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主要是围绕畜牧兽医专业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阐述观点、展示结果。从“饲养”和“治疗”两大方面进行选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2实践性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少,大多偏重于实践。毕业论文内容多是学生在实习、实验中的体会和发现,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性。
1.3创新性
创新是毕业论文的生命,是论文的价值所在。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理论上要有所发展,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对前人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或提供新的佐证材料。例如补充说明某种疾病的症状、补充说明某种药物的用药方法、提出新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等,都体现了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1.4指导性
毕业论文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在指导的同时,要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5层次性
2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
2.1选题
选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价值性原则,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二是可行性原则,要选择“篮球架”式题目,既可完成,又不太过容易。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如果选题为《论禽疾病的防治》,这个题目范围太广大,难度太大,学生无法完成;如果选题为《鸡蛔虫病的诊断》,这个题目大小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
2.2收集材料
写作毕业论文要大量的收集材料,占有素材。材料收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围绕选题选择材料。
2.3立意
立意是循着选题的方向,在选择的资料中确定写作方向。有的时候由于材料收集的不确定性,会同时提炼出几个截然不同的立意方向,这个时候要进行科学地对比、分析,从而正确立意。
2.4拟定提纲
2.5撰写初稿
依据写作提纲,完成论文写作。撰写初稿时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弊病。
2.6论文修改
3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的结构与写法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3.1封面
3.2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论文的导读图。
3.3标题
3.4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毕业论文的摘要以200~500字为宜。
3.5关键词
3.6绪论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缘由、意义、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等。这部分的文字要简洁,避免长篇累牍。
3.7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要在这部分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写作这部分时,要求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本论部分要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3.8结论
结论要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是从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得到的新观念、新见解。该部分内容一般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的观点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等。
3.9致谢
对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毕业论文中的致谢,主要感谢指导教师和对完成论文直接提供帮助的单位。
3.10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
3.11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数据、图表等。
4小结
兽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兽医用抗微生物药当前发展及应用的现状,指出必须根据动物疾病的种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动物的生理特性,科学规范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抗微生物药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剂,主要用于全身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抗微生物药品用于临床兽医已有多年,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大量的试验表明,抗微生物类药物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或减弱机体免疫功能。但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物残留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等。
1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抗微生物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常见的有:
(1)影响巨噬细胞粘附、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2)影响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下淋巴细胞向母细胞分化、增殖。
(3)影响抗体生成和补体活化。
(4)使免疫器官受到抑制,进而使免疫活性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或使其易于破坏。
(5)穿过细胞膜进入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直接破坏细胞的吞噬功能、生长代谢功能以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功能。
2药物残留的检验方法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耐药问题日益突出。肉类、蛋类及乳品内的药物残留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药物残留的检验成为控制药物残留的关键。测定药物残留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利用生物测定法(Bioassay),二是化学分析法(Chemicalanaiysis),三是兼生物和化学的酶联免疫检查法(Enzymeimmunoassay)。
3药敏试验
由于经济原因及部分地区缺乏相应的临床用药监测条件,个体化给药无法开展。细菌药敏试验也不普及,在使用抗生素时只凭经验和习惯性用药,常造成本地区抗生素的乱用和滥用,致使耐药株增加。
4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
PK-PD整合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刚刚起步,相比人药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有较大的差距,应进行各种药物在动物体内体外的试验来获得数据并用于兽药给药方案的优化。给药方案的优化体现在细菌的清除和症状的痊愈、耐药菌出现的几率最低、不良反应减少等方面。在兽药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中,PK-PD参数对制订合理有效的给药方案、降低兽医临床上细菌耐药性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未来兽药生产厂家药物开发与研究、设计合理剂型与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5兽用微生物制品技术开发
作为畜禽疾病预防控制的有力武器,兽用生物制品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兽用生物制品的技术进步,后者的进步又促进了畜牧业的繁荣。同时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特殊的兽药,其研究成果为动物与人类的健康、现代生物科学探索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和安全防护方面的漏洞,也会出现某些生物灾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微生物制品是抗生素、化学药品、激素类的理想替代品。它除具有中草药的优点外,还有一般中草药没有的优点,即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微生物制品的研制、应用理论目前日趋成熟和完善,微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由实验室转向工厂化,生产品种规格日益丰富,为兽用微生物制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生物制品的生产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酵生产难度大、产品标准难统一,加工储运过程中耗氧、高温均使其大量失活,动物胃酸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在胃肠道定植能力不强,颗粒饲料制粒过程中微生物失活,使用效果不稳定。因此,微生物制品生产、应用技术开发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一是微胶囊包埋;二是研制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如寡糖。
6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抗微生物药物是目前兽医临床使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药物,对控制家禽传染病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当前不合理用药较为严重,常造成治疗失败、不良反应增多、药品浪费、细菌耐药性产生、兽药残留等,为了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的疗效,必须切实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症。推断或判定病原微生物,选用适当药物,如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鸡慢性呼吸道病选用氟喹诺酮类、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
(2)制定给药方案。根据药动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剂量合适、疗程充足和防止不良反应。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不滥用抗菌药物,能不用尽量不用,单一药物有效不要联合用药;及时、足量、疗程恰当;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和长期用药;病因不明或病毒性感染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4)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家禽体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合理。①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特征: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②必须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性和机理进行选择,避免盲目组合。根据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可将抗微生物药分为4类:Ⅰ类为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Ⅱ类为慢效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Ⅲ类为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I类与Ⅱ类合用出现协同作用,I类与Ⅲ类合用出现拮抗作用,I类与Ⅳ类合用无明显影响,其他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合用疗效并不增强,但可能相互增加毒性或出现拮抗作用,如氨基糖苷类之间或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之间。③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
7参考文献
[1]丁焕中,曾振灵.抗微生物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9):12-16.
[2]吕贵喜,吕世秀.21世纪我国畜牧兽医技术发展方向[J].饲料广角,2001(6):10-12.
[3]孙雷,杨桂香.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5,35(2):38-40.
[4]阙鹿枫.用细菌抑菌实验法快速检测抗微生物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J].河南畜牧兽医,2001,22(1):18-19.
[5]梁晶,杨伟业.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调查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4):354-355.
[6]高延玲,陈杖榴,王付民.抗微生物药物PK—PD研究在优化兽药给药方案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8):27-31.
[7]BLASERJ,STONEBB,GRONERMC,parativestudywithenoxacinandnetilmicininapharmacodynamicmodeltodetermineimportanceofratioofantibioticpeakconcentrationtoMICforbacterialactivityandemergenceofresistance[J].AntimicrobAgentsandChemo-ther,1987,31(7):1054-1060.
兽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兽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也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近几年来本实验室基本上每年都有院级以上优秀论文产生,结合近几年指导兽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历,我谈谈对于论文指导的一些感想。
一、良好的选题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
当然,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也要避免两种情况的发生。一种是眼高手低,一心想做出一番大事来,却不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不愿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开始做起;另一种是没有主见或惰性很强,一味地跟从别人,看到别的同学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写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可言。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对于后者,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积极的心态去选好题,写好论文。
二、材料准备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
三、严格实验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与保证
由于兽医专业论文的特点,学生在选好题收集好材料后,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实验或其他操作。在完成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做好试剂等材料的准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用在此处应该是非常恰当的。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按照预定的试验方案准备试验用试剂等材料,确保试验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中途停止。否则常常会因为某个试剂的缺乏而使论文实验进展停顿下来,不能及时地开展下去。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做任何实验都要努力做到细心、耐心,严格按照试验步骤进行,及时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绝不能等到试验完成后再补实验纪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后补的实验纪录往往都会失去真实性,使实验数据中掺入人为的因素,或者使整个实验缺乏完整性。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多数都会存在这个问题,指导老师应该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三是对于学生作出的实验结果应给予严格的验证,防止弄虚作假。当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讨论,适当调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不能放任,避免学生为了追求预期实验结果而作出不应该的修改。
四、规范写作是写好毕业论文的保障
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拟定提纲。提纲中要表明论文的题目,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纲要。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活动,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要积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学生进行选题、资料收集、实验研究及最后的写作。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兽医本科论文的质量一定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毛飞.本科毕业论文究竟是不是“阑尾”[J].观察与思考,2004,(08):5.
[2]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01):80-83.
[3]金辉,卫平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01):105-107.
[4]何静,张求慧.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0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