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二、借助于戏曲艺术来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中职音乐教育中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结合中职音乐教育实际,从戏曲艺术与文化知识的选择与推广上,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注重戏曲基础知识点渗透和推广,循序渐进的导入课堂教学实践;二是注重戏曲欣赏教学,特别是结合具体的曲目来介绍剧情、理解剧中人物角色,激发学生对戏曲人物的认知,特别是经典唱段的学习和欣赏;三是结合实际推广戏曲知识竞赛,或歌唱比赛,营造戏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爱上戏曲艺术;四是结合当前戏曲教学实践,积极拓展戏曲教育方式,如开展戏曲交流,促进戏曲的宣传与普及。

四、结语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重要前提。只有在音乐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好,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中。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是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是指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其次,音乐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此外,音乐教师还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三、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大多的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模仿并且善于模仿。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满足只有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很难安静的听音乐进行学习。针对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歌曲,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听喜欢的歌曲及观看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都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其次,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在音乐课堂活动的环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动物的脸谱以及玩具,来示范音乐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更加有利于改善学生被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可以相对轻松的学习音乐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音乐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其次,音乐教师探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也有有利于其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郑红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观,2015,(4):63-63.

[2]曾海燕.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版),2012,(22).

张思九、郑仲仪/编

湖南衡阳两位古稀老人张思九(75岁)、郑仲仪(80岁)自费印刷了这本包含150首抗战歌曲的读物,免费赠阅,以此纪念那些军歌嘹亮的日子。该读本在抗战名城衡阳产生强烈反响,近日再版。

乘着吉他的翅膀

编辑、剪辑:刘军、王迪平、卜文风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书共分理论和乐曲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吉他重奏知识、音阶与音阶模块、音阶模块与移调、和弦与和弦模块;乐曲部分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星星》《小步舞曲》《送别》《平安夜》《悲伤的西班牙》等。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我错过了一个用真挚感情、优美文字和完整音乐概念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于是我用所有青春岁月追回失去了的感动,希望把自己思想成长的真空期用那些唱片再度填满,贪婪地将这些散落在旧唱片铺里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

肖鉴铮音乐文选

作者:肖鉴铮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该书是肖老几十年音乐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编以《音乐论坛》《美学探索》《知识传授》《随笔杂谈》《戏曲春秋》5个专辑。文字间流露出肖老睿智多辩的思维和多元知识的积累。

交响情人梦

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或震撼、或欢喜、或悲伤……此专辑收录最卖座日剧配乐,带动全民古典疯潮。

乐宝宝之家

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

乐宝宝之家系列专辑融合了诸多的音乐元素和其他的声音元素,将轻柔的乐曲和爸爸、妈妈、宝宝的声音有机地结合,呈现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家庭画卷,能够促进父母和宝宝的情感沟通。轻柔的音乐加上活泼轻快的旋律让宝宝沉浸在音乐的国度中,自然而无拘无束地感受所聆听的音乐。

八千里路云和月

出版社: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

【关键词】戏曲;城市化进程;传承;发展

一、内容框架

“传承与发展”洋洋洒洒二十七万余字,总的来看是分为三大块对城市化进程中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阐述――

第一大块包括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从现状与历史两个纬度展开。著作开篇即对近三十年来戏曲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明确的剖析,总结了戏曲现状中所存之危机及亮色,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由此引出城市化对戏曲的多重影响,并在对戏曲生存现状的窥探之后展开戏曲历史回望,进一步呈现出戏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衍变轨迹,以及戏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第三章至第七章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第二大块,通过剧本创作、导演、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多方面对当代戏曲展开了全面研究:纵观了近三十年来戏曲剧本创作的主流和影响;探究了当代戏曲导演的成就与缺陷;论述了音乐在戏曲中的重要性及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分析了成功的戏曲表演的特色与要点;总结了戏曲舞美应该遵循的本质特征以及在改革中需要纠正的缺点。

第三大块即为书中的第八章,作者对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强调了当代戏曲发展必须走多元化道路、走回到市场、走向“新杂剧”等观点。这一章不但是全书的总结与升华,更是朱先生关于当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思考的核心理念。

二、著作特色

(一)以史为鉴,立足现状

(二)视角多元,高屋建瓴

我国地缘广袤,珠撒各地的戏曲剧种更是不胜枚举。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通过演员角色的扮演展现给观众悲欢离合的戏剧化故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门类单体艺术复合一体。

戏曲曾经是中国人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时代以“加速度”的动力发展,多媒体与互联网的入侵,以及戏曲自身表演施施而行、轻吞慢吐等特点,使得戏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休闲娱乐视野,观众群严重减缩与断层,尤其是在年轻人的印象中更是浮光掠影。因而,如何能让戏曲这一古老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延续其生命力,在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传承、阐扬光大,成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者在对城市化进程中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这一问题上,对剧本创作、导演、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全视角、多方位的详尽论述。如“剧本创作论”部分专题探讨了魏明伦、罗怀臻、郑怀兴在戏曲剧本创作上的特点与创新;“导演论”部分选取阿甲、李紫贵、余笑予等现当代极具代表性的导演分析了他们成功的经验;“表演论”部分不但例论了周信芳、尚长荣等京剧艺术家的表演艺术,还分析了梁伟平、沈铁梅、曾静萍、韩再芬等地方戏演员的表演特色,可谓五彩纷呈、各有千秋。不难看出,“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范围融贯东西,研究视角辐射多元,将构成戏曲的各个要素剖析得一目了然。

(三)经典分析,透彻清晰

三、学术贡献

(一)新见迭出,启发深刻

(二)指导实践,与时俱进

回顾中国戏曲之研究,是自戏曲诞生起便从未歇止过的,从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至王国维到张庚的近现代戏曲研究的不断展开,使得戏曲研究薪火相传,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更呈现出日新月异之势。“传承与发展”的出版,以其多元化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必将戏曲的当代研究推向更新的高度。该书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二:其一,作者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不仅体现在行文雅致、字字珠玑的文学功底上,作者用立足现状的理念探索戏曲传承与发展,看重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面貌,更启发了当代戏曲工作者应尊重现实、切合实际、不断革新;其二便是作者三十多年来对戏曲研究持之以恒的毅力、严谨治学的态度和默默耕耘的信念,这是任何一个理论研究者无论在何种学术领域的研究中都应当葆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带领后继学子们勤勉笃实地走在戏曲研究的道路上,使中国之戏曲研究气象万千!

注释:

①朱恒夫.城市化进程中戏曲传承与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该著作为国家艺术类科研项目成果,入选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并出版。

②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朱恒夫.论戏曲的历史与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朱恒夫.中国戏曲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庚.戏曲美学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4]朱恒夫.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J].大连大学学报,2004(5).

[5]刘祯.戏曲学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6]朱恒夫.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方略[J].艺术百家,2012(6).

作者简介:

王洁(1982-),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研究;

1.唱腔特点

二股弦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用武陟本地方言演唱,多使用大本嗓(真嗓)。结合假嗓送腔的形式,唱多念少,唱腔以清板、二板为主,声调粗狂淳朴,新腔绚丽花俏。其中加入当地的俗语和土语,根植于当地的风土文化。如当地最受欢迎的剧目《借髢髢》里的唱词:恁借啥,俺都依(同意),恁不该借俺花髢髢(新媳妇带的新头饰)。恁舅家大门高、二门低,碰着俺的花髢髢。让恁包(赔偿),包不起,不让恁包俺卡(吃)亏。

2.剧目特点、剧本情况

3.词体结构基本格式

4.句式结构特征5.衬词特点与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0前言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密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需要在音乐教育中逐步渗透。但是,在社会文化形式多元化的今天,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受到严重的影响,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音乐教育重技轻论,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冲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1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概念界定

民族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民族音乐通常是指在不同民族中产生的音乐类型,例如,民歌、说唱、器乐、戏曲等不同形式。而“文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中不仅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还包含了人为力量与习惯。文化的基本要素就是传统思想观念以及特色价值观,在文化中价值观最为重要。同理,民族音乐文化就是一种具有特殊符号的思想价值观,该种文化具有一定的规范体系,以及物质产品。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能通过音乐教育,将其作为一种音乐技艺来学习,而是需要将其精神、内涵以及价值观念传承下来。[1]

2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缺失

2.1重技轻论

2.2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冲击

3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3.1改革音乐教学体系

而在民族音乐作曲专业中,需要设置作曲技法课程,作曲技法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质量提升,以及创作都不能脱离作曲技术而实现。民族音乐中应用作曲技术的关键就是将和声、复调、曲式以及配器四种作曲技术与民族元素之间相互结合。这四部分是音乐作曲的灵魂,因此将这些应用于民族音乐中,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民族音乐民族元素挖掘;第二,作曲技术与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底蕴不同,在音乐艺术上的呈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尤其在民族音乐作曲上更是千差万别。对不同民族进行民族元素挖掘,首先需要根据民族历史,分析历史对作曲的影响。[4]

3.2民族音乐教材编制

3.3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传承

如何在开展音乐教育环节中,促进对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首先需要对民族音乐形式进行创新,获取民族音乐中的精华。而创新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并不冲突。创新是创新其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但是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以及价值观依然还在。

以陕北文化的传承为例,创新是一切艺术发展的保证,陈旧的文化传播只能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被淘汰。陕北民歌的创作中,动员专业作词作曲人,改编陕北民歌。虽然陕北民歌库非常的丰富,但是在民间广为传播的只有寥寥几十首,在陕北民歌推广时,新曲风的改编很重要。为了更好地对陕北民歌进行宣传,艺术家应该对陕北的劳动号子、信天游、秧歌调等进行深入了解,在保持基本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音乐基调进行合理整合改编,使得音乐听起来朗朗上口,旋律吸引人。

4结语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但是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这一文化瑰宝良好传承下去,需要将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缺失的情况弥补。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首先对现有的音乐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其次,将民族音乐教材进行合理编制,并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文化传承。

[1]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2-23+1.

[3]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163-167.

[4]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洗菜心》花鼓戏湖南民歌

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

1湖南民歌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属楚国辖境,民俗信鬼而好祭祀,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诗人屈原就根据楚国民歌加工整理了《楚辞》,其中《九歌》中的《湘君》、《湘君夫人》两章就是祭祀湘江水神时所唱的民歌。《楚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大胆的想象、追求和寄托,是中国古代文学时尚的一个里程碑。流传至今的湖南山歌,仍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延续。湖南地区分为汉族民歌和湖南少数民族民歌两大部分。湖南汉民族人多域广,而少数民族却地广人稀。湖南汉族民歌按地域分为湘中、湘东、湘西、湘南四个民族色彩区,少数民族则以土家族、苗族等为代表。民歌与地方方言音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南历来有句俗语:“隔山不同音”,这便说明了湖南的语言的复杂性。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为数众多的汉族人民,各自的方言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湖南民歌的方言音韵极具特点。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地形条件的不同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民族自己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差异,地方方言的多样性,形成了湖南各地区民歌风格和色彩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2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

湖南民歌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诙谐,时而泼辣。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总是牢牢的扎根于三湘四水河畔的泥土之中,像一朵朵山野之花,千姿百态地装点着那些“泥脚杆”们朴实平静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湖南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湖南民歌不仅有美丽动人的歌词,曲调也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3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演唱特征

湖南民歌通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探索,已经创作出了一批批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洗菜心》、《打硪歌》、《马桑树上搭灯台》、《板栗开花一条线》等等。《洗菜心》是一首湖南长沙和醴陵的汉族民间小调,同名曲目在我国汉族地区流传较广,仅湖南就有好几首。以往,由于它唱词中有一些青年男女之间互相传情的内容,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市井小调。其实,它只是借一个年轻女子丢了金戒指的情节,表现了她与“相公”相互逗趣的生活场景,此类内容在民歌中屡见不鲜。《洗菜心》的主要特色是曲调方面,即全首民歌以“湘羽”调式为基础围绕“角”音的旋律构成。四个乐句有三句结束于“Mi(3)”,首句的四个“乐汇”也结束于“角”(3);然而,从音调的整体风格而言,“羽”调式的色彩又同样是贯穿到底的,是建立在“小―大”三度结构基础上的“羽调”旋律。通过对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深入研究,笔者总结它有如下演唱特征:

3.1音乐体现较强的娱乐性

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演唱者在音乐表演上应广泛汲取湖南花鼓戏的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具有强烈的娱乐性。湖南民歌的表演亦是如此,《洗菜心》具有明快、活泼、直率的艺术风格,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应在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去进行二度创造,并充分表现出湖南民歌演唱时边歌边舞、火辣直朴的艺术特点。

3.2咬字行腔的准确性

歌曲咬字一直是歌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评判演唱者演绎歌曲的成功与否,首先就是要求歌唱者用准确、夸张的语言去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和音乐的高度结合,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必须要有清晰准确的吐字行腔来加以表现,《洗菜心》的演唱也不例外。湖南的方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在演唱此类曲目时要特别注意在演唱前先将歌词用方言进行有节奏的朗读,以求抓住歌词本身带给我们的湖南旋律韵味特点。然后,再按照湖南方言的声调、咬字吐字的规则,对每一个字的读音都要做到精准,再把这种吐字咬字与声乐的发声技巧进行糅和,之后,便是按音乐的节奏行腔,把字、词组、句子磨合在一起。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歌中频繁出现的各种生动、诙谐的衬字、衬词。比如说歌词里面的“戒子箍”、“大半斤”等,如果这些字发音不准确,地道的湖南风格也是无法演唱出的。

3.3强调发声的技巧性

首先,《洗菜心》属于旋律起伏较大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稳定性,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是任何一种歌唱方式都必须具备的,当然气息的运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演唱时如果只注重气息的稳定而不注意气息控制的调控,那么唱出的歌声就是死气沉沉的。因此,我们也应当针对不同的歌曲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控。在演唱中,应更加注意的是气息支持下的跳跃感与灵动感,《洗菜心》的旋律跳跃感强,旋律起伏较大,所以在确保气息稳定性的前提下,务必要增强声音的跳跃感和灵巧度,这样才能演绎好生动、活泼的湖南民歌。

其次,在歌词方面,湖南民歌的歌词禁忌咬字过重,南方人说话时的咬字与北方有明显的差别,确切地说,湖南话的咬字较之北方话轻,因此,演唱这首歌时,如咬字过重,也会影响其地域风格的体现。

第三,花舌腔和特殊装饰音的演唱要求。花舌腔,即某些地域民歌中的前舌颤音,在中国南北的某些民歌的演唱中都有这种方法的运用,《洗菜心》便运用了这种方法。合理、灵活地运用花舌腔来演唱衬词是演唱这首曲目的难点,笔者认为花舌腔是由于民间歌曲在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过程中,不断发挥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而产生的。花舌腔在保持了歌曲基本旋律的基础上加以了演唱者自己的变化和自由发挥,使乐曲显得生动、鲜活、富于表现力。根据这样的要求,演唱者必须在熟练掌握花舌腔演唱技巧的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力,并在演唱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在一些乐句中有一些特殊的装饰音演唱技巧在谱面上很难记述出来,对此,声乐教师的口传心授就显得非常重要,学习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便很难唱出湖南民歌的神韵。

4综述

一种地方民族民间艺术风格的形成是诸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也是建立在长期艺术实践基础之上的结晶,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演唱也是如此,它是产生于民间、传唱于民间,并通过民间艺术家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才具有了今天这样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演唱好它,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及审美特性,认真把握湖南民歌的特殊演唱技巧,掌握湖南方言的特点、风格特点,加强演唱者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演唱湖南民歌的经验,才能较好地在舞台上展示出民歌的风采。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积淀,湖南民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激发着人们更加深切地热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阳光下五彩缤纷的生活。我们要吸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学习,创造更好的作品,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汉飞.中国戏曲剧种手册[K].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8-10.

[2]北京出版社编辑部.民族音乐论文集[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23-27.

[3]杨传红.中国声乐对戏曲、曲艺艺术的吸纳与借鉴[M].北京:戏剧文学社出版社,200:15-23.

[4]朱文相.中国戏曲学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5-29.

用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是很好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运用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不能违背语文教学内在的规律性

运用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不能想当然,不要认为只要是音乐,就能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随便拿一首乐曲或一首歌去应付,会导致教学的失败。事实上,音乐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性是很强的,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常规的教学,不能忽略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篇章句段的理解,不能忽略师生之间的交流。一些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往往不是听音乐所能掌握的。运用音乐要讲究针对性,要记住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

二、注意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音乐虽然可以融进语文教学,但它并不是主角,语文课毕竟不是音乐课,音乐不能超越语文的常规教学,它是作为教学方法之一而存在。语言文字仍然是主角,音乐只能充当伴舞、配角,因而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始终要明确这样一个概念:语文课堂中的音乐,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载体,带到语文课堂中来的音乐,其目的也只能是为教师授课时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增添道具和色彩,而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否则把语文课上成乐曲欣赏课,本末倒置,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了。

三、在使用音乐时要注意“留白”

四、注意音乐播放的时机和时长

五、注意音乐的选择

在语文课堂中使用音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要与音乐课区分开来,所以选曲尤为重要。

(三)语文课上选用的音乐贵在和谐、流畅在剪辑上应当过渡自然、不留痕迹,音乐的节奏应当与教师组织教学的节奏同步,应注意寻找合适的衔接点和恰当使用音乐衔接的技巧。如:音乐接点要轻起轻落,接点前后的音量基本相同,把接点安排在教师讲解与效果音响之中,或在乐曲转换间作暂时的停顿等。音乐应与教学内容和谐,既要注意不同节奏的教学内容与不同旋律乐曲的和谐性,又要处理好不同调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素材的和谐性,紧张的气氛应选配节奏稍快和节奏感强的乐曲,愉悦的气氛则选配节奏欢快明朗的乐曲。在调式上、风格上差别太大的音乐素材(如: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等),即使它们的旋律和节奏都匹配,应用在同一节课上,也会给人以首尾脱节、前后相悖、若现,把音乐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是用以抵消学生对单纯讲解可能产生的枯燥无味的厌倦感,使学生以饱满、愉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把注意力投入到获取语文课的主要教学信息之中。如果喧宾夺主,冲淡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发言,就会把学生的思绪带出课堂,迁移到欣赏音乐的境地。选配的音乐内容在风格上要健康、朴素。禁止将庸俗、低级的音乐引入语文课,音乐出示要把握好火候,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六、注意防止学生“走神”

第二节注意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

用音乐辅助中学语文教学,无疑对现任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应该有开放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有对当代文化包括通俗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样才会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探索并使用这一新的方法。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对当代文化现象毫无认知,对通俗文化抱有成见的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与学生进行交流;一个从来不喜爱音乐也不会欣赏音乐的老师会给学生营造出美的课堂氛围来。

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

除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的音乐成分外,语文课文中也有大量的诗歌和一些戏曲的片段,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音乐史和音乐常识。因此,要搞好这一类语文课的教学,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并准确地把这些知识引入到语文教学。这些知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古代音乐史知识从古到今,音乐与诗歌就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春秋时期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民歌)、雅(宫廷歌曲)和颂(颂歌)三部分。《伐檀》《硕鼠》是两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关雎》是古老的河南民歌,《无衣》是古老的陕西民歌。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根据湖南民间祭祀曲编写了《楚辞·九歌》。汉代设立了音乐机构“乐府”,专门采集民歌,制订乐谱。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子夜歇》《折杨柳歌辞》《西洲曲》等,都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可惜的是,《诗经》《乐府》,只有歌词保留下来,乐谱大都失传了,所以今人不知怎样唱,虽有后人谱有《木兰辞》《琵琶行》等歌曲,但已不是古乐府音乐了。唐代设立了音乐机构“教坊”,收集了很多诗词歌曲和曲谱。

当时不少诗人的诗词,都谱成歌曲,广泛传唱。如王维的“阳关三叠”(《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清平调》《关山月》、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忆江南》、张志和的《渔歌子》、卢纶的《塞下曲》、李煜的《虞美人》等等。现在,敦煌曲谱已由叶栋破译成现代曲谱,我们也可以听听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音乐了。词是音乐与文学合的艺术形式,又名“曲子词”“歌曲”“琴趣”“诗余”“长短句”等。柳永、苏轼、辛弃疾、姜夔,他们都是词人,也是音乐家。最有名的宋词歌曲,如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水调歌头》、辛弃疾的《西江月》《永遇乐》、姜夔的《扬州慢》等。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是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闻名世界的戏剧作品。到了清末,产生了最有代表性的戏曲艺术——京剧,还有其它说唱艺术。《明湖居听书》中的歌唱奇才王小玉,就是以演唱山东梨花大鼓而出名的。

(四)语文知识中包含的音乐常识例如语文课本上有些成语与古代音乐有关:一鼓作气、滥竽充数、有板有眼、四面楚歌、靡靡之音、黄钟大吕、高山流水、异曲同工、弦外之音、胶柱鼓瑟、铜琵铁板、对牛弹琴、余音绕梁等等。

结语

[1][2]乐记.[3][21]刘勰.文心雕龙.

[4][5][6][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10][27]论语泰伯.

[8][9]崔高维校点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2]孝经广要道.[13]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4]王守仁.传习录[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5.

[15]国家教委.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6]孟子尽心上[M].中国古代乐论选集,1961.

[17][20][24][26]何乾三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18]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284.

THE END
1.国外著名文学著作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简介艺术特色...国外著名文学著作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简介艺术特色鉴赏分析教师备课课件PPT模板.pptx,William Shakespeare罗密欧Romeo and Juliet与朱丽叶莎士比亚所著经典戏剧汇报人:XX目录作者介绍04010302戏剧简介主要人物文学鉴赏William Shakespeare第一章节作者介绍Autho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05/6010204023004042.shtm
2.知到走进芭蕾——中外芭蕾经典作品鉴赏慕课答案亳州新闻《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马克·莫里斯创作的舞剧,于1985年首演。该作品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家族仇恨和社会压力下不幸的爱情故事。该作品在舞蹈技巧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是现代芭蕾舞的代表之作。 http://fgsac.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57454213
1.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第一次看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高中的音乐选修课上,老师断断续续为我们播放了其中的经典段落。那还是没有字幕的片段,但绚丽的场景,咏叹调似的唱腔却深深震撼了我,当那个已非常熟悉的故事在小小的舞台上用音乐剧演绎时,还是会不禁被它所吸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le6g1.html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罗密欧与朱丽叶https://www.ruiwen.com/jiaoan/7191815.html
3.武汉音乐学院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和声”是为招收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和声、曲式及音乐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要求 该课程考试内容包括传统和声学和近现代和声学,考试题型包括四部和声写作与音乐作品和声分析,以考查考生的和声写作能力及对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和声思维、手法、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https://zsks.whcm.edu.cn/info/1106/4166.htm
4.2019年艺术鉴赏水平摸底考试▲ 弗朗切斯科·海耶茲 《朱丽叶为罗密欧献上的最后一吻》 画中展现的情景出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五场。由于以此为题的雕刻版画、袖珍画、彩釉和贝雕层出不穷,这番场景成为19世纪绘画作品的灵感源泉之一。 同时期的评论家在这幅画的诸多亮点之外还注意到了精致细腻、颇为还原的背景,并充分地领会到了意大利...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055626
5.心灵的指南针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主题的精髓心灵的指南针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情主题的精髓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是生命本身的一种追求和理解。这个故事以其悲剧性质而著称,但正是这种悲剧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Love is a smoke made with the fume of sighs,"[1] 这句经典语录表达了爱情是一...https://www.kkrtsnf.cn/li-zhi-gu-shi/654314.html
6.《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https://www.unjs.com/jiaoan/yuwen/gaozhong3/20080121110749_54267.html
7.《长亭送别》教学设计1、以诵读为基础,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基础上,重点赏读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3、重视诵读,背诵开头一曲与结尾两曲 教学过程: ...https://www.oh100.com/baogao/jiaoxuesheji/167570.html
8.《致橡树》爱情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新时代女性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爱情宣言《致橡树》。https://m.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2121145_130682.html
9.《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https://www.hrrsj.com/jiaoxuesheji/jiaoan/694423.html
10.《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0篇(全文)3、教师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b8jr51m.html