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港(CNHDG,Huadu)中国广州港口花都港港口代码亚洲世界港口

码头有5-45万吨岸吊6台,45吨集装箱重叉3台,50吨汽车吊一台,2.5-7吨叉车11台,拖车90台。曾起吊单重70吨以上机械设备。可行船600-1000吨,旱期600吨,通往香港10-12小时(108海里),通往黄浦港4小时(80公里),属国家二类口岸。并设有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

目前正在进行河道和码头的扩建,2007年吞吐能力达到30万标准箱。

花都区,1960年4月划为广东省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设区,有广州市北大门和后花园之称。

花都区辖新华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花山镇、赤坭镇、炭步镇、狮岭镇、梯面镇、花东镇,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50万人。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泥塑、盘古王诞、客家山歌、中彩珐琅制作技艺、花都元宵灯会、南狮、粤剧、瑞岭盆景等

花都区原为花县、花都市,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置,隶属广州府。民国3年(1914),花县属粤海道。民国9年,由广东省直辖。民国25年,归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战爆发后,隶西江行署。民国32年,复归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改属省政府直属督察区。

1949年10月13日,花县解放,属北江专区,同年12月隶属珠江专区。1952年和1956年先后改属粤北行政区和佛山专区。1958年11月花县改名“广北县”,次年3月复名花县。1960年4月20日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定名“花都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委托广州市代管,以原花县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市的行政区划。8月1日,花都各机关单位更名并启用新印章。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花都市,设立广州市花都区,将原花都市的行政区划为花都区的行政区划。7月10日,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同年12月25日,中共花都区委和花都区人民政府机关由新华街建设路1号迁至新都大道(今迎宾大道)的新办公楼办公。

1993年撤县设市后,花都市有新华、花山、花东、狮岭、赤坭、炭步、北兴、梯面、芙蓉9个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181个村民委员会,1746个村民小组。1994年,撤销花东镇可爱村,设立珠湖村、元岗村。1996年,增设新华镇培英、富华、宝华、凤华、金华5个居委会。1998年增设新华镇松园居委会。1999年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花都市花侨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至2000年,花都市有10个镇,183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191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5年12月31日,花都区辖1个街道和7个镇。

2011年,花都区下辖新华街道办事处和花东镇、花山镇、梯面镇、狮岭镇、赤坭镇、炭步镇、雅瑶镇等7个镇,共188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新华街24个,花东镇45个、花山镇26个,梯面镇8个,狮岭镇23个,赤坭镇30个,炭步镇27个,雅瑶镇5个。全区有社区居委会50个,其中新华街38个,花东镇4个,狮岭镇、赤坭镇各2个,其余4镇各1个。全区村民小组1950个,居民小组189个。

2014年1月8日,花都区的新雅街道、秀全街道、花城街道三条新街道正式挂牌,宣告花都行政区划正式从“一街七镇”变成“四街六镇”。花都区下辖花城街道、新华街道、新雅街道、秀全街道、狮岭镇、炭步镇、花山镇、赤坭镇、梯面镇、花东镇。区政府驻花城街道。

花都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市北面。地处东经112°57′07″~113°28′10′,北纬23°14′57″~23°37′18″,北回归线横贯中部。花都东部和东北部与从化区交界,西部与三水市相连,西南部和南海市接壤,南部紧靠广州市白云区,北部与清远市毗连。2000年,全市总面积960.38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

花都位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总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境内已发现矿产18种。储量大且开采价值高的有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瓷土)等。其中石灰石的储量在珠江三角洲具有优势,蕴藏量为13.5亿吨(按采至海拔标高-50米计算),品质优,氧化钙(CaO)含量达50%以上,主要分布在赤坭、炭步、狮岭、新华、花山等镇,呈南北走向。花岗岩储量在290亿吨以上,硬度6.5度以上,分布呈东西走向,各镇均有分布,其中新华、炭步两镇分布较少。高岭土(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均属中低温瓷砂,主要分布在梯面、花山、芙蓉、北兴镇,呈不规则走向,生长形态为“鸡窝状”。黏土(含砖瓦用黏土)储量3000万吨以上,各镇均有分布。矽砂原有储量65万吨,主要分布在花东、北兴、赤坭、炭步、新华镇境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被采完。

地下水境内的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深层地下水(基岩裂隙水)。据80年代初调查,浅层地下水资源有2.09亿立方米。深层(地表100米以下)地下水分为三个区:第一区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区,分布于北部花岗岩山丘,年均水量399972.72吨/日。此区水量较丰,但远离农田。第二区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区,分布在东、西部及中、南部丘陵岗地,年均水量156171.61吨/日。此区虽近农田但水量不丰。第三区为上复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分布于南部平原地区,年均水量152314.09吨/日,可开采量为110065.71吨/日。

曾由于不注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境内的自然环境不断受到污染,鹤群他迁,珍稀动物濒临绝迹,野生动物数量锐减。1995年出版的新编《花县志》所列当时常见的动物仅有110种,其中脊椎动物83种、节肢动物21种、环节动物2种、软体动物4种。

90年代,花都林业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每年都在王子山森林公园放生一批穿山甲、巨蜴(俗称“五爪金龙”)等国家保护动物,增加境内的存活量。

1998年7月,在规划建设位处梯面镇西坑的广东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调查时,发现该处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现时境内常见的爬行动物有龟(金钱龟、草龟、鹰嘴龟)、螺(赤风螺、田螺、坑螺、苦螺)、蚯蚓、蛇(蟒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过山风、百步蛇、金钱蛇、广朗蛇、涉跳蛇、青竹蛇、四脚蛇);常见的水产类有虾、黄鳝、白鳝、生鱼、塘虱、山坑鱼;昆虫类有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蝉、金龟子、蚕、蝗虫、蜂;鸟类有白鹇、燕隼、小鸦鹃、褐翅鸦鹃、斑头鸺鹠、领角鸮、喜鹊、麻雀、乌鸦、黄鹤、啄木鸟、猫头鹰、鹧鸪、百灵鸟、黄莺、翠鸟、野鸭、禾林鸟、燕子、相思鸟、雉鸡、画眉、杜鹃、斑鸠、锦鸡、白头翁、红尾雀、鸳鸯、朱顶雀、白腹锦鸡。

据1998年7月调查,境内植物分3门139科371属568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2属3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121科347属534种(双子叶植物105科278属435种,单子叶植物16科69属99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除粮食、油料、水果、瓜菜等农作物外,野生树种有桷、鸭脚木、乌桕、黄檀、荷木等;人工栽种的树木主要有马尾松、黎蒴、油桐、稠木、隆缘桉、柠檬桉、柳苦楝、木麻黄、台湾相思、大叶相思、落羽杉、池柏、湿地杉、茶、榕、木棉等。境内树种有300余种。

1993年6月,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定址花都;12月动工兴建花都港。1995年4月,开通花都至香港豪华大客车运输专线。1996年,花都区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八五’交通安全建设先进市”称号。至2000年,山前旅游大道建成通车,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11个子项工程已启动。花都区全年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1329万吨,旅客运输量1333万人次。

广州地铁9号线在花都设站,飞鹅岭、花都汽车城、广州北站、花城路、花果山公园、花都广场、马鞍山公园、清埗、高增。与三号线北延段高增站有换乘关系。根据广州市规划局批复,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至广州北站。

国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广乐高速公路、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高速交通四通八达。众多的省道、国道,交通极为便利。

1993~2000年,花都市人口(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公安局年末户籍人口统计数据,下同)快速增长,从1993年的529266人增加到2000年的601225人,平均每年增加10279.86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简称“五普”)数据(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的常住人口数),花都总人口713363人,其中外来人口222457人,占总人口的31.18%;少数民族人口7908人,占总人口1.11%;15岁及以上婚龄人口52185人,其中未婚人口15297人,已婚有配偶人口34244人,离婚人口314人,丧偶人口2330人;有家庭人口589245人,家庭户165623户。

1993年10月,花县农业委员会更名花都市农业委员会(简称“市农委”),主管花都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及协调农口线单位的工作,内设人秘、生产、经营管理、财务4个科及会计辅导站。1996年11月,花都市机构调整,调整后市农委内设工委办公室、行政科、生产综合科、经营管理科(与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办公室、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合署)。2000年7月,花都市农业委员会更名花都区农业委员会,内设机构不变。

90年代,花都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健全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缩粮、扩花、稳菜、提渔、改牧、调果”的方针,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蔬菜和花卉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花都成为广东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撤县设市后,花都市农业存在如下新问题:一是耕地减少。由于非农建设占用土地与人口的迅速增长,2000年与1992年相比,全市耕地面积减少5313.33万平方米,下降24.1%,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耕地从5870平方米降至423平方米。二是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出现新问题。表现在部分水利设施多年失修,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土壤地力有所下降,务农人员老龄化等。三是各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北部山区比南部平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1993年,花都市有工业企业500多家,总产值59.33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9.4%。撤县设市后,花都的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乡镇工业、“三资”工业和个体私营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

1993~2000年,花都的工业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3~1996年是高投入和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一批骨干企业如云豹汽车厂、40万吨转窑水泥厂、花都陶瓷厂等建成投产,花都基本形成建材、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食品五大工业行业,在工业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1994~1996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1.61%,独立核算工业销售收入平均每年递增37.44%,大宗的工业产品有水泥、石灰石、服装、布、皮鞋、塑料制品、化学农药、饮料等,1995年增加汽车和摩托车。花都市的高新科技产品、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不多,工业经济效益偏低,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额逐年增加。1996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62家,亏损企业175家,占48.3%,亏损额34302万元,比1995年的亏损额12320万元增长178.43%。村镇企业和“三资”企业迅速发展,市三级工业产值结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属工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村镇工业比重逐步上升。1996年,村镇工业产值与市属工业产值比例为75.26∶24.16。

撤县设市以后,花都市委、市政府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点扶持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1996年以后,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和工业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至1999年,非公有制企业有5854家,占全市企业总数91%;非公有制工业产值2235478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9.7%。

2014年上半年,我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78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1.34亿元,同比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73亿元,同比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100.67亿元,同比增长5.6%;外贸出口总额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96%;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97%。通过审议,区人大常委会认为,上半年区政府积极应对困难,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并建议下一步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管。同时,通过科学决策研究,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扶持高科技实体经济,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1992年8月18日,花都市图书馆奠基兴建,1998年5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建设项目被列为1992年花都市十大工程项目之一。花都市图书馆位于新华镇宝华路38号,占地面积1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8630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该馆分主、副群楼,楼高4层,是花都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1999年,花都市图书馆在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二级图书馆。每年5月,该馆都开展不同主题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还不定期地为各镇、村文化室培训图书管理人员和为“千村书库”赠送图书。2000年,该馆藏书总量13万册。

1997年,以合作方式投资约800万元,建成文化馆综合大楼,首二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作文化馆文艺培训场地用。1999年,馆办艺术幼儿园成立开始向社会招生。2000年,花都市文化馆经省文化厅评估定为省一级文化馆。

1996年,市成人教育中心文化广场建成,面积1656平方米。1998年,市政府拨款在新华镇中学运动场装修舞台,很多大型文化活动都在此举行。1998年,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花都广场。该广场是花都市重点标志工程,占地290320平方米,于1999年1月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市民游玩的新景点,是花都市举行大型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2000年初,投资2000万元,兴建新世纪广场。该广场地处旧城区中心,占地1.57万平方米,是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花都市商业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娱活动最活跃的场所。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镇铁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强,自小随父习艺,灰塑技艺娴熟,成为了灰塑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的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盘古王诞不仅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盘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时还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戏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意境含蓄,被寓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流传。自唐代开始,客家山歌在民间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于花山、花东、北兴、梯面、芙蓉、狮岭等客家人聚居的乡镇,群众历来有劳动中哼唱山歌、休闲时对唱山歌的习惯。目前我区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队约有十三支,其中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队和枫叶山歌队。他们经常在花城墟、狮岭墟、北兴墟、旗岭墟、新华花果山公园、新世纪广场等地进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花山镇百花山歌队组织者、山歌手刘小文曾荣获“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自编自费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韵》(共三集),免费派发给山歌爱好者。新华镇枫叶山歌队在花果山公园组织成立了数百人的客家山歌学习班,免费教群众学唱山歌,积极宣传和推广客家山歌传统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节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节游灯和投灯活动在康公庙前进行,共有三个程序:一、上届灯主交纳投灯款后,与亲戚朋友、村中长者(称“千岁宴”,即一桌12人岁数相加超千岁)在庙前聚餐。二、饭后进行投灯活动。先由“赞灯先生”赞唱灯笼,随后群众根据自己的愿望需求报价竞投,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三、凌晨12点前投灯活动结束,随即进行游灯活动。村中醒狮队和群众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北帝、关帝、大王爷等5尊菩萨依次排列。游灯时大锣开道,菩萨随后,醒狮队与今届投灯获得者、手提火把和灯笼的群众组成连绵不断的游灯队伍,在村内、村外固定的范围内游行。

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花县(今花都)人喜爱粤剧。20世纪20年代开始,粤剧在花县盛行,每逢举行迎神赛会或学校筹款,多演出粤剧助庆。在县内各乡、村、圩都习惯搭戏棚请粤剧名班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名演员白玉堂、黄种美、黄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女、白云龙、袁准,50年代的刘美卿、粤乐演奏家骆津等都是花县人。

1956年,佛山专区分配“群众粤剧团”来花县,花县始有专业粤剧团,1959年正式成立“花县粤剧团”。文革开始后,剧团瘫痪。1967年宣布花县粤剧团解散,1973年,由花县文艺工作团改编成花县粤剧团,县粤剧团重新成立,上演的剧目《洪秀全》曾被省电视台录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县粤剧团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采取承包形式,粤剧团重新挂牌,直至现在,花都粤剧团主要活跃在五邑地区,有时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东乡首先成立业余粤剧团,编写《解放区的天》,巡回演出,轰动乡邻。随后,李溪、罗洞、毕村、朗头等五十多条村相继成立业余粤剧团。人民公社成立后,业余粤剧团解散。上世纪80年代末,“私伙局”开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区文化部门近年每年举办一届粤剧、粤曲大赛,为爱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文艺创作比赛。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粤剧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

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落实各项文物政策及市内文物调查、征集、管理和保护。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书房阁)、冯云山故居遗址、王氏大宗祠、资政大夫祠清代建筑群(含水仙古庙)和盘古王庙(各处简介可参阅《花县志》文化艺术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规范文物管理和保护。

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复原。1998年,故居建筑基础下陷,墙体变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政府各拨款10万元、花都市政府拨款20万元进行重修,并于翌年2月修复重新开放。

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含水仙石庙),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长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筑工艺损坏严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该建筑群。三华村委会和花都市政府分别筹资500万元和900万元,由广东省岭南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对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工艺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周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整治,使建筑群恢复原貌,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花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红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镇投入1000多万元,在红山村发展旅游业,并在去年建设了东部深谷景区,明年还将打造西部浅谷景区。

位于花都北部的芙蓉嶂及芙蓉嶂水库一带,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1988年10月,完成度假区首期工程,对外开放。1994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994~1996年,度假区内开通与梯面综合旅游区连接的“通天河”隧道和过山公路,建成芙蓉水上世界、阳光滑草场等配套设施。

位于北兴镇九龙潭水库一带,占地面积14.10平方千米。由北兴镇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和香港金马国际联合公司合作开发建设,是集观光、娱乐、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1996年8月,建成水上世界等旅游配套设施并对外开放。1997年8月,40幢别墅建成并投入使用。

位于梯面镇,分“盘古烟霞”、“百丈晴峦”两大景点,景区内建有百步梯遗址及烟霞亭、晴峦亭、四望亭等,亭上可供登高、涉涧、探幽、听泉、览瀑、观奇松、祀庙宇、看日出、眺晚霞。1997年投资70万元,建成从山脚至山顶的盘山公路。

位于狮岭镇盘古王岭。园内建有以历史悠久的盘古神坛为主题的盘古王公园牌坊、盘古王庙、圣龟池、半山亭、商业街、天然游泳池等配套设施,成为集登高、朝拜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位于梯面镇五联村,平均海拔500米,群山环抱,山峦披绿,环境清幽,是疗养、养生之地。该山庄致力拓展养生旅游、生态旅游项目,1997年首期建成的景点有十二生肖广场、万福牌坊、商铺茶亭、膳堂、放生池、园艺广场、谒圣殿、万福佛等。自然景观有卧佛岭、仙人桥、龙爪石、水流石瀑布、老虎洞、天池等。紫霞山庄前称万福山庄,1999年改用现名。

位于新华镇永发大道,占地50万平方米,集生产、展销、贮运、检疫、商务办公、技术培训、信息交汇、游览观光于一体,是南方最具规模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也是广州唯一的花卉拍卖中心。2000年开通观赏奇花异草和根雕、奇石两个旅游观赏项目。该中心设有13多万平方米的连片花卉及观叶植物场和全国最大的根雕、石艺市场。

2010年的12月7日,资政大夫祠正式改名为广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三华村,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三华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俩人共同任职兵部,均得到朝廷赏识,同治皇帝封赠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封为“奉直大夫”。为了感念皇恩,他们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和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他们的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塱头古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春天绽放的油菜花,夏季清澈透明而又凉爽的溪水,秋天的稻田,以及风景优美的荷塘,水车,鼓楼,桃花岛,映衬着远方郁郁葱葱的山峦,显得格外动人,每个周末都有无数广州市民前来欣赏红山村的美景

花东镇的京塘莲藕,面积有80亩,是纯天然生长,不用人工播种,每年秋末、冬初任人采挖。不需栽种,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京塘莲藕体型比普通莲藕细而且长,约1.5米2米长,重1.5-2公斤,经过煲或炖,菘化香醇。其淀粉含量13.28%,铁含量6.2%,锌含量3.8%,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人美称为“植物鹿茸”。

“杨荷荔枝”在花都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约有5、6000亩,品种有桂味、糯米枝、槐枝,以老树槐枝为主。新鲜的荔枝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是最当造的时节。鲜食、干制皆宜。槐枝肉乳白,软清多汁,味甜带酸,核大而长,偶有小核。

李溪的“石峡龙眼”种植规模达2500亩,每年的7月底至8月初采摘,最大的特点就是核小、皮薄、肉厚而爽脆,味清甜而浓香,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65.85-74.47毫克,营养丰富,具有壮阳益气,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可辅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红蜜杨桃基地”坐落在无环境污染的农田中,种植面积约100亩,每年的5、6月和元旦前后采收。红蜜杨桃色泽鲜艳,金黄带微红,具有独特的蜂蜜型风味,果实肥厚,汁多渣少,肉质爽脆可口,它富含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其有清咽润喉、化痰止咳、生津止喝、醒酒解毒的作用。

莘田二村萝卜分“早白”、“迟花白”两种,生长于流溪河冲积而成的沙质土壤当中。其品质皮色光洁、白净,个头大、粗纤维少、爽脆清甜、口感好且皮薄肉嫩,生吃、熟吃皆可。

花东镇的“狮前村”,其周边都是国家的生态公益林,山上的树木维系着九龙潭水库的水源。山上有很多野鸡,还有不少珍贵的鸟类,也有黄猄、野猪等动物。该村放养的鸡非常有名,很多人冲着这里的“狮前鸡”来品尝。

梯面镇出产的豆腐花采用自然纯净的山泉水和优质黄豆、蜂蜜制作,豆腐花细腻滑嫩,香甜可口,洁净卫生。

在当地妇女怀孕期间,婆婆会用土法浸制的“臭屁醋”(味臭食香)给儿媳生小孩时饮食。“臭皮醋”的制作很简单,用瓦埕盛凉开水,放入炒米、姜、锅巴等,将瓦埕密封,放于开阳处晾晒三个月即可煮食。

花都区农村在元宵节也有人做咸水角吃。咸水角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用水搅和,搓成皮,皮中放咸馅,馅由鲜肉丁、火腿丁,虾米混和葱、蒜、韭、姜、蚝油、酱油等调味。放上馅再将皮对摺裹起成为角。这种咸水角称为“五味元宵”,寓意聪明(葱)、会算(蒜)、长久(韭)、向上(姜)。做成的角用油炸成微黄,吃起来也很可口。

石湖莲藕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食能清热润肺、凉血行瘀;熟吃可健脾开胃、止泻固精。老人常吃莲藕,可以调中开胃、益血补髓、安神健脑、延年益寿。

生晒霸王花干是天然生晒菜干,选取上等的霸王花晒干而成。最常的吃法为霸王花干煲猪肺。其主要产地在炭步镇骆村。

欢迎您与我们沟通

免费将最新的海运、空运新闻和促销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THE END
1.松树盆景还可以这样设计,动物式造型,萌呆可爱00:00/00:00 松树盆景还可以这样设计,动物式造型,萌呆可爱 最绅士2020.05.31 00:00 分享到https://www.sohu.com/a/398762079_100114178
2.孔雀动物造型三角梅批发福建基地动物造型三角梅价格产地直供三角花苞片大,色彩鲜艳如花,且持续时间长,宜庭园种植或盆栽观赏。还可作盆景、绿篱及修剪造型。三角梅观赏价值很高,在中国南方用作围墙的攀援花卉栽培。每逢新春佳节,绿叶衬托着鲜红色片,仿佛孔雀开屏,格外璀璨夺目。北方盆栽,置于门廊、庭院和厅堂入口处,十分醒目。 http://zzcxyy.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284543819.htm
3.盆景造型图片盆景造型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257个盆景造型图片、盆景造型素材、盆景造型背景、盆景造型模板、盆景造型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盆景造型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0-12 11:27:56。https://so.redocn.com/zaoxing/c5e8beb0d4ecd0cd.htm
4.图解21种盆景造型风格,你喜欢哪种提根式又称“露根式”。此种造型的盆景是以观根为主,它的根所体现的是整个盆景的神态风姿。提根式树木盆景的主要特点是,树木根部拱起盆土,犹如蟠龙巨爪支撑全株。提根式盆景的树木,显得苍老质朴,并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因而提高了盆景的观赏价值。 1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11/07/37203157_961651252.shtml
5.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如何相处?如何在单体美的基础上展现群体美?这就是丛林盆景造型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研究树与树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此树与彼树之间的关系,这就极需我们运用变化统一这一法则,使众多树木组合的形态,符合构图上均衡的法则和一切形式结构美的法则。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08bendi/zhgpenjingxsh/chapt2/w02.htm
1.在盆景界的定位,不是看你玩了多久,名气多大,而是你的作品!中国传统盆景经历了近代的没落和冲击,可以说凋零得很,从上世纪80年代展览的作品来看,好的作品并不多,不少尚是荒疏的毛桩和枯烂的老根,以及部分以传统表现手法为代表的作品(不知道这个定位是否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有思想的盆景艺术家经过对中国盆景的传承和传统流派的思考,...https://m.163.com/dy/article/JGDIA9910553RUC8.html
2.盆景,造型盆景,造型动物盆景,树桩绿化苗木乔木盆景,造型盆景,造型动物盆景,树桩-绿化苗木-乔木-花灌木 价格:50.00元更多产品优惠价> 最小采购量:10 主营产品:苗木,绿化苗木,水生植物,竹子,花木,小苗 供应商:沭阳县富丽园林绿化苗木场 更多优质供应商> 所在地:中国 江苏 宿迁 联系人:房林杰 您的联系方式已覆盖全网,展示在其他同类产品页面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387837313.html
3.杜鹃盆景演绎出来的孔雀开屏式造型效果修剪造型园艺核心提示:腊皮杜鹃是杜鹃家族中的一个明星品种,不仅株形紧凑,耐修剪,同时开花量也很大,非常适合打造成盆景欣赏。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其身上赋予比较个性的创意,甚至可以将其打造成动物的造型,或许等到开花时,我们还能感受 腊皮杜鹃是杜鹃家族中的一个明星品种,不仅株形紧凑,耐修剪,同时开花量也很大,非常适合打造成盆景...https://www.miaoyewang.com/article/show-10461.html
4.抖榕网·漳州市漳浦县沙西卓盛园艺场抖榕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沙西卓盛园艺场)主营产品大中小规格 :小叶榕公分绿化树、造型金钱榕桩头、造型小叶榕桩头、全冠气生根景观榕桩头、动物式造型榕、南安提根榕桩头、石码根榕盆景、花叶榕、印度榕、泰国榕、怪根造型榕盆景、S弯式造型榕、龙根式造型榕、8字通发https://www.sxdrlc.com/
5.文人式盆景常见造型形式有:【单选题】微型盆景从规格上是()。 A. 80-120公分 B. 40-80公分 C. 20-40公分 D. 20公分以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鼻疳临床上常见的有两种证型,分别为 ___、___。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餐巾花按造型外观分类,可分为 。 A. 动物类造型 B. 杯花 C. 盘花 D.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7ccb7b1fa704ab49a2c12c33baab22e.html?fm=bd323d5fae435ba6bed7bc7be480b7889a
6.贴梗海棠盆景的制作和养护要点贴根海棠的盆景制作可采用老桩繁殖或造型修剪,可将老桩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移栽,剪去主根,多留侧根和须根,进行养坯,可以制作直干式、斜干式、双干式、曲干式或临水式。注意修剪时要将老枯枝等剪取,每年春季换盆。 盆景制作 老桩繁殖 可用生长多年悬根露爪、古雅奇特的老桩繁殖以制作盆景。 https://www.huabaike.com/penjingyishu/201204/177.html
7.如何养好南天竹(如何养好南天竹盆景)抑或用幼株逐渐提根,剪去主根,促使侧根发育伸长,逐年换盆提根,这样的提根式盆景会给人带来惊喜。提根式盆景特点是悬根露爪、虬曲错节、韵味十足。 【象形式盆景】象形式南天竹盆景关键在材料选择,一般找类似动物的根茎、枝干,经过修剪造型,制作成似鹿、猴、狗等象形盆景,富有情趣。http://www.boxianbu.cn/yskp/8506.html
8.常见的艺术菊花造型的做法及图片在造型菊中,案头菊适于室内桌案摆放;悬崖菊用做展览、布置场地;大立菊适于展览或品种特性鉴定之用;盆景菊可用于景点的点缀、造型、展览以及室内观赏、布置厅堂;小菊类株矮枝密的品种,适宜布置岩石同及花坛。 菊花艺术造型的制作方法 菊花艺术造型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可以 说,是菊花栽培技术和艺术造型技巧的...https://www.huabutong.com/jhzxxw/116.html
9.动物小猪造型陶碗SU模型下载版本:SketchUp8.0及以上3D溜溜网su模型库:为你提供动物小猪造型陶碗su模型源文件素材免费下载,版本:SketchUp 8.0及以上,灯光:无,渲染器:Enscape,素材描述:33.2MB,模型分类:陶瓷器皿su模型,找免费su模型素材模板就来3d溜溜网。https://su.3d66.com/sketchup_relation/D9e3eR.html
10.榕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榕树养殖的盆景造型方法 榕树因气根多,宜作恳根露爪式、多千叶盆景。做这两种盆景时,第一年先培其根基,养其精气,生长旺盛后,再提根换成浅盆。 榕树因生长快、根部发达,可做附石式盆景。栽培前将树用金属丝蟠扎成大小不等的弯曲形状,斜栽在土盆里,培养2—3个月以后,气根增多,树冠定型,然后把树苗取出来...https://www.ruiwen.com/word/rongshudeyangzhifangfahuozysx.html
11.如何制作根雕盆景根艺盆景创作步骤→MAIGOO知识根雕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都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方法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 木雕技法在根艺盆景创作中的应用 ...https://m.maigoo.com/goomai/20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