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国家教育科学“九五”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的游戏=学习。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好的途径。
要种下游戏研究的种子,首先我们要知道“幼儿园游戏”的价值、种类和特点。
1.幼儿园游戏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幼儿园游戏是把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儿童游戏纳入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身心加以教育和改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大背景中。幼儿园里的游戏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2.幼儿园游戏的种类
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包含自主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一提到自主性游戏,想必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安吉游戏——幼儿自发、自选、自主生成的自主性游戏,强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放手,让幼儿对游戏拥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
而工具性游戏是依托于常规教学的游戏形式,即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来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帮助教育教学的高效实现。
简单来说,工具性游戏就是带有一定的教育意图。有一定的教育目的、一定的教育内容、运用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在一个由成人建构的结构内的儿童的自主活动,这样的游戏叫做工具性游戏。工具性游戏包含三种:
(1)合作游戏指由成人发起和儿童主导的游戏。
(2)指导游戏是指由儿童发起、成人主导的游戏。
(3)教学游戏是由成人发起和成人主导,儿童以活动方式参与的游戏。
幼儿园游戏中的自主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这两种游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孩子自主游戏时,如果老师介入,自主游戏变成工具性游戏。如果一个老师布置一个游戏,创造了游戏条件,小朋友进去以后能够自主玩,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玩,这同样把工具性游戏转化成了自主性游戏。所以游戏两大分类,不是绝对隔离,而是随时可以转换。两类游戏随时可以转换,这也是幼儿园游戏的最大的特点。
3.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同时,我们还要清楚种下这粒种子的价值。游戏对儿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
研究表明,游戏包含着一系列动作或运动,可以看作是幼儿自发的一种运动形式。它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以及全身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身体动作的分化整合以及运动技能的获得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2)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幼儿认知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感知运动游戏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概念的形成,象征性游戏对幼儿概念的发展、概念的同化以及符合学习有促进作用。游戏中幼儿还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各种经验也可以为幼儿在问题解决时提供帮助。各种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令人兴奋的、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特殊的过程,这恰恰是游戏的作用之所在。”
(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但菲等人通过运用表演游戏在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实验研究发现,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语言、情节和规则都含有较多的同伴交往成分,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曹中平对中班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的发展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角色游戏不仅能提高儿童角色游戏水平,而且能加强儿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一方面,角色游戏要以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基础,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关系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保持一定的合作;另一方面,角色游戏也为幼儿表现合作行为发展合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4)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儿童时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但他也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就会产生追求自由的需要。但生活在成人社会中的儿童,往往会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压制与束缚,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情感压力。儿童可以通过游戏使自己从当前情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获得心理平衡与性情的愉悦。因此,游戏是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5)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
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充满想象的主体性活动,游戏的这些品性正是创新意识、潜能得以滋生的土壤。在游戏、特别是假象性游戏之中,儿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自由驰骋于假象与现实之间,在这一游戏氛围中,易于在一些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这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一旦遇到日后现实可能性的催生,就会有所创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游戏是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源地,是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根基。
(6)促进幼儿敏感期满足感的获得
(7)根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无法彻底克服的主要原因是游戏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以及游戏和课程不能有机结合。而幼儿园游戏的开展与持续研究就能为了治理显性和隐形小学化倾向的有效途径。
(8)有利于充分发挥师幼各方面能力。
如创造性和责任性,是培养思维活跃、手脑并用、善于合作、热爱发现的新型人才的好方法。
(9)促进新型课程模式的建构。
幼儿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主动性、有创造性的鲜活个体。在幼儿的游戏不断深入,引发自主、深度学习的过程中
就创生出很多记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新型游戏课程。
4.提供什么样的生长条件(幼儿园自主游戏研究的现状)
我们该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生长条件,种子才能长得更好呢?
上海的很多名师在引领着五大领域课程游戏化开展;南京向我们呈现出了支架、拓展、催化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的策略;
我们省内的利津,他们以打造民族风情园、绿色生态园、小小动物园、书香文化园、科技探索园、儿童游戏园为主线的“六园”文化等方式,融入儿童传统游戏和户外野趣游戏,探索出了一条研学训一体化的和谐高效路径。
在我们枣庄市实验幼儿园、滕州市实验幼儿园、山亭区实验幼儿园、市中区实验幼儿园、区实验幼儿园等有关《本土化幼儿园游戏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等课题的建设,自主游戏的探究,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5.我们的分析
他们的研究案例和优秀成果为我们的游戏研究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持,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和无奈。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天时:
地利:地理优势能够助力幼儿游戏的开展和研究,如安吉使用大量的原生态资源:竹子作为幼儿探究游戏的材料;利津拥有大面积的场地,开展传统游戏和野趣游戏,而北上广的幼儿园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生态植物园等等,这是我们很多幼儿园所不能拥有的,也是我们的自主游戏的劣势之一。
优势:在大环境上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依据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对幼儿的自主、深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也对老师及团队的深度思考,主动学习,大胆创新研究提供了支持。
人和:当前我们对幼儿园游戏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支持幼儿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因为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的教师团队成长更迅速。
二、萌芽
(一)阳光、土壤、雨露(我们的思考)
种子的萌芽需要阳光、土壤、雨露,就像我们在思考游戏研究时的思考。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价值不可估量,我们也及时加入了游戏研究的浪潮中,学习安吉游戏提供材料、学习放手、学会观察、助推幼儿游戏发展、学习利津创设儿童游戏园。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教师教育观需要转变外,还存在购买游戏材料费用较高、损耗比较大,数量的及时补充存在困难,教师和幼儿对很多材料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创新的魄力有待加强。
(二)积攒成长的能量(我们的行动)
我们学习但不盲从,于是,我们重新思考游戏研究的方式方法,梳理出我园的“精简教育”思想,我们游戏研究的种子也开始萌芽。
有没有一种我们随手可得,低结构的、低成本的,儿童熟悉、热爱的材料和环境让儿童的探究能更轻松更自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在我们放手游戏,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美丽的错误,美好的开始:
有一个周一,幼儿园附近小区的物业经理到幼儿园来投诉,原来在周末,几个幼儿园的孩子看到印刷厂里运出很多碎纸屑,偷偷地打开袋子,把“纸屑”当成“雪花”,洒满了小区的角角落落,给环卫工人和小区业主增添了很多的烦恼,看着惊慌的孩童和愤怒的经理,我们的内心充满歉疚,儿童天才的创意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舞台啊!而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纸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游戏材料吗?于是,在送走经理后,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你们为什么去玩纸
孩子们的回答很清晰:1.好多玩法。(纸的可塑性强,好玩)2.随处可见。(周围资源多,易得)3.不容易受伤。(环保、安全)
我们认真地表扬了儿童,感谢他们独特的创意和视角,让我们从这些“废品、垃圾”中发现了教育价值如此之高的“宝藏”。
孩子们还告诉我们,周围哪里有好玩的“宝藏”:纸箱厂里有“纸箱山”;装饰公司门前有很多“纸筒桥”;印刷厂的“宝藏”最多,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纸片片”……
此时,我们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孩子们喜欢的、低结构、低成本、简单、安全、易得的材料吗?
有了孩子们的指点,我们请求家长和社区帮忙,把这些“宝藏”通通请进了幼儿园。有了这些丰厚的资源支持,孩子们以“纸”为主要材料的“纸趣探究之旅”也就迅速地展开了,而在陪伴孩子们探索的过程中,我们1*100的游戏研究也随之开启。
小种子已经慢慢萌芽,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的内心是充满期待和忐忑的,但与其担忧,我们更愿意做一束阳光给予孩子们用爱与温暖,幼儿园更是一方土壤,给予孩子们更多试错的机会去静待小种子破土而出。
三、破土
(一)以“纸”为材,创设“会说话的环境”
1.建设“乐高仓储馆”——儿童的世界,让儿童做主。
整理,搬运是儿童最爱的活动。看着家长、社区送来的堆成小山的报纸、废纸、纸箱、纸筒,孩子们高兴极了。纷纷加入整理的大军,由于儿童好玩的天性,他们在整理的过程中,玩的成分大于整理的需求,所以儿童的“捣乱”让教师苦不堪言。
作为游戏的支持者,我们决定,退出整理大军,让儿童“自己做(作)”。
(1)整理的第一步——抢。儿童最熟悉的存储场地是教室,也是他们最先选择的材料储存地。在大量的材料被搬进教室,由于儿童更多的是在享受“搬和墙”的过程,缺少摆放的技巧,经常出现纸盒倾倒、纸片遍地的现象,整理起来特别麻烦;由于堆放没有章法,场地占用的特别大。儿童发现,他们的室内游戏区都没法玩了。于是,大家坐下来,开始商讨“该如何重新摆放?”
(2)整理的第二步——梳理。儿童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分类纸箱的方式也是让我们惊艳的。把“纸箱”做一家,小纸箱放在大纸箱里,一个一个像“套娃”;把“小纸片”和“纸筒”做一家,纸片藏在小纸筒里面,一摞一摞像“万花筒”;“小纸筒”藏“小纸箱”里面,小纸箱藏大纸盒里面,一层一层像“百宝箱”;按颜色分,按种类分,按大小分,按创意分……在分分合合,搬搬运运中,分类、点数、统计、计算等能力迅速提升。搬动纸箱时,他们一个人搬、两个人抬、三个人抬、小蚂蚁搬家(多个人抬)、找拖车拉、找滑轮运,用滑道推……当放手给孩子,儿童自建家园的智慧超越了我们成人的想象。
(3)构建。随着材料逐渐增多,教室里已经不再能够容纳太多的材料时候,儿童们又开始商讨新存储的办法,有个在爸爸在“超市仓储中心”工作的孩子提议,在幼儿园建设一个“大仓库”,把材料放在一起,用的时候再去取。这个提议得到了全体儿童的赞同。他们巡查了整个幼儿园,选择了二楼一个开放的阳台做“仓储馆”。
孩子们在堆放材料的时候,发现纸箱容易被压变形,就反复称重纸箱的重量,重的放下面,轻的放上面;但下面的纸箱还是容易被压扁,实验了很多次,效果都不好。
他们去请那位仓储中心的家长帮忙,家长搬来架子做隔断,解决了纸箱被压扁的问题;但架子上的东西太多,容易倾倒,不安全,家长又和他们一起做了拉绳进行了固定;有的纸箱过大,隔断的空间不够,孩子们就反复测量、沟通,请门卫爷爷帮忙设计了可以调动高矮的隔断架子解决了难题。
(4)保护。物品摆放好了,周末一场大风把阳台上的物品刮得横七竖八。怎么才能不让风婆婆和雨公公来捣乱?孩子们又去请建筑工人的家长帮忙,有个做雨棚的家长帮孩子们为每一个架子设计了拉链式雨棚,让架子和架子上的宝贝都有了“衣服”穿,“宝贝们”再也不用担心太阳晒、风雨闹了,孩子们攀着梯子,搭着架子取放他们的需要材料,大家兴奋地给仓库起名:“乐高仓储馆。”
2.海洋运动馆
(1)操场上的海洋:
最初,孩子们只是喜欢把报纸举起来当船帆,把纸筒或纸板斜起来做船桨;或者是用一块大的纸板绑在脚上,集体比较赛划船的速度。儿童所需要的材料用一个玩具筐就可以容纳,一条操场跑道就可以完成。
但慢慢地,船的分工越来越明显。渔船开始“出海打渔”了:有“刀鱼”“鲅鱼”“鲳鱼”“海鳗鱼”“石斑鱼”“三文鱼”“金枪鱼”……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挂满了“船舱”。为了让自己的船舱出现更多的鱼,儿童从刚开始,一张一张地撕纸、剪纸做鱼,慢慢学会用很多纸叠起来,一剪成型……桂花树、石榴树、耐冻花上面都挂满了琳琅满目的“鱼”,成了名称各异“鱼仓”。烤鱼、卖鱼、钓鱼游戏也随之开展。
海警船开始出海巡逻,“望远镜”、对话机、机关枪、高射炮……孩子们身着大披风,头戴海军帽,威风凛凛,指点江山。
潜艇、舰艇、航空母舰,男孩的世界里“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可能是来自于基因里的遗传。结实的镜片、锡箔纸、镜面纸都会被孩子们从各个角落搜刮出来,组合,变化、使用。
随着活动内容的增多,活动的场地也越来越大,囊括了整个操场,特别是两只海军对战之后,活动后的现场堪称混乱,一场大雨之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战舰、军船、鱼舱全都面目全非了。
(2)“海洋码头”的初建:
看着一地废墟,孩子们强烈要求,要在室内建设一座“海洋码头”,保护他们的舰艇。女孩也要求:码头上不能只是男孩的游戏区,她们要建“美人鱼的海底宫殿”。
于是靠近操场最近的小三班被孩子们选中,成为“海洋码头”。孩子们兴奋地装扮起来,不但设计了精美的海洋标志,还设计了不同的服装、道具——有海警服、海军服、海盗服、美人鱼服和头饰……女孩们还设计了海底世界的迷宫和宫殿等。
由于场地限制,孩子们不能把自己设计的材料全都放进区域里,经过好几轮的谈判和讨论,孩子们把海警和海军合并成立“海神战队”,“海盗战队”在对面,“美人鱼的海底宫殿”和“海底世界”在内侧。儿童放弃了“大军舰”,用游戏区做舰身,用舵身做入口,既有标志性,也有操作性。为了能分出海战的胜负,他们在船身侧面设计了入弹口,子弹、炮弹只有从入弹口打入,才算船身中弹,看大家的中弹数量决定胜负。为了提高入口的难度,孩子们从高到低,从左到右,拆了建,建了拆,不停地更换着舰队的格局。只要天气合适,他们随时可以拆了舰身,提着舵头,和大型玩具相结合做更大型的比赛活动,海战的对象也从单纯地打海盗,抓海贼,升级为“星球大战”。
美人鱼和海底世界的儿童们用纸箱做成了“迷宫”,扮演各种童话剧目和他们自己创作的探秘游戏,当“海神团队”撤离后,他们就把“战舰”变成“花车”,以“美人鱼”为主,开展“花车游行演出”的游戏,有歌,有舞,有欢笑。
(3)“海洋游戏馆”的诞生。
虽然孩子们的游戏动静不同,但合作却非常默契。有的时候,战争开始了,遇到突发情况,孩子们就会把“美人鱼宫殿”变成“海战”的“弹药生产基地”或“科研研发基地”;而战争结束,其他的孩子又会加强入到“海底探秘”或“花车游行”中一起游戏、庆祝。
很多我们成人看起来非常违和的镜头,他们却能非常巧妙地融合。这里不但有各个国家的战争,更有和外星球、外太空的对抗,孩子们将“海洋码头”更名为“海洋游戏馆”。
3.叮当实验室
怎么保护战舰,什么样的纸不能被浇湿?
湿了的纸箱里有水,有没有小鱼?
什么纸最容易被水变软?有没有不能被水变软的纸?
水能把纸变软?还有什么也能把纸变软?
湿掉的纸怎么办?
……
科学实验室里,孩子们的探索与创作一起改变着传统科学实验室的格局。
(1)色与墨的结合,开发儿童独属的“魔卡”。
纸与墨的演变是中国儿童的独有爱好,与美工室的儿童创作不同,实验室里的孩子,更多的是享受不同浓度的墨能在同一种纸,不同的纸上的不同变化,浓浓淡淡,儿童百试不厌。
玩了墨的变化,很多孩子开始尝试与不同的美术颜料的融合,点一滴红色,汇入两滴黄色,就变成淡淡的橘色,在加上一滴水是厚重的太阳,再滴上几滴水,再涂上几笔就变成了透明的柿子,不同的色彩,更为创意的变化,让更多的孩子也积极参与其中。
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成果,我们每一种“色块”或“墨块”的组合方式用“魔卡”的形式推荐给其他的儿童。如:太阳红——红色两滴,黄色一滴,水一滴;柿子黄——红色一滴,黄色两滴,水两滴。因为每一种颜色都是孩子们自己发明的名字,下面署的也是儿童自己的名字,这就像是自己的一个发明一样。美工室的孩子们也纷纷加入这一创造之中。
(2)光与影的结合,开发纸影游戏墙。
儿童是最喜欢玩影子游戏的,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我们在科学实验的外面,用黑色卡纸设计了一面“影子游戏墙”。安装固定的、可移动的多种光源,让儿童可以在影子游戏墙上做手影游戏,皮影游戏,也可以把纸撕成不同的形状,放在不同的光源底下做纸影游戏,有个初中教师家长还教孩子们粗铁丝在纸片扎洞,变成出不同的星座、不同的动物,在纸影墙上展现。
(3)纸与浆的转换,建设纸浆超市。
“纸从哪里来”是孩子们永远感兴趣的主题。了解造纸的程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造纸,孩子们在“纸与浆”的转换中快乐地探究着。用纸浆加上亮片做荧光灯,用纸浆加上花瓣、青草做浆画、做纸浆盒,做纸浆面具……随着参与的人员增多,对胶装纸浆的需求越来越大,实验室的儿童就按照不同的材料需求,利用矿泉水瓶,制成了一个一个的素材瓶,贴上标签,在实验室门口售卖。
(4)废纸哪里去?成立环保小分队。
大量的玩具和废弃的作品被送到了实验室,融化后黑水、刺鼻的味道惊到了实验室的孩子们。这些黑黑的水能做什么?种下小花,小花枯了;放进小鱼,小鱼死了;浇到小草上,草儿也黄了……残酷的事实吓哭了儿童,他们哭着跟所有的儿童说:“少用点纸啊,少用点纸啊!”
4.追随儿童的需求,创立灵动公共区。
(1)美术作品展的陨落:
随着儿童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已经不满足在自己的场地展示自己的成功,他们希望他们的作品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欢乐。美工区的孩子们用油水分离的方法仿绘了梵高的一幅巨作“《星月夜》”,图画精美,设计巧妙,他们希望放在一楼大厅,作为欢迎小班小朋友的礼物。作品展出之后确实收到了广大儿童和师生的赞叹。但不久,儿童的观赏探讨的兴趣就像流星一样消失了。
(2)立体墙面的互动。
怎么让“星月夜”更好玩?我们组织儿童进行深入讨论:孩子们说:“画太薄了,碰一碰就碎了;画上的东西不能动,不好玩;总是那么几个图,我们看过了;我想画别的;我想知道,除了月亮,天上还有什么?”……根据孩子们的需求,我们向全体幼儿园发出“点子征集令”,这可高兴了孩子们。
他们把碎了的星空图,用布片、纸卷、塑料泡沫等进行了立体维修,把平面画变成了立体的“触摸墙”。还在星空背景上设计了“星空宝盒”,在里面放上不同的物品,定期更换,让儿童通过蒙眼开展“触摸,抓取”等活动来丰富儿童和图片的互动。
在画面上,我们还设计了“取景框”,并在旁边设计了“活动小画架”,让儿童可以随时玩拍照游戏或自己来尝试作画……取景框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游戏玩法,同时也是构图造型的隐性指导……
孩子们在调整后的墙面环境、环境创设中获得了游戏的满足和价值,他们又向“星空里都有谁?”发起探索。
“叮当实验室”的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的星空卡,在大厅的棚顶设计了星河图,通过手电筒等设备,让儿童在天空投射自己设计星座图,奇妙变换,这个游戏成为儿童晨间和傍晚最喜欢的游戏,家长也非常乐于参与其中。
有了星空的衬托,各种神话故事的人物,星球大战的人物纷纷到了汇集到了这里。儿童们带来的汉服,唐装、雨衣……他们把自己装扮成无所不能的仙人、仙女。在传达室爷爷的帮助下,他们在大型玩具与围墙间拉起了一道索道,儿童可以划着索道,畅快地扮演他们心目中的仙子或英雄。
“纸趣”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园变身游乐场,孩子们自由、自主、自创的游戏不断地吸引着自己,也慢慢的提升了孩子能力的深度和广度。
(二)以“纸”为介,打造室内特色自主游戏室
除了在创设户外和公共区域的环境外,我园从五大领域出发,以健康、语言、科学、社会、音乐表演、建构、美术鉴赏、数学、艺术造型等九个点为切入口,根据班级教师的专长进行选择,重点研究一个主题下的多领域结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确定了各班投放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开启“纸趣”游戏的大门。
小一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着重在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的情绪情感方面有所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都旨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的心灵家园”。
大家都知道,社会领域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大部分,对于小班宝贝而言,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在一个萌芽和感受的初级阶段。大家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小班孩子的一切能力发展都处在最初水平,但却能为今后两年的中大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师们重点打造了小医院和厨房,之所以选择医院和厨房为切入点是因为这两个场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生在他们心里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医生能救人治病也很神奇,而厨房里做出来的各种美食也让他们爱不释手。小班孩子喜欢模仿,家庭由于受到场地和环境的限制,可能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游戏愿望,所以我们在幼儿园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场地。心情医院和葵花小厨房就像两个不同的社会小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同的规则,这也赋予了孩子们的角色扮演游戏不同的情景体验和角色期待,儿童在活动中主动变化角色、调节行为、与新群体建立和谐关系。
原本这些能力对小班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但这两个角色扮演区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小厨房吃饭的小朋友会派快递员去医院给病人送餐,给其他区域的孩子送餐,而其他区域的小朋友经常去小厨房点餐,或在搭建、做美工的时候以“受伤”为借口去医院看病。
我们还设计“成长树”来测量幼儿自己的身高、体重,发现变化的身体的小秘密,通过这些小游戏让孩子们逐步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认同感,对幼儿园和班级建立归属感,培养良好的适应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二班利用纸壳、纸箱、纸筒、纸片等材料设计制作搭建乐园;这个方面很多幼儿园都做的非常好。我就不多做赘述了。
小三班从健康领域出发,利用报纸类材料设计制作一系列体育游戏材料,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纸球乐中,孩子们通过纸辊击打纸球,类似与曲棍球的游戏或者脚踢球,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在投球乐中,通过纸球、纸环投篮、投掷,提高幼儿的投掷能力。用纸壳、报纸等材料制作平衡板和平衡球,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在跳跳乐中,通过纸棍创设不同的格子、用纸箱制作的小背篓,通过合作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手足情深”道具,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孩子们的道具可以从美工区自己制作并使用,损坏后可以带到三楼进行纸浆的制作。
而且活动后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在这个区域中游戏后可以增加哪些游戏,哪些游戏在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归纳、整理、修改,创设孩子们自己的体育游戏区,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五大领域进行有效的结合。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区域,活动场地从室内延展至走廊和户外,比如迷宫、坦克履带,这些创设,让孩子们理解到体育游戏是没有场地限制的,任何材料在你的手中都可以成为锻炼的材料。
中一班利用包装纸、卫生纸等材料打造科学游戏室;
中二班的音乐剧场,利用纸壳、纸箱、即时贴设计制作纸类乐器并进行演奏;
中三班利用纸杯制作钓鱼系列;
大一班结合小厨房区域,设计制作了厨房电器;
大二班的孩子沉浸在染纸、制作纸浆艺术品的世界中;
大三班从语言领域出发,打造了“开心小剧场”,孩子们通过讨论剧本、设计人物造型、编排演出一起“纸趣”游戏的海洋里畅游。
(三)以“纸”为趣,自主游戏与集体教学的和谐转化
我们要放开孩子们的手脚,为孩子们创设适宜的材料助力幼儿自由、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玩属于自己的游戏。但在孩子们的游戏还会出现停滞和中断现象,因为这种“放手”是要有经验基础才能助推幼儿游戏发展的,而这种经验的积累需要铺垫,例如:一个孩子看到图片想用废旧的纸条做卷卷的糖果,但“卷”的动作技法却难住了他,不得不请求老师的帮助,经过认真观察和讨论,我们发现影响孩子游戏发展的其中一项原因,是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及情感表达能力不足,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共性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认为,集体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弥补幼儿个别化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此,幼儿园组织了“幼儿个别化学习和集体教学和谐转化”的专题研讨,并邀请了专家、同行一起教研。我园教师现场组织了一节《纸条变变变》的教学活动,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纸条,以魔法师施魔法的情境贯穿活动始终。通过引导幼儿猜想、观察欣赏等环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经验储备,助力幼儿创造性的使用纸条进行创作。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也呈现了很多独具创意的作品。教学活动后,我们对参与集体教学的孩子进行了追踪观察,惊喜地发现,这些孩子们在投入到游戏中后,能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游戏需求,并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的纸趣游戏也促进了教师集体教学的有效提升,二者形成相辅相成、互补互助的良好关系。例如:大班体育活动《有趣的纸板》,教师需要根据目标设计纸板运动游戏,我们老师的设计源泉就源自对孩子们日常自主游戏的观察和解读,一块小小纸板能用顶、背、夹、抛、抱等几十种玩法实现不同的运动目标,而且孩子们的兴趣十足,主动参与性非常强。
四、第一片叶子
教育不是装满而是点亮,点亮了孩子,照亮了老师和家长,我们的小种子也长出了第一片叶子。
(一)以“纸”为媒,推进家园共建
家长是幼儿园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共同守护者和有力支持者,所以我们与家庭形成合力,通过发放“奇思妙想,纸娱纸乐”大型纸艺活动材料收集单亲子单、邀请家长参与发放假期亲子单等方式,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在活动开展初期陆续收集材料时,家长很也很好奇,收集的废纸都能干什么呢?但家长们参与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纸娱纸乐”纸艺大赛后,不禁为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在孩子们收获到快乐、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让家长体验到废旧纸品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和纸艺游戏的乐趣,从而更加支持孩子们游戏的开展。
同时,我们还通过自制图画书大赛、班级群内反馈幼儿游戏情况等形式,让家长看到孩子们通过“纸”主题游戏活动开展的收获和成长,大家纷纷表示:没想到这些没用的纸还能变成这么有趣、精美的物品,孩子们真是太厉害了!以后家里有纸箱、纸盒我都带来!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纸”融合生日宴、六一庆典、新年联欢等大型活动,组织策划“纸趣”游戏活动。如“奇思妙想,纸娱纸乐”六一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将纸盒、纸箱变身童话剧的道具,一辆辆“汽车”惟妙惟肖、一个个“机器人”英勇威武、变身“乐器”气势恢宏、变身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民族服饰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团结、感叹纸在大家手中的华丽变身、有趣的衍纸游戏承载了孩子们的心愿和祝福……来自生活的纸品通过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探索发现、动手制作而有了新的生命和含义,孩子们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了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我们也与家长形成合力,推进幼儿游戏开展,共促幼儿更好的发展。
(二)以“纸”为线,延展游戏模式
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精简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纸趣”游戏中收获的经验也逐渐迁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孩子们的探究游戏的材料。我们也梳理出1*100的游戏模式。当我们走过一种游戏材料的促进幼儿自主、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游戏研究过程后,孩子们的游戏能力更强了,老师们观察解读助推幼儿游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从一种材料的深度游戏模式迁移到另一种材料开展深度游戏的能力也更强了。生活即教育,在我们的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的基础上,我们的游戏探究也逐渐从1*100的游戏模式向生活中的100*100的项目游戏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