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爱看美剧、电影的人,一时兴起读了著名的编剧布莱克·斯奈德写的《救猫咪》和《救猫咪2》两本书。
这两本书主题是关于电影编剧创作,具体涉及到电影的分类、结构安排以及实际剖析的,不仅有助于电影编剧创作剧本,还有助于各种创作过程中的“故事”创作,也有助于我这外行人从稍微专业一点的角度去了解一部电影
这两本书很有趣,让我每次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去想这个电影属于哪类电影,以及电影高潮、转折安排在了哪里。
1.关于写好一句话故事用一两句抓人的话来告诉我们一切,想要成功,它必须满足4个基本要素:①反讽。②美妙的脑补画面。③目标观众和拍摄成本。
④绝杀的片名。
我想说
《大白鲨》(Jaws)《异形魔怪》(Tremors)《异形》(Alien)、《驱魔人》(TheExorcis)⑵金羊毛
《星球大战》(StarWars)、《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⑶愿望成真
《大话王》(IiarLiar)《冒牌天神》(BruceAlmighoy)、《浪漫女人香》(IovePotionNa.9)⑷陷入困境
《悍将奇兵》(Breakdown)、《虎胆龙威》到《泰坦尼克号》(Titanic)、《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⑸人生变迁
所有讲述生活转变的故事都属于这个类型,《十全十美》(10)、《普通人》(OrdinaryPeople)
⑹伙伴情谊除了警察搭档片(copbuddypictures)、《阿呆与阿瓜》(Dumb&Dumber)以及《雨人》(RainMan)伙伴电影,所有的爱情故事也都属于这个类型!⑺推理调查
没人在意凶手是谁,凶手为什么要作案才是重点。《唐人街》(Chinatown)《中国综合症》(TheChinaSyndrome)⑻傻瓜获胜
《富贵逼人来》(BeingThere)、《阿甘正传》(ForrestGumt)⑼体制之下
《超人》(Superman)、《蝙蝠侠》(Batman)
作者对所有电影进行了分类,一共有屋里有怪物、金羊毛、愿望成真、陷入困境、人生变迁、伙伴情谊、推理调查、傻瓜获胜、体制之下、超级英雄十个类别。每个类别都列举了相应的电影,以及大概情节介绍。所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又看了一遍电影一般,再加上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很容易沉浸其中,尤其是看到自己熟悉的电影被从不同的视觉介绍的时候。陷入困境的《泰坦尼克号》,傻瓜获胜的《阿甘正传》,超级英雄的漫威经典电影,让我从不同的角度重温了一下喜欢的电影。关于这部分内容,作者在《躲猫咪2》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对每类电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3.关于一句话故事中的主角其实“讲故事”一直都追求“给我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但我们要给老故事加上新转折,让它们跟上时代,给它们披上一层对于当下社会更有意义的外衣。
从一句话故事开始,就得有一个能让人产生强烈认同感的角色钩住我们。原始的驱动力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生存、饥俄、性、保护所爱之人、对死亡的恐惧,这些东西能抓住我们。
最好的创意、最好的主角都必须具有最基本的需求、渴望和欲望。这一切都是关于你的主角。给他危机,真正的危机,原始的危机。这种危机要很基本,这样观众才能理解。一句话故事讲的是主角的故事:他是谁,他要对抗什么,以及面临什么危机。确立主角及其原始目标,确定阻挠主角的反派形象,能让你更好地明确和进一步了解故事的需求。
冲突最强烈、主角最招人爱、反派最遭人恨、目标最明确、最原始的,就是稳赢的。
通常,主角还要能让我们本能地产生认同感。在同等条件下,母女、父子,兄弟姐妹、夫妻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要比陌生人更好。
相同的东西,但要不一样,这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子女教育题材幽默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楚门的世界》,相同的东西,但真的不一样,赋予新的意义,这部电影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剧情设计,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疯狂原始人》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剧情中的主角有个原始目标:生存,与自然界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各种冲突便由此产生。《疯狂动物城》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主角太招人爱,反派太招人恨,保护所爱的人,以及对死亡的恐惧,都在其中。《阿拉丁》很好看,主角在如此困境之中身上依然保持着难得的善良,反派则是为了个人不择手段的邪恶巫师,实力悬殊对比,善恶对比,每次的较量,都是那么精彩。这部电影我跟女儿看了两三遍,听音频就听了四五遍。主角简直太重要了,主角真的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主角的人物角色设定,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4.关于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TheBlakeSnyderBeatSheet(简称BS2)
开场画面OpeningImage(1)
阐明主题ThemeStated(5):,前5分钟内一定会有一个人(通常不是主角)来(通常是向主角)提出一个问题或做一番陈述,他所说的内容就是影片的主题。布局铺垫Set-up(1-10):剧本的前10页,最多前12页,叫作“布局铺垫”,我们世界原本的样貌。触发事件Catalyst(12):接到一封电报,被解雇,抓到老婆出轨,被告知你只剩三天生命,敲门声,送信的邮递员。
展开讨论Debate(12-25)
进入第二幕BreakintoTwo(25):主角不能是被诱惑、被哄骗或不知不觉地进入第二幕,他必须自己做出这个决定。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主角—他有主动性。
副线故事BStory(30):它不仅提供了爱情线和一个能够直接讨论影片主题的环境,还让编剧能够从主线剧情暂时“切走”。玩闹和游戏FunandGames(30-35):它是电影海报的核心,是预告片里出现最多的段落,也是我们暂时放下剧情推进的地方,注意力都集中在“玩闹”上。中点Midpoint(55):事情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之好,在失去一切的时刻,事情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糟。反之亦然!反派逼近BadGuysClosein(55-75):一切看起来都挺好,虽然反派被暂时打败了,主角团队似平也很团结。但事情还没完。
这个时候,反派决定卷土重来,且气势汹汹。同时,内部的不和、怀疑和嫉妒也开始逐渐瓦解主角的团队。
失去一切AllisLost(75):虽然看起来一片黑暗,其实只是暂时的。这个部分插入一些东西,什么都行,只要跟死亡有关就行。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生活。而你所呈现的死亡,哪怕只是条金鱼,都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失去一切的时刻显得愈加沉痛。
灵魂黑夜DarkNightofthesoul(75-85):黎明前的黑暗,是主角找到方向、绞尽脑汁想出拯救自己和大家的终极办法的前一刻。只有先被打败,我们才能得到教训。进入第三幕BreakintoThree(85):现在主角在外部(主线故事)和内部(副线故事)两条线已经相交和融合都占了上风,通过了所有考验,竭力找出了解决办法。现在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付诸行动。结局Finale(85-110):主角把学到的教训付诸行动,克服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在主线剧情和副线故事都获得了胜利。旧的世界成为过去,新的世界秩序得到建立。结局必须交代所有坏人的下场,顺序要从低到高。喽啰和走狗先死,然后是大反派。终场画面FinaleImage(110)
“主角出场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让我们喜欢上他,希望他赢。”刷本创作的不变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主角亦正亦邪,那就把他的对手设计得更坏!泳池里的教皇泳池里的教皇的作用就是在交代信息的时候给我们一些东西看,井避免干巴巴交代所带来的不适感。“双重魔幻”出于某种原因,观众只能接受一部电影里有一个魔幻元素,这是铁律。观众无法忍受过长的“前情”。糖太多了,会齁死人:这就是“黑人兽医”规则。简单一点更好。一次只用一个概念就行了。一次堆太多的话,你消化不了,效果也不会更好。小心冰川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风险必须是发生在我们关心之人身上的风险。而可能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必须从开头就展现出来,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即将到来的威胁到底会导致什么后果。人物弧光剧作法你的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必须在故事中有所转变,唯一一个不变的人就是反派,主角和他的朋友都必须有很大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故事讲的就是改变。而衡量谁成功谁失败的标准其实就是看谁愿意改变。好人就是那些愿意接受改变并将其看作一种正面力量的人。坏人就是那些拒绝改变,蜷缩起来自食其果的人,他们无法摆脱原本生活的惯性。要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就得做出改变。
用到媒体这个元素时一定要小心除非你本身讲的就是媒体,除非你的电影里涉及全球性的问题,并且角色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他们还必须互相认识。听我一句劝吧……也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一句劝:别让媒体掺和。我想说
⑼够不够原始?这些角色的核心是否都触及了某种原始的欲望—被爱、求生、保护家人、复仇?每一个都是关于某种原始的需求,也许更应该视为生理需求、本能指令。
以上这段话不仅适合电影创作,还适合我们在做的任何事情!坚持自己坚持的,坚持自己热爱的,个人能力的获得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事情
总之,这是一本挺值得阅读的好书!推荐朋友们阅读作者的纸质版书籍,绝对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