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3月31日,有一位中国老人,在卢浮宫前建起一座巨型的玻璃金字塔!
这座像钻石一般的金字塔,征服了法国人,也彻底“复活”了800岁的卢浮宫,更作为法国的著名地标惊艳了全世界!
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富15代”的百岁贝聿铭,让世界人见识了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贝聿铭先生,是享誉全球的最著名建筑师,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优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他用了一个世纪,让自己的建筑遍布4个大洲、10个国家。他曾说:“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这位华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赢家!贝老,一路走好!
富贵人家:生而不凡却唯爱建筑
1917年,贝老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一出生就有强大的背景。
父亲是中国银行创始人,苏州贝氏家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富了15代的名门望族,是典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
富贵人家的他,打记事起就看惯了父母的迎来送往,从小就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儿时的朋友经常打趣“你这张巧嘴,不当律师那就怪可惜了。”
青年时期的贝聿铭
1935年夏天,少年贝聿铭高中毕业了,父亲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子承父业。
但是,一部名为《大学幽默》的电影却使得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电影中描述的美国大学校园建筑和校园风情令他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明确了“我要当一个建筑师”。
父亲则希望他可以从事金融,子承父业。但他却唯爱建筑。最终他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后又转学到造诣更高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
但他没想到,这一去就是40年。
5年后,学业结束,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项,却因为国内战事,回国计划一再搁浅......在此期间他又进入哈佛大学读研究生。
华裔奇才:一个时代开启作品遍布世界
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贝聿铭也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律铭)
据悉,贝聿铭与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的合作长达12年之久。在这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香山饭店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贝聿铭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追求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他的建筑作品散布全球,包括中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卢森堡、甚至远至卡塔尔。
据粗略统计,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铭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金钟廊和中银大厦
“最后的大师”:不随波逐流成就“最美建筑”
在贝聿铭的所有涉及中,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当时,法国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最终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1988年,著名的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用从中国江苏运来的793块玻璃建成的透明金字塔揭开了神秘面纱,玻璃金字塔就像剔透的精灵一般,矗立在卢浮宫前的广场上。傲慢的法国人终于收回了当初指责,称之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由此接受了贝聿铭以及他的建筑设计艺术。一座惊艳世界的新型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
玻璃金字塔的建成,也带动了卢浮宫的复兴。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独特尝试。同一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建筑界的最高奖项)。
贝聿铭在卢浮宫
数十年来,贝聿铭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也被认为“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祖籍苏州:在苏州留下封山之作
苏州博物馆也被称为贝聿铭的封山之作,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建筑智慧结合东方的传统美学以及对家乡的情感全部融汇在这座建筑里,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视觉之美。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苏州博物馆
六朝博物馆整体建筑由两个L形的几何体扣合而成。走进这座博物馆的一楼,人们发现,挑高16米的“阳光大厅”内,米黄色墙体大厅的顶部,玻璃采光顶将阳光直接引入进来,光线成为设计之魂。更令人惊艳的是,地面上镶嵌的78个玻璃窗,被设计和建设团队戏称为“满天星”。观众置身其中,可透过这些透明玻璃窗从正上方俯瞰城墙遗址,从而将一层与负一层两个不同空间巧妙衔接起来。
脚下的负一层遗址厅中,一段长20米、宽10米的夯土城墙是整座博物馆的“根基”,这是六朝建康城东城墙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遗址外围的观赏平台,可以方便观众登高远眺城墙遗址风貌。
在设计六朝博物馆的过程中,贝建中多次来南京实地考察,寻找灵感。“这个项目实际上很困难。因为我去了南京很多很多次,南京在中国是个很重要的城市,我很高兴这次设计让我更好地了解南京。”
贝聿铭作品
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贝聿铭在设计的金字塔前
美国肯尼迪图书馆
贝聿铭与杰奎琳·肯尼迪
1964年,肯尼迪家族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纪念遇刺而故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就选择了贝聿铭作为设计师。最终,贝聿铭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选址波士顿,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博物馆
艾佛森博物馆
贝聿铭的得梅因艺术中心和艾佛森博物馆项目都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国家荣誉奖,这是协会第一次颁奖给同一个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
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
香港中银大厦
北京香山饭店
国内也有众多贝聿铭代表性作品。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香山饭店,都是他献给祖国的礼物。贝聿铭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城市的风貌、文化,创造出极有“贝式特色”又含“中国元素”的作品。
贝聿铭将苏州视作故乡,因为这里是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1990年宣布退休的贝聿铭在2002年设计了苏州博物馆,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
在开馆仪式上贝聿铭激动而自豪地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
2019年5月16日,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老先生,去世了。
他用了一个世纪,让自己的建筑遍布4个大洲、10个国家。
他曾说:“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这位华裔老人不忘初心,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赢家!
贝老,一路走好!
综合自新华网、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海外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