做录播课也是,每次录个七八分钟的音频,我都藏在一个小屋里,录好多遍,其中有觉得比较难听的,我就重新录,直到自己满意。
再之后,我需要去企业讲课,第一次要去联想集团讲,那之前的一周我都没睡好觉。我是个偏内向+自卑的人,很讨厌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我没事就在家里对着墙练习,有时候给自己录一下,看看自己的样子。
如今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讲课、演讲,两年多高强度的付出,我越来越擅长这件事。去年我最多给一家企业的1000人讲了三个小时,我乐在其中,同时也越来越接纳自己的声音和台风。
喜欢,一种是天然的喜欢。比如男人谁不喜欢美女,是人谁不喜欢美食,这是天性。
喜欢,另一种是被动的喜欢。就是你持续的对一件事投入,过程中它不断的给你正向反馈,给你存在感成就感,你就被动的喜欢上了它。
你做一件事做到人人给你竖大拇指,傻子才不喜欢吧。这是被动喜欢,被动喜欢会慢慢的变成天然的喜欢。
你刚毕业没多久,年纪轻轻,很多事情没那么喜欢是正常的,因为你都不太擅长,而你都不太擅长也是正常的,因为你大都是新接触在探索的过程中。
5
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需要过程
你必须不断试错,别轻易放弃
读完第四点,你可能会说:那我对一件事我付出了很久,依然还不擅长怎么办?
这很正常,不行就换。
你得上辈子积多少德、攒多少运,才能在这辈子一开始就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
任何人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
我读大学时就不断的探索,到底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是自己喜欢又擅长的:
我试图走英语这条路,后来发现其实我并不擅长英语,高中的英语成绩牛逼,其实是靠我强大的阅读和背诵能力,大二我哥们考GRE,我陪学,我单词量干到2.5万,但其它方面我不行,口语很烂,听力很烂;
我试图学习写小说,读了大量的小说,买了教写小说的书,不得要领;
我试图学过橄榄球,但发现我不擅长团体类的体育运动;
我认真的付出过,想做一个职业滑板运动员,但发现自己身体条件不够,比如我的脚腕不够灵活,一些空中翻板动作就是比大多数人学的慢;
我尝试过水草造景,经过摸索我发现自己在构图方面不好,在化学生物学方面也很难突破(想成为水草造景大师,这些必需要学好,我高中生物化学都只能考三四十分)......
远不止上面这些,我保持好奇,一只探索,直到三年前我进入新媒体行业,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我喜欢深度阅读,喜欢分析事情的底层规律,喜欢通过写作去表达,喜欢通过优质的输出影响别人,而且又经历三年耐心的付出,因此到现在,我很开心地在从事喜欢且擅长的内容行业。”
同时,我上面说的“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久还不擅长怎么办?不行就换”,这句话你要谨慎对待:
1、不要随便否定
换下一个之前,你要仔细想想,目前的这个事你是真的付出了很多么?有多多?是很认真的那种付出么?你真的付出了很久么?这个久有多久?不要没做多少就随随便便的把它否了。
2、不逃避,直面解决
下围棋最忌讳的是缓手,个人发展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要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就出缓手——再考个研吧。比如有人辞职后,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又出缓手——先考个什么证吧。
别逃避,直面它,解决它。
3、没有绝对的喜欢,工作的本质不是享受
人终究不能只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尤其在工作中。人生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不同,工作上你喜欢的要做好,不喜欢也要做好,不管你喜不喜欢,尽可能的去解决问题,做出成绩,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老板。
因为即便你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其中也充斥着大量你不喜欢的因素。工作本质上不是让你来享受的,是通过艰苦付出拿结果的,别矫情。
这篇就写到这里,关于这个话题以后还会再写,希望这7000字能给你解开哪怕一点困惑。
希望你保持好奇,保持耐心,保持探索,保持付出,因为人,终究还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才行。
好多人跟小编说
靠搜索才能找到朱成频道
其实只要把朱成频道置顶就可以了
只需要5秒钟
教你置顶“朱成频道”
-END-
跨境电商人月入三万,活得像月薪三千
我今年27岁,存款为0
从第一桶金到月入百万,我做了三年跨境电商学到最重要的一堂课
有哪些跨境电商圈子的老手才知道的秘密?这次我们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