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席上的刘艳丽女士。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被告席上的苏平女士举证。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案情
动物保护者称遭到诽谤
本案的原告叫刘艳丽,她是一位动物保护人士,是公益团体“与牠同行动物福利促进协会”(以下简称“与牠同行”)的负责人之一。官网上的信息显示,“与牠同行”正式创立于2013年9月,总部设在英国,是一个以宣传素食和提高动物福利为目的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的小型慈善机构,目前主要在中国和美国设有分支机构。
被刘艳丽告上法庭的女子苏平,也是一位动物保护人士。刘艳丽说,2015年6月18日,苏平发表一篇名为《起底:与牠同行刘艳丽多年行骗》长微博,捏造事实,指责她所进行的动物救助行为是出于个人敛财等目的。该微博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她社会评价严重降低,人格尊严受到严重贬损。基于此,刘艳丽要求法院判决苏平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道歉信为她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立即删除对她有侮辱、诽谤内容文字及图片;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和公证费1220元。
称所收捐款将用于救助
苏平称,刘艳丽的捐款全部来自国外,她的公益组织的资质在国内也无法查询,她因此质疑“与牠同行”的资质及募捐款项的使用情况。
据刘艳丽讲,现在这笔钱已经打到了北京一家宠物医院的账户,这家宠物医院是和“与牠同行”的合作医院,接下来这笔钱将会向社会开放,用于给流浪动物做绝育。
因为双方需要提交捐款支出情况等证据,该案将择日再开庭。
□追访
苏平曾因保护动物打架被拘
据苏平称,1996年,她26岁,当时在外企工作,因为喜欢小动物,她时常捡流浪的小动物回家,家里流浪动物多的时候有十几只。
2011年4月,苏平在大兴区黄村镇租了一个小院,起名“秀儿园”。现如今秀儿园里养着90多只狗、十几只猫,这些猫狗几乎全部都是从拦车救狗救猫的现场拉回来的,她还专门雇了两个人,每天定时定点地为它们喂饭、喂药。
苏平说,这个小院维持下来,每个月有15000元的支出,这其中还不包括医疗费用。此外,苏平自己还经营了一家翻译公司,但她说自己平时放在工作上的精力并不多,“我现在90%的精力全都用在狗上,既然把它们拉回来,就要对它们负责”。对于平时秀儿园的支出,苏平说,“光靠我自己的能力是不行的,我也需要募捐,我的账目支出都对大家公布”。
苏平还曾因保护动物被警方拘留。2013年9月,因为邻居把一只3个月大的金毛犬举起来摔下,苏平和邻居打了起来,双方都受了伤,警方介入后,两人都被拘留了7天。
刘艳丽动物保护者也需关爱
刘艳丽租住在顺义区的一处房子内,家里常年养着6只狗,全部是残疾狗。此外,刘艳丽在通州有一个基地,里面养着40多只狗,她雇了一位阿姨照顾狗的生活。“这些残疾狗几乎都是捡到的流浪狗,有的被打断了腿,有的被车撞了,它们在外面没有办法生存,在基地狗太多阿姨照顾不过来,我就带回家里养。”刘艳丽说,平时她要上班,母亲还要帮着喂狗、遛狗。
圈内人因善款起争执很普遍
昨天下午,多位动物保护人士来到开庭现场,他们大都熟悉刘艳丽和苏平两人。他们表示,刘艳丽和苏平的案子只是个例,动物保护人士之间因为捐助的钱起争执是普遍现象。
动物保护人士鲁奕玲称,“圈内缺少规范,缺少监管,出现问题再正常不过,但大家都不容易”。
鲁奕玲说,动保人在救助动物的同时还忍受着非议,甚至是忍受着舆论的压力,这是很难的,很多人都想过放弃,“我自己也曾经接受捐赠者的钱,就有人质疑我是不是自己花了这些钱”。
□律师说法
社会捐助监管难度大
北京市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黄卫东律师称,无论是有监管单位的公益组织还是没有登记的小公益团体,捐助款的使用监管难度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