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多个学科,以及交互设计领域人员沟通。
交户设计是一种有目的和计划的创作行为,其设计的对象是行为。
交互设计的五个要素包括: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
用户:产品立项后,确定产品定位,去了解用户,互联网产品可能存在很多种用户,一定要以目标用户的研究为主,如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可能有学生、工人、音乐发烧友等,但更多是针对目标用户群体,对音乐喜好程度高,但年龄偏小的用户。从不同渠道去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筛选需求、确定需求优先级,确保需求真实性。
场景:场景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非常复杂,可能在嘈杂的地秩里,也可能站在路边、躺在床上等等。大家熟悉的打车软件,一般都会有两个端,一个乘客端,一个司机端,司机端的用户是正在开车的司机,而司机为了安全一般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这个场景就是司机端APP所处的主要场景,那么设计APP时就考虑到车内光线的问题,司机操作便捷性和全性等问题。
发现用户需要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在用户反馈里收集到许多用户提出的想法,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的产品;我们也可以主动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信息,为灵感的迸发做储备。
比如说网页的隐形加载机制项目,有不少用户跟我们反应说,他们有时因为网站的图片太多或太大,会导致网站页面加载慢,同时在加载的过程中页面显示都空白的,所以希望能提供一个专业的隐形加载机制功能,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的展示页面的显示情况。
确认了用户的这一需要,我们的产品同事就会组织立项,把用研和设计组的同事呼唤过来一起进行调研,确定我们的目标用户。
这一步我们的目的是要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提炼出一些最重要的功能需求,接着产品组会整理出需求文档,设计师就位。
通过调研,我们得到了大量数据信息,并建立了明确的需求,下一步就是开始提设计方案。
这个阶段会做一些概念设计,类似于做实物产品时设计一个水杯,我会描述它说:我要设计一个旅行用的水杯,它能叠成一个小圆盘,喝水的时候只需要把小圆盘的圆心部分往下按,就能变成一个杯子。
这些文字并不一定非是交互设计师所总结,但是交互设计师必须要做到对产品心里有数,明确我们要做什么。
同时需要进行的还有初稿设计,在这里我所谓的初稿,并不一定是严格要求中的交互原型,可以是用工具软件把主要的页面流程做出来,也可以手绘草图,只要能清晰表达设计构思的,什么样的方式都可以。
制作设计原型,也就是常说的交互稿,区别于做设计方案时的初稿,这份交互稿我会尽可能细致的把流程和具体操作形式表达出来。
如下所示:
这份更新日志的意义在于:
2、版本名称:便于项目参与人员查找上一版本的交互稿。
3、更新类型:了解每次更新需求的性质。
4、更新内容:清晰呈现每一次更新的内容,并提供一个直接去到更新页面的链接,这样在进行迭代时我们的伙伴不用一页页去寻找更新点。
5、参考需求文档:便于项目参与人员查找对应的需求文档。
6、交互负责人:记录每次迭代的交互负责人,并能方便工作交接。
交互稿的制作过程,一般是要先做原型的,像一些视觉比较成熟且相对稳定的产品,会偏向做高保真模型,我们会整理一个控件库,这样能提高制作效率;做一个全新项目时,黑白稿线稿都是可用的方式,如果交互设计师能对大概的视觉效果有把握,也能做得精致些,同时,也要保证页面的合理性。
之所以把这部分内容提出来单独写一段,是因为之前和很多做交互的朋友讨论过该怎样做好交互说明,大家各有看法,很难找到这部分工作的衡量标准。
交互说明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也许只会占用小部分工作量,但是作用不小,它能帮助我们减少沟通成本,辅助交互稿描述设计理念,表达交互流程,更细致的展现我们的设计。
为此我曾与合作过的各组同事进行沟通,提炼出一些他们对交互说明的需求,不求全面,但求能说明一些问题。
(1)、交互说明最好是图文并茂(all)
其主要作用就是便于阅读和理解。
(2)、页面跳转的说明(产品&程序)
(3)、交互说明能否考虑与产品需求文档结合(产品)
开发文档会涉及产品概念、技术方案、业务执行角色等内容,和交互设计稿有着紧密关联,所以,交互说明书与开发文档是可以相互做补充,整理成一份文档,这样也能避免工作内容重复。
(4)、对交互稿中不明显的交互动作或隐藏的设置项作说明(产品&视觉&页面构架)
细节和动作需要描述清楚,比如说鼠标focus、click的动作,或click后是loading还是跳转,这些平时都是开会上讨论,但是参与项目的人员不一定都能记住,所以会需要在交互说明书里做说明,并需要考虑到页面构架组需要预留适应变化的结构。
(5)、产品风格定位(视觉)
商务风?休闲风?视觉需要一个准确的产品风格定位。这部分工作不一定是由交互人员来确定,但在产品孕育阶段中,设计稿讨论以及不定时更新的数据调查,会使得产品风格定位渐渐明确,视觉的同事更多是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这就需要交互人员将这些信息在交互说明中记录下来,以辅助视觉完成。
(6)、极限状态(前端)
比如一个列表最长和最短显示。
(7)、异常/出错情况说明(程序)
这一点在交互稿制作和与产品沟通过程中容易被忽略。
有的设计师会疑惑:为什么我做的设计说明书会没人看?我写的很详细了,但是他们还是会问我一堆设计的问题!甚至,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文档?
在这些情况面前,设计师应该做些思考,我们所制作的这份说明是否真正解决问题了呢?
我们可以在交互原型上注释,在图上写说明,或者是在和项目组发邮件时写为邮件内容,当然也可以是word文档,PPT…
总之,我们要做到的是真正解决问题,让交互说明书成为帮助项目中各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辅助理解设计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项目效率的工具。
产品基本功能实现后,我们会做用户测试,设计是很主观的,并且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的产品难免会存在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通过招募用户来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能收集到一些使用场景中发现问题的反馈,并把这些整理成优化点,完善我们的产品。
同时交互设计师也要多用自己的产品,保证上线内容与设计保持一致。
这就是我对自己交互工作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描述,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用户,我会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也自然而然的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寻求方法中得到一定的积累。
然而,这也确实是一份很需要花心思的工作,设计方式自由,但是设计内容需严谨,疏忽了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为产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失去用户的青睐。要让我们的产品保持良性发展,就要求设计师们不断探索优秀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