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的内容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干预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积极心理学与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逻辑关联

(一)积极心理学与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内涵与价值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主要观点与价值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引进国土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与思潮〔3〕,主张采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展心理问题的解决,与病态心理学持相对的观念与方式。这种理论体系更能够有利于推动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够进一步促进心理学的发展与社会服务;能够极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创新,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其实效性,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2.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内涵与价值

从价值视角来说,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具有很多的功能与作用。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干预能够及时把控与走进贫困学生的心理世界,能够及时引导贫困生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化解其心理纠结;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干预能够为贫困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提升贫困生学风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与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理论层面的积极心理学能够为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作为实践层面的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能够具体的应用、检验与完善积极心理学,具体情况如下:

一方面,从理论指导层面来说,积极心理学为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要求其保持积极的阳光心态、采用积极的方式和选用充满正能量的项目与内容、营造阳光的氛围与环境来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来说,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是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大号舞台,是积极心理学的践行落实与检验考验,能够倒逼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二、当前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环视本科院校心理健康的干预现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情况不理想,从理念、内容项目、方式与平台、主体素质到效果的督导层面都需要好好改革创新一番。笔者认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是积极心理学取向严重不足〔4〕。

1.心理健康干预理念层面的问题。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好好选择与设计整合。但是目前高校在构建贫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理念时,科学化的理念坚持不足,没有很好地把握好贫困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没有很好把握青年学生期望值变化的规律;系统化的理念坚持不足,往往就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没有深层次地挖掘贫困生心理问题背后造成的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专业学习方面的因素;积极向上的理念不足,往往将贫困生心理问题扩大化、严重化,没有将之作为贫困生作为一个成长的必经阶段来阳关地对待。

3.心理健康干预方式与平台层面的问题。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需要采用心理的、教育的、活动、制度等平台来进行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般高校往往注重就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注重心理方式的采用,比如谈话、情景体验、心理测试等均常常被采用,但是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干预中积极使用,忽视了三观教育和红色文化在心理干预中的采用;忽略了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等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另一方面,往往重视传统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的采用,对网络平台的远程心理辅导作用开发不够,没有很好开发网络心理辅导热线。

4.心理健康干预主体素质层面与心理健康干预保障层面的问题。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对干预主体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干预技巧与干预的心态要求非常多,但是目前参与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教师一般都是学工队伍的教师,这个群体很大一部分不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这很难为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提供强大的介入力量。同时,心理健康干预需要一定的条件与保障,但目前高校没有做好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心理健康干预的设施设备的供给。

三、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提高本科院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水平

1.注重心理健康干预理念的完善与创新整合,推动本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可持续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理念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先导,因此高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时,要要高度重视,把握好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干预理念的要求,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以一种爱的心态、理念去开展各项干预活动,贯彻一种爱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科学的理念,好好分析贫困生群体的优点、缺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分析贫困生的弱势心态和期望值的变化规律;始终坚持系统的理念,将心理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运行,深层次地挖掘贫困生心理问题背后造成的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专业学习方面的因素,力求采多管齐下多策并举的办法来应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注重心理健康干预项目的拓展,尽力扩大本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覆盖面与惠及面

3.采用主动积极与正面激励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努力增强本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吸引力

4.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心态与积极向上的环境构造,全力为本科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阳光的氛围。

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理念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先导,因此高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时把握好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干预的主体素质要求,加大对参与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教师们进行阳光心态的培育与重视,要求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本身必须要拥有真善美的心态,拥有阳光和博爱的心态;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寝室文化的建设,为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提供一个充满积极向上态势的文化氛围;加大各类心理健康干预的条件供给,尤其要做好开展心理活动、贫困资助等所需要平台、场地、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保障供给。

〔参考文献〕

〔1〕谢念湘,赵金波,佟玉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J〕.学术交流,2011,(10).

〔2〕曾庆璋.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0,(15).

〔3〕邵迎生.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

〔4〕麻彦坤.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9,(03).

〔5〕张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救助〔J〕.江苏高教,2012,(01).

因此,提出了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的设想,并认为坚持预防为主,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与模式既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将有效促进医学模式的科学发展,应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基础、以提高全体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的基层卫生服务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1]。浙江省从2005年8月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及时建立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每服务1500~2000人口的标准配备一名社区责任医生及或护士。我们在具体的服务内容中,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残疾人等重点对象开展定期随访管理,同时把心理卫生服务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框架中,通过社区心理护理拉近医护人员和受服务人群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社区康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的设想建议如下,供大家参考。

1心理卫生服务三级预防的概念

心理卫生运动的持续发展使人们对心理卫生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提出了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理论”。一级预防是指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知识,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及早发现心理疾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干预。三级预防是防止精神异常转为慢性,使患者尽快回到社会生产和独立自主的生活中来,同时对已进入慢性期的病人设法减轻其残疾程度,适当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三级预防”的方针把防和治结合起来,对心理卫生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三级预防模式的组织管理

2.2业务管理机构分级

2.2.1三级业务机构:以市级心理卫生中心为第三级干预网络,其基本功能是为二级服务网络和辖区内的各级单位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开展高层次的心理卫生干预研究,制定心理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2.2.2二级业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第二级干预网络:与街道、居委会等社区相互合作,履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工作职责。

2.2.3一级业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第一级干预网络:以社区医师或护士为业务骨干,与社区干部协作,指导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心理健康普查,发挥居委会社区健康促进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居民的自我心理防卫功能,使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民之间的桥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将村卫生室纳入第一级干预网络。

3运行模式

社区心理卫生三级干预模式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管理工作的高度结合,通过因地制宜的网络模式促进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级模式是多层次、立体性、互动性的综合模式,其运行从三个层面进行。

3.1一级干预网络

一级干预网络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师团队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民间团体共同组成的心理卫生宣教工作队伍,结合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社区心理卫生宣传专栏、宣传资料发放、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保健意识,加强社区和谐心理环境建设,尽可能消除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时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普查、建档,收集辖区居民的心理卫生信息,科学评估社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动态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随访,及时联络和上报二级干预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2二级干预网络

二级干预网络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培养的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三级干预网络下派到社区的专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将心理卫生服务有机的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由心理卫生知识的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使社区中有心理障碍的群体得到及时的疏导、调整,预防更严重心理障碍的产生。二级干预网络具备了鉴别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能力,承担社区心理卫生疾病的双向转诊功能。

3.3三级干预网络

三级干预网络是以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市级心理卫生协会为依托,由具有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精神科医师、心理医师组成的专业咨询、治疗团队,承担对二级干预网络进行系统的业务指导职责,接受二级干预网络转诊的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将恢复期病人转回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定期回访,指导家庭康复和维持治疗,并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社会功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关键词]手足外科;心理疏导需求;强化疏导;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手足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强化疏导),每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32.3±4.8)岁;手术种类:断指(趾)再植17例,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3例,其他7例;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及以下29例,无文盲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57岁,平均(32.6±4.7)岁;手术种类:断指(趾)再植17例,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2例,其他8例;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下30例,无文盲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于干预前采用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疏导需求程度的评估。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模式进行不良心理及情绪的疏导,根据干预前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应不良指标及项目的干预,尽量改善其不良心理及情绪状态。观察组则采用强化疏导的模式进行干预,根据干预前的评估结果,结合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疏导内容和方式的制订,并且不仅内容与心理不良情绪有关,实施及沟通的方式也给予充分的注意,使每位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疏导内容,另外,对于疏导过程中的细节也要给予充分顾及,使疏导既达到全面又兼顾细节,如患者存在恐惧时不仅仅要告知患者无需恐惧,更重要的是让其注意恐惧的诱因,如对手术和(或)术后康复的恐惧等,然后针对诱因进行疏导,并且在疏导的过程中注意疏导实施的效果,随时调整疏导方式,使每位患者均接受到最佳的心理疏导效果。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①POMS量表包括40个自评项目,涉及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及与自我有关的情绪7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换算为百分制,并且除精力和与自我有关的情绪两项与状态成正比外,其余五项均与状态成反比。②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包括90个自评问题,涉及囊括心理状态的9个方面,分别为精神病性、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及偏执,每个方面均以2分及以上表示阳性状态,但本研究中仅就除精神病性外的其余8个方面进行统计,主要为统计2分以上者所占比例[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POMS量表各指标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OMS量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及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等各指标评分显示其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周、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具体指标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各项目>2分者比例均达到80%以上,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2分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2周>2分者比例低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结果见表2。

3讨论

强化心理疏导是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及频率增高的心理疏导模式,其不仅具有针对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细致化的优点,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的评估和满足程度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在此过程中不仅心理上的不良状态得到缓解,同时可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护患关系在此过程中也得到良好的建立[6],因此认为临床的应用价值较常规心理护理更高。

本文中笔者就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程度及进行强化疏导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的评估发现,其普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尤其是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各指标的评估结果中阳性率甚至可达到80%以上,说明其普遍存在较高的心理疏导需求,而将患者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心理疏导方法进行干预后发现,强化疏导的效果明显更好,体现在表1及表2干预后1周及2周的统计结果方面,说明其不仅具有较佳的效果,且显效速度也较快,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治疗干预均效果显著。主要与强化疏导加强了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频率、强度等有关[7-8],患者对于疾病的担忧得到缓解,同时对于治疗的信心也得到提升,对于改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综合状态作用较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而强化疏导对于改善这种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盂云,汤丽,董德胜,等.显微手足外科患者的整体护理[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2):171-173.

[2]张晓英,刘玉梅,尹婉葵.人性化护理在手足外科的实施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9):773-774.

[3]侯伟娜.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4):108-109.

[4]LevineSM,FrangosSG,HannaB,etal.Aeromonassepticemiaaftermedicinalleechusefollowingreplantationofsevereddigits[J].AmJCritCare,2010,19(5):469-471.

[5]杜微蓝,田晓琴.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支持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84-1185.

[6]卢荟,沈向前,叶坡,等.早期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72-1073.

[7]彭婷.综合心理护理对断指再植病人心理状态和再植指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9):1732-1733.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心理危机;干预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难度较大

(二)学生及其家属对问医就诊存在抵触情绪

虽然心理问题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普遍,但相应的治疗机构仍不够专业,数量方面也亟待增加。就高等院校来说,很多不具备心理疾病诊断资质,心理疾病患者只能从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机构方面寻求治疗和帮助。很多大学生及其家属受到传统和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心理问题并不属于疾病,将其划归到精神疾病又惧于来自社会和周围的压力,往往对就诊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仍在成长期,在思想上仍不成熟,慢慢会自然变好。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忌讳去精神机构进行治疗,而是采取封建迷信等错误方法来解决,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让孩子遭受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三)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

心理危机相对严重的学生,存在着自残、自杀等倾向,对于这类学生高校往往以劝返作为处置措施,让学生暂时休学,前往专业的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帮助,待治疗完成再决定是否返校完成学业。实际上,许多存在相应问题的学生均有着相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学生较多,学生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劝返往往难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尤其对于生理性遗传疾病来说,患病学生的家长也多需要照顾,将学生劝返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甚至可能使其走到更为艰难的地步。对心理危机严重的学生处置困难,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门的入学前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对今后需要学习到的知识和课程以及接受的教育内容提前传达,让新生有更加充分的准备走完过渡期。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入学教育内容包括国防国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包括军训、讲座、班会和主题活动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内容的入学教育也更多地进入到高校。从表面上来看,入学教育有着多种载体和多元内容,但实际的教育存在学时不足、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评价不成体系等缺限。入学教育多为走过场,形式主义严重,不能真正地给大学新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建构科学的入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入学教育教学方式,打造科学的绩效评价办法,能够提高入学教育效果,为新生提供切实的帮助,让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阶段可能要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提前的、清晰的了解,帮助其做好提前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能避免问题的挤压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入学教育课程化设计

(一)构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二)优化入学教育课程设计和编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三)加大与专业精神机构的合作力度,提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性

关键词:心理咨询;价值中立;价值干预

一、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紧张,面对升学、就业、工作、恋爱、婚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逐渐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心理咨询在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扰方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心理咨询是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和谐而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失常问题,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需要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思想,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而来访者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一个有思想的,有价值观的行为偏离的主体。

美国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有两种模式――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而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同时,“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实质,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价值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价值(Value)威廉斯(R.Williams)说价值是“合乎需要的事态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挑选的行为中被用来作为偏爱或选择的标准,或者作为拟议的行为或实际的行为的正当理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可见价值是主体的行为准则,来访者寻求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寻求价值支持,来访者的价值观是心理咨询过程的关键因素。那么,对于来访者的价值观,我们是保持“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还是进行“价值干预”(Valueintervention)

二、人本主义心理理论与“价值中立”

心理咨询“价值中立”的理论源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认为健康的人有自发追求价值实现的内在倾向,这是人的本性。咨询者的工作不是要改变来访者,而是提供一种氛围,使来访者能够自己帮助自己。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以一种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成长,除非这一过程被阻挡了。遇到与来访者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时,应该更少地使用扭曲和否认等防御机制。咨询者的工作就是允许来访者回到他们自己积极成长的轨道上去,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潜能的存在不是教育的结果,而价值的实现也不是干预的结果,不恰当的价值干预反而会阻碍价值的实现,所以,避免“价值干预”提倡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价值中立”就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

三、心理咨询“价值干预”的理论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价值中立”,希望将价值干预排除在心理咨询的范畴之外。将人本主义的“价值中立”作为心理咨询的重要原则,它尊重了人的尊严与价值,但也忽视了来访者心理困惑的根源恰恰就是他们的价值出现了偏差,他们所要解决的正是价值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过份强调个人在自我实现中的作用,忽视社会发展、社会实现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放弃了社会文化伦理对人性的制约与促进。

经典操作理论的研究者斯金纳(B.F.Skinner)认为,传统人文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割是一个极端的谬误,他主张任何价值判断都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人们认为好的东西是能产生正强化的东西,是正强化物,人们认为坏的东西则为负强化物。斯金纳反对用主观的良知、善恶感等来解释人的价值与道德。如果没有是与非的标准,就没有正确的强化物,就不会习得正常的行为。社会行为即是社会强化的结果。可见,行为主义咨询理论并不回避价值干预问题,承认价值干预的作用。

认知学派的凯利(GeorgeA.Kelly)从临床心理学经验得到的启示是: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时,都会使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以至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他提出了建构理论,假如构念――个体的思想、观点、看法(类似于价值一类的)――与事实不符,而人又不能改变自己的构念就会产生偏差。重新认识、重新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就是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看出认知学派赞成要用价值干预来帮助来访者区分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帮助来访者重构正确的信念和价值。

可见,有很多心理学派未放弃对价值干预的认同与使用,甚至认为咨询过程中的价值干预和价值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价值中立”并不是心理咨询理论的通用原则,它是服务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的原则,是个性而非共性的原则。“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四、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实践研究

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法只对一小部分希望通过咨询解决问题的人有帮助,创设恰当的氛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这可能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许多观察者有效(事实上,他们所观察的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人,比如说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自我实现理论是通过观察48位杰出人士而总结出来的),但是对那些极端心理障碍的人帮助甚少。同样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中产阶级的来访者很有帮助,但是对那些生活在艰难、动荡的环境中,或者挣扎在心理困惑中的人有帮助吗来访者中心疗法可能会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对大量前来咨询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帮助甚少。

实际上,一些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价值偏差引发的,如不解决价值偏差的问题,心理问题很难解决。比如焦虑,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躯体紧张和对未来的担忧。焦虑在个体身上可能表现为主观的不安感,一系列的行为表现如忧心忡忡、烦躁不安,也可能表现为某种源自大脑的生理反应和反射性的心跳加快或肌肉紧张;那么作为心理咨询者首先要帮助来访者认清其思维方面的弱点,它他们依赖于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而导致焦虑,并查明推理上的错误,然后咨询者与来访者一起用合理的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消除焦虑。

帕特森(C.H.Patterson)说心理咨询就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者的目光接触、眼神、微笑、姿势等表情都流入来访者的眼里,甚至有的来访者会在意咨询者与自己身体之间的距离。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咨询者会去揣摩咨询者的话里之意,留意咨询者选择的话题,希望取得咨询者的认同,博取咨询者的注意或好感,而主动求价值影响。正如杰拉德考利(GeraldCorey)所言,“即使你认识到把你自己的价值观加于来访者不合适或者不合道德,你仍然会以某些微妙的方式影响他们赞同你的看法。”即使咨询者非常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看法,来访者也会像福尔摩斯一样扑捉到咨询者价值观的蛛丝马迹,尤其是缺乏自信和主见的来访者。

五、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策略

(一)以功能干预为主,内容干预为辅

我国的学者江光荣把价值干预分为价值的功能干预和价值的内容干预。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强调提倡价值的干预功能,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但我认为应当以功能干预为主,内容干预为辅,不能完全没有内容干预。某种意义上讲功能干预是手段,内容干预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比如对于青少年等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完善的来访者,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时,可以适当的进行内容干预。这种干预有可能是“植入”性的,也有可能是纠正性的。因为这类群体的价值观没有形成体系,有可能是混乱、残缺的,他们自身也需要外界的强力给予支持,需要咨询者给予是与非的标准。同时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的需要,心理咨询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有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的义务,尤其是在校园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者。

(二)价值干预方法适当、力度适中

每一个来访者都有自己原有价值体系,那么咨询者应当首先认识来访者的价值体系,尊重来访者的价值体系。咨询者必须避免将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而是采用适宜的方法,以便能让来访者更容易接受新的道德观念或价值取向。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如果价值干预的方法不适当,价值干预的力度过大,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往往适得其反。尤其是目前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的强烈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根本没有是与非,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要把来访者置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来共同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接受其他价值观念或改变其原有观念的必要性和有益性,引导其朝合理方向发展方为正道。

(四)做科学家型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心理学动态,2001(3).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新探[J].心理学探新,1999(19).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手术;模拟环境;心理干预;应用效果

Evaluationofapplicationeffectofsimulatedenvironmentinpreoperativementalintervention

WUJun-ling1,LIANGWei-zhong2,WANGHui-ping1,XUXin1,LIUFeng-rong1,XIEYi-jing1

(1.DepartmentofSurgery,ChinaMeitanGeneralHospitalL;2.DepartmentofPlasticSurgery,ChinaMeitan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02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mentalinterventioninsimulatedenvironmenton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reactionofsurgicalpreioperationperiod.MethodsTwohundredcase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mentalinterventioninsimulatedenvironment.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bytheconventionalmentalinterventiononly.TheSASscore,thedegreeofpain,bloodpressureandheartratewerecompared.ResultsTheSASscore,thedegreeofpain,bloodpressureandheartrateofexperimentalgroupwerelighterthanthatinthecortrolgroup.Thecomparisonbetweenthetwogroupshadastatisticsignificance(P

Keywords:surgery;simulatedenvironment;mentalintervention;applicationeffect

目前的术前心理访视主要是通过引导患者的想象达到治疗目的;而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出来的场景具有极大的真实性,近年来在心理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借鉴该技术,本研究将患者置于近似于手术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均为2006年9月~2009年10月在我院预约仅需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男95例,女105例,年龄20~50岁。其中扩张皮瓣转移手术40例、包皮环切术20例、除皱术40例、乳腺肿物切除术40例、腹部吸脂术30例、瘢痕切除术30例。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疾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等病史。

2评价指标

2.1焦虑值测定:用贝克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测评,该表由美国阿隆贝克等编制,含有21个条目,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第一次测评:对所有手术的患者住院当天即发放贝克焦虑量表填写,记录为预约后焦虑值。填表后行术前宣教及心理干预;第二次测评:手术前30min进行,记录为术前焦虑值。所有问卷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发放,表格内所有内容均由接受手术者独自填写。

2.2疼痛程度指标: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依据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医护人员的评估按四分法分为:0级(无痛):无痛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轻微疼痛可忍受;Ⅱ级(中度):明显疼痛仍可忍受;Ⅲ级(重度):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喊大叫。

2.3血压、心率:术前30min与术中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3结果

3.1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2两组患者焦虑值(SAS)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焦虑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3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见表2与表3:从表2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4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4讨论

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护理方面的信息,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使手术患者的焦虑值明显降低,并能提高疼痛阈值,使疼痛减轻[1]。

目前对于术前心理干预方法有多种,都是在现实中通过引导患者的想象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治疗环境与治疗形式对心理的调节效果也是不同的[2-3]。在心理干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患者的回答应明确;②不要对手术解释过于详细,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③重点强调操作方法的安全性及保护性医疗护理措施等;尤其是要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患者,以解除其思想顾虑。

由于对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的无法控制性,可导致焦虑的产生,并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与心率加快,所以,本研究将焦虑值、疼痛、血压与心率作为观察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手术环境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局部麻醉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中疼痛,使术中血压与心率平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丁敏,霍鹏英.手术室患者访视工作的开展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4):255-257.

[2]董春艳,曹晋.集体治疗环境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22):58-59.

[3]黄开碧.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方法对再次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1):63-64.

[4]吴奇,程薇曦.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中的实现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2l):2489-2492.

[5]HoffmanHG,PattersonDR,SeibelE,etal.Virtualrealitypaincontrolduringburnwounddebridementinthehydrotank[J].ClinJPain,2008,24(4):299-304.

[关键词]灾难;儿童心理干预;澳大利亚

我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带来人员大面积伤亡,由于其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可能使经历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而这类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矫正,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精神创伤如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灾难经历者一辈子。所以,灾难之后进行及时而又有效的心理干预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灾区的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成为世界各国在灾难之后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一、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背景

《指导》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包括:灾难背景之下心理服务指导产生的动因和过程;灾难中提供心理服务的理论支撑和基本原则;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式;不同群体不同时期心理干预的性质;对提供心理干预服务的人员及结果进行评价等。其中在该《指导》的第六部分,对心理干预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指导,其中的儿童心理干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澳大利亚儿童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1.心理干预的原则

在灾难中心理干预实施的过程当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在为不同的群体进行心理干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不能伤害任何预者。心理干预人员在进行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既可能有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伤害,所以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

(2)心理干预人员应该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制性。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但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尽量做到自我恢复自我完善。

(3)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预人员的尊严,在进行的过程要采用灵活、委婉、自由、平等的方式进行。

(5)心理干预必须要贯穿整个灾难的恢复过程当中,同时也要考虑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7)对于心理干预的人员安排也要结合各自的专业、干预的技巧、以及处理灾难管理的能力。

(9)心理干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同一个干预对象进行人员的更换,同时所有的跟进干预工作都优先由一个人完成。

(10)心理干预的纪录应该有专业的人士进行从事,并且要注意内容的保密性,制定干预计划要充分考虑人员的转移安置问题,转移的情况也要进行记录。

(11)对心理干预的过程一定要管穿整个灾难后的全程。

(12)心理干预的提供者和志愿者也要接受同步的帮助和监督。

(13)心理干预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应该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传承,要通过练习、培训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解决心理创伤与压力的基本模式

当灾难发生时出现的心理创伤不能解决,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缓解这些压力,同时也要帮助弥合创伤。压力的缓解包括尽可能的维持身心的协调,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受伤害的人寻求实现自我意识的道路。下面介绍的主要心理干预方式,从危机干预心理的紧急救援到临床的治疗,都要采用不同的模式。

(1)认同模式

(2)心理支持模式

通过心理支持以抗拒造成创伤的外部环境。这种模式的特征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空间,这样心理干预才能使参与者完全吸收、思考、感受以及彻底的表达、交流,并且将个人的经验更好地深入语境当中。在干预过程中心理关系非常重要,这包括敏感情绪的转移,有目的倾听受灾群众的心声,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干预者和受灾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客观及时、没有主观色彩,干预者要提供希望、信任、信念以显示世界依然是充满了关心关爱,还有舒适的生活。

(3)对症治疗的模式

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具体的压力和痛苦,这包括一些心理上的悲痛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减少痛苦,增加心灵的温暖。心理干预人员要理解和掌握怎样询问、在哪里询问以及询问一些什么问题等技巧。同时也要通过学习来改进受干预者的内心环境,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不安和恼怒等不良的情绪。药物治疗对减少紧张、不安、沮丧等心理症状很有效。同时通过教育,对信息和资源的全面掌握也是减小压力的好办法,使他们知道正常人经历不正常的事件时会有哪些反应,让他们了解到有一些心理不适是人相当正常的反应。

(4)同化创伤模式

所以,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方面密切配合,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还会更进一步损害到灾民的心理状态。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尤其是当他们还是处于一种受创伤、抑郁和悲痛的心理状态下更加需要心理的干预和指导。

3.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干预内容

在儿童的心理干预方面,根据灾难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将心理干预的阶段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前影响阶段(PreimpactPhase)、影响阶段(ImpactPhase)、后影响阶段(PostimpactPhase)和恢复与重建阶段(RecoveryandReconstruction),对于儿童来讲,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1)前影响阶段

(2)影响阶段

影响阶段有时被称为英雄的阶段(heroicphase),正是在这个阶段灾难来临,人们通过利用自身的生存策略自救,同时尽量帮助他人和保证财产的安全。这个阶段心理干预人员既要帮助别人,也要注意自身的保护,这时心理干预工作人员能够利用他们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援助,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家长寻找自己的失散的子女,这时心理干预人员在受灾儿童中应建立信任,以便将来更好地让受灾儿童接受心理干预。这一阶段针对儿童的心理干预,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让儿童尽可能地了解灾难中发生的事情,并且要帮助儿童利用在灾难中没有失去的宠物和玩具,以便更好地恢复受伤的心灵。如果家长这个时候与他们分离,专业人员一定要通过游戏等活动维持他们的情绪,这些活动能够舒缓他们恐惧的心情。这个阶段儿童肯定会普遍存在灾难带来的震惊、恐惧的情绪,心理干预人员一定要给与温暖与安慰,帮助儿童树立信心,让儿童充分释放和表达情绪,以减缓他们的悲伤心情。

(3)后影响阶段

(4)恢复与重建阶段

4.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的治疗方式

心理支持法(PsychologicalSupport)、危机咨询法(CrisisCounselling)、清除与报告法(DefusingandDebriefing)以及长期咨询法(LongTermCounselling)等几种方法在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儿童心理治疗与恢复的重要方式。

(1)心理支持法

心理支持法在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协调方面使用广泛,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亲属、朋友和非医护人员来完成。虽然这种方式由非专业的医护人员完成,但是心理支持是一项成熟的方法,对影响心理受到伤害的儿童有着很好的效果。

(2)危机咨询法

通过咨询的方式为受灾的儿童提供一个诉说的机会,通过让儿童诉说灾难的经历,来帮助他们了解灾难究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儿童减少灾难带来的痛苦。这种咨询也可以给其他的各个方面都带来影响,例如对灾难的恢复过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灾难之后儿童的性格、价值观甚至是人际关系都产生影响。通过咨询能够了解儿童的需要,通过谈话的过程得出问题的本质,也能够通过咨询指导究竟哪些帮助是灾民最急切的需要。大多数的咨询是针对灾难的具体方面,并且在咨询之后希望能够立即寻找解决的办法。

(3)清除与报告法

这些方法需要的特殊的技术是用来完善和发展受灾儿童的潜能,以促使其能够更好的恢复心理的创伤。通过一定的培训,要保证受灾儿童的情绪能够完全地释放出来,并且要保证他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尽量恢复到灾前的状态。这个方法的主要参与人员包括警察、消防队员、医生等,相应的参与机构包括医院、护士之家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在心理干预过程中没有方法是万能的,但是可以通过相应的办法促使事情变得更好。

(4)长期咨询法

三、启示与借鉴

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惨烈灾难,不仅在于它在一瞬间摧毁了一座城市,给人们留下一片疮痍满目的物质废墟,还在于它同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自己和家人多年苦心经营的家园和财产,已荡然无存。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和不可见的,人们则常常予以忽视。地震给人的心理造成的损伤,其发生机理则远比躯体损伤要复杂得多,它既可以因个人身体遭受的伤害而引起,由躯体伤害引伸到心理伤害,也可以因个人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还可以因个人对环境的异常难以适应,而出现心理活动失调。不管怎样,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面对巨大的灾难,应该努力抚平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儿童心的干预变的十分重要,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有以下启示。

1.一定要协助宣泄负面情绪

2.重塑灾难的意义

个体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危机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入负面思维之中,则难以抚平创伤。通过引导成员认识到震后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乐观地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②

3.加强死亡教育,探求生命的意义

注释

①省略/terrorism/Psychological%20Services%20in%20Disasters.pdf2008-6-18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女大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代表着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自信心程度,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有强烈的直接影响。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的治疗与培训,被广泛地应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干预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以及言语说服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来访者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文报道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2方法对于预组进行7次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3.5小时,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讲座讨论会,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工具

1.3.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为0.9157。

1.3.2焦虑自评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

1.3.3自编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包括13个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自我改变、活动内容、团体形式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由成员做出评价。如:“通过参加这个团体,你对职业选择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没有提高”。

1.4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2.2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关键词书写表达;心理干预;身心健康

分类号R395

1书写表达的操作程式

1.1书写表达的设置和操作过程

1.1.1书写表达的设置

书写表达需要安全、安静的书写环境,一般被安排在治疗室(咨询室)或实验室内进行。Broderick,Stone,smyth和Kaell(2004)以及Gillis,Lumley,Mosley-Williams,Leisen和Roehrs(2006)曾尝试通过录音带或说明书指导干预对象在家中自我实行干预,VandcVen和Schrieken(2003)通过网络指导干预对象在线进行书写表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Harris(2006、和Frattaroli(2006)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后均提出,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实施干预效果较差。

1.1.2书写表达的操作过程

第2次及以后几次,来访者进入治疗室(咨询室)后,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可以针对上次或前几次的书写内容进行反馈,然后安排来访者进行书写。干预计划完成的几周或几个月后,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可以进行随访,了解干预效果。

1.2书写表达的范例

1.2.1以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为书写

主题

Pennebaker和Beall在1986年进行了最早的书写表达实验:指导46名健康大学生在实验室里书写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每天书写1次,每次15分钟,连续4天。4个月后,与对照相比,被试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发生了显著改善。这一研究结果得到后来者的广泛重视,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逐渐被确立为重要的书写主题。近些年来,以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为主题的书写表达已经发展地较为成熟,有了统一的书写范例。其指导语如下(Pennebaker&Chung,2007):

1.12.2以积极内容为书写主题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把积极内容作为书写主题。King与Miner(2000)发现,指导大学生书写“从创伤经历中发现的益处”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McCullough,Root和Cohen(2006)发现,指导被试书写“人际侵犯所造成创伤的积极影响”能够减轻消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他们借鉴了早期的书写表达范例,设计指导语如下(McCullough,Root,&Cohen,2006):

请你回想最近发生的对你伤害较大的人际侵犯事件,写下这些事件的积极方面。例如,这些事件中的他人通过哪种方式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可能你由此发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优点,或你们的关系由此变得更好更牢固,或你由此变得更加强大和智慧。仔细思考你所写下的这些方面,请特别注意写清楚以下几点:1)对发生在你身上的有害事件,你以怎样的方式应对才能给自己带来积极的结果2)事件发生后,你怎样才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好3)这件事情的发生,有没有其他你所想象到的益处,包括将来的在书写的时候,请你展开想象,认真思考这些消极事件可能给你带来的益处;尽可能真实地面对事件及其带给你的积极影响,而不沉溺于它们带给你的伤害。

King(2001)曾直接以积极内容为书写主题进行干预实验,让被试书写未来最好的自我状态(bestoossibleselves,BPS)。Austenfeld,Paolo和Stanton(2006)指导被试“认真思考未来的生活,想象你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所有目标,一切

都变得很好,然后把想象的写下来。”Burton和King(2004)指导大学生书写个人经历的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如“生活中最美好的经历、最幸福的体验……想象自己正身处其中……然后,将当时的感受、想法和情绪尽可能详细地写下来”。

除以上两类主题外,研究人员还针对特殊对象和特殊问题设定书写主题实施干预,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如针对被辞退工作的人以失去工作后的痛苦经历为主题(Spera,Buhrfeind,&Pennebaker,1994),针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则以入学后的情感经历为主题(King,2001)。

2书写表达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2.1书写表达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的个体参与书写表达,可以长期有效地保持健康指标,提高生理机能。最早的书写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书写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可以明显改善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显著减少他们去医院就诊的次数(Pennebaker&Beall,1986)。SmYth(1998)对14项以健康个体为被试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书写表达对被试身体健康的效应大小(Cohen’sd)为0.68。Harris(2006)对9年间(从1996年到2004年)的13项以健康个体为被试的研究整合分析后发现,书写表达对身体健康的综合效应大小(Hedges’s宫)为0,21。

2.2书写表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书写表达可以显著地改善情绪状态。书写表达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Pennebaker&Beall,1986;Pennebaker,Colder,&Sharp,1990;Frisina,Borod,&Lepore,2004;Gortner,Rude,&Pennebaker,2006),减轻考前抑郁症状,降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Lepore,1997;Lumley&Provenzano,2003)。MeCullough等人(2006)的实验结果表明,被试通过书写人际侵犯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可以增加对侵犯者的宽恕,有利于减轻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改善人际关系,还有研究显示,书写与创伤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敌意水平。显著改善部分学生的抑郁症状(Austenfeld,Paolo,&Stanton,2006)。

书写表达对行为表现和心理的其他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书写表达可以促使学生减少旷课的次数,促动失业者尽快找到工作(spera,Buhrfeind,&Pennebaker,1994)。Klein和Boals(2001)的实验结果表明,书写表达可以显著地促进被试的工作记忆,减少闯入性思维,提高学业成绩(Lumley&Provenzano,2003),King和Miner(2000)的研究表明,书写创伤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可以提高个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Smyth(1998)发现,书写令人痛苦的感受和体验虽然会引起书写过程中的痛苦,从长期看却可以显著地减少忧伤和烦恼,促进幸福感的提高。有实验结果显示,以实现最好的自我为书写主题的进行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主观幸福感(King,2001),对大学生恋人分别进行以爱和创伤经历为书写主题的干预实验,两种千预方式均可以增进被试的亲密关系,以爱为书写主题的干预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Eells,2006),Broderick,Junghaenel和Schwartz(2005)对女性肌纤维疼痛症患者使用书写表达干预方法,有效地减轻了她们的疼痛和疲劳感,提高了心理幸福感。

截至目前,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书写表达干预技术的报告较少。Frisina,Borod和Lepore(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书写表达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效应较小(d=-0.0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报告有Stroebe,Stroebe,Schut,Zech和VandenBout(2002)对自杀或被谋杀的个体使用书写表达千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Thabet(2006)对1名患有创伤后心理障碍(PTSD)的10岁男孩进行了3天的书写表达干预,患者报告症状减轻,干预后2个月,患者的恐怖和焦虑症状显著改善,睡眠恢复正常。

3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

3.1干预对象的心理特征

研究发现,有较高认知适应能力、对书写表达持有乐观态度的个体能够从干预中获得较大的改变(Wagner,Hilker,Hepworth,&Wallston,2008),经受社会打击且不被社会接受的罪犯可

能会在书写表达过程中阻抑情绪的表达,从而影响干预的效果(Richards,Beal,Seagal,&Pennebaker,2000),Possemato(2007)认为,对创伤采取抑制的个体(如D型人格的人)通常会回避情绪紧张的情境和想法,述情障碍者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情绪和躯体上痛苦。这两类人往往难以通过书写表达较好地改善健康状况。另有研究显示,接受过其他方式心理治疗的个体从书写表达中获益的可能性也较小(Sloan&Marx,2006)。Allard,Freyd和Momiyama(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书写表达时使用较多情绪词汇(特是表现乐观和能量的积极情绪词汇和表现焦虑和恐惧的消极情绪词汇)的女性可以较好地改善睡眠,减少躯体症状;使用较多表现焦虑和恐惧的词汇可以有效减少心理症状,但也可能会引起性心理问题的增加,另有研究发现(Norman,Lumlev,Dooley,&Diamond,2004),在情绪表达方面得分较高的被试和消极情绪基线水平较高的被试从书写表达中获益较多。

3.2干预对象的卷入水平

3.3书写主题

3.4其他因素

尽管书写表达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个体均有积极作用,但其对不同健康状况个体的作用效应大小却存在差异,Hallis发现,书写表达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好于对生理或心理上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人群的影响(Hallis,2006)。Frisina等人(2004)对9项以临床患者为干预对象的实验整合分析后发现,书写表达对精神病人的影响没有对身体疾病患者的效果好。

性别因素也会影响书写表达的干预效果,Smyth(1998)分析14项实验结果发现,对健康个体实施书写表达干预,男性比女性从中获益多。Allard等人(2004)和O'Reilly(2005)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女性比男性从书写表达中获益多。而Epstein,Sloan和Marx(1005)在实验中发现,书写表达促进了被试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但不存在性别差异,由此可见,性别因素对书面表达干预效果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4书写表达的作用机制

Pennebaker与Chung(2007)提出,暴露、适应和认知重构可能是书写表达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三者作为整体协同作用。关于暴露,他们认为是与对创伤经历和消极情绪的抑制相对的,通过暴露可以减轻乃至消除创伤经历和消极情绪带来的压力和不良影响,书写表达可能创造了这样一个暴露痛苦和创伤性经历的条件,为消极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而简便的方式。关于适应,Pennebaker和Chung的观点与Lepore等人(2002)的一致,即书写表达促使干预对象多次

最近,Guastella和Dadds(2008)提出,暴露、认知重评和寻求利益是书写表达的三种主要的作用机制。其中的暴露和Pennebaker等人的观点一致。认知重评与前面的认知重构类似,是指干预对象通过书写表达能够探讨和确定是什么信念使自己感到苦恼,并探究贬抑这些信念的方法,从而对创伤经历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寻求利益是指干预对象在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指导下着眼未来,注重创伤经历的积极方面,包括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他们认为,暴露和认知重评可以减少痛苦的症状,寻求利益有利于促进干预对象的积极成长。通过这三种方式,干预对象可以成功地进入认知,行为的改变过程,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也有研究者认为,书写表达与重要经历有关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会引导人们直接面对影响健康的关键问题,促使他们去澄清并积极地寻求改变,以此促进人们进行自我调节(Lepore,Greenberg,Bruno,&smytb,2002)。Horn和MehI(2004)从另一方面提出,书写表达可以促进连贯叙事表达能力的发展,促进干预对象的社会化,帮助干预对象形成积极应对创伤性事件的习惯(引自Possemato,2007),这些理论从新的角度强调了书写表达促进认知重构、情绪适应和调节能力发展的作用。

5书写表达的局限及展望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干预方法,书写表达在学校和社区保健以及临床上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一,书写表达对有些身心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不显著。如对女性的愤怒、悲伤和抑郁的干预效果不显著(Allard,Freyd,&Momiyama,2004),对哮喘患者和偏头疼患者的症状减轻效果不明显(Harris,Thoresen,Hump~eys,&Faul,2005;D,Souza,Lumley,Kraft,&Dooley,2008),,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7SD)患者进行书面表达干预甚至可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Brewin,Dalgleish,&Joseph,1996)。Harris(2006)对29项干预报告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书写表达可以显著地促进健康个体的身心健康,但对达到心理障碍诊断标准和医学症状标准的干预对象的效果却不显著。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近年高职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反常甚至选择自杀,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危机的现象越来越多,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更是学校必须采取强力措施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危机现象及分析

通常人们把心理危机分成两类:发展性危机(指人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和意外性危机(指由于自然灾害、亲人丧失等引发的心理危机)。高职大学生之中所发生的主要是发展性心理危机。

从近年高职入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高职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超过30%,而其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高职学生中心理障碍主要为学习危机、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及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高职学生中心理危机的发生常有如下特征:

一是突发性。心理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且具有不可控制性。

二是紧急性。心理危机出现如同急性疾病发生,它需要紧急处理。

三是痛苦性。心理危机给人带来的体验一般是痛苦的,而且可能能涉及到人的尊严丧失或羞辱等。

四是无。心理危机常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心理危机到来常使人的未来计划受到破坏。

五是危险性。心理危机常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危及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

二、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新模式

我们将干预按危机的形成、危机的处理与危机的重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危机的形成。这一阶段是危机干预的基础。据调查研究表明,高职学生中出现心理危机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更多。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能力介于本科院校与中职学校之间,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多迫切需要提升学历,希望继续学习的心理压力较大,而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大多主动放弃提升学历,但认为自己学历较低,对就业的心理压力较大,并容易陷入感情危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几类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一是学校及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刺激或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影响,他们在中学时成绩不突出,就存在学习障碍;二是人格的缺陷、独立生活自我照料能力差;三是人际沟通能力技巧缺乏、不知如何面对困难等。当他们在心理危机发生后,当事人的应激反应系统开始调动起来。此时,我们注意观察,存在这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抑郁、急性反应性焦虑、情绪紊乱等。事实上,这些症状并不是疾病,它们只是情感危机的反应过程。这些症状在高职新生中更突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激、精神病性、敌对、焦虑、躯体化、恐怖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这些症状,可以对心理危机的存在情况进行诊断,并确定危机的类型、性质等。

第二阶段是心理危机处理阶段。它是危机干预的核心。在这一阶段,自我作用要大于外界的干预作用。我们认为,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去摆脱危机,干预只是起辅导效果。在危机产生时,我们要注重两种干预方式的结合使用,相互补充,从而使危机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如高职学生在入学后,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他们的应试目标的合理性丢失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就会发生学习危机。在这时,如何对他们进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消除学习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干预模式要充分发挥各级“心理委员”的作用,重视以他人为媒介的间接干预,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境,发挥内在潜能,获得学习成功。同时,我们要发挥各级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从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用脑卫生和考试的心理卫生等方面来化解他们的学习危机。

第三阶级为危机的重估。它是危机干预的产物,通过有效的干预,能使心理危机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化解,即使一次处理不能化解危机,通过及时重估和再处理,多次干预,最终使危机得到较为合理和满意的解决。危机的重估也可能成为危机干预的新的起点。

三、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总的框架,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新模式要求学校领导在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把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完善的机构,在教师和学生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学生可称为“心理委员”;教师可称为“心理咨询师”),建立学生心理问题多级防护网,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制订相应的制度。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包括预防教育制度、早期预警制度、危机干预制度、后期跟踪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等。在早期预警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学生心理危机评估等制度。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是之一就是甄别学生心理特质,以便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比如,在新生入学,就可进行健康诊断测验,开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在心理测验时,可采用三个心理学量表。

一是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此问卷主要是起到筛选作用,将可能有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以方便专家的进一步面谈。

二是SCL(症状自主问题)。此表涉及人的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主要用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果经测试,发现学生有问题,就能测出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是16PF。它主要对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心理素质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可以评定一个人的16种人格因素,而且可以推测次级人格因素(如内外倾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成长能力等)。

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考察。在进行了诊断测验后,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对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危机是逐步形成的,是有其根源的,或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潜伏危机。由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干预和化解奠定了基础。

3.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例如,开展“四结合”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心理咨询、校园心理素质教育环境的创建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四个方面。

4.选择干预对象,正确选择干预技术

危机干预技术主要两类:一是支持技术,二是解决问题技术。前者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病人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它包括暗示法、环境改变法、镇静药物法等。后者则是采用“明确问题,确立方案,执行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危机的技术。通常用干预技术对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进行干预。选择的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遭遇性危机、受到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的学生。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以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4)身体患有严重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的学生。

(5)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6)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7)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

(9)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10)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学生。

(11)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THE END
1.宠物医生学什么专业宠物医生应该学什么专业宠物医生学什么专业 宠物医生应该学什么专业心若磐石 精选回答 1、动物医学专业 2、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包括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https://edu.iask.sina.com.cn/jy/f0eGLIUBeP.html
2.>动物医学专业介绍受过兽医学训练并以此来诊疗动物的医生,称为兽医或者兽医师。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课程设置(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设置为例) 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中兽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生理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临床诊...http://yuzaishan.com/562.html
3.成为一名宠物医生,需要考什么证书吗?成为一名宠物医生,需要考什么证书吗? 成为一名宠物医生,需要考取执业兽医师证或执业助理兽医师证。 报考条件 1.符合兽医全科类考试报考专业目录(附件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全日制高校在读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兽医全科类考试。 2.在2009年1月1日前具有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兽医全科类考试。 https://m.syt126.com/shouyi/2021/20211202102157_246068.shtml
1.中青教育想当“宠物医生”要学哪些专业?中青教育|想当“宠物医生”要学哪些专业? 00:00/00:00 今日节目单http://m.cyol.com/gb/baobao/articles/index.html?share_post_id=PjxyXumAG
2.中国大专宠物医学最佳入学指南专业排名评测什么是宠物医学? 宠物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动物疾病的科学,它结合了兽医、生物学、化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改善动物健康和治疗疾病。随着人类对宠物依赖度的提高,宠物医学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职业领域。 大专宠物医学哪个学校好? 在选择学习宵夜学时,一般人都会考虑到专业实力、师资力量、就业率以及毕业生的...https://www.28q660zh.cn/yang-zhi-bai-ke/283781.html
3.想当宠物医生可以学什么专业?想当宠物医生可以学什么专业?我国的宠物医生行业正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虽然其职业地位还达不到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条件,但是也在稳步提升中,未来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山东安装工程技工学校动物医学科学系开设的宠物医疗与护理专业为想要当宠物医生的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http://www.cnsdjxw.com/news_brows.asp?id=30444
4.★济南现代畜牧兽医学校招生简章(一)宠物医生专业(三年制大专和1+3大专) 1、主要课程 犬解剖学、兽医微生物、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疾病诊断学、犬猫疾病学、动物外科学、动物疫病学、宠物营养学、宠物美容基础、宠物临床实践操作等。 2、招生对象和条件 年龄15-16周岁(1+3大专,四年)初中文化程度; ...https://m.scweixiao.cn/wenti/66695.html
5.宠物医生资格证怎么考宠物医生学习考证指南→MAIGOO知识摘要:宠物医生资格证是需要专业的技能考核才能从医就岗的,是需要农业局组织的专业宠物医师资格考试,毕竟经过考试并且考过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获得证书之后才能有权力和资格从事宠物医学服务,如剃毛、化验、抽血、打针、上药、验血等。下面,来看详细介绍! https://m.maigoo.com/goomai/227091.html
6....宠物医生培训,畜牧兽医自考本科,动物医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历...我们零基础宠物医生培训班是由湖南农大举办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是一所公办的一本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也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上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所以来这儿参加培训都是非常有优势的到目前为止,全国的一本院校就只有湖南农大开设零基础宠物医生培训https://www.cwylpx.com/
7.宠物医生学习开班啦!!宠医堂农大学习中心隶属于湖南宠医堂教育,专注宠医行业,整合行业内优质资源,多方联合办学, 从理论到实操,拥有完善的线上及线下教学体系,为想进入宠物行业的学员提供一站式教育咨询服务平台,学习内容涵盖面广:包含宠物医生线上及线下课程,宠物医生助理线上课程,执业兽医资格证考前培训课程,考执兽必备兽医相关专业学历咨...https://www.ndcwyl.com/
8.从业机会广阔的大专宠物医学专业介绍1.0 大专宠物医学:未来职业前景展望 在当今社会,宠物的数量日益增加,这为宠物医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作为一个关注动物福祉和健康的专业领域,大专宠物医学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兽医人才,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 2.0 宝贵建议!如何在有限预算下优化你的大专宠院教育计划 ...https://www.fvxfladfl.cn/yang-feng-ji-shu/435508.html
9.宠医课程宠医教育宠物医生培训执兽资格证考前培训湖南星宠壹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宠医课程、宠医教育、兽医自考、宠物医生培训、执兽资格证考前培训等,提供从宠物诊所到宠物医院全方位解决方案,助力宠医行业发展,培养宠医之星。http://www.starvet.net/
10.新瑞鹏宠物医生马特:为职业立心,为动物立命“我看着旁边家里人那尴尬和躲藏的眼神,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宠物医疗行业未来一定是朝阳行业,我要做最好的宠物医生。”这是一位尚且青涩少年面对外界对动物医学专业的不解和质疑时,暗暗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如今,经过13年的苦苦奋斗,当初那位少年已成长为宠物医疗行业的技术骨干,并持续发挥‘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在...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0418/8242887.shtml
11.宠物医生助理个人工作总结深入学习疾病知识:我紧跟行业动态,通过阅读最新宠物医疗文献、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加深了对宠物常见疾病如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的认识,并掌握了初步的诊断技巧。 手术辅助经验:在资深宠物医生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手术室的辅助工作,包括术前准备、器械消毒、术中协助以及术后护理,这不仅提升了我的无菌操作意识,也锻炼了...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19102907_2725034.html
12.宠医客imAppStore病例会诊:汇聚行业KOL和病例资源,专注解决临床医生所有疑问,建立国内医生与兽医界各专家的沟通桥梁,48小时内专业医师答复,助你精确诊疗。 助学工具:学习计划、笔记、课件、打卡、视频知识点切分、智能播放器等,助你高效学习。 国际证书课:宠医客学院线下致力于将国际一流宠物诊疗技术带入中国,将实操和理论完美结合,将线...https://itunes.apple.com/cn/app/%E5%AE%A0%E5%8C%BB%E5%AE%A2/id1042576674?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