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癖YoungDesigner2018大型毕业设计报道暨「NEXT设计奖」已经正式拉开帷幕。看展第一天,设计癖就来到广州美术学院的生活设计工作室大饱眼福,小癖发现这19位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涉及品类广阔,跨界多样,既有保持工作室一贯风格调性的情感化家居用品、创意产品,也有带着某种主观感受与情绪的艺术互动装置,简直全能啊!
不逼逼叨了,快来让我们感受下艺术与设计交汇、产品与装置融合的生活设计工作室吧!
「生活设计,设计生活」,广美生活设计工作室研究领域包括一研究大众生活与行为方式,心理及审美情趣为基础,尝试富有创意的家居产品、风格家具,个性化产品设计等。通过对设计艺术与周边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设计师的视角审视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物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用设计师的个性化语言在设计中展现与强化,强调低技术+高情感路线。
生活设计工作室合作的企业包括:高露洁(Colgate)、哲品家居(ZENS)、名创优品(MINISO)等。
目前已获众多国际国内各大设计奖励,例如德国IF、红点、星火奖(Spark)、韩国K-design奖、美国IDEA奖、中国台湾创意设计大赛奖、中国红星奖、红棉奖、为坐而设计奖等。
1、叠棋
象棋的乐趣在于博弈之间,“叠棋”通过加入磁吸的元素并改变象棋的结构,使得下棋时,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吃棋子”的乐趣,同时也使象棋的收纳变得更方便简约。
作者:曾粤婷指导老师:磨炼
2、小皮灯笼
小皮灯笼是一个皮质的台灯。我在设计灯的时候运用了皮革的韧性,同时也在探讨灯在开启与关闭不同状态所对应的不同形态。灯在未开启的时候是一个柱形的状态,按压后开灯,灯因皮的韧性,造型变成了传统照明的灯笼形态。再次按压后灯关闭,灯弹回柱形的状态。开启后的形态契合其功能,开启前后的形态对比也为产品体验带来乐趣。
作者:贺莉指导老师:磨炼
3、合·视
潮湿的气候,会影响家居环境中的部分物品变质甚至损坏,除湿是在这种环境下的当务之急。除湿材料使用变色硅胶材料,变色硅胶的除湿前与除湿后会有明显的色彩变化。对于除湿盒的除湿状态进行显性提示。设计的这款除湿盒是根据家居环境中主要需要除湿的场景,例如,衣柜,浴室镜柜,橱柜,书柜,展示柜等场景,提炼出的除湿盒的形态与场景更加匹配,更与家居环境融合。
作者:贾凯惀
指导老师:磨炼
4、正负
从几何形体交织在一起的正负形关系中出发,进而寻找一种有趣的产品结构形式,对枯燥的事物进行转变,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示,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想象力,尝试能够使用户产生有趣且愉快的感受。
作者:黎灿杰指导老师:磨炼
5、第二空间
桌面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地面,第二个空间。楼梯是地面的延伸空间,我用楼梯元素做成可以自由搭建的组合摆件,配上部分功能组件。你可以自由堆砌,在桌面上打造你的第二空间。
作者:李浩炎
6、低语系列
低语系列是针对台面收纳的设计,这一系列朴素的作品,其几何造型简约时尚,极具现代感。用贴近生活的材料和独特的设计思想相融合,传递着最纯真的信息。结合我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在解决收纳问题的同时,与众不同的淡雅会让你有心灵的放松。多变的组合方式增加生活的趣味。
作者:林志豪
7、宠
“宠”是一系列桌面文具产品。用拟物的手法,让文具的特点与宠物的性格动态相吻合,文具也仿佛有了性格,营造出有趣的故事和情景。一套共四件作品:啃木头的仓鼠、想逃跑的猫、翻壳的乌龟、啄羽毛的鹦鹉。
想逃跑的猫——橡皮经常莫名其妙消失,就好像随时要溜走的猫。
啃木头的仓鼠——削笔刀让铅笔从木棍变成木屑,联想到爱啃木头的仓鼠。
啄羽毛的鹦鹉——回形针与羽毛,不仅是形态的契合,也是人与物的互动。
翻壳的乌龟——纸镇本是静物,但做成乌龟翻壳的形态,便有了平衡于动静之间的玩味。
作者:严格格
8、碗型削笔刀
我将削笔刀装笔屑的部分做成碗的造型,去强化使用削笔刀时笔屑集中的状态。在削铅笔时,笔屑自然美丽的状态会集中在碗型削笔刀中呈现出来。
作者:吕嘉纯指导老师:张剑
9、勺子烛台
我将杯蜡的烛台以勺子的造型呈现,当蜡烛燃烧时,蜡会因为温度升高变成液体的状态,手持勺子烛台,犹如舀了一勺烛光。
10、App-poker
手机从一个通讯设备进化到人类身体器官一般的存在,让我不禁去思考这个人造物种。在我看来,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的功劳。从这些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但发展到今天,更多的应用程序是在创造需求。手机能完成事情越来越多了,还是手机让我们要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了?我希望通过我的设计,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思考更多我们与手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我的设计中,应用程序存在在一个个记忆板块中,只有在应用程序板块与手机接通后,该应用程序才能在手机上使用,人们可以通过不断添加板块以使用更多的应用程序。随着应用程序的增多,手机的外形也变得庞大,产生不同的使用行为,直至难以把控,甚至失控。
设计是一个多元歧义的概念,在不同的脉络地下它会有不同的目的与形式,比如说:传达一种概念、引起大众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反思,甚至是对文化的突破与创造。在各种事物极速发展的时代,在以解決問題为导向的設計之外,我们应该思考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当下科技快速发展,甚至主动介入人的生活与决策的世界,科技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然而,只针对人们现状的需求来设计是有风险的,就像是用科技用设计把人类圈养起来。这是不应该的。设计的产出不能让人停止思考,让人依赖科技与设计。设计的产出可以让人不用再琐碎的操作上花费心思,而把注意力放在值得深思的议题上。
这次的毕业设计项目是一个关于手机的思考性设计项目,用一种接近理性的方式(通过实在的交互以及被激发的个人思考)去讨论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设计形式依靠想象力,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认为的:棘手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存在的问题,激发和鼓励人们自由去想象。通过设计,来发觉具有争论价值的可能性。
作者:黄凯琪指导老师:张剑
11、器·趣
实验器皿给人的印象是冷峻、严谨和有距离感的。鱼和鸟是大自然中和人类较有亲和力的两种灵性生物。该设计给实验容器赋予这种生命形态,对器皿进行特征放大、变形与融合,打破人们对实验器皿的刻板印象,强化人们对的感性认知,设计出香薰、花器和烛台系列产品。
作者:黄河瑶
指导老师:张剑
12、雾中楼宇——景观加湿器
以林立楼群的形式设计一款加湿器,并利用加湿器的烟雾营造云雾缭绕的视觉效果,使置身于烟雾中的建筑若隐若现,呈现出雾中城市般朦胧虚幻的小景观。人停留观看时,烟雾积聚,形成景观;人离开后,烟雾散去,为室内增湿,以此使加湿器具备功能性同时更具观赏性。
原理说明:
建筑群中设置两个喷雾点,水瓶隐藏在建筑内部,通过笼罩结构使向上喷射的烟雾回弹往下沉,形成积聚效果,并通过建筑群中的小风扇控制烟雾的积聚与散发。
加湿器共有两个模式
景观模式:人停留观看时,通过感应装置关闭隐藏在建筑中的小风扇,让烟雾能够稳定持续积聚,并每隔一分钟吹动五秒,丰富景观的变化状态。人离开后,小风扇开启吹散烟雾,为室内持续增湿。
加湿模式:小风扇持续开启,烟雾持续散发,达到持续增湿作用。
作者:严建文
13、境见
花瓣掉落在桌面上是件麻烦事,我用几何形和小盘构成了花器的形态,并把小盘设置在更接近花的位置上。当花瓣掉落在瓶口的小盘上,这件麻烦事反而会变作一个美的小场景,我们还可以在小盘上放置一些水,土或者沙石,让小场景变得更美更有氛围。
作者:陈子良指导老师:张剑
14、拼图饼干
拼图饼干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零食搭配方式,将不同种类的零食组合在一起可以在吃的时候带来不同以往的味觉体验。试想一下软糖和饼干在一起吃是什么口感?拼图饼干中包含了四种平时常见的零食:巧克力,软糖,奶酪,奶油。这些单独的零食被设计成五角星的形状,它们可以被直接吃掉,也可以将这些零食塞入饼干的中心的洞中,与饼干一起搭配食用,体验不同的零食和饼干一起搭配时的有趣口感,在不断尝试搭配方式的过程中增强了零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让休闲时光的变得更加新奇而令人享受。
作者:喻沐天、张剑、冯哲、欧阳霖、吴伟力、陈楚涛指导老师:张剑
15、囍之环
囍是寓意颇多的中国字,由两个喜字组成,运用这一特点,完成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婚庆寓意的首饰设计,包括了手镯及戒指,并拥有三种材质。
作者:喻沐天指导老师:张剑
16、钻石之戒
符号化的钻石是一个对称的图形,运用了这一特点,通过对于一半钻石造型的旋转,完成了一个具有现代爱情意义的戒指设计,使用者俯视时会看到一个完整的钻石造型。戒指拥有三种不同材质的款式。
17、煤气灶隔热垫
煤气灶隔热垫将一种与锅底相契合的造型还原在了隔热垫上,完成了煤气灶隔热垫的设计。当锅底接触隔热垫时,使用者会发现锅底与凸起的造型在无意识中的联系。
18、光与故事
我将光影与故事人物整合并收集在了一个故事盒中,通过光影的形象加强人物和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单纯的图片展示,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可以互动,用手中的光影玩具结合现有的故事场景去吸引孩子对传统故事的兴趣。
作者:陈慧昕指导老师:卢文英
19、舞动的声音
作者:阮莹
指导老师:卢文英
20、变装花瓶
花与人一样每朵花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而花瓶就像花的着装一样衬托与展示着花的气息,将花瓶进行模块化设计,使用者可依据不同的花来拼出适合的花器,以此来更好的展示花朵,同时赋予花瓶多元化的装饰感与趣味性。
作者:张邵竣
指导老师:赵斌
21、广州印象
作者:林城至
22、Swag——不倒翁衣帽架
Swag是指好的,有价值,令人兴奋的东西,收到的人就会用swagswag来形容,一款不倒翁衣帽架,首先是衣帽架一般给人一种沉稳屹立不倒的感觉,死死钉在墙上在墙上或是稳稳地站在地上,不倒翁给人一种欢快生动童真的感觉,我想打破衣帽架给人固化的印象,在人使用衣帽架时能收到更多反馈,使人与衣帽架的互动能更有趣。
作者:王仕城
23、猫咪拘束器
如今人们将猫咪称为“喵星人”,可人们是否有想过喵星人是如何来到地球且慢慢地融入人类生活的呢?喵星来客是一款喵星飞碟造型的情景台灯,拨动飞碟顶部的猫耳,底下的“光柱”便会亮起。当猫咪进入其中时便会形成一幅颇有故事性的画面,仿佛喵星人就是通过喵星飞碟来到地球然后开始执行它们的“秘密计划”。
作者:杨诗堃
指导老师
磨炼,MoLian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活设计工作室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一级工业设计师。
研究方向:设计策略
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后曾任职深圳康佳集团(KONKA)通信科技研发中心产品设计所组长,2003年末出任深圳康佳驻韩国首尔办事处技术代表。曾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加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团队以来,致力于以生活形态研究及情感化研究为考量基础的设计创新。荣获2010年广东省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创新大赛最高奖——至尊金尺奖。已完成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得好评,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屡获佳绩。
张剑,ZhangJian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5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1995至2009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09至今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2018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TIA杰出设计师奖,2015中国红星奖原创优秀设计师称号,2014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十佳杰出设计师大奖”,2013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博览会“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2011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2009第四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工业设计创新人物奖”,2007华龙腾基金“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在二十三年的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作品获得各类国际国内设计奖项13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国际设计大奖103余项,国内设计奖项四百余项。
卢文英,LUWenying讲师/自由策展人。
早年留学英国进修品牌与设计策略,于2005-2008年担任跨国包装设计公司LPK的中国地区项目经理,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师。在2012年创办DesignEgg艺术与设计青年创业平台,推动本土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发展,为他们实现从0到1的创业第一步。2015年创办艺约流动美术馆,致力于推动社区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目前已联合10个空间策划超过20场活动与展览,包括《"阅读"首饰》、《魔法微花园》、《飞机去哪了》、《猴子归来》等展览。
赵斌,FREEZhao
讲师
特别感谢
广州美术学院生活设计工作室:磨炼老师、张剑老师、卢文英老师、赵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