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度赴日本留学的我,对这个邻国最初的好奇与震撼,来自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厕所!记得当时,我一打开门,原本盖着马桶盖竟然自动掀起,并且有优美的音乐从中流淌而出!我的嘴惊讶成O型,然后小心翼翼地踩过纯白的地毯站到马桶前(对,你没看错,马桶旁边铺着纯白的地毯,并且非常干净!)。接着,我战战兢兢地坐下来,等待11月的马桶圈给人一个冰冷的激灵。但,预想的冰冷却并没有发生,因为马桶圈竟然是温暖的热度。
来不及细想马桶圈为啥会发热,得到“解放”的我长出一口气,开始观察四周。马桶正对着的墙上是一幅日式手工布贴画,一边如厕一边欣赏竟颇有几分情趣。结束后我摸索着手边的按键,享受温水清洗带来的一身轻松。最后站起来按下冲水,却发现厕所并没有可以洗手的地方。仔细端详才发现,马桶的水箱上面有一个外置的水龙头正在流水。我才反应过来,那才是洗手的地方,人们将其设置在水箱上方,以便洗过手的水可以储存在水箱中,等待冲洗马桶作为二次利用。
尴尬消除神器“音姬”
在日本,厕所早已经不是藏污纳垢的代名词。一提起它,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随时可用的抽纸、淡淡的香气,还有灵动的音乐。
不同于国内,日本所有的公厕都配有抽纸,以避免人们有三急却没纸在手的尴尬。而音乐,则来自于日本女性如厕小助手——“音姬”。“音姬”是日本知名卫浴品牌TOTO东陶公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一款明星产品,用于消除如厕时的尴尬声音。
从“便所”到“化妆室”
事实上,日本的厕所也并非一开始便如此先进与贴心。正如“厕所”的称谓在日语中的变化一样,厕所的空间特性也在发生转变。
最早,厕所在日语中被称为“便所”,这个称呼相当于中文的“茅坑”,让人联想起老式的蹲坑,在日本一般只有老年人才使用这个词。现在一般的日本人把厕所称为“お手洗い”或者“トイレ”,前者是一个礼貌用法,后者则是源自英语“toilet”的音译。这两个词的使用最频繁,也是现代化西式厕所的指代。
注:图为日本的一个儿童厕所,极富童真色彩。
众所周知,日本女性对于自身的妆容极为重视。在大街上,你很少看到素颜朝天的姑娘,即便是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依然会施以粉黛,描上眼影与红唇。需要补妆的女士,一般都会跑到厕所进行这项打扮工程,因此,在年轻人聚集的日本商场或者大学,厕所里常常会配备化妆室。
我留学时的学校——日本同志社大学,是日本关西地区最好的私立学校,被称为“关西少爷小姐们的大学”。学校新教学楼的厕所之赞,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厕所里带的化妆室甚至比厕所本身还大,亮堂的化妆镜一字排开。上下课的间隙,精致的关西女孩们就围在这里补妆,小憩并且交流化妆心得。厕所在这里成为女性社交和自我展现的场所之一,脂粉的香味在厕所间弥漫,无形中也是对这一私密空间的一种绝佳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