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chngsh)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城市艺术设计与场所营造(yngzo)课程讲座3共四十三页1.空间(kngjin)形体分析方法共四十三页1.1视觉秩序分析视觉秩序(visualorder)是一种历史悠久,通常为接受过美学教育的规划师和建筑师所青睐的方法。以西方为例,许多的改造和改建设计,都是完全建立在城市空间美学的基础上的。在实践中,视觉分析方法通常是由少数精英人物政治家、建筑师或规划师来驾驭贯彻的。这种方法易于满足政治变革形式的需要,成为特定的政体在物质空间表达上的中介。(希特勒曾在慕尼黑效法上一世纪的国王,从火车站到帕辛规划了一条宽105m、长约10000m的炫耀视觉壮观的
2、纪念性大街)这一分析途径注重城市空间和体验的艺术质量,在当代,这一途径往往与其他分析途径结合(jih)运用。共四十三页西特对欧洲广场的空间(kngjin)分析纳粹德国1938年规划的柏林南北(nnbi)城市轴线共四十三页1.2图形背景分析任何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FigureandGround)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以次为基础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的研究,称为“图底分析”。这一分析途径始于18世纪偌利地图。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想通过增加、减少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几何学来驾驭空间的种种联系。其目标旨在建立一种不同尺寸大小(dxio),单独封
4、间结构分析美国巴尔的摩内港区及市中心区1958年与1992年图底关系比较、规划设计共四十三页1.3勒柯布西埃的明日的城市20世纪上半叶,霍华德、盖迪斯、沙里宁和赖特等都对迅猛发展的城市和特大城市表示过怀疑,并提出了各种“城市分散”的理论。然而,柯布西埃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以乐观主义的思想,承认大城市出现的现实。关于他的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其中心思想包含(bohn)在两部重要著作中:明日的城市、阳光城。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4点:1)新型城市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4)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
5、纳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他的城市设计思想重点是“秩序”,而秩序的基础就是几何,是直线,是直角。艺术是“完美秩序”的追求,艺术是人创造的,它服从于自然规律。共四十三页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chngsh)意象巴黎(bl)改建平面。图下部为巴黎(bl)城市发源地城岛共四十三页1.4芦原义信和他的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总结并融合了世界上的空间分析理论,旁征博引各家之说,并运用自己设计的若干案例,提出了“空间秩序”、“逆空间”、“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和“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概念。他认为:“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在实际
7、nqi)人与环境有几共存的深层结构的城市设计理论。”小组10”城市设计概念的主要哲学基础源自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相同的,但他们以不同方式作用于同样事物,也就是形成了转换。场所结构分析理论的4个主要贡献:1)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善了的社会,向“美导致善”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2)强调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论。3)主张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而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城市是生成的,而不是造成的。4)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事件连续系统,提倡设计者“为社会服务”,面对现实的职业使命感,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8、的前提下,积极解决好城市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问题。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2.2城市活力分析美国学者简雅各布于1961年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她认为城市旧区的价值已被规划者和政府当局忽略了,传统城市规划及其伙伴城市设计的艺术只是一种“伪科学”,城市中最基本的、无处不在的原则,应是“城市对错综交织是用多样化的需要,而这些使用之间始终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互相支持,以一种相当稳固的方式相互补充”。对于这一要求,传统“大规模规划”的做法已证明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压抑想象力,缺少弹性和选择性,只注意其过程的易解和速度(sd)的外在现象,这正是城市病的根源所在。共四十三页2.3认知
9、意象分析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fngf)的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1960年,凯文林奇根据人们有关城市景观儿时记忆的测验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城市意象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进展,其结论集中发表在城市的形象一书中。认知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和意象性。通过研究,林奇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路、边、区、节点、标志。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2.4文化生态分析1977年,拉波波特发表了城市形态的人文方面一书,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对此进行了探讨。从分析理论的脉络上看,它是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生态学的综合,在应用层次上,则综合了
11、1)生态系统可以承受人类(rnli)活动所带来的压力,但该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rnli)应与大自然合作,而不应以大自然为敌。2)某些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因而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危。他的设计只有两个目的:生存与成功,也就是健康的城市环境。他把自然价值观带到城市设计中,强调分析大自然为城市发展提供的机会和限制条件。他的生态设计方法是:1)自然过程规划:视自然过程为资源。2)生态因子调查:土地信息。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分级,构成单因素图。4)规划结果表达: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共四十三页3.2西蒙兹和“大地景观”西蒙兹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
13、)确立所需分析研究的城市客体域面的范围,进行物质层面诸线的分析,探寻该域面的空间形态特点、结构形式以及问题所在。2)加上“人”的要素,于是城市物质形体空间、人的行为空间和社会空间便交织(jiozh)在一起,构成名副其实的场所。3)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城市设计者就可以做出设计和建设的对策研究,同时结合了对若干规划设计辅助线、控制红线等“人为线”的分析探讨。4)将上述诸“线”叠加,便形成城市的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设计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和内涵,并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共四十三页共
15、,由设计者分析,并翻译成图的形式。或者更直接的鼓励他们本人画出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草图。这种认知草图就是所谓的“心智地图”:这样的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于体验者来说是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和联系,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出发点。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5.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jiotng)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5.4序列视景分析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
16、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使拍摄(pish)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5.5空间标记分析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gunx)的视察效果。所谓注记,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使用纪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5.6电脑分析技术电脑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chngsh)规划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逐渐使规划者从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内容摘要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总结并融合了世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