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在《动物明星》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通过点、线、面和夸张、变形等手段,使动物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更加可爱、有个性,成为学生理想中、想象中的动物。通过变化与装饰,使学生对于动物的外形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学生情况:
动物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表现题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对于线条、形状与色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认知。但在引导学生感知装饰画的创作设计,尤其是变形、添加、简化、夸张手法的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应注意选择与之相适的教学手段,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手段:
1.愉悦的情境创设。利用绘本故事的导入与多媒体课件的欣赏,以及优美适当的背景音乐的播放,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个性创意与独特见解。
2.启发性的谈话。所设问题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讲究谈话技巧,通过分析、比较、鉴别等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手法。
3.明确目的要求的练习。通过目的要求恰当的练习,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发展美术表现能力,愉悦身心。
教师准备:
2.绘本故事书《花格子大象艾玛》大卫·麦基(英国)著
学生准备:彩色笔、油画棒、水粉、记号笔等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装饰、变化动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动物形象并运用点、线、面元素进行装饰,创造新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动物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图案知识绘制动物,创作动物装饰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特征,运用点、线、面元素及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创作动物装饰图案。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绘本《大象艾玛的故事》,引出“彩妆节”。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下我的好朋友,它的名字叫艾玛。用剪影的方式让学生猜它是谁
生:大象。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长鼻子。
师:非常形象,被猜中了,艾玛很高兴,它想给我们讲个故事,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吧。
故事梗概:在一群灰色的象群里,有一只非常特别的小象,它就是艾玛,他是一头彩色的格子象。艾玛特别向往能够成为一只灰色的大象,它在想:“哦,谁会相信世界上有一只彩色的大象呢?”于是它找到一棵结果满了灰色果实的树,用灰色的果浆把自己变成一只灰色的小象,大家都没有认出艾玛。灰色而严肃的象群让艾玛再也忍不住了,它伸长鼻子放声大笑,把大家吓得东倒西歪。这时天空飘来一片云,下起了雨,雨水把艾玛淋了出来,大象们都觉得这个玩笑太好笑了,一致认为以后每一年的今天定为“彩妆节”!在这一天中,所有的大象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而艾玛却要把自己变成灰色的。
2.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彩妆节这一天,大象是用什么办法来“打扮”自己的?
(发现点、线、面)
3.师:今天我们就运用点线面来把动物打扮一下!
板书:动物装饰画
设计意图:《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即要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以绘本故事导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们初步了解装饰画中点、线、面这三个造型元素,又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分步尝试感受装饰
1.出示图片,找寻点、线、面。(重复、排列、疏密等)
师:让我们一起到动物装饰画中找找它们,看看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出示4张动物装饰图片)
点的重复排列线的疏密对比
面的大小变化点、线、面结合
2.学生小练习,用点、线、面装饰不同形状的大象,引导学生发现“变形”表现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个问题给你们。(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大象图片)
你能说说这只大象的外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形、椭圆形……(学生说出什么形状,教师就画出该形状)
师:看来,对于大象的形状,我们的同学还没有统一的见解呢,大胆设想一下,老师能不能将这个圆形变成一只大象?
生:能(不能)。
教师板演:分别将圆形、方形、三角形变成大象
师:你们能看出它们是大象吗?
生:能!
师:如果用点线面把它们打扮一下,会变成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请三位同学上台板演)
3.找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夸张”表现手法。
师:其余的同学,你们刚才能认出大象是不是?那你们是怎么认出来的呢?
生:通过长鼻子、大耳朵、长长的牙等。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抓住了大象的特征,和现实生活中的大象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变了呢?
生:形状。
师:说得非常好!(形状改变,特征没变)你们说出了动物装饰画的重要造型手法——变形!(师生同说)
教师板书:变形。
师:每一种动物都有它们的特征,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就看你能否发现了!(点击课件)请你找出下列动物的显著特征。
师:说得很好,看到黑板上同学们的画,我也想画一下,但是我特别喜欢大象的长鼻子,所以我画的大象是这样的(教师画一个鼻子非常长的大象),它的鼻子怎么样?真是太——
师生:太夸张了!
师:你说出了动物装饰画的第二个装饰手法——夸张。
教师板书:夸张
(教师注意引导夸张的度,渗透美感)艾玛喜欢大耳朵,它要夸张大耳朵;你们喜欢它的什么特征?(学生说,教师演示)
师:这种夸张的手法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还等什么?在作业纸上,你们也试试!找你最喜欢的动物特征,感觉如何?
4.师:首先非常感谢三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通过点线面的排列组合,把大象打扮得真漂亮!装饰画的造型方法还有两种,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你们可要开动脑筋喔哦!老师这里先送你们两个数学运算符号“﹢”“﹣”,(视频狐狸的图片与同学画的大象)你感觉“﹢”“﹣”应该送给谁?
线描写生简化
师:能不能为“﹢”“﹣”取个贴切一点名字?(简化与添加)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更加理想。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活动的方案,是美术教学方式之一,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能够更容易地创设出他们熟悉的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展开讨论、探究新知。
三、分层欣赏感受文化
1.(点击课件)欣赏中、外古代的动物装饰造型。找找其中用了什么方法?
2.欣赏艺术大师及同学们创作的动物装饰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通过比较、讨论、思考,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印象一定会比教师直接讲解灌输要深刻得多。
四、激活灵感创作表现
请学生从视频或自己的脑海里任意邀请一位“动物朋友”,将它夸张或变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起参加大象的“彩妆节”。
五、品评交流享受成功
生自评,生互评,师生从构图、装饰手法等方面去评价作业。
六、再次欣赏,延伸空间
教师出示动物造型的书包,点明生活中美不仅要靠我们去发现,更要靠我们去创造。下一节课可以带来一些制作材料与变废为宝的粘贴物,我们来制作动物装饰画。
最后检查一下,自己的身边是否整洁,有没有掉下来的小纸片,整理好东西就可以离开了,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小小的标签纸,鼓励学生对教师、同学和自己作出评价,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美化生活”不是空话,就是如此简单,激发他们美化生活的信心。
教与学的评价
针对教师的教:
1.感受表达无对错,精益不求精
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取名的环节中,有的同学说“增加”“减少”,有的说“复杂”“简单”……虽然都没有准确的说出“添加”“简化”,但这不代表他们说的是错的,相反他们的表述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教师不要简单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而应该用欣赏、鼓励、包容的态度去评价学生,如:“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集大家的智慧汇成这两个词语,你们同意吗?”把尊重学生的理念落在实处。此环节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教师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2.小小标签融情感,评价促生成
标签纸上的五个空格分别评价教师、同学与自己,引导学生给予自己肯定,树立自信心,也使学生有愉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是本课评价环节的一个成功点。
针对学生的学:
1.学生的积极参与
本课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师生互动频繁,尤其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全员参与,积极热烈,表现出对美术学习的极大热情。
2.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意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从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游戏、挑战、辨析与教师的思维互动,到学生的创作与对自我、同学、教师的评价,本课学生的三维目标均已达成,为综合运用多种媒材制作动物装饰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