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画,我们可以看到带钩是如何装饰的。
明
《无款夫妇容像》中的带钩
带钩是束腰皮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毗”。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之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卡,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女性一般“其带伊丝”,这是一种丝质腰带,叫做襳褵(xiān
lí)。
汉代
青白玉龙凤纹带钩
今天考古虽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类似于带钩的长型玉片,但夏商周均无成型带钩出现。今天发现的带钩,从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广泛。战国中晚期,带钩使用相当普遍,出土及传世皆很多,很多带钩制作考究,镶金嵌玉、雕刻铭文、美不胜收。此时带钩不仅为日常所需要,已经进化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贵族、社会名流所用带钩已经由玉变为金银贵金属。
西汉
铜鎏金镶白玉龙首带钩
金属带钩主要以铜带钩为主,出现在春秋战国到秦汉。铜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形为主,钩首为龙,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或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一带的鄂尔多斯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飞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双人舞蹈,二人抚琴,人物摔跤,包罗万象。
错金带钩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带钩制作的衰落,数量锐减,类型单调。这说明此时玉带钩的实用意义在减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期间出土的玉带钩,造型也与汉代近似,钩面刻有纹饰的,凸起得很高。
宋
黄玉螳螂捕蝉带钩
到了元明清三代,带钩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因此美玉带钩大量出现。这些带钩造型优美、技艺高超、玲珑奇巧、颇有神韵。
清乾隆
白玉雕五福捧寿带钩
明清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有圆雕镂空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圆雕镂空螭龙或素面。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