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1个目标“打造以东方朔文化、颜真卿文化为内涵的汉风唐韵文化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陵城首位度”,做强1个品牌“智圣东方·水韵陵城”,突出2个抓手,深度挖掘挖东方朔文化,打造东方朔文化园;深度挖掘颜真卿文化,打造书法艺术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聚力6大突破“地域文化品牌影响力的突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弘扬的突破;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的突破;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突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按照陵城区“德陵一体化”总体战略部署,突出“东方朔故里”历史文化与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德州市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积极对接中心城区。深入挖掘以东方朔、颜真卿为代表的人文和民俗资源,以水韵德风生态综合体、两湖休闲旅游区、神头汉墓群遗址公园、平原郡故城遗址、真卿书法城、滋镇三洄河红色教育基地为产品载体,重点打造“文化体验游、滨水生态游、乡村休闲游、红色教育游”四大特色产品,构造独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成熟的现代智慧文旅产业体系,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成为陵城区的支柱产业、动力产业、和谐产业。
三、主要任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软硬件设施,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配备数字文化设施,实现“点单式”、“订单式”服务;建成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社区(村)为服务点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统借统还、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区文化馆软硬件水平,秉持“季季有品牌、月月有培训、天天有活动”原则,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综合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期待和需求;采取“请进来、送下去”的方式,举办开展书法、美术、剪纸、曲艺等培训班,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基础的群众需求。注重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和阵地作用发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训文化站站长及文艺骨干,提高文化艺术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戏曲进乡村”、“送电影下乡”等惠民工程实施,实现全区行政村100%全覆盖。
繁荣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建设以汉代文化为主调、神头汉墓群为主脉的东方朔文化产业,加强东方朔文化展示、传承和利用,深度挖掘东方朔文化内涵与外延,积极打造以东方朔文化为灵魂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点亮唐城墙、颜真卿等历史人文资源文化价值,开发新旅游产品、设计新旅游线路。依托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活动,着力提升陵城区文化消费需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努力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立体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力度,推动特色鲜明的桃雕、剪纸、柳编等“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举办各类非遗项目培训班培养传承人。实施平原郡故城和神头墓群抢险加固工程,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提档升级,申报神头墓群、平原郡故城为国保单位,申报徽王石桥为省保单位;全面加强徽王石桥、平原君墓等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调查考证、修缮保护和公众展示,对有价值的文保单位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进行修缮保护。加强文物普查力度,做好文物归纳整理,搜集馆藏文物详实信息。
全域思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创建囊括大宗家战斗遗址等智慧红色旅游景点在内的红色文旅线路图。改善乡村旅游道路交通条件,加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通城区通往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直通车”。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开发一批以陵县西葫、神头香椿、徽王庄葡萄、边镇粉皮、滋镇柳编、郑家寨樱桃、临齐街道“十里河”醋、临齐街道“赵先红”豆腐皮、宋家镇野菜水饺、蒲公英茶,正香园香油等为原料的特色旅游商品。推动“吹糖人”、“蹦鼓舞”、“‘朔之乡’剪纸”等传统技艺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持续推进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旅游+”跨产业融合,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按照“园区支撑,项目带动、示范先行”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培育壮大陵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全面监管,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市场有序、健康、繁荣发展。
四、重点项目
1.神头镇汉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
打造4A级旅游景区、汉墓群国家遗址公园、东方朔智慧主题文化园。项目一期,对包括东方朔墓在内的六大汉墓进行抢险加固,对汉墓群公园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绿化修整,引入国内顶级摄影家工作室、建立摄影基地、招募汉服社群、建设汉餐博物馆、开办汉风民宿,又因神头镇距城区仅12公里,交通便利,可顺势创建汉文化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二期,复建东方朔祠、东方朔故里三绝碑、朔母祠等地表建筑,依托区内林场,建东方智慧园,将汉代羊拉车、灯谜、迷宫、八卦图、幽默诗赋、滑稽笑话等幽默智慧文化通过建筑、演出娱乐活动等展示活化于园中,为游人提供亲身体验东方朔文化的旅游活动。项目三期,修建厌次故城综合体。集商业、游乐、演艺、研学于一体,吸引周边县市区客流量。举办东方朔喜剧节、中国传统哲学研讨会等,扩大东方朔文化影响力。
2.丁庄镇仙人湖生态文旅小镇项目
含“印象大薛庄”农业观光园、仙人湖生态旅游综合体,以生态农业旅游、温泉养生度假、运动健康休闲为主题开展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等旅游活动,做好共享果园、木屋度假、索桥观光、花海赏游等项目。加大文化旅游执法力度,不断优化景区经营环境,打造近郊乡村旅游龙头项目区。
3.陵城区历史博物馆项目
新建一处独立博物馆。一是聘请专家梳理馆藏文物信息,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品类。二是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导览、警示标识标牌,等措施进一步方便来馆参观群众;三是持续提升免开水平,梳理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免开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四是积极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接待各类研学团队,传播陵城文化,讲好陵城历史故事,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4.陵城区智慧图书馆项目
新建一处面积达标、场馆布局合理、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独立图书馆。在今年新增70万元图书的基础上,根据市民品质生活需求,丰富馆藏图书数量和种类,引进自动借还书系统、线上自助查询系统、智能机器人管家,为市民生产生活提供智力支撑,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5.水韵德风生态综合体项目
计划总投资108亿元,规划占地44200亩,开发建设仙人湖森林公园、房车营地、航拍基地、生态康养中心、森林街区、鬲津湖城市休闲公园、乡村田园社区,以及马颊河、马颊岔河、新马颊河两岸花海滨河景观带等主题功能片区。项目集森林产业、生态旅游、乡村休闲、花海观光、亲子研学、康养运动等功能为一体,以打造“环渤海著名的康养度假目的地”、“大德州中央生态公园”、“陵城区城市新名片”为目标,形成未来德州市城市休闲、文化体验、医疗康养和生态旅游中心,带动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建设工期为2019—2022年,项目分期施工建设。
6.颜真卿书法艺术城项目
五、主要措施
1.对接中央省市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规划,本着实用性、前瞻性、协同性、科技性、生态性原则,科学制定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2.配强政策研究室工作力量,切实加强中央省市政策研判,及时借力上级政策,以政策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灵活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力度。
3.持续加大跑市进省力度,主动对接上级文旅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