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饥饿营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复制效应。2000年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439亿元。剥离13939亿元后,余额为13500亿元。但截止到2004年年初,按四级分类为16967亿元,增加了3467亿元;按五级分类则高达19880亿元,增加了6830亿元。由此可见,形成不良贷款的机制仍然在惯性地催生不良贷款。
传递效应。由于隔离本身不能形成对创造不良贷款的“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创造不良贷款的机制正迅速传递到不良贷款剥离上。从2000年到2005年三次大规模的剥离都有趋同的特征:一是在呆滞类和可疑类中裹进事实呆账和事实损失类。财政部曾认为2000年剥离的不良贷款可回收4000亿元,由于呆滞贷款中事实呆账高达3987亿元,仅此一项就形成非处置损失1156.1亿元,不良贷款初始评估确值的安排也随之流于形式。二是从多层次的监管检查结果看,剥离前粗放处置,不仅造成非处置损失,而且稀释了国家投入巨额清算资金的实效,增加了处置难度。
波及效应。通过剥离把形成巨额不良贷款的责任事实上一笔勾销,也鼓励了债务人转嫁债务危机的热情。债务人作为既得贷款受益人从中看到了新的免责机会。从理论上说,自1999年到2004年,企业和城镇居民的年均存款分别以16.85%和13.78%的速度增长,偿债不是没有支持空间,然而剥离前后,通过各种手段逃废债的现象掀起了。据初步统计,2000年年末,仅在工农中建交五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就占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
寻租效应。出现不良贷款“棘轮效应”的动力源泉是因为其中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公理”――损失都是国家的,它原本就归无所属,所以,理性的经济人会积极参与到“免费盛宴”中来,利用“游戏规则”的缺陷寻租。不良贷款处置诉讼靠、尽职调查靠律师、资产转让靠拍卖行、定价靠评估,这些既增加处置成本,又滋生衍生风险的做法,在程序上却是依法合规的。不仅如此,在“没有外资参与,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将不可想象”的舆论诱导下,一些外商的投机行为也显现出来。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年末,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给国外投资人的不良资产平均回收率仅为3%,远远低于整体回收率20%的平均水平。
这款改良版的iPhone4让不少“果粉”失望,因为无论从外观、功能还是创新方面,都并非此前一则概念视频疯传的那么神奇。
然而,就在iPhone4S不到24小时,又传来了天才CEO乔布斯辞世的噩耗。一天前,“果粉”们还在热议新CEO带来的4S并不惊艳,一天后,人们开始担心:“乔帮主”一手创下的苹果帝国是否会随着他的离去而消逝?iPhone4S能否像iPhone4那样创造新的营销奇迹?
饥饿的“苹果树”
杨震不仅是苹果控,也是苹果“黄牛党”。从去年起,他就把家里能发动的亲戚全发动了,专门倒苹果产品。他在iPhone4销售最火的时候,一台手机能赚上三四百元,但此后却跌至200元左右。
如今全家只剩他和弟弟两个人继续做黄牛。“越来越不好干,苹果不像原来那么热,iPhone4都快成街机了。”杨震坦言。
面对万众期待的新款手机,杨震心里有些打鼓:以前苹果推出新品之前,中关村就有了消息,旧款价格趋平,旧品发货越来越少,他清楚地记得,去年此时,iPhone4推出,他手头的iPhone3GS已经所剩无几。但今年iPhone4S“出世”前的征兆似乎不妙,消息一出,iPhone4立马卖不动了。对于杨震这样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积货该怎么办?
AppStore软件开发专家刘顺华看法显然超越了杨震这样的黄牛党,他认为,吃腻了苹果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苹果的产品线布局得很好,不同类别之间产品相互关联,每个类别的新品对旧品确实是具有颠覆性的。比如当你体验过iPhone3,再有了iPhone4,你会觉得旧品太鸡肋了,新品无论从内核速度到显示屏、摄像头、电池,都要好过旧品。但是在促销上,苹果又能把握火候,比如提前一两个月就放出风提前清货(旧品),以保证新品出现后,旧品的库存量最小化。当然,对于黄牛党,苹果没有保护的义务。”
仔细分析iPhone4S上市前的种种迹象,你会发现与iPhone4上市前有着惊人的相似:苹果员工不慎将即将上市的测试机丢在了酒吧,警方出面调查;网上疯传新手机的概念视频;多渠道报道新产品供应商方面产能不足可能推迟上市;黄牛出击,离上市前还有一个月苹果店就开始接受预订……
也许这一切,都在乔布斯和他的继任者蒂姆·库克的掌握之中,饥渴营销已经让苹果公司玩到了极致。培恩国际公关高级客户经理洪磊认为,饥渴营销之后,苹果又开始打关联产品营销这张牌。
从iPod开始,苹果每推出一件新品,不仅让果粉们眼前一亮,也让同行们惊叹不已,甚至改变了行业格局。有消息称,明年苹果还将推出iOS电视机,如果真是这样,娱乐系统大有让苹果垄断的趋势:音响(iPod)、家庭电脑(iMac)、个人电脑(iBookAir)、掌上娱乐(iPadoriTouch)、个人手机(iPhone)、电视(Apple-TV)。
“苹果的产品往往是在不同产品线之间相互促进销售,而同产品线新品替代旧品,不形成自我竞争,这是与其他3C企业产品推出的最大不同。”刘顺华说。的确,很多果粉都是从一件入门级产品开始,慢慢爱上苹果,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而从趋势来看,苹果会将各终端分别付费进行到底。比如在苹果终端运行的Office软件iWork,不仅需要对Word、Excel、PPT每一产品分别付费,也需要在iPad终端和iMac终端上各自付费。刘顺华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以前开发的AppStore产品只在手机或iPad一个终端上运行即可,接下来的趋势是双终端均可运行。未来多终端运行,多终端付费是大势所趋。
从iPhone4S创意中延伸
iPhone4S上市,兴奋的不只是一批果粉,还有那些想打苹果主意的创意人员,江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朋友经营着一家饭馆,不少点子都是他出的。以前每晚8∶30起,这家饭馆都会投影一些老电影,饭馆的装修也颇有老式电影院的风格。
江琛向记者透露,看了iPhone4S之后,他就萌生了改变屏幕策略的想法:用iPhone4S把用户端的视频、文字、图片直接投放到电视上。
虽然iPhone4S没有一步到位实现此前业界预期的iPhone5的所有功能,但其技术路径选择已可见一斑。“也许未来,一条微博包含的不仅是文字、图像这么简单,还会有声音、视频,而传播路径也从单一的互联网转到了各个角落。”江琛告诉记者。
关键词: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社会化营销文化遗产
一、文化遗产营销渠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经营场所仍以实体店为主导
自商品交易产生以来,实体店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延续至今。实体店具有体验真实、客流稳定等诸多优点。但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产品的大范围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长期的投入和各地市场环境的差异都为产品市场开发增加了诸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和难度。而在这一花费中实体店面维护涉及的人力、租金等成本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文化遗产的开发无论从横向的门类开发还是纵向的深度开发,再到最终的商业模式,都还出于相当不成熟的地步,如果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势必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二)营销手段丰富,但弊端显现
当前营销渠道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种[1]:
3.针对性差。传统营销渠道属于一对多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其传播的笼统性,不能更好地细分受众群体,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传播。
4.成本高昂。传统营销渠道资源位有限、成本投入高,长期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高额的费用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使产品丧失价格优势。同时营销的高成本也势必将占用研发资金,不利于产品的不断研发更新。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普及度工作进展缓慢
文化遗产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其内容范围涉及美学、艺术、哲学、人伦等各个领域。但现阶段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利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1.文化z产的教育普及度低
教育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框架内所占比例已被压缩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国民对传统文化进而对文化遗产意识的淡薄。
2.文化遗产传播路径单一
目前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推广主要停留在学校教育、图书馆教育、知识讲座等传统方式上,缺乏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让大众更容易地接触到文化遗产知识。
(四)文化遗产营销现实状况及案例
现阶段我国在文化产品的推广营销上缺乏连贯有效的推动模式。营销渠道的固化,手段的落后导致文化遗产开发上没能产生一系列引发广泛社会效应的文化产品,营销效果微弱。
以安徽省歙县为例,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歙县,继承了古徽州绚烂的文化遗产,具备相当雄厚的文化资源实力。但近现代以来,受财政、行业行情等多方面影响,歙县在文化遗产在营销上一直处于比较落后和被动的境地,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成效低微,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文化遗产式微的背景下,现有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文化遗产开发的需求。文化遗产的营销需要更加有效的模式创新。对此本文针对现有渠道营销模弊病以及当前营销传播领域最新动态提出文化遗产开发的新型思路――“电子商务+社会化营销模式”探究。
二、文化遗产的电子商务平台分析
(一)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交易、支付等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不但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还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寻找商机、赢得市场,已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十一五”以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5.8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1万亿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发展热点。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二)文化遗产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优势
1.电子商务平台“轻”运作优势
2.电子商务平台展现优势
(1)多类目承载优势
(2)多媒体展示形式
网络多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无形产品的展示提供了极好的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与实体店真实体验的差距。相信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为产品的展现提供更好的形式,不断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3)电子商务平台功能优势
作为一体化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集合产品的研发、展示、售前、交易、售后等整个链条功能,打造购物流程一体化服务。方便顾客购物全程服务,大大提高顾客购物体验。与此同时,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运营链条的协调性和高效率。
(4)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优势
不久的将来将是大数据营销的时代,电子商务平台可对顾客进入平台前后的一系列行为习惯进行数据记录,通过数据计算为产品的研发、营销策略的制定等一系列行为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效果。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亚马逊等都在大数据运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真正实现了对顾客消费行为习惯的全程跟踪。而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了数据时代的绝佳入口。
(5)移动互联网趋势优势
3.数据库优势
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为例,该数据系统采用网站的形式,以遗产类别、地域分布、传承人、遗产展现形式等多种方式为分类依据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记载展现。一系列数据库的建设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借鉴。[1]
三、文化遗产社会化媒体营销分析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概念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背景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优势
四、从“小米模式”看“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一)小米科技背景概述
小米手机自2011年开始发售以来就以井喷式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令整个手机行业惊叹的成绩。2014年1月2日,据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内部邮件中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小米在2013年总计售出了1870万部手机,增长160%;含税收入316亿元,增长150%。在经过了连续几年高达4倍的估值增幅后,2013年小米获得百亿估值,并成为中国极具号召力的企业之一。综合分析小米“神话”不难发现。小米的成功除了超高的性价比、市场时机的把握等条件外,独特的营销模式成为小米成功的制胜法宝(下文简称“小米模式”)。
(二)“小米模式”分析
“小米模式”的优势主要有:
3.随时随地贴合式传播。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手机成为人们随身必带、关系最为紧密的工具之一,这就为信息的随时和随地传递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4.低成本。社交媒体的互联网传播形式最大成都的节约了传统营销所难以避免的人力、物力投入,将营销成本压缩到最低。
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简单的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更需把握社会化营销的精髓,具备社会化营销的思维。小米团队在利用社交媒体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饥饿营销、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事件营销进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小米手机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用户的影响力。
(三)文化遗产营销对“小米模式”的借鉴阐述
五、文化遗产“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
(一)循环模型
如图1所示,社交媒体、商务平台、文化遗产企业、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支持,从而形成了闭合完善的营销系统。
(二)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建立独立官方网站处理产品交易、客户服务等事务。与此同时在天猫、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充分利用全网商务平台,促进文化遗产产品交易。与此同时,在PC端和手机端两条线路同步搭建购物综合平台,充分渗透购物空间。
2.社交媒体平台的搭建
根据社交媒体的不同社交属性可做如下具体安排:
(4)官方论坛、社区则主要通过优质内容帖、回复、互动的形式,满足用户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信息需求。
社交媒体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新旧媒体的交替、同一社交媒体功能的演进变化都的不无不影响着营销,促使营销策略的及时跟进。但值得肯定的是伴随着社交工具功能的深入挖掘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新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交网络势必将渗透消费生活的c滴,与消费者贴合的越来越紧密。
3.内容平台的搭建
4.衍生功能的发掘
平台及营销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
以创新商务网站“爱定客”为例,爱定客改变传统的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采取顾客定制再生产的方式开拓新的市场,实现生产销售的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爱定客为产品设计研发者提品展示平台,并担任起产品生产的任务,而产品内容的创造者则以佣金的形式获得收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重新定义了顾客、销售者、生产者的地位和关系[4]。
这一模式在文化遗产弱开发、弱推广营销、沟通不畅的疑难困境下,无疑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启发。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营销的紧密结合,互相分工,试图系统打造一种高效率、多功能、强互动、针对性、低成本的营销新方式。
六、结语
电子商务和社会化营销作为时展的产物和大趋势已经在商务和营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甚至是颠覆的作用,而结合文化遗产开发水平式微的现状,本论文所提出的“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营销模式无疑是挽救和振兴文化遗产的一条有效探索路径。
但针对这一模式存在两个疑问还需继续明确:
第一,作为整个营销活动的主体,文化产品研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营销环节的进行,在这一环节还需从政策、机制多方面进一步加强。
第二,文化产品与“小米手机”在商品属性和消费需求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出于这种差异,营销模式各个环节展开进行时的可操作性以及效果是否能够保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这一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沈莹.浅谈依据互联网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J].消费导刊,2008(5):202-203
[2]邓璐楠.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小米手机营销策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13
在这种潮流下,许多媒体把主持人和记者推到前台,像对于影视歌星一样进行包装,塑造一种固定的、有个性的形象,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明星制的道路上,是凤凰卫视为走向产业化的中国媒体品牌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他以传媒明星为核心战略手段,用推出和包装名主持人、名记者来推动栏目的发展,利用观众喜爱和支持的明星主持人、记者来占据固定的收视人群,从而在频道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扩张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一、凤凰卫视对于传媒明星制的实践
凤凰卫视根据“传媒明星制”不遗余力地打造明星主持人,他们按照成熟的市场化操作方法来协调节目和主持人,选择不同的明星包装路线。
其次,凤凰卫视对主持人进行包装,凸显主持人个性,量身打造符合主持人风格的节目。在凤凰卫视,主持人的个性被发挥到极致。例如陈鲁豫拥有邻家女孩般的亲和力,她主持《新闻早班车》,开创了中国电视“说新闻”的前例,而《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给了她一个发挥自己独特人格魅力的舞台,让每一个被访问者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于是访谈总是充满既有深度又充满细节。又如穿长衫的杨锦麟在传统文化氛围里,用现代化的电脑来介绍资讯,言辞犀利、幽默风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获得2003年“中国年度新锐电视节目奖”。
二、塑造品牌形象——传媒明星制作用的凸显
一个良好的媒体品牌形象,不是各类节目的简单相加,而要依靠融为一体的节目和记者、主持人,他们通过自身的个性特点为节目注入无可替代的、有较高辨识度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吸引固定的收视人群,得到观众的肯定和喜欢。
明星制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让观众有机会接触到比频道宣传理念、节目口号更为生动和丰富的“代言人”,这些名记者、名主持人与栏目紧密相联,一起构成了整个频道的统一形象,对提升频道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高贵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尊重。1998年1月,吴小莉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年度十大时尚人物”,同年9月,她又被《亚洲新闻》评选为五十位“当今您最应该认识的中国重要人物”之一。1999年,窦文涛以在《时事直通车》和《锵锵三人行》中的出色表现在《新周刊》中当选“年度节目男主持人”。同年12月,刘长乐因为带领凤凰卫视的卓越成就被《华声月刊》评为99年度“十大华声人物”之一。2004年,闾丘露薇被《新周刊》评为“最佳电视记者”,2003年获得《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
三、提升竞争力——传媒明星制作用的升华
名记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为凤凰卫视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战争前线进行报道,得到宝贵的第一手新闻资料,她的独家报道成为华人的骄傲。凭着这种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她被世界称为“战地玫瑰”。[1]凤凰卫视也因此在全球华人中进一步树立了权威,打破了西方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让中国人第一次有了机会借助华语媒体来审视这场战争。西方因此有报道称凤凰卫视是“中文的CNN”。[2]
第三,名主持人、名记者的良好社会形象使凤凰卫视赢得更多的信任与尊重。如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吴小莉,不仅在主持专业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将原有的名气延伸到公益事业的领域。2000年她成为第三届“饥饿30”慈善筹款活动的“爱心大使”;2001年她又当选为二十位“环球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世纪女性”之一。她的社会名气和地位当然不仅仅是个人的,她时刻代表着凤凰卫视。2002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揭晓,凤凰卫视名列前十名。[3]这些充分证明了凤凰卫视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观念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电视媒体也逐渐被纳入市场营运的轨道,传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传媒明星制很快成为电视传媒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核心战略手段。
凤凰卫视通过推行传媒明星制,成功地打造了一批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名主持人、名记者,以及许多著名的节目。它通过正确的栏目定位、受众定位和品牌定位,以及不断更新的传播思维成功地打造出了凤凰卫视的频道品牌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了前列。
注释
[1]李志坚.《透过荧屏看凤凰——解密凤凰卫视的成功之道》,传媒人网.
关键词SoLoMo移动图书馆图书馆2.0智慧图书馆
社会性网络
1引言
SoLoMo是美国著名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JohnDoerr)于2011年2月提出的概念,意为社交(So:Social)、本地(Lo:Local)和移动(Mo:Mo-bile),具体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基于地理位置并结合社交网络(SNS)特点而提供的网络服务。SoLoMo概念一经提出,立即成为硅谷创业的热词,被认为是Web2.0以来最具颠覆性的应用模式。
SoLoMo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它所代表的事物并不是横空出世,在Web2.0大行其道的四五年前就已现端倪。由于社会性网络与移动互联网发生交融碰撞,产生了一批基于地理位置的“混搭”(Mashup)应用,这可以看成SoLoMo的源头。当时流行的手机天气预报应用,能根据你出差或旅游的位置,提供当地的天气预报。从图书馆行业来说,目前有不少OPAC系统也具有SoLoMo的特点,如OCLC的WorldCat,可根据上网的IP地址,“就近”推荐附近的图书馆,有些还能告诉你“借了这本书的读者,常常也会借某某图书”,等等。
近年来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在业界如火如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和服务都能够通过手持设备来实现,以RFID为标签的“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开发也不断见诸报道。但是“智慧图书馆”不应仅限于提供物理馆藏的定位管理和无人值守的自助式服务,还应该能够根据读者在社会性网络活动中的偏好,结合地理位置和情境信息,提供即时的个性化服务。目前图书馆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BasedService)还刚刚开始,各类新技术的组合应用还不是很多,互联网产业正兴起的SoLoMo商务模式可以带来很多启发,LBS有望成为图书馆IT应用的下一拨热点,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当前图书馆界各类新型LBS应用的探讨,探索SoLoMo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可能性。
2SoLoMo应用和研究现状
2.1背景
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宣告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今年年初宣布,截至去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总数达59亿,而2011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已达4.877亿台,首次超越PC(包括平板电脑)。美国皮尤(Pew)研究中心今年初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已有近1/5的成年人拥有了平板电脑。苹果公司最近宣布,其后PC设备(iPhone、iPad、iPodtouch)2011年的销量为1.72亿,其移动服务iCloud的用户已突破1亿人。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SoLoMo有巨大的市场基础。当前美国有68%的社会性网络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已有28%的美国成年人是SoLoMo用户。近年来各主要的社会性网络应用(如Face-book、Twitter等)随着移动Apps的推出而获得飞速增长,目前Facebook已有8.45亿注册用户Ⅲ,Twitter的注册用户也突破了5亿。我国的微博应用也得益于庞大的手机用户基数而获得惊人的发展,目前微博用户已有2.5亿之众,说明近半数的中国网民使用微博。这些都为SoLoMo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2概况
SoLoMo可以看成是社会性网络(SNS)与移动应用混搭的产物。SNS是Web2.O的重要内容,而“本地“(Lo)是由移动带来的属性,因此SoLoMo可以认为是Web2.O中的SNS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基于位置信息的应用(LBS),也就是说:SoLoMo-SNS+LBS。任何社会性网络,如果不能在移动平台上使用,或者开发的移动应用与位置信息无关,都不能称为SoLoMo应用。
2.3类型
从应用架构上看,SoLoMo应用可分三层: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和地图数据的为第一层,称为位置数据服务商(L-DaaS:LocationData-as-a-service),在美国主要有Factual、SimpleGeo、PlaceIQ、Fwix和ESRI五家;提供基于位置的活动平台(LBEP:Lo-cation-BasedEngagementPlatform)的为第二层,例如Facebook、Google、Twitter、Foursquare等,它们往往是由Web2.0互联网应用巨头转型而来,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例如新浪、腾讯、百度甚至大众点评等,都开始跻身LBEP;第三层就是形形的基于位置的应用服务商(LBEA:Location-BasedEn-gagementApplication),数量不胜枚举,较著名的有Instagram、Yelp、Pinterest等,国内有街旁、高朋、虾米、切客、推图等等。
2.4技术
(1)定位技术。移动定位技术是位置服务的核心,目前主要有卫星定位、地面蜂窝网络定位和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其中,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即GPS)、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已经在一定精度上提供了开放的服务接口,基本能满足So-LoMo的发展需求。而利用二维码和手机拍摄功能的定位、采用近场无线通信技术建立的接触式定位等,是目前定位技术的热点,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技术。
(4)近场无线通讯技术和体验技术。这类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位置服务终端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有助于“本地化”服务的开展。体验技术还包括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三维显示技术等。
(5)公共平台支持技术,包括云计算技术、位置SaaS服务化接口技术、隐私保护技术等。
2.5研究现状
3图书馆的SoLoMo应用
3.1图书馆应用SoLoMo的意义
近年来很多图书馆开展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很多商家也针对这种需求,推出了解决方案。然而,是否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移动化,实现以手持设备来完成诸如查询、流通、阅览、预约和咨询等功能,读者就能纷至沓来换句话说,是不是图书馆一旦有了用于移动服务的短信号码、WAP网址和Apps应用下载,读者就会蜂拥而至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图书馆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资源和提供简单的传播方式,而要跻身于各类媒体和通道的竞争中,参与媒体、通道、交互方式与资源的结合,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嵌入到读者的信息环境中,这正是图书馆2.0的灵魂,也是图书馆应用SoLoMo的价值和优势所在。
SoLoMo实现了互联网从技术性向社交性的转变,以及从内容平台向活动平台的转变。对于图书馆而言,SoLoMo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具有了时空性,隐含在图书馆馆藏体系内的时空特征经由语义技术而得以组织和揭示,与用户需求的时空特征进行匹配,从而使图书馆加倍具有了移动性,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社交化,更易于实现无所不在的贴心服务。
SoLoMo使支持移动设备成为所有应用的必须,而桌面应用反倒成了一种特例。就这一点来说,SoLoMo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前的上网方式、信息获取、互动交流士方式,也改变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方式。
3.2SoLoMo应用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进入Web时代之后,出现了两股发展潮流:2.0化和移动化,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两股趋势逐渐合流,SoLoMo就是合流的产物。可以认为SoLoMo在图书馆的应用就是移动图书馆的2.0版。其主要特征是:在各类功能初步实现“移动化”之后,进一步实现基于移动的“社会化”、“互动性”和“个性化”。
图书馆2.0业已实现了社会化,在Facebook、Myspace和SecondLife中处处可见图书馆的身影;也具有了互动性:OPAC2.0允许读者注释、评分;“我的图书馆”彰显着个性化。引入SoLoMo之后会有什么独特之处呢SoLoMo应用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它并不直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是通过更多的情境信息的匹配,获得资源与需求兴趣的聚类参数,反过来应用于资源和服务的推荐或发现,这种基于情境的服务,让SoLoMo具有了智能的特征。社会化交互越是充分,个性化服务就越是准确。这也带来一个必然的要求:系统必须充分开放,否则就无法从其他服务中获取足够的情境信息,特别是这里的“我的图书馆”,必须方便地与各类网络应用(特别是2.0应用)交换数据甚至引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个人体验,使图书馆的服务融汇于无所不在的社会性网络中,随手可得、随处可用,并在不知不觉中提供服务。
“位置”、“实时性”、“身份”和“交互性”是移动互联网有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关键特性,是移动互联网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根源。这些特点与位置服务“随时、随地为所有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宗旨是天然吻合的。SoLoMo应用场景首先要解决5W问题:who、what、when、where和why。对于图书馆来说,“Who”的主体就是读者,可以包括提供服务的馆员;“What”就是阅读,提供资源和服务;“When”可以是此时此刻,也可以预约;“Where”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设施,也可以是图书馆的虚拟空间;而“Why”除了通常的借阅需求,以及近年流行的“作为一种场所“的需求,可能还有很多由于读者参与而被发现的、图书馆员意想不到的功能,图书馆都可以挖掘和探索。
3.3SoLoMo在图书馆中可能的应用
(2)阅读推广
品牌营销和产品推广是目前SoLoMo应用最多的领域,可以直接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经典的阅读推广往往局限于书目推荐等,引导读者更多的阅读,却并不注重图书馆品牌和读者“忠诚度”的培育。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让图书馆界普遍感到了危机,而商业化的SoLoMo推广为图书馆员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3)本地化社区
(4)作为空间的图书馆
(5)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它不仅仅指采用了RFID技术、实现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智能盘点、馆藏架位智能管理、智能安全门禁等服务功能,而且能够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关联,以及随时、随地、随心提供服务,这种“智能”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方面,需要图书馆IT系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需求。
图书馆要实现智慧服务,首先需要将自己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任何已有的SoLoMo平台中去,攻城掠地,争取足够的疆域、接触面和曝光率。通过进驻“街旁”、“切客”、“四方”等,在各类社会性网络和地理信息平台中让图书馆“无所不在”,让读者方便地找到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应该珍视自己的品牌,积极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品牌营销。众多微博、人人网等SNS社区也是信息、联系网民的渠道和读者互动的空间。
3.4SoLoMo应用的解决方案
SoLoMo不具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它的应用建立在平台之上,而平台建立在更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之上,这种分层架构,也是SoLoMo的重要特点。这要求系统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各子系统独立,且必须遵循业界标准,开放接口,才能有利于实现混搭,为后期资源的开发和服务的整合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可以利用已有的LBE平台,开发自己的LBE应用,也可以与现有的任何SoLoMo应用进行混搭,使自己现有的服务SoLoMo化。后者相对容易些,但对外部服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应用发生大的改变,就需要做相应的改变。应用混搭的效果与自己原来的系统架构是否灵活有关,有时需要先升级改造原有的应用,才能符合web混搭的要求。当然,在进行SoLoMo改造时也需要首先支持现有的业务功能,在满足传统功能基础上升级为基于地理位置的系统。如,搜索功能增加基于位置的搜索,查询增加社会性推荐和就近馆藏推荐,阅览和获取能支持就近推荐和预约功能,并可在社会性网站中推荐朋友、人脉等。
4结语
SoLoMo正在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如同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已成为物联网的主要人机界面一样,通过它们,读者能够扫描二维码甚至识读RFID标签,与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各类设施与服务进行完美交互,直接服务于人的任何信息需求。而图书馆则继续默默地在虚拟的知识宇宙中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实践自己亘古不变的职能。
参考文献
1.MattMurphy,MaryMeeker.Top10MobileInternetTrends.2011-2-10.[2012-03-073.
6.SandyCarte.MobilityPanorama:ThreeHeadedMonster.[2012-03-073.
10.厉峥.刘大卫:“SoLoMo”是街旁重要方向.中国图书商报,2011-05-20
11.AittolaM,RyhanenT,OjalaT.SmartLibrary:Location-A-wareMobileLibraryService.InternationalSyruposiumonHu-manComputerInteractionwithMobileDevicesandServices.2003(5):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