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军,文学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持《晚清民国词集刊刻与传播研究》《环太湖区域词学系年》等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九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多部。
书影
books
我们图书馆收藏了很多陈雪军老师的著作哦!
翰
墨
陈教授的书法作品
陈教授写给传媒与法学院的书香驿站
Q&A采访问答
Q1
陈教授为什么会推荐《传习录》、《王阳明大传》这两本书?
主要原因是我想给大家推荐阳明先生的书。
2016年我参加了宁波社科院组织的阳明文化之旅,追寻了冈田武彦先生走过的主要行迹。此时我开始比较系统地去研究他的心学思想,后来就发现了阳明跟浙大的关系。
在浙大西迁途中,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先生几乎每晚睡前都会翻王文成公全集。可这和浙大的关系是什么呢?竺可桢先生到了广西后有一个著名的演讲,号召大学生好好读书来报效国家,并宣讲了阳明先生的精神。此外,阳明先生说过:“君子之学,岂有心于同异?惟其是而已。”浙大的校训“求是”就是从中提取。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由浙大和宁波合办的学校,跟浙东文化有密切联系。而浙东文化中最厚重的一块就是阳明先生的心学,两者有着一个文脉的关系。
Q2
为什么选择王阳明呢?
我个人与王阳明也算是有渊源,因为我们家其实以前是属于余姚的,余姚是阳明故里。我以前读大学时就经常去龙泉山、中天阁,这也是我推荐的一个原因。
我在读大学时就开始接触王阳明先生,学到明朝的文学时就会提到阳明心学。明代文学里有几个大家,一个是绍兴的徐渭徐文长,他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天才,也是阳明先生的再传弟子。他有着传奇的经历,这和心学对人思想的解放有关。
明朝晚期的文学思潮与阳明心学的关系非常密切。除了徐渭以外,还有明末启蒙思想家李贽,他的童心说就是对阳明心学的传承。还有大家更熟悉的汤显祖,他是阳明先生的第四代传人。
在深入学习阳明先生的思想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阳明心学是非常宝贵的文化,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大的影响。
陈教授写的《学脉》阳明先生像
Q3
陈老师您对阅读《传习录》的入门生有什么建议吗?
阅读《传习录》,年轻的学生想从头到尾读得很透很熟,是不一定能做到的。但只要你翻开来认真阅读,哪怕刚开始没看明白,但是要去领会阳明先生核心的思想和精神,比如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从学生角度来说,我们一定要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你想的跟你做的要一致。有些同学想的很多却不落实到地,引用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就是:“我懂得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同学们想法很多,想出国深造、想读研啦、想考公务员……甚至有的同学这三方面都在准备。如何将计划和想法落地?这是很难的。
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幻想,要抬头仰望天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切合自己的实际目标,去定一个合适的期望。去行动是很重要的,光想不做,就只能一事无成。
Q4
陈老师,在如今考研的浪潮下,很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很矛盾,不知道要怎么选择?陈老师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首先就是我前面说的,不能光想,要行动,要提前想想你是否具备必需的自身条件。
我碰到过心气很高的学生,一定要考复旦大学,看上去好像很有上进心;也碰到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的学生,索性就躺平了,进了大学以后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躺平族?他们其实一路走来,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在哪里,目标是什么?阳明先生十一岁就立志了:做圣贤。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同学的目标可能比较功利,但是阳明先生立志成为圣贤是为他自己吗?现在的学生包括社会上很多人,给自己人生的目标太从众、随大流了,没有一个比较坚定的价值观。
人要突破环境是很困难的,为什么王阳明做到了呢?我想到阳明先生说的一句话:“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人的很多美好品质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比如阳明先生著名的“龙场悟道”,在那么艰苦的一个环境下,他居然还能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这是非常难得的。为什么能坚持,这跟他小时候的立志是有关系的。他立的志不是光宗耀祖,他立的就是要做圣贤。他走的路跟当时的读书人士都是不一样的。即使考进士没考上,他也不会很悲伤,这就是“我不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他有更大的理想——成为圣贤,这个心愿支撑着他走到最后。
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还有半个是曾国藩,王阳明是可以跟孔子比肩的这样一个圣人的存在。现如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他,我认为要学就要学他的立志。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赚很多利润?答案是否定的。稻盛和夫最核心的经营理念是利他。如果你只是想着自己,那你就到不了王阳明先生这个境界。这很难学,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私心杂念的。
为什么要推荐《王阳明大传》?因为《传习录》可能一下子看起来很困难,你可以先从冈田武彦先生写的传记开始。冈田武彦先生是一个特殊的作者,他做到了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他为了研究王阳明专门跑到中国来。王阳明的书其实在日本也有翻译,但冈田武彦先生坚持深入到一线拿到一手资料。而且难能可贵的就是,我们现在很多阳明的古迹都是由冈田武彦先生研究挖掘出来的。看他的书、再看他这种做事的精神,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体现。
学生如果想要学到精髓并且用阳明心学指导自己的行为,就要做到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这很难,但是要尽可能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大学生应该学冈田武彦的实践精神。
王阳明先生也说过,圣人也有大小分量有轻重,我们达不到尧舜孔子这般厚重,如果孔子是一千斤,那我们便做个二三两的24K黄金。
Q5
陈老师您对我们图书馆领读者的活动有什么展望或者评价呢?
这个活动很好,图书馆一直在做并且也做了很多能切实帮到学生的工作,比如考研服务。所以图书馆现在在理工的学生当中影响越来越大,我经常看到我们传媒学院考研上岸的学生跑去感谢图书馆。领读者活动可以更深入地推动学生静下心来去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书籍推荐
01《传习录》
BOOK
王阳明著
叶圣陶点校
索书号:B248.25/CW1.11
馆藏地:407/410
02《王阳明大传》
作者:冈田武彦
索书号:B248.21/CG1-X
书评鉴赏
by陈雪军
《传习录》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髓。
《传习录》共分三卷,上卷的语录是王阳明本人审阅过的内容;中卷是王阳明的亲笔书信,是其晚年著述;下卷的语录虽然没有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但具体地叙述了王阳明晚年的学术思想。
《传习录》是大儒王阳明的传世之作,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则是现代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对《传习录》的注释,叶圣陶先生的这个校注本也成为后来很多《传习录》校注本的必参本。叶圣陶先生校注的《传习录》,最早于192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当时就颇为通行。本次又作了精心修订,以期《传习录》原文句读更晓畅,叶圣陶先生注释更准确,以及原文的现代翻译更精准的历法。
《王阳明大传》
浙江社科院钱明先生认为《王阳明大传》是冈田先生晚年花费心血最多的著作,也是他组织和领导王阳明遗迹考察、践行阳明精神的心血结晶。本书内容全面丰富、权威严谨,是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精髓的上佳读本。
冈田武彦先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当代日本著名阳明学家,当代日本著名儒学家,也是日本九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1986至1996年十年其间,六次来华,走过了王阳明所有生活、经历过的地方,此书以最真实的一面打开了王阳明的一生。冈田先生以阳明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