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5:道路运输车辆性能检验原始记录单填写方法一、检验业务信息填写方法1、表题后括号内填写检验类别,例如:技术等级评定检验、委托检验(二维竣工委托、事故车委托、仲裁车委托、节前专项委托、其他委托等)。2、车辆单位,按机动车行驶证填写车主全称。3、道路运输证号,按道路运输证的记载填写道路运输证的号码,格式如“通字12345678;即“字”前为所在地运政管理部门简称,"字”后为位数字,省略"苏交运政”。领证之前的检验填"待领”非营运车辆填“无”。4、业务类型,填写受检车辆的属性,申请从事道路运输车辆填“申请”,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填“在用”其他车辆填“其他”。5
3、)等。9、挂车检测用牵引车号牌,通常填写“/。当检测挂车时,在信息栏“号牌号码”中填写被检挂车的号牌号码,“挂车检测用牵引车”中填写牵引车的号牌号码。10、车辆型号,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0.2项和注册登记证书填写完整的车辆型号。11、车辆出厂日期,根据出厂合格证或注册登记证书用“xxxx-xx-x格式填写车辆出厂日期。12、初次登记日期,根据机动车行驶证的记载用“xxxx-xxxX格式填写首次“注册日期。13、号牌种类,按GA36-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规定,填写大型汽车、小型汽车、涉外汽车、教练汽车、警用汽车、低速车、临时行驶车,等等。14、车辆用途,填写“货运(普
5、”等。19、排放核准值(m-1),对于柴油发动机汽车,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46.1项填写光吸收系数校正值。20、前轮距(mm),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5项填写车辆前轮的轮距。21、转向轴悬架形式,根据车辆技术说明书填写“独立”或“非独立”。22、并装轴形式,根据车辆照片或技术说明书,按1-2,1-23,12-3,12-34等方式填写。1-2表示无并装轴。1-23表示第2轴和第3轴并装。12-3表示第1轴和第2轴并装。12-34表示第1轴和第2轴并装,同时第3轴和第4轴并装。其中1-2”和1-23”为单转向轴,“2-3”和1“-34”为双转向轴。23、压燃式发动机
6、额定功率(kW),等于车辆一致性证书第26项,或注册登记证书,或车辆标牌上的压燃式发动机最大净功率除以0.9。24、客车座位(铺)数,根据注册登记证书或行驶证,对于座椅客车用“客座数+1”或“客座数+1+1”形式填写核定的座位数,对于卧铺客车用“铺位数+1”形式填写核定的座(铺)位数。25、客车类型等级,按实车核定结果用“XX型XX级”格式填写,如“特大型高三级”、“大型高二级”“中型高一级”“小型中级”等通常情况,实车核定结果会与交通运输部或各省级运管机构发布的评定信息表相符。但当客车实际配置和性能情况不满足部、省评定信息表要求时,实车核定等级会有下降的),无评定信息
8、“厢式车”和“罐车”等。30、驱动轴空载质量(kg),实车测量并填写驱动轴空载质量。31、驱动轮轮胎规格型号,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2项、第32项和注册登记证书填写驱动轮轮胎规格型号。32、牵引车满载总质量(kg),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12.1项运行状态下带车身车辆的质量和第19.1项牵引车连接点处的最大垂直负荷填写牵引车满载总质量。33、总质量(kg),根据注册登记证书填写核准的车辆额定总质量。34、整备质量(kg),根据车辆一致性证书第12.1项填写车辆整备质量。35、前照灯制式,就前照灯远光光束数量根据车辆技术说明书填写“二”(表示两灯制前照灯)或“四”表示四灯制前照灯)。3
12、式额定扭矩/转速”计算,等于“额定扭矩(Nm)乘以额定扭矩转速(r/min),再除以9549。不需要进行动力性检验的,不填,比如二级维护竣工检验时等,但不包括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按机动车行驶证的注册日期核定,参见12号信息“初次登记日期”)的非纯电动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检验时。注4:不需要评定技术等级的,达标功率直接按0.75倍计算并检测、判定;需要评定技术等级的,先按0.82倍计算并检测,一次检测不合格时改按0.75倍计算并重检,若还是不合格就判不合格。下面的“加载力”也是这样处理。42、“额定车速(km/h)”空格,填写按规定方法检测到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的额定功率车速(GB/
13、T18565-2016中的6.5.4.1.3),或装用点燃式发动机车辆的额定扭矩车速(GB/T18565-2016中的6.5.5.1.3),小数点后保留1位。不需要进行动力性检验的,包括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的非纯电动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检验时,不填。43、“加载力N)”空格填写按GB/T18565-2016中的6.5.4.2(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或6.5.5.2(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计算到的检测环境下底盘测功机在滚筒表面上的加载力(技术等级拟评为一级的,计算时功率比值系数取0.82倍4),保留整数位。不需要进行动力性检验的,不填,包括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的非纯电动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检验时。
14、44、“稳定车速(km/h)”空格,填写按GB/T18565-2016中的6.541.4(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或6.5.5.1.4(点燃式发动机汽车)规定,以“加载力戈ON”恒力加载测试时所能达到的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小数点后保留1位。无法稳定的填“X。不需要进行动力性检验的,不填,但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的非纯电动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检验时填“一一”表示视为一级而未检。45、动力性“判定”空格,根据是否需要评定技术等级以及“稳定车速”和“额定车速”空格中的数字大小来填。不需要评定技术等级时,“稳定车速”所填数据大于或等于“额定车速”所填数据的,动力性“判定”栏填“O”表示合格;要评定技术等
16、填写方法46、“等速百公里油耗限值(L/100km)”空格,对于以汽油或者柴油为单一燃料,总质量大于3500kg的在用道路运输车辆,按GB/T18566-2011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评价方法中10.1的规定填写燃料消耗量限值。按GB/T18566-2011中规定,已列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的车辆,其燃料消耗量限值为车辆燃料消耗量参数表中50km/h或60km/h满载等速油耗的114%。按GB/T18566-2011中规定,未列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布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的车辆,其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参比值见表1表3(其中,汽油车的参比
17、值由柴油车的1.15倍计算所得)。按GB/T18566-2011中规定,当按牵引车(单车)满载总质量进行检测时,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参比值按牵引车(单车)满载总质量对应取表2中的数值。不需要进行燃料经济性项目检验的,不填,但不包括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视为合格的适检车辆。表1在用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参比值车长Lmm参比值/(L/100km)柴油客车汽油客车高级客车等速60km/h中级和普通级客车等速50km/h高级客车等速60km/h中级和普通级客车等速50km/hL詬00011.39.513.010.96000 18、lt;800015.314.117.616.28000 19、;G<800024.428.14000 20、t;000016.919.423000 21、lt;G<2900032.637.515000 22、;4900047.354.447、等速百公里油耗“实测值(L/100km)”空格,填写按GB/T18566-2011规定的方法实施检测后得到的实测值,小数点后保留1位。不需要进行燃料经济性项目检验的,不填,但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内的适检车辆填“一一”表示视为合格而未检。48、燃料经济性“判定”空格,依据JT/T198-2016中表和GB18565-2016中5.2.2,等速百公里油耗“实测值”空格所填数值小于或等于“等速百公里油耗限值”空格所填数值的,填“O”表示经济性合格;当实测值大于限值时填“X”表示经济性不合格。不需要进行燃料经济性项目检验的,填7;但注册日期在三个月以 23、内的适检车辆,“判定”空格直接填“O”视为合格。五、制动性台架检验原始数据项目检验结果填写方法49、一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kg)”空格,填写采用独立式称重台和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时的一轴左轮和右轮静态称重数据,左轮的数据在斜杠前、右轮的数据在斜杠后(下同),保留整数位。50、二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kg)”空格,参照对一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空格的说明,填写二轴左轮/右轮静态称重数据。采用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双转向轴视为同一轴,第1轴和第2轴合并为“第一轴”填写静态称重数据;并装轴视为同一轴,比如第2轴和第3轴是并装轴,此组并装轴按“第二轴”填写静态称重数据。51、 24、三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kg)”空格,参照对二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空格的说明,填写三轴左轮/右轮静态称重数据。对于两轴车辆,以及按两轴检测的车辆,三轴“水平称重轮荷”空格不填。52、四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kg)”空格,参照对三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空格的说明,填写四轴左轮/右轮静态称重数据。对于三轴车辆,以及按三轴检测的车辆,四轴“水平称重轮荷”空格不填(因轴数不够而多余的“检验结果”栏空格不填,以下省略此类说明)。53、一轴“复合台轴荷(kg)”空格,对于多轴及并装轴车辆,填写采用复合式称重台时测得的一轴静态轴重数据。不需要采用复合式称重台检测的,“复合 25、台轴荷”空格不填。5456、二轴至四轴“复合台轴荷(kg)”空格,参照对一轴“复合台轴荷”空格的说明,填写二轴至四轴静态轴重数据。57、一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kg)”空格,对于乘用车,填写采用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的一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左轮制动力最大时的轮荷和右轮制动力最大时的轮荷)。不是乘用车的,或未采用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验的,“动态轮荷”空格不填。58、二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kg)”空格,参照对一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空格的说明,填写二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59、一轴左轮/右轮“行车制动力(10N)”空格,填写一轴的左轮最大行车制动力检测值和右轮最大行车制动力检 27、动作用,那么就填写一轴的左轮最大驻车制动力检测值和右轮最大驻车制动力检测值。64、二轴左轮/右轮“驻车制动力(10N)”空格,如果二轴有驻车制动作用(依据32号信息“驻车轴位置”)就填二轴左轮/右轮最大驻车制动力,如果二轴没有驻车制动作用就不填。6566、三轴至四轴左轮/右轮“驻车制动力(10N)”空格,参照对二轴左轮/右轮“驻车制动力”空格的说明,填写三轴至四轴各轴左轮/右轮最大驻车制动力检测值。六、制动性台架检验数据处理项目检验结果与判定栏填写方法67、整车“水平称重(kg)”空格,填写原始数据中“水平称重轮荷”栏各轴左轮/右轮所填数据之和。68、整车“整车制动率(%)”空 28、格,填写“原始数据中行车制动力栏各轴左轮/右轮所填数据之和,除以水平称重栏所填数据,除以0.981,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依据JT/T198-2016中表,当“整车制动率”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表示其单项指标不合格。表5台架检验行车制动性能要求车辆类型整车制动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空载满载前轴a后轴a乘用车、其他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汽车260为0为0b220b前轴4后轴W0或10d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汽车列车为5245牵引车260为020为0其他汽车260为0为0b8a前轴是指位于机动车(单车)纵向中心线中心位 29、置以前的轴,除前轴之外的其它轴均为后轴;第二转向桥视为前轴;挂车的所有车轴均视为后轴。b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c满载测试时不做要求,空载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或等于35%;总质量大于3500kg的客车,空载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或等于4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或等于30%。d对于后轴,当轴制动率大于或等于该轴轴荷60%时,不平衡率不大于30%;当轴制动率小于该轴轴荷60%时,不平衡率不大于该轴轴荷的10%。69、整车“驻车制动率()”空格,填写“原始数据中驻车制动力栏各轴左轮/右轮所填数据之和,除以水平称重栏所填数据,除以0.981,再乘以 30、100”之百分比结果。依据JT/T198-2016中表,其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6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表6台架检验驻车制动性能要求33号信息“总质量”434号信息“整备质量”.2<1.2整车“驻车制动率”要求垄0%绍5%70、制动性台架检验整车项目综合“判定”空格,填写整车制动率和驻车制动率两项参数综合判定结果,其方法是:“整车制动率”和“驻车制动率”中没有左上标#”的填“(出现左上标“#”的填“X未进行制动性台架检验的,填“/“71、一轴“轴制动率()”空格,填写“原始数据中一轴左轮、右轮行车制动力之和,除以一轴左轮、右轮动态轮荷之和(适用于乘 31、用车采用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或除以一轴复合台轴荷(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车辆),或除以一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之和(适用于其他情形的车辆),除以0.981,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依据JT/T198-2016中表A.2.15.1,其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7274、二轴至四轴“轴制动率()”空格,参照对一轴“轴制动率”空格的说明,依次填写其它各轴轴制动率,有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75、一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填写“一轴同时刻左、右车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一轴左、右车轮最 32、大制动力中较大者的百分比数”,即填写“本栏一轴过程差最大点中左轮和右轮之差,除以原始数据中一轴左轮和右轮行车制动力中较大者,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依据JT/T198-2016中表A.2.15.2和GB/T18344-2016中表5.9,其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76、二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当二轴是“视为前轴”的第二转向轴时,参照对一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的说明(不管其轴制动率小于还是不小于60%)进行计算并填写;当二轴是后轴但其轴制动率不小于60%时,也参照对一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的说明进行计算并填写;但当 33、二轴是后轴且其轴制动率小于60%时,应填写“二轴同时刻左、右车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二轴静态轴荷的百分比数”,即填写“本栏二轴过程差最大点中左轮和右轮之差,除以原始数据中二轴复合台轴荷(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车辆),或除以原始数据中二轴左轮和右轮水平称重轮荷之和(适用于其他情形的车辆),除以0.981,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依据JT/T198-2016中表,二轴不符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7778、三轴至四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参照对二轴“制动不平衡率”空格说明中关于“二轴是后轴”时的两种情形进行计算并填写。有制动不平衡率数据不符 34、合GB18565-2016中即表5所示要求时,加注左上标“”。79、一轴“过程差最大点(10N)”中的左轮和右轮数值空格,填写一轴左轮与右轮同时刻的制动力出现最大差值时的左轮制动力和右轮制动力。取值方法(参见表4):在行车制动力原始数据清单中,以同轴左、右任一车轮产生抱死滑移时为取值终点,如左、右轮无法达到抱死滑移,则以较后出现车轮最大制动力时刻作为取值终点。在取值终点前(含取值终点)的制动全过程中取同时刻“左右轮制动力之差”出现最大值时的左轮制动力、右轮制动力。8082、二轴至四轴“过程差最大点(10N)”中的左轮和右轮数值空格,取值和填写方法参照对一轴“过程差最大点”中左轮和右 35、轮数值空格的说明。83、一轴左轮/右轮“车轮阻滞率(%)”空格,斜杠前填写“一轴左轮阻滞力平均值,除以静态轴荷,即原始数据中一轴复合台轴荷(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车辆)或一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之和(适用于其他情形的车辆),除以0.981,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斜杠后填写“一轴右轮阻滞力平均值,除以静态轴荷,即原始数据中一轴复合台轴荷(适用于多轴及并装轴车辆)或一轴左轮、右轮水平称重轮荷之和(适用于其他情形的车辆),除以0.981,再乘以100”之百分比结果。检测系统数据库中需要保存表7所示车轮阻滞力原始数据清单,作为审核检验报告单中车轮阻滞率有无差错的原始依据之一。依据JT/ 38、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左轮车轮阻滞率、右轮车轮阻滞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无论是否需要评级未填写(即未检测)/有左上标“#”X不需要评级无左上标“#”O22号信息“并装轴形式”为12-3”或12-34”(第2转向轴,视同前轴)0%壹级需>20%贰级要无左上标“#”为0%4%壹级评22号信息“并装轴形式”为1-2”或1-23”(不是转向轴,属于后轴)>24%贰级级<60%<8%壹级>8%贰级89、三轴制动性台架检验综合“判定”空格,根据三轴的“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左轮“车轮阻滞率”、右轮“车轮阻滞率”共4个数据的填写情况,按表10所 41、18565-2016中即表11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未进行行车制动距离路试的,不填。表11行车制动路试检验条件与限值要求车辆类型试验条件限值要求制动初速(km/h)试验通道宽度/m空载制动距离/m满载制动距离/m空载MFDD(m/s2)满载MFDD(m/s2)M1类乘用车50翌2.5<19.0<20.0为.2为.9N1类货车50翌2.521.0<22.025.8为.4M2、M3类客车N2、N3类货车(含半挂牵引车)30翌3.00.0<0.025.4为.094、行车制动路试“MFDD(m/s2)”空格,采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检测仪检测时,填写按GB1856 42、5-2016中测得的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路试检验结果,其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52343即表11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未进行行车制动MFDD路试的,不填。95、行车制动路试“制动稳定性”空格,采用五轮仪、非接触式速度计或便携式制动性能检测仪检测时,用“稳定”(表示制动过程中,车辆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未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或“不稳定”(表示制动过程中,车辆超出了试验通道边缘线)填写按GB18565-2016中测得的制动稳定性路试检验结果,其值不符合GB18565-2016中52342或52343即表11所示要求填“不稳定”的 46、制动检测仪代替坡度台进行驻车制动路试的,填写表12所示检验条件中的“理论牵引力”计算值。未用驻车制动检测仪进行驻车制动路试的,不填。101、驻车制动路试“实际牵引力(N)”空格,用驻车制动检测仪代替坡度台进行驻车制动路试的,填写按规定方法加力过程中被检车辆开始移动或检测仪自动停止加力时检测仪仪表显示的当前值。未用驻车制动检测仪进行驻车制动路试的,不填。102、驻车制动路试项目综合“判定”空格,根据“驻车坡度”“不少于5min坡道驻车情况”、“理论牵引力”和“实际牵引力”空格的填写情况,按表12所示判定方法填写其综合判定结论。其中填“”表示操作失误取消检验结果应重检。这此空格均 50、段入CO(%)HC(10-6)CO(%)HC(10-6)平均值106、双怠速法(低)怠速C0(%)”空格,填写双怠速法排放检验所得(低)怠速阶段CO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GB18285-2005中4.2即表13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107、双怠速法(低)怠速HC(10-6)”空格,填写双怠速法排放检验所得(低)怠速阶段HC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GB18285-2005中4.2即表13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108、稳态工况法5025C0(%)”空格,填写按GB18285-2005中附录B规定进行稳态工况法排放检验所得5025工况阶段CO体积分数平 52、<17001601.526501501.925002001.10.01以前1700 53、1470 54、空格,填写稳态工况法排放检验所得5025工况阶段NO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DB32/966-2006第4章即表15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111、稳态工况法2540CO(%)”空格,填写稳态工况法排放检验所得2540工况阶段CO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DB32/966-2006第4章即表15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112、稳态工况法2540HC(10-6)”空格,填写稳态工况法排放检验所得2540工况阶段HC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DB32/966-2006第4章即表15所示要求的,加注左上标“#。113、稳态工况法2540NO(10-6)”空格,填写稳态工况法排放检验所得2540工况阶段NO体积分数平均值,其值不符合DB32/966-2006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