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室内外双重空气污染,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针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空气净化器,教大家如何正确选购和使用。
家庭选择空气净化器时,首先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一是目标污染物、二是家庭中使用净化器的场所、三是家中有无敏感人员。
二、常见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
净化原理是选购空气净化器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净化技术包括以下几类:
1、物理式吸附:以多孔性、表面积大的材料如活性炭、高效过滤器(HEPA)等过滤技术为代表,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依靠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净化空气,是目前最安全和高效的过滤方式。由于所有吸附剂都有一定的吸附容量且结合力较弱,当吸附剂达到饱和状态时,会发生脱附,向外释放甲醛或颗粒物,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更换。
2、光催化技术:以光触媒、冷触媒技术为代表,在净化的同时能分解有害气体。此类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催化剂镀在载体上,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源照射催化剂。开启风机使空气以一定流速经过载体,催化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与空气中的甲醛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目的。光催化的载体有多种材料,如纳米TiO2,MnO2等,主要生成物为CO2。光催化原理具有无二次污染的特点,符合新时代绿色环保的理念。其净化甲醛的效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污染物起始浓度、室内温度、湿度等,催化剂微孔表面被堵塞会大大降低它的净化效率。
3、离子技术:以负离子、银离子技术为代表,能杀菌消毒,有效净化空气。负离子是空气中带负电荷的离子总称,无色、无味并有强烈的吸附特性,能对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就近吸附。负氧离子空气净化器产生一个强电场,向空气扩散并主动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甲醛、苯、甲苯、氨等物质,使其凝聚沉降,从而净化空气。但强电场作用和放电过程容易产生臭氧,臭氧对人体有害。
4、静电集尘:主要采取电子集尘的方式,利用静电使空气中的微粒带电,再通过集尘装置捕集带电粒子,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除尘效率较高,能够捕集0.01~0.1um的微粒。缺点是需要高压电源,集尘装置的集尘量小,净化效果不是很理想,一般1~2周需将集尘装置清洗一次。会产生臭氧,带来二次污染。
5、生物酶净化:利用生物分解原理,生物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将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污染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源头去除甲醛污染物,不产生二次污染。酶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且可以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繁殖能力进行持续工作。生物酶除甲醛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完全失活。
在购买的时候应以物理式过滤吸附技术为首选,尽量选择采用多种净化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对于会产生臭氧的空气净化器,应尽量避免选择使用。
三、空气净化器的选择
一台真正有效的空气净化器要做到“三高一低”,即高洁净空气量、高累计净化量、高能效值和低噪音。
高累计净化量(CCM):累计净化量表示空气净化器的洁净空气量衰减至初始值50%时,累积净化处理的目标污染物总质量,这个参数越高,说明净化的污染物越多,滤网寿命越长。
高效能值:净化效能是空气净化器在额定状态下单位功耗所产生的洁净空气量,这个参数越高,说明越省电。对于颗粒物来说,净化效能≥5.0m3/(W?h)认为是高效级,对于甲醛等气态污染物,净化效能≥1.0m3/(W?h)认为是高效级。
低噪音:机器工作噪音一般低于50分贝属于相对安静,对于有睡眠、休憩需求的场所,噪声不应大于45分贝。
1、查看是否有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值。有些高端空气净化器会显示颗粒物或甲醛的实时监测值,这样可以直观看到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
2、查看空气净化器的进出风口设计。后进风前出风的方式容易将地板上的灰尘吹起来加重室内空气中的灰尘,下进风上出风方式可以将地板上的灰尘吸进空气净化器里净化后从上方吹出清新空气,起到“打扫地板”的作用。
4、查看经销商出具的检测报告。应注意选购机器规格型号与检测报告上机器的规格型号是否一致。
四、空气净化器的使用
1、及时更换滤材: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如果发现净化效果明显下降或开启净化器后有异味,就要及时更换过滤材料和清洗过滤器。
2、注意二次污染:随着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各类污染物在净化器内富集,这些污染物可能会被空气净化器再次释放,形成二次污染。另外,使用静电除尘与单纯负离子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会产生臭氧,一定的臭氧能杀灭细菌、病毒,分解气态性污染物,但是过量的臭氧对身体有害,导致上呼吸道炎症、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新装修房屋内使用空气净化器:装修材料或家具中所含的甲醛有缓慢释放的过程,即使使用了空气净化器,仍应注意经常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