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困境时,应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能读懂《王阳明大传》里的10个字,人生终将有所成就。
众所周知,王阳明是我国明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历经坎坷,可以说几经困境,但是他依然能够成绩斐然。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靠的就在龙场悟道之后,逐渐领会到了人生的真谛——“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所说的10个字就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这10个字简单而明了,道明了人生解惑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知行合一,它是王明阳心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一、知者行之始
“知”就是知道、认识的意思;“行”就是行动、执行之意。“知者行之始”意思是说知道仅仅是行动的开始,知道在行动之前没有本质的改变。
那么“知”重要吗?重要,它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因为不知道,所以想去学习。
王阳明从小就很好学,他立志要做个圣人,所以到处去拜师。在求学之路上,他经常碰壁失败,但是他从未气馁。
小时候,他曾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的道理,专门跑去竹林中格竹子,没想到不仅没有验证出什么结果,反而被淋了一场大雨,生了一场病。
“知者行之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想要在将来获得成功,实现心中理想,首先就要去认真地学习知识,丰富自己人生的阅历。
反观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静心学习?一个人上学的时候调皮捣蛋不听课,出了社会也不愿意学习技能,基本都是起点比别人低,努力多年也很难有起色。所以学习很重要,它是你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
二、行者知之成
在行动之前,一个人努力地学习了,获得了大学毕业证,拥有了硕士、博士,甚至“海归”的光环,可谓是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但是,如果这个人缺乏行动,知而不行,终将辜负了“十年寒窗苦读”。
“行者知之成”就是告诉我们,当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时候,只有去行动,把“知识”认真执行下去,才会有所成就。否则,知而不行,一切都是白搭。拥有知识和智慧,却不去行动,最终一切都付诸空谈。
所以,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我们就要大胆勇敢地去做,但也不能够盲目。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盖。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还是不够的,还要在事情上多加磨练。
只有我们做多了,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才会把一件事情越做越精。
同时,王阳明的心学也告诉我们,知道和行动,从来不是两件事,它一直都是一件事。只要自己心里想了,就去把它实现出来,否则,你将永远是行动上的矮人。
三、结语
人在困境时,如果懂得“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不仅虚心接受学习,还能够积极去采取行动,人生终将有所成就。不知道你领悟到“知行合一”的人生真谛了吗?
知道了,就去做,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平庸寻找借口的,只会默默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