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探访、交流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来历,初步感受物品来之不易,物品背后凝聚了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感受工业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难点: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来之不易及物品背后凝聚了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三、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我们家使用的物品有哪些
1.导入:同学们,通过课前观察自己的家,在你的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物品?请把你准备好的课件、照片或图画及文字介绍给大家,可以是整体介绍,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房间或处所。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PPT、照片、图画、文字等不同的形式将课前调查的内容记录下来。介绍时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2.交流
(1)指名说,其他学生点评或提问。
(2)简要分类:电器类(智能类)、厨具类、家具类、卫生用品、床上用品等。互动:图片呈现,举手示意。
(3)小结与过渡:通过调查与介绍,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了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已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那这些物品从哪里来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简要分类旨在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与内容,趋于整合化,同时通过图片的形式集中呈现,让学生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使用很多物品,感受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物品。
3.猜一猜活动
(1)出示物品:依次呈现牙膏、毛巾、桌子、冰箱等物品。
(2)猜一猜:这些物品从哪里来?呈现图组:生产线及厂房等图片。
(3)交流:看了上述组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二)探访活动:揭开物品的“秘密”
1.导入: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小熊玩具),这是什么?有谁知道它需要经过哪些过程或工序才会这么可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丽看看其中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小熊生产需要经历的过程,揭开小熊的“身世秘密”,同时也为后续的介绍环节提供版本,知道怎样把物品的经历表述清楚。
2.学习微课《小熊的身世“探秘”》
(1)观看微课:依次播放6个环节。
(2)说一说:小熊生产需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3)学生交流。
预设:
生产研发部门:设计样式
材料车间:选择材料
生产车间:生产制作
装饰车间:装饰美化
检验和包装车间:检验包装
运送部门:运输到站
(4)议一议:你觉得哪一个环节最为重要?
①指名说,追问理由。
③听了这个故事,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5)小结:其实在小熊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很重要,都不能有失误,否则就不能呈现一个完美的产品。当然产品要在市场上有一定销量或者受到人们的追捧,还是需要有亮点,有特色。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熊,不进行深入探究,还真想不到需要经过那么复杂的工序,其背后还有那么多劳动者默默付出。小小的一件产品真的来之不易呀!产品背后更是凝聚了许多劳动者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3.探访活动成果介绍
(1)引入:通过微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小熊的来历,课前你们也进行了探访,来吧!将你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要求:一是把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的来历讲清楚;二是简要说说这件物品最大的亮点或竞争力是什么。
①小组交流,组内点评。
②全班交流,点评互动。
(2)过渡:刚才同学们介绍的物品,其实与玩具小熊一样,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倍加珍惜。老师这里有一件特别的T恤,让我们一起来看。
(3)呈现案例:《一件不一样的T恤》
①说说这件T恤不一样在哪里?在平常你发现类似这样特别的产品吗?学生举例,教师呈现多组个性化产品。
②思考:个性化产品与大众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这类个性化的产品吗?
设计意图:案例《一件不一样的T恤》的呈现及引发的思考,主要是想从另一个侧面来认识产品。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个性化产品与大众化产品都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也为进一步改进产品、优化产品做准备或提前渗透这种思维。
(三)找一找,“它们”的便利
1.找一找
(1)情景再现: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咱们一起走进温馨的家,来找一找吧!
(2)师生交流:你都找到了哪些东西?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方便?
预设1:洗衣机,能把衣服洗干净的同时,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更轻松。
预设2:电冰箱,让食物保存得更长久。
预设3:空调、吸尘器、煤气灶、微波炉、电饭锅……
(3)现场活动: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一些物品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你找到了吗?
预设:白板、平板电脑、空调……
(4)小结:洗衣机、电梯、空调、白板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让教学内容更具“学生化”“生活化”。
(四)研一研,“它们”的变化
1.小调查:曾经流行的物品和现在新兴的物品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的小调查,情境再现:课前,我们彩虹小队和阳光小队分别采访了自己的家人,了解了那些“曾经流行的物品”和“现在新兴的物品”,咱们一起来看看。
(2)小组汇报:两个小组分别交流那些小时候用过但现在已经不怎么流行的物品,以及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物品。
预设1:曾经流行的物品——留声机、录音机、BB机、油灯、自行车、磁带……
(3)拓展交流:同学们无论是那些“曾经流行的物品”,还是这些“现在新兴的物品”,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与方便。在舒适与方便的背后,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感谢那些发明和制造产品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4)小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产品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方便,我们要感谢那些发明和制造产品的人,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为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成果,能有效提高学生发言的欲望。同时,有了之前调查活动的支撑,学生的发言更具有指向性,言之有物。可以说,这些生活经验开放了课堂的空间,成为学科教学的“链条”,为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小设计:未来的创意物品
(1)提出任务:同学们,将来我们也可以发明和创造新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那你有什么设想呢?
(2)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分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交流:在未来,你觉得哪些产品可能会被完善呢?我们可以怎么完善,让他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对未来物品的设想。
(4)小结:老师期待着我们同学们的这些奇思妙想有一天能成为现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小设计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载体,也避免了大家都围绕生活常见主题进行设计,使设计活动更有层次感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